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四个问题

王明刚老师

  一、如何理解孩子的特殊

  仅仅从字面上说,所谓特殊就是不同,就是不一样。也就是说,特殊仅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本身没有评价意义。

  那么,儿童的特殊也是这样,特殊儿童仅仅具有描述的意义,本身并不具备评价的功能。当某个孩子特殊时,仅仅是说和其他孩子比较,有些不一样,并不是说他不好或者好。

  当然,我们承认,有些特殊的孩子是我们非常不希望出现的,如智力有问题的孩子、听力有问题的孩子、视力有问题的孩子以及情绪行为有问题的孩子等;相反,有些家长却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另外类型的特殊的孩子,如智力特别好的孩子、长相特别漂亮的孩子、有艺术才能的孩子等等。

  可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总是能够控制着使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没有杜绝残疾儿童的出生。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在目前阶段,特殊儿童的存在是客观的。或者说,就现实来看,从可能性上说,无论哪个人,只要是想做父母,就有可能和特殊儿童有关系。

  因此,如何看待特殊儿童是每一个人必须关注的问题。

  1.承认特殊儿童的存在是客观的

  我们所说的特殊儿童实际上包含了两大类。

  一类是包括智力超常儿童和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一类是包括智力落后、盲、聋和情绪行为异常等等在内的残疾和障碍儿童。

  不管是哪类特殊儿童,从宏观上、从学术角度说,他们的存在是客观的。有特殊才构成了普遍,特殊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必然的方式。

  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超常儿童,仅仅说明我们在选择配偶、优生、优育等方面做得比较好;相反,如果我们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仅仅是我们在选择配偶、优生、优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做得不好,并不是老天爷对我们的惩罚。

  2.用平常心看待孩子

  因此,无论我们有哪种特殊儿童,都应该和有普通儿童一样,用平常心来看待。有了超常儿童,可以短时间内欣喜若狂,但绝对不能长时间地沾沾自喜;相反,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可以短时间的痛苦、伤心,但绝对不能感觉是一生的痛。

  不管是什么儿童,都是儿童。我们都需要用平常心来泰然处之。

  超常儿童是鲜艳的花朵,一般儿童是普通花朵,残疾障碍儿童是虫子咬了的花朵。但他们都是花朵,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美。我们没有理由不一视同仁地用平常心来看他们。

  3.知道每个人都可能有特殊教育的需要

  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所谓的特殊儿童,从某种角度说,就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实际上,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某些事情上,都可能有特殊的需要。这时,就可能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如对于刚刚生产的妇女来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就可能引发生产抑郁,这时,就可以通过喝公鸡汤的方法进行干预。在这里,抑郁就是特殊的症状,喝公鸡汤就是特殊的需要。

  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更多的是体现在教育上,或者,我们更关注的是教育上的特殊需要。对于特殊儿童的家长来说,在明白用平常心看待儿童的同时,还要清楚在教育上,可能需要一些专门的或特殊的、或普通儿童不怎么使用的方法、内容或措施。

  二、医学的结束就是教育的开始

  相对于超常儿童而言,残疾或障碍儿童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残疾、障碍儿童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是残疾或障碍时,往往经历了下述心理路程:

  1.震惊

  当一些家长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往往表现出震惊,并且问题越严重、震惊就越严重。他们往往不相信、也不愿意承认眼前的事实,反而怀疑是不是搞错了。这是许多家长在面对残疾、障碍儿童时都经历过的一个过程。

  2.绝望

  当确认问题确实存在时,一部分家长就开始绝望了。大有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感觉。一些咨询的家长在孩子都几岁了、甚至上初中了,还时时流露出绝望,说不了几句话就哭泣。

  3.乱投医

  绝望之余,一些家长像突然醒悟一般,旋即踏上为孩子求医问药的投医之路。

  应该说,求医并没有错。但是,对于大多数残疾或障碍儿童而言,症状一旦确定,许多医生或医院,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但是,一些家长却不理智地常年奔波在求医路上,甚至是乱求医的路上,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精力、钱财,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宝贵的教育孩子的时间和机会。

