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
一 9.(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 10.D 11.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2. 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各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由是感激 ( )
(3)夙夜忧叹 ( )
(4)庶竭驽钝 ( )
2.下面各组中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我的译文: ____
4.诸葛亮始终以“报先帝,忠陛下”为职分,在心理上体现为: ;在行动上的体现为: ; 在打算上认为北伐时机成熟的是: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词、句回答)
5.阅读下面《隆中对》节选,完成文后问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①《出师表》中的哪句话与这段话是相照应的?
我的解答:
②有人阅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对出一下联。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
下联: 。
参考答案:
1.(1)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2)感动激奋;
(3)早;
(4)希望。
2. B
3.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意思对即可)
4.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5.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出师表》诸葛亮抒忠。(能用对仗并能反映文章情感内容即可。)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遂许先帝以驱驰( )
(3)夙夜忧叹( ) (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小题3】诸葛亮始终以“报先帝,忠陛下”为职分,在心理上体现为: ;在行动上的体现为: ;在打算上认为北伐时机成熟的是: 。(摘录原文词、句回答)(3分)
【小题4】《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 ”“ ”的思想感情。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期中最重要的是
答案
【小题1】身份低微,出身低下;奔走效劳;早;那时以来。
【小题1】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意思对即可)
【小题1】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分,1处1分)
【小题1】报先帝 忠陛下(两句共1分)亲贤远佞(1分)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先读懂选段内容,再从选段中找出与要求相对应的词句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应结合《出师表》全文内容来概括。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合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
(2)北定中原 北:
(3)故五月渡泸故:
2、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4字),临危委重任和 (5字)。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排八阵:
参考答案
1、(1)因为;(2)向北;(3)所以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三顾草庐;出师兴汉室
5、“略”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1题。 (共10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2分)
A。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 有所广益
孙叔敖举于海 曾益其所不能
C。 然后施行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吴广以为然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9、下面哪句话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句式、语气相同? ( )(2分)
A。谨食之,时而献焉 B。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其真不知马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②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11、从甲乙两段中分析刘后主和宋昭公两人的异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
8。D
9。C
10。 ①朝廷内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②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的原因,是因为阿谀奉承的人太多。
11.相同点:都是亲小人远贤臣之人;
不同点:宋昭公是个能反省自己、知错能改的人。
阅读《出师表》,完成第12—14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以光先帝遗德光: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
⑵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翻译:
【小题3】.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一个成语概括诸葛亮选拔人才的标准。(2分)
答:
答案
【小题1】(1)发扬光大
(2)选拔
(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小题2】(1)奖惩功过,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2)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为桓、灵二帝的做法叹息、痛心遗憾。
(共4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
【小题3】答案要点:德才兼备
(共2分)
阅读《出师表》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____________
(3)臣不胜受恩感激:____________
(4)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的含义或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咨臣以当世之事 为坛而谋,祭以尉首
B. 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C. 不求闻达于诸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D.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日夜操劳,南征孟获后又北伐操魏,为的是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
B.力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诸葛亮意在提醒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
C.诸葛亮认为,如果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没有劝慰后主宣扬圣德的忠言,那么就是由于他们办事拖沓,不能雷厉风行造成的。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决心。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参考答案:
1.(1)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2)比喻平庸的才能;
(3)感动振奋;
(4)询问。
2.A
3.“略”
4.C
5.追叙先帝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过的经过(诸葛亮自陈心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夙夜忧叹 ④ 斟酌损益
【小题2】 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小题3】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3分)
【小题4】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亲自 亲身 因为 早 除去
【小题2】(1)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2)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兴复汉朝王室,迁回旧日国都。
【小题3】先帝三顾茅庐 先帝临危委重任 先帝临崩寄大事
