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小惠未徧( ) (2)彼竭我盈( )
(3)牺牲玉帛( ) (4)又何间焉(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 文中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小题4】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案
【小题1】(4分)(1)同“遍”,遍及,普遍;(2)充满,这里是士气正旺盛;(3)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4)参与。
【小题2】(4分)(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枯竭了。
【小题3】(3分)(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近臣的拥护、神灵的保佑,而不是百姓的拥护。(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不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各一分)
【小题4】(4分)不是多余的(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用乡人与曹刿形成对比,突出了曹刿不同于一般人的胆识,远见和爱国热情;同时曹刿的答语也是全文的纲领,为下文写曹刿的远谋及庄公的鄙作铺垫。(1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徧”是通假字,“牺牲”“间”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虽”“狱”“情”“鼓”“作”“衰”“竭”,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了解“鄙”的意思,根据文中内容,抓住文中鲁庄公的言行表现来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从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人物形象的对比两方面来分析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何以战。 以: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题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请分析这次战役曹刿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间:参与;(2)以:凭借。
小题2:(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消退了,第三次击鼓兵的士气就衰竭了。
(2)敌人能醒悟而退兵当然好,不这样的话怎么能屈服于金人而辱君王的使命呢?
小题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4:曹刿指挥得当,以勇气获胜;抓住了有利的反击时机和追击时机。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抵得上)。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当将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全)更(改)约束(规定),易置(撤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公将鼓之。( ) (2)既克,公问其故。( )
(3)以天下莫能当。( ) (4)秦悉坑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请写在下面。(2分)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1)击鼓(2)已经 (3)认为 (4)曾经(每空1分)
2.(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意思对即可)(1分)
(2)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军队就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都活埋了(意思对即可)。(1分)
3.纸上谈兵(1分)
4.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2分) 答案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 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只会夸夸其谈。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读懂选文,再用成语概括标题即可。
4、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共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牺牲:(2)衡: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何以战?译文:
(2)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
【小题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用原句回答)(3分)
【小题4】.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2分)
【小题5】.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案
【小题1】(1)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小题1】(1)(您)凭借什么作战?
(2)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小题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评分说明:(3分)每空各1分。
【小题1】【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小题1】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表明了每个人难免会犯错误,当我们敢于面对并勇于改正错误时,就会不断进步。
评分说明:(2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本文作者_________,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2.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自非亭午夜分( )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4.文中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5.三峡景色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三峡文化也源远流长,请写出有关三峡的两句诗。
6.《水经注》对后世影响很大,李白、柳宗元等写山水的作品都深受其影响。请就学过和课外阅读过的诗文,举一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郦道元
2.(1)通“缺”。(2)正午
3.文中描写春冬两季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悬”“漱”绘形。这些都与 “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冬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作者的情感则蕴含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心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4.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了夏日长江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5.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6.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即借用了《三峡》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境清”等。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名著。
2.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1)弗敢加也( ) (2)神弗福也( )
(3)忠之属也( ) (4)望其旗靡( )
3.本文在描写战争过程时,语言简洁,曹刿只说了两次“未可”、“可矣”,这样简单的语言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
4.本文不第三段通过曹刿的论战回答了鲁庄公的哪两个疑问?
5.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自信的基础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左传》 史学 文学
2.(1)虚报(虚夸)。 (2)赐福,保佑。 (3)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尽心竭力)。 (4)倒下。
3.表现了曹刿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抓住战机。
4.(1)为什么齐人“三鼓”之后而“鼓”?(2)为什么待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5.战争中,曹刿能够仔细观察敌情,在充分了解自己实力的基础上了解对方特点和实力,做到知己知彼。启示围绕“面对大事应运用智慧,灵活应对”回答即可。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曹刿论战》)
【乙】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左右于是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②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于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④成教也。”遂烹彘也。(节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人:卫国人。③知:思考和判断能力④成:正确的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约定)B.公将鼓之(击鼓)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监狱)D.不去,是亡吾信也(失去、丢掉)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妻于市来
A.战于长勺B.舜发于畎亩之中
C.左右于是谏曰D.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先详细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再简单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取信于民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乙】文中,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文公坚守诚信的品质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C.【甲】文让我们知道,在战争中,必须运用智慧和计谋,寻找各种对己方有利的战略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机,才能够取得胜利。
D.【乙】文通过两个故事告诉人们,不管是在治国层面,还是在家庭教育层面,我们都应该有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13)把“文言文阅读”文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
②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参考答案:
10、C.狱:案件11、B例句中的“于”与B项中的“于”都是介词:从、自。A项中的“于”:介词,在;C中的“于”介词,与“是”一起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D项中的“于”:介词,在……中。12、A“详细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错。详细写的是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简单写的是曹刿跟乡人的对话。
13、(1)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我)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如实(禀告神)。(2)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并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说:“(晋文公)攻打原国获得了卫国,是他能守信啊!”
