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串联并联知识点三篇

李盛老师

并联电路电阻的计算公式

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

电流计算

I总=I1+I2+......+In

即总电流等于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之和

电压计算

U总=U1=U2=Un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总电压

电阻值计算

1/R总=1/R1+1/R2+1/R3+......+1/Rn

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对于n个相等的电阻串联和并联,公式就简化为R串=n乘R和R并=R/n

编辑本段

用图解法求并联电阻

方法一

若要求R1与R2的并联电阻值,可先作直角坐标系xOy,并作Y=X的直线l,在OX轴上取A点,使OA长度等于R1的阻值,在OY轴上取B点,使OB长度等于R2的阻值,连结AB与直线l相交于M点,则M点的坐标(X或Y)值即为R1与R2的并联阻值。

证明: 作MD⊥OX

∵ △AOB∽△ADM

∴ AO/BO=AD/DM

因OD=DM,并设其长度为R的数值

R1/R2=(R1-R)/R

解得: R=R1R2/(R1+R2)

此即R1、R2的并联电阻的阻值。

应用若需求三个电阻的并联电阻值,可先求R1、R2的并联电阻,得到D点,再在OY轴上取C点,使OC长度等于R3的值,连CD与l直线交于N点,则N点的坐标值为R1、R2、R3的并联总阻的阻值。例如,令R1=4Ω,R2=12Ω,R3=6Ω,求解结果为图2所示,R1、R2的并联总阻为3Ω,R1、R2、R3的并联总阻为2Ω。

方法二

在平面上任取一点O,用相互交角为120°的三矢量作为坐标轴OX、OY、OZ(每轴均可向负向延伸),若要求R1、R2的并联电阻,只要在OX轴上取OA长等于R1的值,在OY轴上取OB长等于R2值,连结AB,交OZ轴(负向)于C点,则OC长度(绝对值)即为所求并联电阻阻值.

证明 面积S△AOB=S△AOC+S△BOC

即 (1/2)AO×BO×Sin120°

=(1/2)AO×OC×Sin60°+(1/2)BO×OC×Sin60°AO×BO =AO×OC+BO×OCR1R2=R1R+R2R

∴ R=R1R2/(R1+R2)

应用 可方便地连续求解多个电阻的并联值。例如,若要求R1、R2、R3的并联总阻的阻值,只需先求出R1、R2并联后的阻值R12(即得到C点),再在OA的负向取一点D,快OD长等于R3的值,连结CD交OY轴于E点,则OE长即为R1、R2、R3的并联总阻的阻值,如图3。如R1=4Ω,R2=12Ω,R3=6Ω,按此法可求出R12=3Ω;R1、R2、R3三电阻并联电阻值为2Ω,如图4。

以上求解方法对于求电容器串联、弹簧串联,凸透镜成象等与电阻并联有相似计算公式的问题,同样适用

电阻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串联: R=R1+R2+...+Rn

并联:1/R=1/R1+1/R2+...+1/Rn 两个电阻并联式也可表示为 R=R1·R2/(R1+R2)

定义式:R=U/I

决定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控制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如:玻璃,碳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单位为m,s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正比于材料的长度,而反比于其面积。

电阻物理量:1欧电压产生一鸥电流则为1鸥电阻。另外电阻的作用除了在电路中用来控制电流电压外还可以制成发热元件等。

初中物理知识点:串联

知识点1 串联电路

1. 定义:用电器首位依次相连,然后接入电路中,我们说这些用电器是串联的。

2. 特点

(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用电器互相影响。

(3)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3. 注意

(1)任意用电器断路,其他用电器均停止工作。

(2)串联电路中任意位置的一个开关均能控制整个电路。

串联电路的特点

开关在任何位置控制整个电路,即其作用与所在的位置无关。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经过一盏灯的电流一定经过另一盏灯。如果熄灭一盏灯,另一盏灯一定熄灭。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 若想控制所有电路, 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

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区分:串联电路没有分叉(支路)。

串联电路的规律

1、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相等,因为直流电路中同一支路的各个截面有相同的电流强度。

2、总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分电压(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Un。这可由电压的定义直接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