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望岳》与《春望》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两首诗围绕“望”字展开。《望岳》中作者望到了巍峨秀丽的泰山,表现出诗人①的人生态度;《春望》中作者望到了破败的长安城,表现出诗人②、思念亲人、悲己伤时的情感。(每空限填4字)(2分)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望岳》全诗没有“望”字,却句句围绕“望”字着笔,远望、近望、凝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情怀。
B.《望岳》颔联中“钟”字,把大自然人格化,它慷慨地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身上;而“割”字则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
C.《春望》颔联中“感时”紧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伤时局,见花开伤心;“恨别”领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怨恨离散,闻鸟鸣惊心。
D.《春望》尾联由国破家亡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的愿望。
7.在古代诗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鸟,诗人借鸟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伤感悲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满怀豪情;“,”表达了喜悦之情。(2分)
答案:
5.答案示例:①积极向上②忧国忧民(2分。每空1分)
6.答案:D(2分)
7.答案示例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案示例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2分)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2分);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2分)。
2.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感叹昔盛今衰的沉郁的感情。(手法1分,分析2分,感情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
23.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22.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23.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贬任朗州司马时所作。②刍狗:古化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③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
8.古人认为此春望诗,最奇,请指出这首诗奇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9.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①内容奇特。此诗虽题为春望,但所望之景却是野草荆榛,荒祠古墓、颓垣败碑等荒凉衰败的景象。
②构思新奇.这首诗首联、颔联、颈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址的破败和荒凉,为尾联的富有哲理性的议论作准备,构成了全诗的整体层次。
9.①诗人遭贬谪后的凄凉之感:通过写登临古城所望见的破败荒凉景象可以看出。
②昔盛今衰之感:借荒台颓垣、荒祠败碑,抒发了此种感慨。
③诗人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精神: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在此地还成要路津中可以看出。
赏析
这首诗虽然极力地描绘了汉寿城遗址的荒凉、破败的景象,但是格调毫不低沉。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使全诗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框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址的荒芜、破败的景象,构成了全诗的整体层次。
首联的出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含蓄而又凝炼地表现汉寿城已是一片废墟了。野草春三字让人产生联想,如果汉寿不是一片芜城,还象当年那样人烟辐辏,无比繁华,春日迟迟,一派生机的话,诗人怎么会用城边野草刚刚发芽来描绘它的春色呢。首联对句勾勒出来的景物颇多,有荒祠、有古墓、有射棘、有榛莽,唯独没有人烟。正因为此,诗人用对字组合起来的柯、墓、荆、榛之类愈多,便使人愈感荒凉。[5]
颔联虽有牧童和行人出现,但也没有增添任何生气。牧竖烧刍狗予田中,说明坟山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可牧牛羊。符人着石麟于陌止。是因为荆榛莽莽,别无可以观赏盼景物,唯古墓前石兽群尚可注目而已。
颈联清楚地告诉人们汉寿城今非昔比,当年繁华的交通要道,如今已破败不堪了。当年指示路途的华表,如今已经被雷电轰击得半残,纵横的断碑,通体蒙尘,碑文依稀可辨。昔日繁华,今朝破败,尽在残缺华表,断裂石碑中显露了出来。诗人不惜耗费大量笔墨大写特写这样的破败和荒凉,完全是为着尾联的富有哲理性的议论作准备的。
从这首诗的尾联,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谈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兴和废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诗人认为:兴和废不是永恒的,不变的;而是有兴就有废,有废就有兴,兴可以变成为废,废亦可以变成为兴的。这正如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样,是具有朴素辩证法观点的。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乡的心情。
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氛。
C.颈联作者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
D.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尾提升了诗歌的格调。
15.后人读此诗领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6分)
阅读答案:
14.D(3分)[答案解析]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提升了诗歌的格调”错。诗歌所表达的是愁苦如万里春江,绕矶远逝,使得思乡之情更加绵长浓郁,而非消解。再者以景结语扩大意境,并未提升格调。
15.虚实结合,今昔对比;(1分)上句想象:身在异乡春风乍起,想故园何处风吹柳拂,但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2分);下句写实:远离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实感叹已身“雨雪霏霏”之风霜;(2分)两句虚实结合,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1分)。
[答案解析] (6分)此题分析诗歌写作角度。写作角度在领联的表现看似明显,实则需要细节描摩,分析意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2)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
答案:
10、【分析】《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解答】
(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做此题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悉古诗内容,再进行赏析。深”字用的好,这个字体现了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以此表现国家残破、人烟稀少,给人以满目凄然的感觉。
(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是: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诗人的愁绪源自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答案:
(1)“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渲染了残破凄凉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
(2)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春望》阅读题
杜甫《春 望》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_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___到 __________。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_____ ,实际上是写_____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春望》阅读题答案
1.望 山河草木 花鸟
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画面描写、揭示含义,意同即可)
3.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
4.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5.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2分)
6.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每问1分,共2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1.《春望》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2.《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答: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3.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4.古代大诗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答:本诗中的“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20xx荆州)
