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季度工作总结三篇

马振华老师

季度工作总结 篇1

  一、兼顾政府采购效率和效益

  坚持政府采购效率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扩大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实施范围,全面推进政府采购监管与执行电子化。一是适当扩大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范围。有选择地对部分货物试行协议供货或定点采购制度,不断提高采购效率,满足采购人紧急性和多样性的采购需求,上半年有选择地对零星印刷、电脑、打印机、办公用家具等作了调研,制定方案准备适时实行定点采购和协议供货;二是不断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的建设,对我市政府采购管理进行全面的提升。上半年对已开发完的政府采购软件进行了安装、试用完善,待政府采购网页制作结束后全面推行政府采购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以实现对政府采购计划预算、计划、政府采购流程、政府采购合同和履约、绩效评价、资金支付全过程监管,做到实时、全方位、不留死角;三是是建立专家评委库,在原有我市内专家评委库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宣传已征集了100多位涉及各行各业的专家评委报省、市审核建立江苏省专家评委库宜兴分库,使我市政府采购基础工作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加大对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执行的管理体制力度的,进行严谨的细分及对纳入政府采购管理的采购人范围进行严格的界定,做到凡应纳入政府采购管理的部门必须全部纳管,一是根据无锡市20xx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在此框架下进行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清晰的界定,制定我市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减少随意性,增强执行的刚性;二是对部分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未开展的要积极探索逐步推开,与卫生局一起调研医用器械和耗材的集中采购,设想有选择地进行试点。

  三、积极拓展政府采购领域与范围

  一是将应该纳入政府采购管理的部门一个不少纳入管理,将政府采购集中目录内的项目一个不少纳入管理,上半年对广播电视台、粮食局、报社等部门的政府采购进行了调查,已逐步将这些单位纳入管理,下一步将拟制相关管理规定,规范这些单位的政府采购;二是加大对镇(园、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力度,与各镇(园、区)财政局、所一起齐心协力,把镇(园、区)的政府采购工作向前推进,已初步拟定加强镇(园、区)政府采购管理的规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管理;。

  四、加快政府采购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采购程序标准化、格式统一化、文本规范化的政府采购操作流程。

  一是采购文档标准化。针对采购活动涉及的招标文件、开标程序、采购公告、评标报告、监督报告、政府采购合同、验收报告等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完善格式化的函件、报告、通知及合同文本,进一步规范采购流程;二是评分方法标准化。研究提出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设置的指导性意见,细化评分标准,规范评审细则,努力减少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自由裁量权,确保采购活动公平公正。

  五、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加强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廉洁自律教育,职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依法采购的观念,提高采购管理和操作水平,以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六、强化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和政府采购当事人的联系与沟通,听取意见和建议;深入政府采购工作一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解决新问题,提出新举措。二是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政府采购办公室和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社会代理机构工作交流机制,加强采购人信息反馈渠道。三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和完善应急采购绿色通道。在采购需求确定、方式审批、供应商履约和售后等方面,研究制定应急采购绿色通道的范围、方式和办法,提升为采购人服务的效率。建立政府采购事项督办制度,规范办事环节,明确办事时效,落实相关责任。四是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宣传和业务指导工作。充分利用网站等平台和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政府采购当事人宣传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各项政府采购扶持政策,营造和谐采购的良好氛围。

季度工作总结 篇2

  20xx年的第一季度已经过去了,在这三个月的时间中我通过努力的工作,也有了一点收获,我感觉有必要对今年销售工作的开局做一下总结。目的在于吸取教训,提高自己,以至于把工作做的更好,自己有信心也有决心在金融危机中把下季度的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我对本季度的工作进行简要的总结。

