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击的安全知识

李盛老师

  一、易发生雷击灾害的场所和行为

  雷雨天易发生雷击的场所

  1.地势较高处的建筑物、山体。

  2.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

  3.离高大树木、电线杆等物体很近的物体。

  4.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树林的边缘。

  5.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

  6.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

  7.孤立的烟囱或大树(山顶孤立的大树下尤其危险)。

  8.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等。

  雷雨天易引发雷击的行为

  1.大开门窗,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

  2.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

  3.使用带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拨打、接听电话。

  4.在浴室用金属喷头洗澡。

  5.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含有金属物件。

  6.进行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二、施工现场防雷电安全注意事项

  施工人员的防雷电安全

  1.遇有雷雨天气,特别是当雷闪临近时,施工人员立即停止高空、吊装、电焊等可能带来雷电危险的作业,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钢结构内部,并逐步撤到下方。施工人员切勿站立于建筑物、钢结构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如铁栅栏、金属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轨,防止遭受直接雷击。

  2.雷闪时不能在空旷的位置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各类通讯工具。临时办公区、生活区建筑物内的人员不要拨打或接听架空线缆引入的固定电话,尽量配备和使用具有免提功能的电话。

  3.雷雨天气施工时,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施工人员不要肩扛金属材料和潮湿的木料在建筑物外围或建筑物顶部、高处行走。

  4.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

  5.外围人员雷雨时不要在孤立的'大树、塔吊、高压输配电铁塔、高大的广告牌下行走或停留,防止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伤害。

  6.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7.不能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8.不宜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和敞蓬拖拉机,汽车内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因有屏蔽作用,即使被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

  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设备、设施

  防雷安全

  1.施工工地的大型起重设备,脚手架、配电箱、电焊机等电气设备应与等电位连接是现场防雷的重要方面。

  2.机械设备和电器设备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施工所用机械设备和电器设备接地电阻应连接可靠。一些活动性高的设备,不易直接与周边钢结构的基础硬性连接,可根据一段时间内活动范围相对固定的特点,使用钢索或电缆将设备与附近钢结构连接。 实施了接地与等电位连接的设备设施可作为接闪器,遇雷雨天气停止作业后,所有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应处于远离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置(不小于3米)。

  3.施工现场的设备设施应随着工程进度的进展及时与附近钢筋多点连接。雷雨天气时禁止进行接续施工,同时禁止高处进行作业。

  4.现场电力变压器金属围网、配电箱、临时金属棚、金属构件焊接平台及手臂触及区域内的金属体应实施接地及等电位连接。电气设备外壳也应接地。

  5.变压器低压侧、现场一级配电箱宜安装适配的电源电容保护器。确保配套设施的防雷安全。

  6.遇较大雷雨闪电交加时,现场停止一切施工,切断一切电源,现场不准有任何人停留。

  办公区及临时加工场

  防雷电注意事项

  1、临时办公场所或员工生活住所人员相对比较集中,其防雷工作不容忽视。应设置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等直击雷防护装置。

  2、由于房建材料多采用彩钢保温板拼装,金属板较薄,不能承受直接雷击。而中间的泡沫板在雷闪高温下极易起火燃烧,因此,此类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措施不可缺少,室内的电源、电话线路宜设置适配的电容保护器。

  3、遇雷雨闪电时,尽可能的关闭所有电源,尽量避免使用带电设备,人员不易外出。

  三、防雷击施救常识

  1、雷击昏迷人员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几分钟就会有致命危险。如果能在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让心脏恢复跳动,可能还来得及救活。

  2、对伤者进行心脏按摩,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闪电击中,那些会发出呻吟的人不要紧,应先抢救那些已无法发出声息的人。

  3、如果伤者衣服着火,马上让他躺下,使火焰不致烧及面部。不然,伤者可能死于缺氧或烧伤。也可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伤者切勿因惊慌而奔跑,这样会使火越烧越旺,可在地上翻滚以扑灭火焰,或趴在有水的洼地、池中熄灭火焰。用冷水冷却伤处,然后盖上敷料,例如用折好的手帕清洁一面盖在伤口上,再用干净布块包扎。

  4、严重情况下立即拨打119或120实施抢救和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