《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三篇

秦风学老师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1

  晋侯赏从亡者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dui):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3分)

  ①侯赏从亡者( ) ②能如是乎( ) ③以志吾过( )

  【小题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小题3】细读选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答案

  【小题1】①亡:逃亡 ②是:这样 ③志:铭记

  【小题2】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

  【小题3】介之推是一个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的人。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亡”在此是“逃亡”的意思,不能理解为“丢失”等意思;“是”在此是“指示代词,这样”的意思,不能理解为“表正确的判断动词”;“志”在此用作动词,意思为“铭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窃”是“盗窃”的意思,“犹”是“还”的意思,“谓”是“称”的意思,“以为”是“把----当做”的意思。除了注意这几个关键词,还要注意句子的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介子推虽然有功,但并没有向晋侯请功,反而一再的劝说自己的母亲,最终和母亲一起隐居山里,表明其是一个不慕荣利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

  点评:概括人物形象要全面、客观,要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来分析。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要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2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①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②,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③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④。”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⑤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注释】

  ①二三子:各位;几个人。②蒙:欺骗。③尤:(知道)过失、错误。④食: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指“俸禄”。⑤文:装饰。⑥绵上:古地名,春秋晋地,今山西省介休东南。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个亦诬乎诬:( )

  ②且旌善人旌:(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阅读短文,说说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错误。②表彰。

  2.①为什么不也去请求他,这样至死又埋怨谁呢?②果真能如此吗?我和你一道去归隐。

  3.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病)。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3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dui):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晋侯赏从亡者亡:逃亡

  B.禄亦弗及弗:没有

  C.能如是乎是:这样

  D.以志吾过志:志向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①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译文:

  ②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译文:

  5.读了本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3.(D)(3分)

  4.(6分)

  ①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把贪天的功劳作为是自己的贡献呢?(3分)

  ②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3分)

  5.(3分)

  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之人(1分);孝敬母亲不遗余力(1分);最重要的是,他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现在外,绝对不做心口不一的事情,(1分)这种品行是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