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关键点

李盛老师

  教育是什么?

  我国东汉年间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简单来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向善,方法是以身作则。

  有人会说,现在社会,善良的人容易被骗、被欺负,很吃亏的。比如,排队买票结果被蛮横的人插队,扶老太太过马路最后被讹钱,给路边乞丐施舍结果人家比自己还富有……

  但是,即使这样,依然有很多人还在坚持着“善”,因为“善”不是烂好人或者人们口中的“软弱”,“善”是内心对于世界的美好希望、对于人性的坚守、对于道德的信仰、对于规则的守护……这些是保证我们的孩子能够在这个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我们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

  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幼儿心智尚未成熟之际,培养孩子做事做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通过习惯的培养,将行为内化为孩子的品质。儿童大脑功能的可塑性比较大,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形成习惯。

  幼儿习惯养成内容

  一、规律生活

  一个人的生活作息,在现代多元的社会里,看来似乎越来越不重要,因为每个人所享有的自由越来越多。但对于一个正待灌溉成长的幼儿而言,合理正常的'规律生活,对他的生长发育、有效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我相信熬过夜加过班的家长应该很能体会不规律生活的伤害,何况一个孩子呢。

  二、遵守常规

  现在的家长接触了很多教育理念,最为流行的观点便是爱与自由,认为“孩子天性自由”“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但是,请家长们注意,自由的前提是规则,不管不顾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中,规则是我们约定俗成、和平共处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起孩子的规则意识。毕竟,没有人会喜欢公共场所大喊大叫的孩子。

  学前班,就是让不适应小学一年级的6—7岁孩子有一个过渡学习与适应常规的过程。遵守常规就是让孩子懂得规则、遵守,比如守纪律、懂规矩等。常规包括生活常规、幼儿园常规、社会常规等。

  孩子在家、在幼儿园期间不单单是安全保障、吃好睡好,正常的生活常规、良好习惯的调教更为重要。

  三、积极参与

  老师和家长都要去鼓励孩子大胆参与,积极参与,锻炼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小事应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去做,如:洗手、漱口、洗脚、洗手绢和袜子,整理床铺,收拾玩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孩子手脚麻利、眼明手快的个人素养。

  渐渐地要让孩子明白:你是家庭的成员,这个家也有你的一部分,你要学会为家庭建设做些什么。请大家注意,千万不要利用金钱交换孩子做家务。

  四、独立自主

  现代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要培养“我的事情我做主”的自主能力。

  孩子上学以后在学校里会面对很多自己拿主张、做决定得事情,不要让孩子太依赖,让他自己根据情况作出正确得选择,这样学习写作业时也不会非要大人“陪太子读书”、“陪公主写作业”,自己写完作业后能独立检查,渐渐学会自理、自立。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终有一天他会离开你,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你不可能,也不可以照顾他一辈子。所以教给孩子自立,是给孩子进入社会的最好的礼物。

  五、文明礼貌

  人生活在社会里,必须与他人打交道,“不学礼无以立”,和谐的集体生活靠每个人去相互营造!要教育孩子如何与人交流谈话,进门前敲门但不粗暴猛烈,进门后随手关门、向成人问好,主动换鞋等。

  告诉孩子这世界很美好,好人多,坏人少,学会向陌生人友好微笑,善待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在公共场所管住自己的嘴巴,只有做到我爱人人,那么人人才会爱我。

  电话是孩子生活中常常接触的,而6岁孩子应学会正常的接听和拨打电话,如:“您好”、“请问您找谁?”、“需要我帮助吗?”、“我可以帮您转告”、“再见”等礼貌用语,避免“你谁呀?”、“他早走啦”、“去上班了”、“真烦人”等粗俗语言。

  六、清洁卫生

  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优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与己有利于健康、与人出于尊重他人,生活中注意帮助孩子克服吃手指、抠鼻孔、揉眼、挠头等不雅观的小动作。

  同时还要教育孩子公共场合的卫生问题。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片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考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只要养成好习惯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