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在甘肃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老师

对于填报志愿的考生来说,高考志愿填报离不开招生计划,全称为普通高校在甘肃分科类、分批次、分专业招生计划”。该计划由教育部审定下发,省招办整理核对后统一向社会公布。本文帮大家整理了往年广州医科大学在甘肃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数据,供大家参考!

一、广州医科大学在甘肃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1、广州医科大学在甘肃的招生计划临床医学((不招色盲色弱))招生录取人数为5人;

2、广州医科大学在甘肃的招生计划药学((不招色盲色弱))招生录取人数为3人;

3、广州医科大学在甘肃的招生计划公共事业管理((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招生录取人数为4人;

4、广州医科大学在甘肃的招生计划应用心理学((不招色盲色弱))招生录取人数为3人;

5、广州医科大学在甘肃的招生计划护理学((不招色盲色弱))招生录取人数为3人;

二、广州医科大学在甘肃高考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2023参考

1、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在甘肃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专业 招生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招生代码 选科要求 科目
生物技术 ((不招色盲色弱)) 4 甘肃 2022 / 本一 AB - 理科
临床医学 ((不招色盲色弱)) 5 甘肃 2022 / 本一 AC - 理科
药学 ((不招色盲色弱)) 3 甘肃 2022 / 本一 AD - 理科
公共事业管理 ((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4 甘肃 2022 / 本一 AE - 理科
应用心理学 ((不招色盲色弱)) 3 甘肃 2022 / 本一 A8 - 文科
护理学 ((不招色盲色弱)) 3 甘肃 2022 / 本一 A9 - 文科
公共事业管理 ((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6 甘肃 2022 / 本一 AA - 文科

2、2021年广州医科大学在甘肃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专业 招生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招生代码 选科要求 科目
生物技术 ((不招色盲色弱)) 4 甘肃 2021 / 本一 AB - 理科
临床医学 ((不招色盲色弱)) 5 甘肃 2021 / 本一 AC - 理科
药学 ((不招色盲色弱)) 3 甘肃 2021 / 本一 AD - 理科
公共事业管理 ((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4 甘肃 2021 / 本一 AE - 理科
应用心理学 ((不招色盲色弱)) 3 甘肃 2021 / 本一 A8 - 文科
护理学 ((不招色盲色弱)) 3 甘肃 2021 / 本一 A9 - 文科
公共事业管理 ((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6 甘肃 2021 / 本一 AA - 文科

3、2020年广州医科大学在甘肃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专业 招生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招生代码 选科要求 科目
应用心理学 ((不招色盲色弱)) 3 甘肃 2020 / 本一 A9 - 文科
护理学 ((不招色盲色弱)) 3 甘肃 2020 / 本一 AA - 文科
市场营销 ((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3 甘肃 2020 / 本一 AB - 文科
公共事业管理 ((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3 甘肃 2020 / 本一 AC - 文科
生物技术 ((不招色盲色弱)) 4 甘肃 2020 / 本一 AD - 理科
临床医学 ((不招色盲色弱)) 5 甘肃 2020 / 本一 AE - 理科
药学 ((不招色盲色弱)) 3 甘肃 2020 / 本一 AF - 理科
公共事业管理 ((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4 甘肃 2020 / 本一 AG - 理科
广州医科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浙江中医药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安徽中医药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和广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州医科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宁波工程学院和广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湖南工学院和广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淮南师范学院和广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州医科大学在湖南高考历年录取分数线(2024届参考)
广州医科大学在甘肃高考历年录取分数线(2024届参考)
辽宁师范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州医科大学在湖北高考历年录取分数线(2024届参考)

三、广州医科大学的师资力量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7.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65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18所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32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微生物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全学科ESI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百强。学校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0个省(部)级重点专科,其中呼吸内科排名全国第一、变态反应科排名全国第二、胸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内科排名全国第六、精神医学专科排名全国第七。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战略,现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