  我是去年十一月份到公司工作的,十二月份开始组建综合事业部,在没有负责综合事业部工作以前,我负责了一个月的商务9部。在来公司之前本人在家休息了一年多,为了迅速融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到公司之后,一切从零开始,一边学习产品知识,一边摸索市场,遇到销售和产品方面的难点和问题,我经常请教公司领导和其他有经验的同事和经理。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一些比较难缠的客户研究针对性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不断的学习产品知识,收取同行业之间的信息和积累市场经验,现在对盐城市场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现在我逐渐可以清晰、流利的分析客户所提到的各种问题,准确的把握客户的需要,指导同事和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市场的认识也有一个比较透明的掌握。在不断的学习产品知识和积累经验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业务水平都比以前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本职的工作做得不好,感觉自己还停留在一个销售人员的位置上,对销售人员的培训,指导力度不够,影响了综合事业部的整体销售业绩。

季度工作总结 篇3

  企业的QC工作,据说起源于日本。要我说呀,外国的啥先进经验传到了国内,一经染上“*”,几乎都会变味。

  咱们铁路上,各种规章制度制订得非常详细。这部里统一规定的东西,到了路局,处室,站段,又层层加码予以细化补充。

  咱们铁路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安全正点”,作为一个维修企业,一个运输企业,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无非就是“遵章守纪”四个字而已。君不见,一旦出了事故,如果排除了天灾和恐怖袭击,那么必定是有人违章了,事故原因也正在于此。

  在这种情况下,硬要班组搞所谓的QC攻关,简直是瞎胡闹。班组就是生产单位,不是科研所,你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照章办事,保证检修质量。胡编乱造整出来的所谓的QC成果你敢采纳吗?你凭什么修改检修工艺呢?这一旦出了问题,上面就给你一条,违章违纪,保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我对我们这种性质的企业乐此不疲地长年搞QC是非常有看法的。我对QC活动的态度向来是不热心的,这是咱们这种好形式主义、好面子工程的国家,是咱们这种特大型国有天然垄断企业种种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之一。那些所谓的成果绝大多数不过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创造所谓政绩而逼得基层班组胡编乱造出来的。

  有了这种认知,去年年底我刚接手QC工作的时候,就是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随便应付了事。因此去年的成绩极不理想,只混了两个三等奖而已。

  但是,我觉得QC活动是瞎扯,但领导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处处都要争面子,就连QC这种微不足道的东西也要争强好胜。

  好吧,既然领导非要面子,那我就稍微用了点心思。结果今年的QC成果发表,我选送了五个QC成果去发表,在全单位十九个QC成果中一举囊括了前四名,成绩最差的一个也拿到了第七名。最后,从这五个里面挑出一个代表单位参加了路局QC成果发表,又技压群雄,勇夺第一。接下来在江西省总工会搞的全省QC成果大赛上又拿到了一等奖。

  这一下,领导们的面子是足了,可乱七八糟的烦心事也跟着来了。。。。。。

  细说起来,我的QC工作心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得提早作好准备工作。

  咱们这种单位,平时工作极繁忙,都知道QC活动实际上就是忽悠,因此平时根本没人把这事放在心上。等到上级发通知,某月某日要QC成果发表了,各部门这才临时抱佛脚突击忽悠一下。我这个人做事喜欢做在前面,既然领导对去年的QC成绩不满意,那么今年咱们就得提早做好准备。因为整个QC过程中,选人,选题,写论文,做幻灯片,演讲,虽然是忽悠,但也都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及早准备,以有备对无备,自然最后成绩会好很多。

  其次,QC活动要选对人。

  大家都明白,QC就是瞎忽悠,所谓的班组QC活动到了最后,其实就落在班组里某个人头上,由他全权包办代替。因此,选择班组QC活动的执笔人就关系到最后忽悠质量高低的问题。

  我的经验是,这个人首先要有现场实际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就是让他编,他都编不出来。其次,这个人的文化水平要相对较高。你技术再好,光会做也不行,得能写得出来,还写得象个样子,电脑技术得有相当水平,否则谁帮你做幻灯片?第三,这个人得有一定的口才,最后发表时,现场表现可占了大头,写得再好,到时候却怯场的话,那之前的努力全部都付之东流了。第四,这个人得年轻,工作时间不长,不能是个老油条。年轻好呀,有朝气,有奔头,有闯劲,要是混成了象我这样看透世情的老油条,啥也不在乎,那你让他搞QC,他是不会上心的。第五,这个人最好还能有所期盼。因为大伙儿都知道,这QC活动费神费力,要让搞这个的人上心,就得让人家有点想头。比如说他现在正在要求进步呀,比如说他想提职呀,你可以借助领导的力量,或明或暗地给他们暗示,这些东西搞好了,对你将来绝对是有好处的。

