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河南省林州市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李盛老师

4月15日-18日,我有幸参加我县党政考察团赴林州学习,实地参观了红旗渠建设工程、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青年洞、谷文昌故居、扁担精神纪念馆,在红旗渠干部培训学院观看了红旗渠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的访谈录,聆听了《弘扬红旗渠精神、增强党性修养》主题党课。几天的红旗渠考察学习,我心灵一次次被震撼、被感动,收获颇深,深受教育,思想上得到一次洗礼。

当走在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向前看不见头,向后看不见尾,抬头看是陡立的峭壁,俯首看是数丈高得悬崖,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观,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不屈不挠与天斗与地斗,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尽艰辛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建起了“人工天河”,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是我们这个时代应大力弘扬的一种精神。

善于学习,才能攀登理论的前沿,才能了解最新动态,才能把握工作命脉,才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学习红旗渠精神,一是学习他们的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精神。星转斗移,岁月沧桑。红旗渠开始建设至今已45年。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简陋的工具,一身身破旧的棉衣,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彻土方1515万立方米,总投工3470.2万个,途径崇山峻岭、千沟万壑,林县人却做到了全程仅1/8000的落差坡度,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这种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值得学习践行的,在平凡的工作,我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才会有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伟大事业。二是学习他们的勇于进取精神。林县的三十万干部群众,“宁可苦干,不能苦熬”,扛着工具,背着铺盖,自带口粮,毅然决然上太行,在一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用最原始、最简单的工具,在沟壑纵横、悬崖叠生的太行山上,凿出一条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这种知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是我值得学习践行的,只有不满足于现状,不被困难打倒,也不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勇于进取,不断进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三是学习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成功,需要克难攻坚的精神,更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红旗渠的跨省调水,离不开山西、河南两省支持,红旗渠的建造施工,离不开林县各公社各生产队的团结协作。这种在艰难的环境下,不分地域,不分团体,不计你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协作精神是我值得学习践行的。四是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红旗渠修建中,林县的15个公社无论受益地区和非受益地区都不计局部利益得失,为红旗渠建设出工出力。修建红旗渠10万民工忍饥挨饿、吃糠咽菜,住山洞、搭窝棚,前赴后继,修渠不止。这种不讲条件、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我值得学习践行的,具体说来就是要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立足本职工作,敬业勤业精业,谋事干事成事,尽心尽力尽责,吃得苦、吃得亏,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