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第一学期教科工作总结范文

黄飞老师

  幼儿园第一学期教科工作总结1

  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园紧紧围绕“以科研为先导,向科研要质量”的工作思路,强化管理,力求实效,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化课程改革。尤其是近半年来,我园在市、区各级教育部门领导、专家的指导下,更加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并努力进行深索、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壮大科研师资队伍

  正规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幼儿园科研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和落实的前提和保证。我园由园长亲自抓,业务园长、教研组长管理、督查,教师则操作研究。为推动并保证幼儿园科研工作的正常、有序、扎实地开展,幼儿园还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使科研工作制度化、日常化、规范化,保证科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有力地推动本园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以人为本,形成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

  要真正发挥教师们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管理者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由管理转向服务。我园行政班子经常深入到教师中,倾听她们的心声,了解、掌握她们在教育实践中的疑惑,尊重每位教师的想法,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氛围,放手让教师们大胆尝试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调动她们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三、营造学习气氛,拓宽学习渠道

  俗话说:“只有学的好,才能教的好”。我园始终把教育理论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并根据本学期的工作实际,确定学习重点,再制定出培训形式和内容,如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案例研讨、参观交流等,将课题、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园本培训、园本教研有机整合,开阔教师视野,掌握幼教发展动态,提高科研能力。

  本学期我园承办昆山市学术带头人城乡联动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采用参与式培训、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现场研讨、案例回放、同题异构等园本培训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科研实践中要求他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吸取新的信息,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交流,吸收其他幼儿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学期,我园积极开展《幼儿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实践研究,并参与苏州市十二五课题中期成果展示活动,分别进行课题展示课和中期成果的汇报,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帮助下,我们认真总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刻反思,不断调整研究的过程。此外,我园还申报了新的课题,并围绕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活动。

  为确保人人有课题,个个是“专家”,我园青年教师围绕课题制定个人专题计划,并开设课题研讨课,将理论深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鼓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勤于思考,逐步学会并掌握反思的形式与方法,由反思自我逐渐转变到反思自我和幼儿相结合。在行为上真正体现教育新观念,不断提高教育策略,改善教育行为,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位教师争当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不断成长。

  五、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的论文竞赛

  本学期,我园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苏州市优秀教育论文、省师陶杯论文、陶研论文、昆山市我的教育小故事、新月杯论文、蓝天杯教学设计等一系列论文、教学设计竞赛活动,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并获得多个奖项。

  幼儿园第一学期教科工作总结2

  一学期又要接近尾声了,本学期我园教研工作能根据期初的教研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在不断丰富并融合新园环境的同时,努力将健康课程渗透入孩子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回顾这一个学期的工作,老师们有尝试、有探索、有疲惫、也有惊喜,现将我园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环境中凸显课程

  幼儿阶段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是形成终身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健康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健康课程理念在于运动、生长、生活,提升幼儿身心健康是首位,在课程中凸显生命在于运动,幼儿能感知与体验,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培养幼儿养成绿色生活理念注重有品质的生活,鼓励幼儿“一路(鹿)向前,润泽生长”。尊重与释放幼儿的天性;激发幼儿的生长潜能与个性;让每一个生命在生活中快乐成长。本学期,我们先从教育资源入手,在环境中渗透课程点滴。

  1、依托班本活动,班级环境中凸显课程元素

  在开学前,老师们对班级的规划有了初步的预设,在开学后,中大班的老师们与孩子共同参与讨论,如: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班级环境?你认为班级里可以有些什么内容?你想班级打扮成一个什么样的班级……根据孩子们的想法,老师们有目的的进行班级规划,小到色彩的搭配,大到区域活动位置的调整等等。如中二班,孩子们提出:班级中可以种一棵树就好了,我们可以和小树一起成长。小树是无法在班级种了,但是可以制作一棵成长树,同时班级的整个色调以树木色为主,以乡村手机的一些自然为主装饰,班级里的瞬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除了环境中富有生命力,在一日生活、学习中,老师们的理念都在不断的改进,坚持幼儿在前,鼓励幼儿参与班级的规划中,老师们和孩子们不放过每一个生活中的各个细小环节,如盥洗室内的标记规则、饮水区的生活健康规则、晨间来园的签到表、同伴之间的互动墙、孩子们当日的心情牌等等,班级环境是一个隐形的教育资源,老师们不断的激发孩子的主动参与性,积极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环境的各个角落