  以上五点,是我挑选各班组QC执笔人的原则。最终的结果,我挑出来的人以近些年毕业的中专生MM为主。除去以上因素,我觉得在同等条件下应该选男不选女,因为女孩子普便要比男孩子更细心,有耐心,注重细节,制作幻灯片时更多地倾向于考虑整体美感,这对提高QC成果最后的发表成绩是极有帮助的。

  第三,QC活动开始时,得给予执笔人必要的辅导。

  我挑出来的这些人,在班组里都算是骨干,但有一点,之前都没接触过QC活动,不知道该怎么办,心理上难免有畏难情绪和不知所措。我之所以挑新手,不仅仅是因为老手们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无法参加这次活动,更因为我觉得QC那点套路大伙儿都看腻了,找一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手来,也许会写出点新鲜感来。何况本部门近八百号职工,QC这种事不能年年都寄托在少数几个老手身上,咱也得培养新人对不对?

  还有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原因,那就是老手们都是别人培养出来的,我要是这回靠他们打翻身仗,那算不得咱的本事,对不对?当然,这也是步险棋,这层意思不能明着说。

  对于新手,首先你得给她们加油打气。告诉她们,放心大胆地去做,有了成绩全是你们的,兄弟我绝不会来摘桃子。如果玩砸了,有什么责任我一个人来扛,与各位无关,我会到领导面前领骂,谁让咱是QC活动的总召集人呢?

  打消了这层顾虑,你得给她们上一上QC基础知识课。有关QC的书厚厚一本,其实我总结一下,无非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取相应对策,解决问题,形成一个闭环管理而已。这就是所谓的PDCA循环。告诉她们,就按这个套路来写。

  上完课还不行,她们都是生手,对QC并没有感性认识。这时候我就给她们找来了一份样板,那是某位MM勇夺铁道部第三名的成果小样。告诉她们,别紧张,别觉得有多么高深,看看吧,这就是拿到了全铁道部第三名的成果,仔细看看,其实也不过如此而已。

  第四、选准QC课题至关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到了评审时,评委里面,搞行政的,搞技术的,搞安全的,搞财务的,搞教育的,哪个口子的人都有。虽说部门不同,但都在单位上混了这么多年,一些常规的,大路货的技术还是懂的。你如果写一些大家都懂的东西,那么,这些评委们一定会争相表现自己的水平,纷纷挑你的错。发布会上,只要有一个人挑你的错,而你又不能及时地,令人信服地回答他,驳得他哑口无言的话,全体评委对你的印象立马就下来了,到打分的时候谁还会给你高分?

  因此,要想得到高分,选题上必须选一些冷门,选一些刚投入使用的高新技术。人们对于他们所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敬畏的。你选的课题他根本不懂,那么他绝对不会在发布会上提你的问,找你的茬,因为不懂,所以一开口搞不好就要露怯,又有谁愿意当众现丑呢?你写的东西大家都不懂,都不提问,那么打起来分来肯定不会低,因为他不懂,所以心里虚着呢。

  去年动车所的QC成果之所以包揽了前二名,原因就在于此。试问,25KV的电弓,单位上有谁懂呀?其实就是动车所的人自己也不懂,他们一直依赖着厂家的售后服务呢。所以今年选题时,我们尽量选择一些诸如TCDS系统,25T型车的集便器,下水管路等较为高新技术的课题。事实证明效果如我之前预料的一样。

