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可以提前多久扫墓

秦风学老师

2021年清明节可以提前多久扫墓

由于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区提前3-4天去扫墓,而有的地区则提前10天扫墓。不过,清明节扫墓尽量提前一些,因为在民间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早清明,晚十一”,意思是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节前一周至两周进行,不要全都在清明节这一天进行祭祖扫墓。那么清明节祭祖可以提前多久呢?不同地方的风俗时间范围是不一样的。

1.说法一:正清扫墓

有的地方限于清明当天上午扫墓,因为清明下午先人的魂魄就出去了,只有上午在坟内。如果那样的话即使你在坟前祭扫,烧的纸钱,上的供品先人也收不到,用不到。而是由那些无人祭扫四处飘荡的孤魂野鬼收走了。

2.说法二:前七后八扫墓

这句话说的是冥府鬼门打开的时间仅在清明节前七天,节后八天,因此祭祀时间安排的最大限度也在这个范围之内,相传超过这个范围,祭祀就不灵验了。

3.说法三:前三后四扫墓

有的地方对于扫墓的时间很宽松,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之内这个时段都可以祭扫,所谓“前三后四”。注意在清明节前后三天,和清明节当天都可以,但寒食节这天不能扫墓,寒食节即清明节的前一天。有些地方的说法为“前三后三”,讲究的是逢单上坟扫墓。

清明节的含义

清明节习俗既是个体的时间感受与空间体验,又是群体的一种民间宗教实践活动。在清明节中,民众对先人的哀思具有调节身心、舒缓压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清明墓祭习俗所体现的文化意义,在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主体身上都能够有相应的解释和体会。清明是一个祭祖的节日,更是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大好时节。这些习俗活动体现民众顺应天时、和谐共生的朴素理念。清明条祖活动所呈现出来的恒久民族情感,更让我们有机会对传统节口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有了一次重新审视的机会。

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清明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现在的清明节是融合了清明、寒食与上巳三大节日,最终于唐朝时期定型的,即使从这一时代算起,也已经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作为一个承载着很强的中国传统文化且富于特色和活力的传统节日,在今天清明节仍然是一个被广大民众所看重的节日。近些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巨大发展,很多传统节日都出现了式微的现象,很多传统习俗逐渐被人们遗弃。

但是,在今天整个传统节日面临巨大变革的时期,也有许多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内涵保留了下来。就清明节俗而言,被完整保留下来的其两大主题之一的祭扫,也不可避免发生了某些变化。清明扫墓祭祖这一相沿悠久的习俗,源于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和孝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崇本尊亲、慎终追远、感念先人功德的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因而成为清明节节俗活动的核心内容。在今天,这一节俗仍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只是,由于城市与乡村间的相关差异,清明祭祖在城市与乡村表现出了不同态势。

在城市地区,清明扫墓依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与此同时,和传统相比城市的扫墓习俗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现今城市的丧葬都采取火葬的形式,祭祀对象放在骨灰盒里,与其他人的骨灰放在一块。或者是虽有坟墓,但一般已没有祖坟了。这就导致人们在祭祖现象上发生了某些改变,比如不再有整修坟墓的内容,或者由于找不到祖坟,一般也就不再祭祀祖灵。在祭祀方式上,总的趋势是不断趋向简单、文明、花样翻新。很多人改变了清明节烧纸祭祀亡灵的传统习俗,而是代以敬献鲜花、网上扫墓等形式来寄托哀思。

网上祭祀,是指网民在某些网站所设立的虚拟墓园里为死去的亲属设置墓穴,死者的亲朋好友可以在这个属于死者个人的专属网页上,为死者献上一束鲜花、点一根蜡烛、种一棵松柏或留下自己的祭文。这种祭祀方式既新颖又方便,但却不能兼有春游的好处。

而在建国后,在政府的提倡之下,清明到烈士陵园扫墓已变成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活动。清明期间,全国各地的学校或单位常常组织人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以缅怀先烈事迹。而在农村,大体上仍保持着传统的形态,清明扫墓是每个农家所要郑重完成的事情。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还是采取墓葬的丧葬方式,这就为保留传统清明节俗提供了客观条件。不过,在农村地区变化也正在悄然发生。

另一方面,清明节俗的另一主题游乐也有着重要意义,也应进行大力提倡。首先,它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功用。如就放风筝而言,中国有句古话,叫“鸢者长寿”,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会活得长。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之人沐浴在和煦的阳光和春风中,可“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以益”。确实,放风筝时通过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动,可以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强身健体之功效,对神情抑郁、视力减弱、失眠健忘等均有祛病养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