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孙小飞老师

  专题1帮助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

  进入小学后,多数孩子面临着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纪律约束严,以及与新教师、新同学不易相处等具体困难,使他们格外留恋幼儿园的生活。其中部分孩子会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心情,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大多数家长虽然意识到这一问题,但不明确小学阶段的学校生活对孩子的要求和孩子遇到的困难,往往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精神上的关注、鼓励与支持,有的家长还对孩子提出许多额外的学习要求,致使问题没能得到很好解决。

  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是孩子人生发展中一个重要事件,必须学会迈好人生第一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帮助,是这一阶段家长的重要任务。

  入学初期,除提供必要学习用品和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外,家长要经常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在家学习表现,经常与孩子亲切交谈,了解孩子对入学的想法、困难和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主动与教师取得联系,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措施;当孩子遇到实际困难时,不是简单批评指责而要耐心分析,帮助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太看重提前教育的短期效应,而是更注重维护其学习的兴趣和意愿。

  专题2努力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高期望,在家庭中脱离孩子的实际状况,不断向孩子提出“高分”要求和实行“严格”的训练,甚至达到了苛求的程度。超高的要求与超负荷的作业与练习占用了孩子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压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导致孩子丧失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将学习视为畏途,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随之遭到沉重打击,消失殆尽,对孩子的今后学习带来极为不利的长远影响。

  对孩子来说,求知欲是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发展因素。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指导,重点之一是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防止出现孩子的学习求知欲望随年级的升高而减退的现象。

  家长不要过多地用分数去逼迫孩子学习;要鼓励孩子随时随地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共同进行分析商讨;始终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对孩子失败中的积极因素要充分加以肯定并探讨改进的方案;应鼓励孩子不断扩大知识面,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专题3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条件日益重视,但很多家长还是未能为自己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没有独立学习空间,家庭藏书寥寥无几,父母沉溺于玩扑克打麻将,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张,未能及时阻止电脑网络等负面因素对孩子所带来的影响。随意对待学习、不认真、不努力、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影响已是家庭教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

  家长要把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作为自己关心和支持孩子学习的重要内容。家庭的学习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建设虽可能会受到家庭经济水平的制约,但家庭的软件建设更为重要,也是父母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做到的。

  家长可根据自身条件为孩子创设必需的学习物质条件,如书桌、书柜、藏书、报刊等;通过民主的亲子关系来构建安全、温馨的家庭心理氛围;通过自身的追求上进和不断学习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专题4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孩子终生受益的大事

  学习习惯不良是困扰很多孩子和家长的一个棘手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一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日益突出,孩子做事拖拉、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佳、学习责任心不强等,都可能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也有些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尚可,但在家里却完全成了另一番样子。家长对孩子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缺乏应有认识,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或者过度干预,甚至学习上“包办代做”,都会直接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让孩子今后终生受益的大事。初入学阶段,家长应当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作为最重要的事项,切实加以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贵在父母和子女双方的努力和坚持。

  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时,要做到循序渐进,每次提出一、二项要求;孩子做到后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习惯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家长应该身体力行,让孩子沐浴在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之中。

  专题5继续关心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多数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己事情父母做;在习惯养成过程中,一些孩子意志力薄弱,持久性较差;有些孩子的生活习惯校内、校外两个样,具有明显的“两面性”。许多家长在学生生活习惯养成上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能力轻习惯的倾向,没有明确的行为要求,过多包办代替;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没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一些家长尽管有对孩子提出习惯培养方面的要求,却缺乏对孩子行为的检查、反馈。

  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样,是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活习惯靠养成,而不是单纯的口头教育。父母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达到生活习惯养成的一贯性、持久性。

  父母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树立行动的榜样。多给孩子创设锻炼空间,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对孩子的行为要求要尽可能具体、一致:父辈与祖辈要求一致、父亲与母亲要求一致、家庭与学校要求一致、前后要求一致、要求程度一致。对孩子在习惯养成上的点滴进步,多给予鼓励。就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主动与教师沟通,形成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合力。

  专题6适时、适度地赏识、激励孩子

  有些家长看不到孩子的长处,求全责备,经常数落孩子的缺点和短处;经常当众批评、讽刺、挖苦,甚至打骂孩子,有意无意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喜欢翻老帐、拿其他孩子的优点来批评自己孩子的缺点,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有些家长认识到批评的负面影响,只是一味对孩子赏识和鼓励,使孩子的不良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长期得不到家长正面评价的孩子,成就感缺乏、挫折感强烈,也会存在一些如性格内向、自卑、不擅社会交往等人格缺陷。

  批评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孩子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常常受到表扬鼓励的孩子更具有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它能激励孩子增强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要适时,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的赏识需要摈弃。

