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共12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于漪《往事依依》)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3分)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3分)
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
的老师代课
老师
3、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3分)
4、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3分)
【附答案】:
1、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3分。意思对即可。)
2、(3分,答对2格得1分,不设0.5分。意思对即可,完全照搬原文扣1分。)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感情
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
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
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要以情动人,应以朗读为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分,每小点1分。只要包含诸要点,用一句或多句表达,意思对即可。)
4、没有标准答案。(3分。按内容是否深刻、语言是否通顺分3、2、1给分。)
阅读于漪的《往事依依》(节选),完成题目。(10分)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小题1】概括选文中“历历在目”的几件事。(4分)
【小题2】第①段中划线词 “搜索枯肠”用得好,说说理由。(3分)
【小题3】小屋里一幅极普通的山水画,小时候的“我”为什么竟能百看不厌?(3分)
答案
【小题1】①小时候看山水画,仿佛进入画中;②看《水浒传》插图,犹如身历其境。(或: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历其境。)
【小题1】搜索枯肠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出文中写的事情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小题1】“我”用心看了,看画时融入了自己的想像,仿佛自己走进了画中,在山水间徜徉,享受到无限乐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概括”,语言要简练,“几件事”,注意文中所“看”之“物”的不同,一幅一,一本书,可以从这个角度概括。
考点:内容概括。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短小,便于阅读,问题简单,便于解答。概括文章内容,首先要搞清作者说什么事,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然后按照作者思路去区分所说的事件不同,比如本文主要是讲作者小时候爱看书画,在这个大的内容里,有欣赏画有读小说,这样就概括出两件事来。
【小题1】试题分析:阅读中对文章某词语某句子的理解“好处”,一般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什么意思,说了什么(字面的意思),二是有什么作用(含义)。
考点:理解词语作用。
点评:此题有难度,理由不好说,学生难于想到“衬托”。理解文章中的词句的含义及作用,是阅读理解文章的基本能力,答好这类题目,平时就要在阅读时读得细,深究词句,注意词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做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说明解答的理由。本题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来说学生缺乏语感,不知书面语与口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也不善于考察文章的语境。
【小题1】试题分析:抓住短文中“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这句话就可以理解,因为“入神”,产生浓厚的兴趣。
考点:理解人物情感。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有关键句子,稍加理解便可答出。写人的文章中,人物的行为与其情感是紧密相关的,理解人物的行为,可从人物的情感上去思考,喜怒哀乐皆是人物行为的根源,比如本文中,“我”对画之爱,自然百看不厌。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小题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4分)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古文的老师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代课的老师同学们都被深深感动
小题3:“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一句话,在这一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2分)
小题2: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
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题3:照应前文或总结上文,生动地再现了老师当时读书入情的情景,突出老师的阅读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
小题1:试题分析:概括主要事件首先要提取以下关键信息:“人物:两位国文老师、我;事件:生动的读书情景;结果:对我的一生产生了影响”,联系原文,再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润色,便可概括出选文的故事。
小题1:试题分析:选文主要讲的是教古文的老师和代课的老师读书的情景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特点是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对我的影响是“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代课的老师:特点——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对我的影响——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小题1:试题分析:“如今只要稍一回忆”总结了上文所写的两位老师的讲课情景,现在还能回忆起来,说明老师的朗读确实非常生动,并给作者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1—15题。(12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选自《往事依依》)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回忆的往事。(2分)
小题2:.两位国文老师的讲课对作者产生了哪些影响?(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小题3:.文中加点的“这种感情”具体指什么?(2分)
小题4:.“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这句放在段尾有何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小题5:.“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于漪老师就很善于观察,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位抓住了“注满情思的眼睛”。请用简要的话语刻画你的一位小学老师的讲课情态。(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中学时代“我”的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情形。(意思对即可)
小题1:①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②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③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小题1: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小题1: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深。
小题1:略
略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的'词语。
油然而生
信口
2、找出并用横线画出第一段的中心句。
3、两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你把这些句子摘录在下边的横线上。(至少两句)
4、第二段中老师指出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写出两句与“书”有关的名人名言来印证它。
参考答案:1、油然而生:指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信口:随口
2、第一句
3、①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②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4、“略”
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0-13题。(12)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
10、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分)
11文段中的雕镂和镌刻在注释中都解释为雕刻,既然意思相同,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呢?谈谈你的理解。(2分)
1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3分)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
的老师
代课
老师
13、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2分)
14、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0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11为了避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1)。两词各有侧重,雕镂侧重于雕刻的精细,镌刻侧重于刻的印迹深。 (1)
12、(3分,答对2格得1分,不设0.5分。意思对即可,完全照搬原文扣1分。)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感情
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
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
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3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要以情动人,应以朗读为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4没有标准答案。(3分。按内容是否深刻、语言是否通顺分3、2、1给分
《往事依依》
①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②“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③“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的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④“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的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⑤“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的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热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不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女人心。
⑥不经意的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孩子,心还非常嫩。
⑦“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十分,怎么样?”
⑧“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就迈开脚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⑨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贷款”,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他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⑩后来,小男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上第一个大学生。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 11)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贷款”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本文的标题(B)
A、改变命运的一分B、往事依依
C、秦老师的女人心D、 借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秦老师以“贷款”的形式借给贪玩的小男孩一分,从而激发他刻苦学习,进而改变了他的一生。
2、阅读第⑨段,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个性倔强的小男孩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和秦老师的鼓励,感到无比的自豪、激动,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行文至第⑩段,故事已有个完美的结局,请你说说作者还要写第11段的缘由。
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表明此事影响深远,令人难忘,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强调了秦老师借分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旨。
4、请概括秦老师这一人物形象。
秦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善良),具有责任感(讲原则),充满教育智慧(讲究教育方法)的老师。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
2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分)
2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6分)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的老师
代课
老师
24、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2分)
25、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
(2分)
参考答案:
22、回忆初中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激起课处阅读兴趣的情景。
23、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的老师
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
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开始爱读辛弃疾词
代课老师
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
对新文学更有兴趣,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24、讲课有感情、能培养学生兴趣
25、26、略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阅读答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阅读理解答案
卖笑的人阅读答案
张炜老人阅读答案
品味遗憾阅读理解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出口寒流中的中国制造附答案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拆除阅读训练含答案
科学与社会阅读试题及答案
纪鸮鸣的阅读答案
蓝色的连衣裙阅读答案
奔跑吧创客阅读答案
独腿人生阅读答案8篇
落花枝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阅读答案
沁园春雪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