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拓展培训思想总结范文

秦风学老师

  篇一:

  学院依据党的要求,举行了一系列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活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江泽民同志“四个统一”的要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将自己塑造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在参加了全校举行的洪战辉素质拓展训练营以及其他的培养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以后,我觉得收获颇多,也从中明白了学校举行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目的,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当代大学生生逢盛世,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一方面他们有着比以往更多得发展机会,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更广阔了;另一方面,激烈的国际竞争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挑战,甚至可以说是巨大的挑战。首先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高了,他们要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健全的法律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其次,大学生还面临着就业竞争的压力。大学生就业在新增劳动力就业机会当中所占比重很高。大学生数量增加的越多,在相对有限的就业机会中竞争就愈益激烈,大学生怎么去面对?关键还是提高自身素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是一个有益的途径,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高校共青团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情况。首先是高校大学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说,学分制的全面推广,班级功能的相对弱化,大学生公寓的普遍建立,大学生的流动增强,大学生的选择性增强。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洪战辉素质拓展训练营,随着庄严肃穆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洪战辉宣布开营仪式正式开始,杨若邻将营旗授予来自17个系部的学生代表。“洪战辉七种精神”分别是勤奋刻苦的求知精神、豁达大度的乐观精神、宽厚博大的仁爱精神、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真情挚爱的负责精神、知恩图报的感恩精神和愈挫愈勇的拼搏精神。他希望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从中收获到乐观与仁爱、拼搏与奋斗、责任与担当、感恩和梦想。:“这次素质拓展营活动,我们不仅得到了快乐,而且学会了户外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我们素质的提升。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真正体验了洪战辉的七种精神。收获的不仅是快乐,还有和同学们的友谊,那是平时在寝室睡觉所收获不了的。在大学,不是只读书,还要培养自己的能力,学会怎样做人。当今社会,大学生的素质令人堪忧,可能这也与身边的环境有关,但是多参加学校的活动总是好的,特别是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品德,不至于大学毕业后还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找工作,还要靠父母养活。如果是这样,还不如现在多参加学校的有关于能力道德培养提高的活动,借助这些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

  培养自己的能力很重要,积极参加能提高自己能力的活动,你会在这些活动中收获到自己平时在书本上无法收获的.东西。

  素质拓展训练虽然是短暂的,但我相信这些的活动意义是深刻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发挥团队精神,为自己的成长和腾飞不懈努力,在乐趣中开启智慧的大门。

  篇二:

  在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会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体现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专门知识和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对知识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有总体性的把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具有对新技术、新观念的跟踪和鉴别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习惯。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反映学生参与的文体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其他经历。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开拓进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适应环境、善于调节的健康心理;具有胜任学习和工作的健壮体魄。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记录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会工作。要求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社会工作中,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应变能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学会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本领。

  技能培训及其它记录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及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提高双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其它技能培训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有“通才”与“专才”的争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社会分工的“专业要求”和社会合作的“社会化要求”之间的关联。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深刻体现了不同需求之间的关联,即从上述六大内容入手,铸造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共同平台,突破狭隘专业划分所带来的知识局限,从而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养通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以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已经在上海、重庆、山东、湖南等地高校成功进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工作。从各试点单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对于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紧扣高校‘育人’中心工作,适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一般来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应重点做好“四个环节”的落实工作。

  1、职业设计指导。大学生活是职业生活的前奏。大学生职业计划的成败,不仅是大学生自己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一所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要理清专业目标与社会需求、兴趣爱好与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

  2、素质拓展训练。所谓素质拓展是要求大学生首先满足基本素质要求,即大学的培养目标规格基础上,培养具有充分个性和丰富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全国高校普遍开展的“挑战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均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载体。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就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求我们主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协作,积极争取社会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中来。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要采取“请进来”、“推出去”等多种途径,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等活动,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与社会接触,从而能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中积极吸纳社会的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而且使社会在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认同。

  3、建立评价体系。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过程中,应当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公正合理、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拓展认证体系和操作程序。在认证环节中,认证内容的合理性、认证程序的可操作性事关“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成败。在开展认证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并努力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规范《大学生素质拓展书》的认证内容,逐步健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指标体系,尽可能以客观选项代替主观评价;第二,不断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评价体系,形成开放的、自我完善的认证机制;第三,吸纳学生和社会的参与,建立起与认证组织体系相对剥离的监督组织体系;第四,加强对认证队伍的选拔和培训。

  4、强化社会认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素质拓展认证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必须推动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要着手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要建立高效安全的素质拓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不但对学生的认证工作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分散评价,集中控制,而且社会公众和用人单位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授权权限,直接进入到高校网络数据库中查对学生的素质拓展情况和认证情况。这样做,不但使高校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获得师生和社会舆论最大限度的监督和保障,而且将形成有效的素质拓展机制。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使高等教育重新审视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职能,又结合社会发展赋予人才观以科学内涵。如果在环境的变迁中轻视大学的育人职能,放任教育的异化,则很可能重现孔子之忧,即“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在如下话语中定能得到彰显,“大学固然应当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大学教育也应当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个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无法用美元和人民币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最佳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熟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