  第五,编写QC论文时要充分考虑技术之外的因素

  这论文本身没有啥说的,套路在那里,该怎么样写就怎么样写。我要强调的是指论文开头,QC小组组成人员名单。要知道,许多领导都有着这样那样的想法,但基本上都不好意思明着说出口。领导不好明说,但咱们下面的人可得知情识趣。QC小组成员名单里面最好能加上主管领导的名字。这一方面能帮助领导在评职称,总结政绩时派上用场,另一方面,要搞QC活动得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咱们加上领导的名字,再给领导汇报一下,领导大喜之余,要抽人就抽人,要给时间就给时间,为QC活动提供方便那是不遗余力的。

  当然,领导们一般不大好意思主动提出来,但咱们这些做具体事的人可得懂事,得洞悉一切。虽然领导有时会谦虚几下,说什么其实我没出什么力,还是不要挂我的名字好了。这时你可千万别傻乎乎地当真,这是领导跟你客气呢,你要做的就是立即斩钉截铁地肯定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咱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领导的英明领导之下,一切成绩都归功于领导之类的话。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QC评审时加分。领导们之间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那些评委有些就是领导以前的部下,有些和领导关系极好,那么当评委们看到这个QC小组里出现了领导的名字时,虽然都知道是挂名的,但他们也得考虑考虑人情面子,那么打分时必然要打高一些。打得太低了,领导的面子往哪里搁呀?

  这一次,领导在高兴之余也再三要让我也挂个名字,我坚决拒绝了。

  为什么呢?首先,我觉得QC活动说白了就是瞎忽悠,这么做好没意思。第二,基层的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忽悠出一份QC成果挺不容易的,咱能帮一下就是一下,但要是伸手摘桃子,这种事我做不出来。第三,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要一碗水端平,不能让人说闲话。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一次,我总共准备了7个QC课题,不可能一次性全部都拿出去参加评比,内部总还要筛选一次的,就算是拿去参评了,这以后在出场顺序,赛前辅导,场外工作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果把自己的名字也挂在某个课题组里,那么,有人就会指责我偏心,一碗水端不平。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这回又玩砸了,成绩不理想,那么大领导顶多骂我一顿,说我不上心。但如果这回成绩好,但好的里面还有名次之分呀,只怕到时候内部又会产生新的矛盾。作为QC活动负责人,我追求的是部门整体成绩优异,谁拿第一,谁拿第二,其实对我都一样。因此我极力避免卷入复杂的是是非非当中。不要责怪我这个人想的太多,这都是这么多年来社会经验的总结。

  事后证明,我的想法并不是杞人忧天。虽然成果发表时咱们部门的成果当场宣布分数时都排在前列,但单位上得统筹全局呀,都让你一家独占了,别的部门还混不混呀?别的领导的脸面往哪里搁呀?所以最终在利益分配上并没有按名次来,结果自然是在我的部下们,甚至部门领导之间引起了喧然大波。

  值得庆幸的是我预想周到,否则的话,旁人总归得怀疑我因为自身利益的原因而居中做了手脚。现在好了,我没沾锅,清清白白,让人无话可说,没人能找到我麻烦,枪口全对着上面呢。

  第六,做幻灯片时整体效果最为重要

  十年前我自己搞QC的时候,只是用毛笔在一张大纸上将QC论文写出来,挂在墙上供评委品评。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QC成果全得制成幻灯片,拿到电化教室的'投影仪上演示。

  要做幻灯片,就得用POWERPOINT,这个软件是OFFICE套件里的一种,但不同版本的功能差别相当大。我建议最少得使用20xx版的,版本再低的话功能就太少了,整体效果出不来。

  做这个幻灯片,我的经验是整体效果要力求清爽,直观,要多用图表,饼状图,柱形图,让人一看就感觉非常直观醒目。另外,如果你不全是忽悠,而是真的有什么小改小革,记着一定要把大幅照片弄上去,而且最好是改进前和改进后的照片放一块,对比鲜明,给评委的感觉就是你的确是做过一些小改小革,并不是凭空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这样的话,你的起评分就比别人高了。