  2、结合园本教研活动,在体锻环境中凸显课程元素

  本学期,我园的教研重点是围绕“户外体锻环境规划与创设”这一主题进行分支,通过新园户外环境问题分析,结合《指南》健康领域,对我园幼儿体能现状进行调查、以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户外体锻环境规划与内容选择、户外体锻环境标识创设、户外体锻大循环的初步实施效果等内容开展园本教研工作。

  十月份,园部进行了“小、中、大体能现状分析汇总”的教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各年级依据《指南》对幼儿进行了抽样调查,初步得出相关结果。针对幼儿的体能测试结果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老师们坚持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3-6岁幼儿发展指南》的要求保证幼儿一日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与幼儿共同探索正确的体锻方式方法。

  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老师们发现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在慢慢降低,老师们陷入了困惑,大班组的老师们结合实际问题,开展“情景式”体育游戏创设与指导的专项研修活动。通过开展“情景式”的体育游戏促进了幼儿对晨间户外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了幼儿参与到其中的自主性,也提升了教师对幼儿情景式体育锻炼活动的组织能力及对活动的重视,在积极的寻找各种体育游戏中,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听其名知其然,大班组老师通过与孩子一起商讨,最后定出“情景式”体育游戏《哪吒》系列体游、《快乐的大脚》、《消防员山姆》等体锻游戏内容,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以及情境式角色的加入,孩子们的体锻积极性提高了许多,正如老师们所说:孩子们在与户外体锻环境互动中,自主选择与创造机会多了,教师主动参与其中,成为幼儿的玩伴,幼儿和教师的距离近了,幼儿参与体锻的兴趣更浓了,幼儿的体能发展在循序渐进的提高。

  二、观察融于各个活动中

  会观察的老师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会观察的老师也一定是会反思的老师。本学期,老师们的观察仍然是工作的重点之一。

  1、观察——记录户外活动中的精彩片段。

  本学期户外体锻是我园的教研重点,各个年级组结合实际问题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如中班组围绕“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户外体锻环境规划与内容选择”。

  这样的活动是离不开教师观察的。三个班级分别结合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区:攀爬区、探险区、骑行区进行跟踪观察,各班梳理存在的问题如空间利用率不大,可供幼儿游戏的区域较小。游戏材料不够丰富,缺少一定的防护设施。没有具体的活动内容,缺少目的性和计划性,幼儿大肌肉运动的发展缺少延续性和递进性。

  各班结合视频、现场观察记录等进行策略尝试。最终,结合观察和评价量表,对户外体锻环境规划与内容选择进行了梳理。如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材料;一物多玩,提升游戏材料的应用价值;教师作为户外游戏的设计者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各项能力的发展情况,适时地更换游戏材料,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适当的引导、启发和帮助,通过语言,体态暗示等积极的引导孩子健康和谐的进行游戏,让幼儿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提高,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认知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培养。最后是因材施教,每个孩子在身体能力上都存在差异,对于不同能力的孩子,要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也通过观察才能寻找到解题答案。

  2、观察——师幼互动式的成长瞬间

  开学搬迁新园,班级的各个区域在师幼共同创设的过程中略显成效,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老师们也发现了许多欣喜之处。

  以中一班的美工区为例,中一班的美工区创设在离盥洗室较近的地方,老师们在一次次的观察中,发现孩子们会主动与空间互动,幼儿在盥洗室的玻璃上偷偷用颜料进行绘画,结束后,孩子们会拿抹布悄悄擦去痕迹,老师顺势问孩子你们为什么想到在玻璃上画画?孩子们说,这块玻璃很像老幼儿园的户外绘画墙,就这样,中一班巧用盥洗室玻璃,将其创设为一个室内涂鸦墙,易擦洗,孩子兴趣浓厚。

  在区域中孩子们利用可移动的黑板进行写生创作,利用区域的桌面进行手工、绘画等,在作品展示中,老师和孩子们观察到上位空间利用不足,于是老师引发讨论内容,请孩子们寻找身边或家里可以利用的材料,一起寻找可以悬挂的饰物。