古诗文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鉴赏:杜甫《春望》阅读答案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解释下列词语。
烽火:这里指战争。
家书:家信。
连三月:连续多个月。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搔:抓,挠。
短:少。
2.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3.本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望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山河___到___草木花鸟___。
4.本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忧中思家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答: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选择题
①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②对“国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写的景物。
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之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④阅读杜甫《春望》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2、颔联寄于 ,表达之感,运用了的修辞。
3、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4、本文以为线索,表达了诗人之情。
5、表达思念亲人的句是。
6、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7、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9、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10、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12、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①C②D③C④C
2、情;物;悲切;对偶、拟人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望;忧国伤时,思亲悲己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7、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8、安史之乱
9、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10、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11、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12、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望寄王涔阳
刘长卿
清明别后雨晴时,极浦空颦一望眉。
湖畔春山烟点点,云中远树墨离离。
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风暖草长愁自醉,行吟无处寄相思。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首句即点题中“春望”,交代了时间和天气,而“别后”二字暗扣题中“寄”字。
B. 诗人隐约听闻钲鼓之声,看到沙村里酒旗时隐时现,颈联视听结合,以动衬静。
C.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以“愁”字点明情感,以“无处寄相思”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D. 整首诗融情入景,卒章显志,通过描写春天野外凄凉的景色,衬托诗人的孤寂之情。
12. 本诗第二句“极浦空颦一望眉”极为精妙,请赏析其独到之处。(8分)
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D
12比喻,用皱起的眉 头来比吹皱的水纹,表达作者的怅然之情;空,徒然的。诗人远望,却什么也望不到表达失望之情;这一句呼应题目的春望,并且引出颔联的景
春 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的沉痛和忧伤。
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天宝十四载十一月遭遇安史之乱时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念亲的感情,感人至深。
【题解】: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唐肃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全文
▲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通过写怎样的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作者通过长安城内的破败之景来表达自己忧国思家的心境。抒发了对山河依旧,世事全非的沉痛心情。
▲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山河 到 草木花鸟 。▲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眷恋家人的感情。
▲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望”的内容是: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望”中所想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春望》一诗主题是伤感国事,怀念家人;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
▲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望中所见,颔联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 忧国思家的感情。
▲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从结构和对比手法两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结构:对仗工整
对比:“国破”的衰败与“城春”的生机作对比,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更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
▲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答:意思是感伤时势,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流泪;为别所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感时表现了诗人忧国的情感,恨别表现了诗人思家的情感,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深切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20xx年河南省 】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4答案: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
5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2分)
6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每问1分,共2分)
鸣雁療療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
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
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
便抛印绶从归隐,吴渚香莼②漫吐春。
【注】①顾况:中唐著名诗人,苏州(古属吴地)人。②香莼:莼菜。《世说新语》记载,晋人张翰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归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起兴,以声声鸣B4、频繁北返的大雁反衬宦游难归、充满苦闷的自己。
B.颔联第一句“风尘”喻指战乱,因天下处处动荡不安,诗人两鬓斑白,顾影生怜。
C.颔联第二句直抒胸臆,诗人涕泪交流,为沦落天涯、孤孑一身而深感凄楚、哀痛。
D.颈联上句写对“故里音书”已绝望,下句白描春日他乡之景,以哀景衬哀情。
15.请简要赏析本诗的尾联。(6分)
答
14.(3分)D【解析】“以哀景衬哀情”错,应为乐景哀情。
15.(6分)①尾联用典。诗人以张翰因思念家乡蒓菜美、鲈鱼脍,从而弃官归隐的故事,表达作者也要效法前贤,弃官不做,归隐于故乡。②虚写(想象)诗人想象故乡小洲边蒓菜茁壮生长,散发出阵阵清香的情景,从而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③以景结情。以想象之景结束抒情,表达了强烈的思乡归隐之念。(每点2分)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七下应县木塔阅读答案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
从容应对阅读题及答案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阅读训练附答案
七下应县木塔阅读答案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
从容应对阅读题及答案
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
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题及答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阅读答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阅读理解答案
卖笑的人阅读答案
张炜老人阅读答案
品味遗憾阅读理解附答案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阅读训练附答案
黄生借书说(节选)阅读附答案
骆驼刺现代文阅读答案
“长城”阅读答案参考
特殊的听众阅读训练及答案
生物钟的课外阅读题及其答案
天安门广场的阅读答案
卢象昇阅读答案附翻译
迟到阅读答案
妈妈的手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