  制作幻灯片,画面不能太过呆板,太过素净,适当地可以插一些漫画,图标什么的,但也绝对不能搞得太花哨,让人看了眼花,晕得慌。而且我发现,打印出来的QC小样和在投影仪上放出来的效果,有时候完全两样。这就要注意了,当然是要以投影仪上的效果为标准,因为评委们看的就是这个,至于打印出来的小样,只是存档用的,评分时帮不上忙。

  第七,模拟演练必不可少

  我这回找来的基本上全是新手,我担心她们怯场,于是事先搞了几次模拟演练。

  这模拟演练的目的,一是提前锻炼一下她们的胆量,二是希望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及时给她们指出来。三来也当作是内部选拔。第四也是为了帮她们把握时间,因为正式发表时限时15分钟,超时要扣分的。

  模拟演练时,我尽量多找了些人到现场,而且邀请了领导也来现场指导。

  关于邀请领导,我有三点考虑。一是MM们和我关系都不错,并不怕我,光我坐镇现场,恐怕模拟不了正式发表时的那种紧张气氛。二来领导们见多识广,大家集思广益,众人拾柴火焰高,总比我一个人闭门造车强。这第三嘛,也让领导知道我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我已经尽心尽力了,万一这回又砸了,希望能取得谅解。

  第一回演练时,我发现全体发表人都在低着念稿。这样可不行,这种方式根本无台风可言。于是我要求她们,事先熟读稿件。上台后首先要对大家做开场白,这个开场白,我觉得这么说比较好:“各位评委,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我是某某部门某某班组的某某某,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QC课题是”。等到发表完毕,得加上一句:“以上就是我今天所要发表的QC成果,请各位评委指正,谢谢大家”。

  在发表成果时,不能一直低头看稿件,你得时不时地抬起头来,用目光和台下的评委们,观众们进行一定的交流。这目光得要平和,自信,如果你心里实在发慌,你完全可以把目光放空,视线聚焦在他们身后无限远处,这样你就不会害怕了。

  发言时,语速不可过快,声音要响亮,但音调要柔和,让人听得舒服。至于内容,最好是不要完全照着稿子念,有些书面的东西完全可以省略,还可以额外加一些小插曲什么的。可不要小瞧这个,有些时候就是这点不起眼的小节,就会影响评委的印象。

  其实,发表QC成果时,两个人共同发表的效果要远远优于一个人发表。如果有两个人,就可以一个人在电脑上翻页,另一个始终站在幕布前侃侃而谈。这样就避免了一个人又要发表,又要翻页,又要时不时地抬头和大家交流的局促。不过如果要两个人配合发表,这两个人都必须对稿件非常熟悉,彼此之间要十分的默契,这非得通过事先多次演练方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否则的话,一个人讲完了这一页,另一个傻乎乎地还没翻页,冷了场,或者当着评委的面彼此手忙脚乱地交流,那就砸锅了。

  第八,必要的内部选拔得考虑方方面面

  这一回我挑了七个班组,准备了七个QC课题。之所以选这么多,因为我对成果质量心里没底,想打打人海战术。但我不可能把七个成果全拿去发表,一来时间、精力不允许,二来还得给下一次的成果发表留点种子。

  但内部筛选,选谁不选谁,那可得慎重。首先,这七个QC成果里水平有高有低,咱们得尽力保证水平高的,如果选题或实际内容有撞车的,为了保证水平高的,水平稍低的就只能等下一回发表了。

  对于选拔,除了考虑水平因素,撞车因素外,领导因素也要考虑。咱们单位人多,面广,副职多,都管着一大摊呢,客观上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在可能的情况下,得考虑到一个平衡问题,各方面都得照顾到,不能让某一摊子太过突出,让另一摊子颗粒无收。

  对于这回暂不发表的课题,我一来要求他们回去以后继续修改,充实、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参加了QC发布会,作为一个旁观者,感受一下现场气氛,总结一下别人的经验教训,为自己下一次的发表打好基础。

  第九,出场顺序要慎重

  在正式发表前,各部门的QC活动召集人要开预备会议。这会上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决定发表时的出场顺序,一般采取的是抓阄的方式。

  由于这回我选送了五个QC成果,占全单位十九个成果的四分之一强,因此让别的部门先抓,剩下五个全是我的。

  这五个阄里有前有后,究竟如何分配呢?

