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是阳历

李盛老师

  清明节为什么是阳历

  原来,与我国大多传统节日不同的是,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是依据太阳运行的轨迹而定,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属于阳历的范畴。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清明节每年都在4月5日左右,前后仅相差一两天,而在农历里的日期却变化很大。

  据介绍,自清代以来,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由于一年的长度是用太阳的运行定出,二十四节气也是用太阳的位置定出,每一节气在每年中的日期变动不大。

  但是,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公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相当于5.8小时),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0.2422天。如此一来,累积4年后为0.9688天,几近一天,为修正之,故阳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4年会多出2月29日一天。顺延的结果,使得某节气的时刻越过午夜至隔日,或因闰年之故而提前一日,这都会使节气的日期发生改变,但日期差异只会在3天内。

  清明踏青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并不是每年都固定在4月5日。

  至于为什么清明节不计阴历,实际上是因为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而清明则是在阳历中一般都在4月4至6月之间,却不能以确定的阴历日期为准。

  其实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老祖先流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看作中华民族自有的阳历,因为它和国外使用的阳历都是以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计算和划分的,自然区别不象阴历与阳历间这样大。

  传统节日基本都按农历计算,如春节、元宵节、中秋、端午。可与这些节日不一样的是,清明却“属”阳历,其日期基本落在了阳历的4月4日-6日。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在二十四节气里是的。

  我国古代无论是计时,还是记一人的生辰,都是以农历为依据的,这也注定了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是以农历时间为准,如春节是正月初一,中秋是八月十五。

  然而,和其他传统节日不一样的是,清明却是“身担二职”,其既是节气又为节日(冬至节气也曾既是节日又是节气,但其现在的影响力已远不如清明)。清明时,太阳运行至黄经15度。“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朗气清、春光明媚的意思。这时草木齐长、百花开放,城市乡村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从根本上讲,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的范畴,因为其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一个“回归年”或“太阳年”,太阳在星空背景下的运行路线称为“黄道”。自古以来,定春分点为0度,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分为24个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前后仅相差一两天,而在阴历里的日期却变化很大。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因而,我们可以把先人流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看作中华民族自有的“阳历”,因为它是中国人自己根据太阳运动规律所创立的,是非常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