【小题4】围绕“衷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的“躬”“损”“以”皆是多义词,要注意判断。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先了解句子大意,准确解释关键字词,最后要疏通句子。第一句要注意倒装的结构,翻译时要把“于”后面的内容放在前面来,第二句要注意其中“驽钝”的比喻义,“奸凶”是形容词当名词“奸凶之人”讲。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了解文章内容,从先帝如何对待诸葛亮这个方面来分析理解诸葛亮的“报恩”之心和“兴汉室”之志。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从诸葛亮知恩图报、尽职尽责、事事关心等方面来理解谈及为人诚信做事认真这方面的感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25.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 徒以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⑶抚百姓( )
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咸 畏 而 爱 之 刑 政 虽 峻 而 无 怨 者 以 其 用 心 平 而 劝 戒 明 也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9.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2分)[来源:学*科*网]
参考答案:
25. D(2分)
26. ⑴彰显(显示)⑵痛 心遗憾⑶安抚,抚慰⑷亲人(亲近的人)(4分)
27.咸畏而爱之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分)
28.(4分)
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2分)
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2分)
29.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庶竭驽钝 (4)以彰其咎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3】. 前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加以概括。
【小题4】. 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3分)
答案
【小题1】(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拜访(3)比喻才能平庸(4)表明,显扬
【小题1】略
【小题1】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
【小题1】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8—21题。(共12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乙】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馀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路过刘表之墓,玄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言甚悲切,军民无不下泪。忽哨马报说:“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馀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
——《三国演义》四十一回
18、解释下列加点字或划横线短语(2分)
(1)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陟罚臧否( )
(3)负兄寄托之重( )(4)使人收拾船筏( )
(5)先行为上(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20、后人有言“扶不起的刘阿斗”,其实诸葛亮在出师之前,对刘后主—阿斗(刘禅)早有担虑。请仔细阅读甲文,说出诸葛亮有哪些担虑。(3分)
21、仔细阅读乙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8、略
19、成就(做)大事的人一定把百姓作为根本。
20、担虑刘禅不能广开言路,采纳忠言;赏罚不严明;用人不公正。
21、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正因为刘备这种宽厚仁慈、爱民如子、体恤百姓、仁政爱民赢得了臣民的信赖和拥戴,大家舍生忘死,衷心为君。(原文1分,原因2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20xx年广东省东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 D
2、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3、内外异法 亲小人,远贤臣
4、B
【甲】臣本布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由是感激()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遂许先帝以驱驰()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答案:
13.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3分)
9.(1)此(或“这”,或“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答应
(4)买。评分:共2分,每空0.5分。
10.B评分:共1分。
11.士/争凑燕。评分:共1分。
12.(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评分:共4分,每题2分。
13.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志虑忠纯:____ (2)悉以咨之_____(3)严闻亮卒: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3分)
(一)(17分)
参考答案
1(1)忠诚 (2)商议,询问 (3)听到,听说
2.B
3(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4.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10-13题。(10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乙】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①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当退②小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欧阳修的《朋党论》)
【注释】①暂相党引以为朋: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朋:朋党,指因志趣相同或利益相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②退:排斥,排除。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
(2)君子则不然 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小题3】.【甲】【乙】两文中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从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与欧阳修认定人才的标准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尝:曾经,1分;然:这样,1分。此题共计2分。
【小题2】(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2分。
(2)用它们(或这些,或“道义、忠信、名节”)来效力国家,就能够同心协力,共同把国家治理好。2分。
此题共计4分。
【小题3】诸葛亮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1分;欧阳修提出的建议是“(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1分。
此题共计2分。
【小题4】爱国、爱惜名节等,1分;遵守道义,善良等,1分;忠诚守信,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此题共计2分。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巨商蓄鹦鹉阅读题答案
生态影视的困惑与超越阅读题及答案
教会我感恩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量子棘轮阅读理解答案
巨商蓄鹦鹉阅读题答案
生态影视的困惑与超越阅读题及答案
教会我感恩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
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题及答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阅读答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阅读理解答案
卖笑的人阅读答案
张炜老人阅读答案
品味遗憾阅读理解附答案
量子棘轮阅读理解答案
短文枯叶蝴蝶阅读答案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文学好语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语文阅读训练试题:画画是不需要手的(附答案)
“烫手”的电子废弃物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与答案
明史·山云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水饭阅读答案及参考答案
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及答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