  一般来说,先出场的分数不会太高。因为刚开始时,评委们精力集中,比较容易挑你的毛病,这分数一般卡得紧。再说了,人家事先可不知道后面的成果水平如何,要是一开始就给前面的打高分,那后面要有水平更高的,这分数该如何打?

  所以,排在前面的,一般都得牺牲,排在太后面的,一般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评委已经不耐烦了,除非你有极突出的表现。(这一回我就遇上了,我安排在最后发表的那位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技压全场,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勇夺第一)

  所以,阄我拿到了,如何分配出场顺序就得考虑一下了。事先我在心里对自己选派的这五个成果排了排队,不但要考虑实际水平,还要考虑领导因素,将希望最大的摆在中间偏后的位置。

  作为负责人,我这么做是为了从全局出发,以部门的整体成绩为重。但是,有些话是说不出口的,是放不上台面的,是会得罪人的。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虽然出场顺序实际上是我一手安排的,但对外一口咬定,完全是抓阄抓出来的,没有人为因素在里面。

  第十,对发表人要充分关照

  都是铁路是半军事化部门,但咱们职工都有拖沓的毛病,你让他下午三点来,他三点二十能到就不错了。掌握了这种情况,在通知时我一律要求他们二点半一上班就得到场,这样就留下了余量。你晚一点也不会耽误事儿。

  我要求他们早点来,除了避免跑得气喘吁吁就直接上场发表外,还要求他们静心静气,仔细听听别人的发表,从中吸收别人的优点,接受别人的教训,轮到自己上场时好作相应的调整。这也算是临阵磨枪吧。

  再则,她们毕竟是第一回来,虽然事先演练过多次,但紧张还是难免的。这时候就要充分给她们打气。给她们倒杯茶,让她们静静心,告诉她们,你看,别人写的不如你,发表也不如你,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不要紧张,正常发挥就行了,我对你有信心之类的。

  到了这种时候,气可鼓而不可泄。

  第十一,场外工作该做也得做

  这QC活动就是这么回事,这评委也就是这么回事。这成果水平之外的东西,在咱们这个社会,在咱们这种企业,有时候却是决定性因素。因此,为了集体荣誉,该打的招呼还得打,谁让我是负责人呢?

  这打召呼也有艺术。你得提前弄到评委名单。然后筛选一下,咱和哪个评委熟一点,哪个关系好说话一点,哪个评委和某位领导平时关系更好一点。

  这打招呼切忌有第三个人在场,而且你说话得艺术一点。我是这么打招呼的:某某成果是某某领导亲自抓了,他费了不少心血,对该成果期望值很高。

  话讲到这种程度就足够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一点就透,强鼓不用重锤。他要真是面破鼓,你再使劲锤也没用。

  这打招呼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五个成果,没有重点,要人家都照顾的话,那到头来反而一个也照顾不了。不但如此,人家心里还会怪你太贪,结果适得其反。所以,你只能和某人提一、两个,提多了肯定不行。

  我觉得,这种行为虽然上不了台面,但都是游戏规则所允许范围之内的。既然就是这么个风气,别人玩而你不玩,有用吗?于事无补呀。再加上都以成败论英雄,自命清高有啥用?再说我这是为了集体荣誉,又不是为个人谋私利,做做又有何不可?

  至于咱们那些QC成果发表人,对自己的成绩有所期盼,因而私下里各显神通的话。我的态度是不提倡,不制止,乐观其成。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做为QC活动负责人,我追求的是整体成绩,追求的是完成领导任务,给领导长脸。但要我公开提倡,公开动员,那我才不干呢。人多口杂,影响不好。有许多事是可以做而不可以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