  一次孩子在户外散步时发现树叶丛中有一个蜘蛛网,上面还悬挂了一些小落叶,聪明的孩子们马上联想到,在班级的美工区上空也挂上像蜘蛛网一样的网绳,我们的手工作品就可以悬挂起来了,让我们的美工区更漂亮……这个观察案例不仅仅是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更是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在日常活动中,老师也要鼓励孩子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大胆的进行联想,让我们的学习活动活起来,这样的观察他不是纯粹的看,而是师幼互动式成长瞬间。

  三、课程审议变中求精

  1、审议的变中求精

  本学期,结合中心的规划与要求,我园对于课程审议的开展进行了调整,在每个主题开展前一周,以班级为单位完成“班本审议”的表格,包括前审议、主题脉络大框架、第一阶段活动预设,因为了解班级孩子经验只有主班老师,所以这需要班级的两位教师甚至保育员一同参加审议,这也是审议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接下来的年级组审议中,分享本主题核心经验、分析幼儿经验、确定主题目标、实施周数等等,此环节多由年级组长完成,所以对于组长来说是一个挑战。其审议一日活动的内容应该包含:提前的主题渗透工作、日常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活动、环境创设、家长工作等。就目前我园的课程审议来看,老师们对于区域和集体活动侧重较少,导致班级集体教学的质量有所下降。

  在后期,中心有对审议表格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对于班本内容的生成部分进行了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活动看,老师们这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对于生成部分质量不高,下个学期,我们对于课程中好的蓝本内容进行梳理,保证每位教师能将基础课程把握好的基础上,进行好的生成内容的开展。

  2、课程审议共探讨,幼儿参与课程建设。

  本学期十二月末,中班组开展了一场别样的运动会,为何是“别样”?以往幼儿大型集体活动,多是老师安排与组织,在中班组开展审议时,老师们提出是否要开冬季运动会?大家各抒己见,但是通过审议,大家一致认为活动的开展要结合我们的课程,否则将毫无意义,如何结合?如何有意义,大家开始思索起来。

  主题《快乐运动每一天》就是一个好契机,孩子们在主题中了解了许多运动项目,在晨间体锻中也尝试挑战了许多新的运动,运动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动物运动会》后,孩子们知道了运动会是一场体育运动比赛,在此基础上了解了运动会的基本规则,对于运动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中二班的孩子们提出他们想在自己的幼儿园开一场运动会。

  中二班的老师在课程审议中交流到自己班级的情况,老师们一拍即合,在审议中,老师们探讨的不是如何开运动会,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让幼儿自己来策划。会前准备,选哪些项目?如何选选手?奖牌的制作等等,无一不是对幼儿的挑战。为了这场自发的运动会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主动在晨间练习各自的运动项目。活动的结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参与的过程,这一系列的过程才是孩子们的道德真正体验。

  3、梳理课程资源,促进课程有效开展。

  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展的一个重要元素,资源的收集需要来自于要老师、孩子、家长、社区等。本学期课程审议中,本学期,我园结合课程审议,重点寻找、收集周边自然资源信息,进行课程资源初步开发,我园将结合老园资源收集的基础上,以班级、教研组为单位,建立不同层级的课程资源库。

  在开展课程活动时,发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来。初步绘制了园所自然资源分布图,在实施的过程中,提搞幼儿的学习经验。自然资源只是许许多多资源分类的'一种,还有如乡土资源、本土地理、社区文化等等,待在下学期进行梳理,并逐步绘制出一公里范围内的资源地图。

  四、学习促成长

  1、学习的力量

  本学期,我园购置了一批专业书籍,鼓励老师前来借阅,许多青年教师积极借阅,每当实践中遇到困惑时,老师们就会借助书本的力量,寻找理论支撑,《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户外体育锻炼实践与探索》《日本幼儿体育活动这样做》等书,借阅的最平凡,老师们有了理论支撑,实践中就会有抓手可依,不怕做不好。

  2、论文发布会效果好

  本学期初组织老师们开展论文发布会,这和活动的开展促动了许多青年教师,大家开始愿意书写与整理了,大班组实验班结合自己班级开展的活动,梳理出自己的班本课程故事,老师们能选择活动中的有价值内容,作为撰写论文素材等等。本学期我园的论文获奖收获颇多,我园有10余名教师获得“省教育学会”、“行之杯”等论文竞赛二等奖以及三等奖。四位教师参加太仓自制教玩具竞赛,分别获得太仓市一等奖和二等奖,并入选参加苏州市级评比。

