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总结

黄飞老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工作要点为指导,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前提,以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为载体,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为宗旨,科学规范实施目标考核细则,努力开创专业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本年度教学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加强教学工作管理,完善、调整并落实好教学工作考核机制。

  (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确定教学质量标准。

  学生公共课平均要达到70分,及格率要达到90%,优秀率达30%。基础理论课平均分要达到75分,及格率要达到85%,优秀率达25%。专业课平均分要达到70分,及格率要达到80%,优秀率达20%。

  (三)进一步做好教师引进工作,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要求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概况: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抓学习,督练功,搞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1、组织教师参加进修部门组织的学习,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最前沿成果,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

  2、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教师自我学习,团队学习,学习内容为新课程理论及《大纲》和教材。学习理论要与备课、课堂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在教材挖掘上要吃透教材,驾驭教材。不定期的进行业务测试,重点考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加强听课管理,促进领导、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主管教学领导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工作,检查性听课侧重于随机听课,听后看教案,让讲课教师谈教学设计,谈教学反思,重点解决备课与上课脱节的问题。此外,听课侧重指导性和研究性听课,做到了指导及时、评价公开、公正、研究有价值。

  (三)、优化教学结构,大力开展教研活动。

  本年度,加强校本教材开发的力度,着重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师生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并让教师感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集体备课:

  各层次的集体备课均要按“项目教学法”进行操作。

  2、教研课活动: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活动主题要紧紧围绕本年度的教研目的进行。研讨的学科有:模具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与CAD制图、模具加工技术、仿真软件训练等学科。为了调动广大教师教研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研讨的学科及自己教研能力,来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申报承担教研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研意识,体现自己教研能力方面的价值,而且进一步推动我部教研活动。

  (四)、加强教学工作全程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编制课程表。按《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突出抓好课外活动类课程的设置。

  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备课、上课、评价(作业)、考核的管理。

  (1)、备课

  书写要工整,数量上要保证一周储备课,严禁备堆课。教案编写上,在常规要求基础上强调的有以下几点:

  ①、教学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叙述要明确,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

  ②、教学流程要落实教学目标。

  ③、各种课型(新授、练习、复习、测试)课的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常规要求。

  ④、新授课的教学过程各环节用语要统一使用:激趣导入;起点检测(或预习检测);探究新知;训练反馈;回扣目标。

  (2)、上课

  立足体现启发式教学模式,利用一切可行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做到课堂教学环节齐全、内容充实,准确完成课堂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艺术,准确传授知识,注意培养学生能力,正确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与常规教学结构上相同,突出各环节的分层指导。

  实习的管理及实习教学工作:

  (1)组织学生学习各项操作规章制度

  (2)凡是分组实习,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分工种实习,实习教师要有课题、时间的安排、分步要求、课题完成标准。

  (4)实习车间有实习指导教师和维持纪律的教师,保证实习安全

  (五)、加强教师引进工作,开展校本教材开发工作

  (1)今年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引进模具专业教师董振振和苑东伦两名,新聘任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技能等级证,完全符合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师的要求,更好的'满足开展学生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要求。

  (2)本年度,我专业研发的齿轮泵项目正式投入生产,该项目是由专业带头人潘月栋老师负责引进开发的。随之配合进行的是校本教材《典型模具制造与实训》的开发,现校本教材的开发已经进入材料汇总阶段,有望于明年正式开始在专业内部试用。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信息反馈工作

  采用全面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通过教学工作的检查,及时掌握教学各环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堵塞漏洞,更好地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

  (二)、建立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