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总结

张东东老师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出台《淮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试行)》(淮分类办〔20xx〕1号)、《淮南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淮公节办〔20xx〕3号)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垃圾分类的实施范围、工作原则、和分类方法等,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试点区域不断增加。自今年5月1日在全市首批3座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以来,试点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大通区大通街道(瀚城小区一、二期)、田家庵区洞山街道(南山村、文明村)、谢家集区平山街道(5个居民小区)、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潘集区田集街道(嘉和名城、泰府名邸)示范片,寿县南关社区、凤台县福海园社区、经开区洛西社区、高新区安理社区、毛集实验区夏丽社区等试点工作已开展,布设了分类投放设施,配备了桶边督导员,明确了基层管理责任单位或招标了专业运营企业,广泛开展了宣传引导活动。全市市级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三是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地方性立法。将垃圾分类协调列入市人大立法计划,完成前期立法调研并初步形成草稿。

  四是加强借鉴和调鉴。市政府、市政协先后带队赴河南和省内试点城市考察学习,撰写专题调研报告2篇,提出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的思路和路径。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利用户外广告、沿街电子屏和电子门楣、各类市级媒体自媒体,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宣传引导活动。

  六是完善支持政策。协调市发改委市信用办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待完成地方立法后按程序纳入。同时,投资近400万元,启动建设淮南市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计划20xx年上半年建成投用,届时可为广大市民提供科普性、趣味性、互动式的分类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