  幼儿园第一学期教科工作总结3

  一、建立和完善机制,为科研工作高效运作保驾护航

  完善的机构组织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创造性开展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更是搞好教育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建立教科研工作管理机制

  (1)形成由园长室――教科研组长――教师的至上而下的科研工作管理网络。

  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更为规范、扎实、有效,园长室安排我和陆霞萍老师分管教科研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基本形成以学校主课题带动子课题规范运作的格局。

  在科研工作管理上,我园主要采用分层负责制的管理办法:园长室负责制定方向;教科研组长负责定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具体实施的指导工作;以各年级组组长牵头,具体分工落实教科研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同时,开展易上手、好操作的大众化教育科研活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引领下,做到“探索、实践、反思、写作”四部曲,坚持四条科研途径:读书摘记、反思性教学、练笔时间、记录精彩,并形成论文创作、评比、发表等系列制度。这样层层负责的管理,有依托的研究,便于教师任务明确,易于上手,使我园的教科研工作不走空,做到实,步入轨道,高效运行。

  (2)明确课题小组职能。我们要求教科组长定期组织指导开展研讨活动,如我们本学期开展过“园本主题“土玩意儿”的具体实施方案”“探讨生成和预成活动”“外出培训交流活动”“课题墙观摩”等研讨活动;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如“同题教案设计活动”“青年教师公开课”“全员评优课”“合同工教师的大练兵”等;做好前提通知、后期总结工作。

  课题组成员有相应的任务落实,积极主动参加课题组各种研究活动,撰写好教学设计、经验总结、研究论文等。以每周一次课题活动、一次幼儿探索活动的形式展开,每月至少有一篇高质量的活动教案,一次小结、一次问题现象记录。像上一学期开展过“石头记”“竹香飘飘”等非常具有探索意义的活动。

  2、抓好教科研工作三项流程的管理

  (1)目标管理。每学期初,我们要求教科组长制订好主课题开展计划,课题组成员在主课题思想引导下,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出发,明确制定自己的子课题阶段性研究目标。从教师上学期的资料反馈上看,发现老师定的目标出现研究角度过广,不易抓重点等不利因素,所以在,本学期我们采用分领域,小角度切入的方式进行子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在主课题的思想指导下,将研究内容划分为民间艺术(包括美术类、音乐类及民间游戏类)、民间文学(包括传说、经典故事、童谣、歌谣等)及自然资源(包括农村田野资源、养殖资源等)三大块,每位课题承担者根据自身兴趣及特点,结合主要研究方向,确定自己的研究切入点,使自己的研究可深入、可持续。

  除了关注主课题、子课题的研究以外,在每学年还组织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疑惑、问题制定学年课题,要求宜小不宜大,要源于教学并服务于教学。

  (2)过程管理。学校能切实做好科研信息的收集和科研资料的积累、整理和保管工作。各类资料管理较好,主要资料齐全,有一定的过程和活动资料。

  (3)评价管理。学校根据制定的科研工作目标,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专项评估,采取过程管理和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即质量如何,是否原创)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效果,实行精神激励和物质奖惩,评估结果纳入“教师发展”考核,并作为教师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

  二、网络化教科研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习研究者,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笔头工作,由于幼儿园工作的繁琐,加上难免会有时思想懒惰,以往,每到年底检查,大家就忙着补资料、做假材料,忙过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却没有多少帮助,针对这样的现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在自己网站上搭建了“网络科研”平台,从学、思、教、议、记等多个角度,根据教科研的日常工作安排,分门别类的设置各个板块。

  由于网络的透明化,无形中起了相互监督的作用,教师的思想懒惰现象没有了,相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经过这近一年的网络科研,大家已经形成了很好的科研氛围,资源和经验及时进行了共享与反馈,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互动与透明了。研讨气氛也越来越好:教师们针对课堂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及组织策略进行共享,运用积极互动的方式,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教师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时间撰写大篇幅的读后感,于是我们针对这种现象特别开设了“妙语连珠”专栏,让教师把平时看到好的优秀教育理念、教育案例等有感而发,通过网络平台和大家一起共享。对于我园的课题,我们也开设了“课题专栏”,专供教师平时园本资料的收集,包括子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案、园本课程的生成与开展情况、课题开展反思与困惑等;此外,主要还用于课堂教育问题的探讨,形成网络研讨沙龙形式。