  家长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承认孩子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和重视自己孩子的优点,从而使赏识和表扬有的放矢;表扬要注意分寸,避免虚假的表扬、笼统的表扬和事事表扬;杜绝盲目地给孩子的问题“定性”,理解宽容孩子的失误行为。家长不必放弃适当的批评处罚,但批评不可过多,要个别进行,而且对孩子的教育要前后一致,常抓不懈。

  专题7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虽然有些孩子身上存在着盲目自信、过分自信的现象,但大多数孩子自信心不足,具体表现在多方面:生活中胆小、自卑、敏感、情感脆弱;在交往中害怕别人不接纳自己,不敢找小伙伴,交际范围狭窄,不善与人沟通;学习上的不成功造成对学习缺乏信心和热情,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严重的往往害怕老师提问,不敢置疑或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害怕做不好事;意志力薄弱,缺乏进取精神,没有明确的目标,适应环境能力差。家长对孩子“包办代替”,让孩子通过自我实践体验成功的机会少;期望值过高,缺乏对孩子的赏识和正面评价,这些都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受挫。

  培养孩子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能发挥内在的潜能,才能一步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学习、事业的成功。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是孩子树立自信的重要力量。

  家长需平时多用表扬和鼓励来正面评价孩子,少在陌生人和外人面前讲孩子的缺点;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使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当孩子处于困境或做事失败的时候,家长尤其要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鼓励孩子与伙伴交往,并教会他交往的技巧;让孩子懂得智慧是多种多样的,树立“我能行”、“我并不比别人差”的自信心;放手让孩子独立活动,不过分依赖家长,获得成功的体验。

  专题8支持、指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伙伴交往机会不多;他们习惯于自我中心的思维和行动,不懂得交往的技巧,交友中容易产生矛盾与摩擦;在交友中碰到有冲突、被误解而苦恼时,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和指导;少数孩子因为胆小,或过分挑剔,或优越感太强而不愿与人交往。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交往中受欺负、学坏、影响学习,往往持反对的态度;有些家长虽能持积极的态度,但能给予孩子指点和帮助的不多。许多家长往往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自己的喜恶给孩子选择朋友。

  人际交往是促进儿童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与人交往对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与人交往的能力不是天赋的,而是需要培养的。家长不仅应该以自己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而且要帮助、指导孩子与人交往、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朋友观,帮助孩子把友谊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创造交友的机会和条件,协助他们与人交往;倾听孩子与伙伴的交往;可以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和孩子一起参加各种小队活动以及社区服务工作等。

  专题9家长也要做孩子快乐的玩伴

  由于孩子承担着较重的学业负担和家长布置的额外补习负担,自由玩耍的时间不断减少;独生子女孩子缺少玩伴;一些孩子不知道玩什么,怎样玩。家长大多抱着玩耍浪费孩子学习时间的想法,不愿意也不重视让孩子有太多的玩耍时间;家长自身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玩耍,出于安全因素而限制孩子独自玩耍或与伙伴玩耍的机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玩耍兴趣,脱离孩子的生活世界,双方没有一起玩耍的基础,家长更不会教孩子玩耍。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它对于孩子来说,就和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这种天性是促进孩子成长的最佳方式,也是孩子首要的学习方式,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父母是孩子最喜爱的玩伴。

  家长要改变玩耍不及学习重要的观念,要重视儿童玩耍的作用;鼓励孩子玩耍,激发孩子玩耍的兴趣;给孩子一个安全清洁的玩耍环境或场所;保证孩子每天的玩耍时间和适当的活动量;保持孩子“社交玩耍”和单独玩耍的平衡;欢迎孩子的伙伴和孩子一起玩耍,鼓励孩子去寻找玩伴;陪孩子一起玩,做孩子的玩伴;帮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调节玩的内容,引导孩子健康地玩,有益地玩;有条件的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宜的玩具;教会孩子简单的玩具制作技能,及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

  专题10走出陪读的误区,正确对待孩子学校学习

  陪读现象的实质是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学校学习这一问题。对此,家长们普遍存在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课本知识轻课外知识、重记忆轻理解运用的观念;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过早给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有些家长不满足于正常的学校教育,盲目给孩子增加额外的教育,如多做课外练习、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等;为督促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长期陪读左右。

  人的素质是一个有机整体,家长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对孩子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过早地进行智力开发、过多地增加教育量,往往会适得其反;陪读不是对待孩子学习的最佳办法,一定程度是包办替代,容易扼杀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易使教师教学得不到真实信息的反馈,不利于教师针对问题改进、调整教学。

  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首要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在仔细观察孩子学习状态的情况下,分析孩子学习产生困难的原因,对孩子进行学习的引导与适当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