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长季度工作总结

张东东老师

  这个季度的最后几天是比较凌乱的,包括市场、思考、操作以及个人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市场变化快,也没时间思考问题,操作上就比较乱。

  总体而言,先是觉得民生相对其他银行,pb过高了,于是降低民生的仓位,买了浦发、招商以及交行;后来又觉得浦发的净资产收益率与风险资产增长率不支持高分红,不可持续,又卖了浦发换了交行与招行;看了招商与交行的年报后,又觉得交行是块心病,但还没来得及换,就是28号的大跌,然后29号上午,清仓交行,部分换入招行,部分买了民生转债;卖出民生正股,买入民生转债。总之,a股账户,当前持有约4成招行,6成民生的转债;港股账户持有民生的权证。一季度,全体账户净值上升24.9%.

  最后这几天的市场变化给我一个警醒,自己并不很懂银行。最初投资银行股,也是出于一种类似套利的思维方式,当时是这样想的,一是银行漂亮的报表背后是否做了假账,倾向于没有,如果做了,则有第二问,银行有无能力与动力维持假账,答案是有动力维持且有能力维持,银行的调账空间很大。那么引入问题三,银行的假账有无可能被揭穿,答案是很难,因为银行资产太庞大,任何人发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归为个案。正是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全仓银行股。后来,一步步分析报表,加上市场价格上升,慢慢觉得自己对银行很了解了。

  但3月28日的大跌给我一盆凉水,3月27日我就看到了8号文,觉得是利空,但是根本没想到会有那么严重;当看到暴跌后,又误以为是同业的问题;直到下午去买菜,路上突上想到,8号文是针对理财产品的规范,并不是同业。但理财产品的'规范是不是会影响到买入返售资产之类的?理财产品的规范会不会使一些企业丧失了资金来源,进而影响银行的坏账水平?这些问题就很难弄清楚。并且说实话,买入返售如何就变相成了贷款,如何就逃脱了监管,其中细节,恐怕没几个人能说清楚,因为资料太少,这一块就是暗箱。

  基于以上想法,民生正股全换了转债,收益小点就小点吧,少赚10%不算什么,就当为自己买了个保险吧。至于招商银行,最吸引我的有两点,一是其在上次年报中提出的分红率要保持在30%以上,二是其资本充足率实现了自给自足。初步估计,只凭分红xx年收回本金问题也不是很大,13元以下的招商银行,风险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