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小学数学

王明刚老师

  重视计算

  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

  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而且计算好,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家长可以每天让孩子做2分钟口算。一开始,2分钟内能只能做完20道口算,但之后,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

  重视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数学的学习对生活的影响很大,提供很多的帮助。

  例如买东西、计算利率、盈利等等,这些都用到数学。你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跟孩子提数学问题,让他解答。很简单,你带孩子去买菜,一斤苹果5元,买3斤多少钱,给阿姨20元,找回多少钱。

  别小看这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占的分数是最多的,而解决问题无非就是判断用加减乘除中的哪种来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多,自然就会解答。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听讲、作业、复习和总结,这些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在小学的时候就注意让孩子养成。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预习中,在读了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跟书中不一样。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而在听课这个环节,尤其是听数学课时,应做到抓住老师讲题的思路、方法,有问题记下来,课下整理解决。同时认真完成老师留的习题,适当挑选一些课外习题作为练习。要试着一题多解,做到举一反三。

  及时复习和总结,要体会老师课上的例题,整理思维,想想自己是怎么想的,与老师的思路有何异同,想想每一道题的知识点。

  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

  一些孩子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

  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孩子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

  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

  培养阅读兴趣

  很多家长总觉得阅读的属于语文学习的事情。这是有失偏颇的。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它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首要的。

  有研究发现,一年级或更早开始大量阅读的孩子比三年级开始阅读的孩子在其后的中小学学习,尤其是数理化学习方面潜力更大。

  因为前者在其后的学习生涯中具备了深阅读能力和习惯,也就是理解能力很强,而后者阅读时思维很肤浅,理解能力自然很弱。这个现象在初二这个分水岭年级就表现得很明显了。

  所以,不要等到中小学遇到困难才没完没了地补课“拉一把”,而是要让孩子4-7岁解决识字问题,6-9岁就能爱看书,9岁后就会大量阅读、读好书。

  多读好书的孩子思维活跃,视野也开阔,到了高年级就更能显示出优势。多读书的孩子和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上,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在审题能力上。不注重阅读能力的孩子,经常会无法理解题意,或者是频现家长常说的孩子审题不清,粗心大意。其实主要原因是出在阅读理解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