文言文阅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___》,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齐师败绩( )
遂逐齐师( )
公问其故( )
3.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说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左传 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2.大败 就 原因
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则士气低落,第三次则士气消失了。
4.以逸待劳,敌疲我打;善于观察调查,不盲目追击。
5.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秦兵逼淝水而陈①,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众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①陈: 通假字同阵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公将鼓之。 (2)齐师败绩。
(3)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 (4)我众彼寡,不如遏之,
8.根据语句意思,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登/轼而望之 B.夫/大国,难测也,
C.非欲速/战者也, D.遂麾/兵使却
9.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10.阅读甲、乙两段,完成(1)(2)题。(5分)
(1)阅读[甲]段可以发现曹刿具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
(2)请以[甲]段中曹刿的战术分析[乙]段中晋兵取胜的原因。(3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7.(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正确,每处1分。
(1)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2)战败,失败。
(3)派遣 (4)阻止
8. B(2分)
9.(4分)要点与评分:能抓住关键词,表达通顺。各2分。
(1)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留下的痕迹零乱,远远的看到他们的旗帜倒了,所以说追赶他们。
(2)前秦的军队就撤退了,一退就不能停止了。
10.(5分)
(1)(2分)要点与评分:能正确写明曹刿的性格特点。至少两点。
如: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思虑周全、细致果断;有勇有谋;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善于详察敌情;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具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军事见解和高超的指挥才能。等等。
(2)(3分)要点与评分:能抓住甲段段中所体现的军事才能和战术。
甲段的曹刿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善于详察敌情,能一鼓作气,战胜敌人;乙段中的谢玄就是利用这个战术,所以能一鼓作气战胜敌人。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小题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小题1】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小题1】(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小题1】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可)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9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⑴。宋人既成列⑵,楚人未既⑶济。司马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⑸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⑹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⑺伤,不禽二毛⑻。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⑼,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⑴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 ⑵成列:指摆好阵势。 ⑶既:尽,全部。 ⑷司马:官名,指子鱼。 ⑸陈:同“阵”,指摆好阵势。 ⑹门官:国君的卫士。 ⑺重(chónɡ):重复,再次。⑻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⑼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5.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⑴下 视 其 辙 ⑵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⑵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⑴[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
⑵[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4分)
参考答案:
5. ⑴下/视其辙 ⑵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6. ⑴赐福,保佑。⑵大腿。
7. 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⑵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8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⑵及其未既济
9.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商鞅变法(有删节)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言令便者。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
A、公将鼓之 有一人徙之
B、问:何以战? 以明不欺
C、孝公既用卫鞅 既克,公问其故
D、战于长勺 怯于私斗
2.与文中将法太子的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爷娘闻女,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1分)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
3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言令便者。
4.比较[甲][乙]两文内容可以知道长勺之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其共同点:_____________不同点: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1、D 28、D
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说法令方便的
4、取信于民 抓住最佳的进攻时机和追击时机 违法必究,执法严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义。
(1)牺牲玉帛:( )
(2)公将鼓之:( )
(3)小大之狱:( )
(4)望其旗靡:(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最重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这样,曹刿的_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___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4.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指猪牛羊等
(2)击鼓进军
(3)案件
(4)倒下
2.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土气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远谋;鄙
4.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 无能结合起来答。(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
2. (1)通“遍”,遍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
3.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4.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
5.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15、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2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16、词语理解。(6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 ) ②公问其故( )
③望其旗靡( ) ④公输盘诎( )
(2)请选出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克己奉公 B.克敌制胜____
②例句:以牒为械 A.为民请命 B.下不为例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虽杀臣,不能绝也。
18、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5.(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16.(1)①于是 ②原故(原因) ③倒下 ④“诎”同“屈”,理屈
(2)①B ②B
17.(1)大国,是难以测度的,怕的是有埋伏。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18.示例:从《公输》一文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做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侵略的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从《曹刿论战》一文的结局看,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同时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了有利的反攻战机。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当今的社会现实。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②所以:是为了。③鸱枭(chī 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C.凌忽长者,轻慢同列(轻视)
D.人疾之如仇敌(疾病)
9.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入见 见人读数十卷书
B.恶之如鸱枭 死亦我所恶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人疾之如仇敌
D.虽不能察,必以情 如此以学自损
10.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第一段记述曹刿询问和批驳鲁庄公的看法,最后得出抓准战机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B.【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要傲气。
C.【乙】文“如此以学自损”中“此”指代的内容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D.【甲】文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曹刿深谋与远见,【乙】文通过所谓读书人的行为表现,写出其鄙陋与短见。
参考答案:
7.2分 C
8.2分 D
9.2分 B
10.2分 A
【课外文言文翻译】:说到学习这件事,本是为了求取知识的。常见世人才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以至于)别人怨恨他就像仇敌一样,厌恶他就像对恶鸟一样。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阅读答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阅读理解答案
卖笑的人阅读答案
张炜老人阅读答案
品味遗憾阅读理解附答案
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的阅读答案
论友谊西塞罗阅读练习及答案
晋书·列传第十五阅读及答案
罗祖德我国为什么洪灾频繁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
小心涂改液伤着你语文阅读和答案
一念孝心现代文阅读答案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语文阅读和答案
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两条狗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