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和答题方式是什么

莉落老师

地理阅卷老师手把手教你如何答题

地理:五类选择题,各有各诀窍

地理选择题一般分为比较型、材料型、等值线判读型、地图解读型、计算型五类。各类题目的答题方式各有区别,考生应对症下药。

1.比较型选择题有七大特征

在做这类选择题时,考生首先要关注题设涉及的可比内容。一般需要注意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土壤和植被特征、经济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特征。

解题时,考生首先要准确再现题干给出的每一个地理事物的特点,然后通过对比,确定它们的共同点(或不同点),再根据题意准确地作出判断。

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外,还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地理事物,善于找地理事物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2.材料型选择题要抠字眼

这种题有时会提供古代文献或古诗文,有时是数据和表格,有时是统计图表。

答题时,首先在审题中将关键的词句、数字划定出来。然后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有何规定性。

这类题目解题关键根据不同材料有所不同。如果是文献类材料,一定要抠字眼。如果是数据类材料,一定要进行定量分析。

3.等值线判读题要“五读”

这类选择题一般涉及图形包括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pH值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

对图形的判读时考生一定要抓住五个关键点。首先是判读图形的延伸方向,第二要判读图形的密度,第三要判读图形的极值,第四要注意图形的弯曲处,最后要关注图形局部闭合等值线。如果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一般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4.地图解读型题把握三原则

地图类选择题一般分为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土地利用分布图、经纬线图、等值线图、景观图、农作物分布图等。

在对图形分析过程中可把握三个原则:首先要看图形反映的特征,然后联系到课本相关知识,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5.计算型选择题功在平时

计算型选择题一般有两类。其中一类是题目提供信息材料,需要应用地理概念、原理、规律来解决问题。如区时与地方时、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日出日落时刻计算、比例尺、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水平等。这类题目除了临场发挥外,更需要平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狠抓规律和原理的应用。

另外一类是题目提供信息材料和新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题目在考题中出现较多。这类题目往往会给出如日照间距、人口生理密度、人口耕地面积等新概念。对这些新概念,考生必须仔细分析、充分理解,然后再进行应用。

综合题作答以课本为本

文综地理综合题的答案来源有三:首先是试题材料提供的信息,类似语文考试中科技文阅读理解。再是中学地理教材,考生一定要从课本中找到书本语言作答。最后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归纳整理规律性的结论。

中考地理答题思路集锦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原因(自然、人为)

2)条件(有利、不利)

3)影响(正面、负面)

4)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要素(总量、结构)

9)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1)"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三、实践…主观性试题答案之要求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

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学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

5.书写整洁,不留空缺,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初中地理读图技能培养

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初中生具有争强好胜、好表现自我,个人集体荣誉感比较强,喜欢学习效果和行为表现得到老师肯定的年龄。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引入竞争机 制,采用分组竞答或个人抢答等形式来完成读图教学任务。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地图往往对此比较模糊,解决问题时常使用不正确主题或种类的地图,例如学生在行政区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清地图,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

一、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

1、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 这是读图的根本。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在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2、明确要素,引导读图 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3、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

1、形状观察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2、重点突破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3、对比归纳法 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是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

4、点、线、面结合法 有些图必须从点(港口、矿产地、城市等)、线(山脉、河流、铁路线等)、面(国家、省区、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记忆和判读。

5、暗示地图填注法 让学生在暗示地图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脉、矿产、铁路等名称,是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良好方法,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