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资料有什么

李盛老师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

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⑴ H2 和He ⑵ CO、N2 和Si ⑶ O2 、S和 S2- ⑷ OH- 和 F-

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3.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5.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 PO43- HCO3- 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6.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Mg2+ Al3+ 、H+ NH4+、Fe2+ Fe3+ Ca2+

阴离子:O2- 、OH- S2-、 F- Cl- SO4 2- CO32- NO3- MnO4- PO43- MnO42- ClO3-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1.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有:造纸术、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

燃烧必备的二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自燃:由缓慢氧化积聚的热量引发的自发燃烧。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H2 、CO、C等, 具有还原性。

3.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

4. 书写化学方程式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件箭头要标明。

③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四)溶液、溶解度

5.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

6.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

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

例:20℃时,5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没有溶解的24克食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7.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8.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9.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10.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向饱和溶液加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1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一定的温度 100克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12.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初三上册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如金属汞有汞原子聚集而成。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