  三、以“农味”课题为入口,凸显园本特色

  1、依托主题活动,有效实施“农味”园本教育课程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模式,它有系统性强、易于教师操作、幼儿反馈好等优势,我们尝试将乡土素材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开辟一片适合我们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天地,虽然探索实践才一年时间,但我们还是收到了一点小小的成就。

  这一学年,我们利用自然界变化及农村特有的自然产物为本学年主要研究对象,设立《土玩意儿》为开展课题活动主线,以这一活动作为本学期的研究重点,采用预成和生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与研究,认真运用研究方法,通过各种研究手段积累研究的过程资料,并充分体现研究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把课题的研究与日常的教育教学联系在一起,通过课题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研究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应着力与课堂结合,要让我们的研究走进课堂。所以,我们每学期都会特别提出两周时间,对主课题进行系统的探索与研究,通过探讨、沙龙、开课、磨课等研究手段对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剖析和诊断,具体做法是:

  (1)每次活动都要求教师制定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活动的开展、研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性。也是让教师理清思路,让研究少走弯路的有效手段。

  (2)在每次实施活动前,我们都会进行前期的探讨活动,例如在学期初,我们会在立足园本的基础上,从“农味”角度出发,商讨要具有本土化,可挖掘的资源要丰富,同时又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素材作为研究内容。像这一学期,在“土玩意儿”的大方向下,如小班确定《小小一粒米》、中班确定《树的秘密》、大班确定《舞动的叶子》作为研究内容,在内容确定后,由教科组长对具体实施方案进行部署与要求;接着,以年级组为单位,将“土玩意儿”这一大内容进行细化,形成符合本年级组幼儿水平的一份园本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在真正实施前,我们开展了第二次沙龙研讨活动,首先由各年级组长介绍本年级组课题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大家就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建议,通过大家智慧的碰撞,对方案进行修正。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园本主题活动的前期准备。

  在真正实施中,同年级组的教师进行互相听课、磨课,对于一些有难点或有争议的活动进行一课三磨:比如大班陆霞萍老师的《奇形妙叶》,就如何突出活动中叶子的“奇”与“妙”这一难点我们进行了一课三磨,听课的老师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三磨”后整体教学风格更成熟,课堂活动氛围更浓烈,真所谓“研讨出真知,磨课出精品”。

  在园本主题进行到一半时,我们进行一次集中探讨活动,主要以分享经验、提出疑惑为主,活动以徐琳老师《中国茶》这一教学活动展开讨论,这样的活动着实有效地推动了有效课堂的实施与开展;同时,在我们的课程设定中会有两节空白课,是专为生成活动而准备,因为有所目的,就会有所行为,所以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会时时关注幼儿的反应,做好生成课程的替换工作,也是提高教师观察力、应变力等专业素养的有效方法。

  我园的课题最终目标是把每学年自己开发的园本主题活动替换掉来年的一个主题活动,通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一本具有我园农村特色的园本主题课程。

  2、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丰富探索性活动内容

  探索与实践是研究活动的媒介,也是科研素材的源泉,所以,在探索更贴近农村幼儿的教育素材时,我们每学期都会开展几个主题性的园本探索活动,如春季的“种植乐”活动,通过松土、播种、护理等活动,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需要;通过歌唱、写生、编植物生长故事等手段,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也增进了幼儿的艺术感受力。而上学期期末开展的“绿色环保活动”,则是让幼儿通过领养小树、竖爱心牌、送鸟巢及回收废旧电池、清洁环境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既树立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也激发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爱护意识。此外,比如“六一低碳环保亲子小制作”、“端午幼儿大型绘画活动”,还有我们刚刚结束的“秋季收获节”,这些具有农味化、园本化的活动的顺利开展,推动了我园园本课程的纵深发展。

  3、以农村特有的艺术氛围,彰显我园美术特色

  为了更好的开展科研,我们在环境上也下足了功夫,除了班班有特色外,我们还将幼儿熟悉的、具有农味的资源充实到幼儿园来,专门开设了两条特色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