  这些求医问药,不仅包括去医院,还包括去其他机构,甚至求神拜佛,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4.放弃

  一部分家长在确定了孩子的问题或求医无望后,就选择了放弃。这样的例子在大城市、在乡村;在发达的和落后的民族地区都屡见不鲜。

  应该说,在孩子的症状发现后,震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绝望、乱投医和放弃,就是错误的和不可取的行为了。

  特殊教育界有一句行话,叫医学的终结就是教育的开始。就是说,当医疗工作结束的时候,最有效的就是教育了。

  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使家长明白,尽早跨过这些误区,尽早从不良的体验中解脱出来,尽快走上正确的对待孩子的道路。在这里,除去正确的教育与训练之外,没有更好的对策和方法。这是每一个残疾障碍儿童的家长必须清楚的。

  不要相信某种营养品甚至药物,能够把智力落后变成正常;不要相信,练气功就会使孩子恢复听力。

  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特殊儿童的教育更需要因材施教,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冬瓜苗结冬瓜,辣椒苗结辣椒,这样,就能天遂人愿,遗憾不再。

  当然,具体的教育过程可能是艰苦的。但是,家长应该明白,这种有意识的教育越早,对孩子的发展就越有利。

  遗憾的是,我国的残疾和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没有普通儿童和超常儿童的早期教育那样被重视,在许多情况下,还要家长自己多努力。

  这里有三个问题必须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1.广泛使用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技术对所有人都有效。但是,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或者残疾、障碍儿童,有意识地使用行为改变技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行为改变技术,并不仅仅限于在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时使用,在进行语言训练、生活能力训练、文化成绩的提高以及孩子的缺陷行为的矫正等方面,都会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2.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结合

  要对残疾障碍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或因材施教,就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对聋孩子进行听能、语言训练、进行手语训练,对盲孩子进行早期的方向辨别和定向行走训练、进行盲文的训练,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生活能力训练,对情绪行为异常儿童进行异常情绪行为的矫正等,都是专门的训练。这些发展我们也称之为特殊发展或专门发展。

  但是,孩子首先是儿童,然后,才是特殊儿童。因此,我们在进行专门的特殊训练时,一定不要忘记,孩子还需要一般的发展,即需要一般的训练。

  如需要发展良好的个性,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精神,需要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等等。这些训练就是一般的训练或教育,相应的发展就是一般的发展。

  残疾障碍儿童的教育也罢,超常儿童的教育也罢,都需要把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结合起来,即把一般教育和专门教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教育,孩子也才能从中受益。现实中有太多的偏废教育的例子,到头来,孩子痛苦,对社会也无益。

  3.要与学校密切配合

  孩子一旦去了合格的学校或幼儿园上学,家长就应该和学校密切配合。

  可是现实中,有一些遗憾的例子。一些家长和学校不仅不能配合,而且还相互抱怨。这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当然,学校和家长没有配合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上述家长的心理路程,使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有些人有过度保护的心态,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更不允许别人说——自然也不允许学校说——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如某个孤独症家长的行为、某些智力落后儿童家长的行为等等。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学校有不同意见也是正常的,但是,要交流、沟通,通过协商解决。否则,影响的是孩子的发展。

  四、团结起来共育特殊儿童成长

  对特殊儿童有了正确的观点,并且尽早开始了正确的教育或训练等,还需要广大家长团结起来,共育儿童健康成长。

  1.开放的心态

  首先,家长们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要认为有一个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是丢人的,要有平常的开放的心态,尽量为孩子提供广阔的活动和教育空间:尽量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同盟者。

  在国外、在中国台湾、香港、甚至上海,都有人带着自己的残疾孩开会,这种开放的心态,对孩子有好处。

  2.交流的行动

  还要有交流的行动,中国的家长本来在教育孩子上的公开交流就不够,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的家长交流更不够。大家应该组织起来,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家庭国家的利益而组织起来,就广泛的内容进行广泛的交流。

  3.合作的措施

  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建立家长联谊会、家长联合会等,定期开展活动,共享儿童发展的乐趣、沟通好的方法、共争儿童的权益等等。

  相信,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在广大家长的参与下,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