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距离产生美议论文大全800字7篇

孙小飞老师

高三距离产生美议论文800字1

世界上的美丽有千种,而不同的距离却有万种不同的风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一种友谊的美;“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是一种相思的美;“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而你在那头”是一种无奈的美。在这一幕幕美丽的瞬间,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距离其实就是一种美。

蒙娜丽莎的笑是一种唯美的笑,美得让人陶醉,让人无所适从,可是殊不知,当你走近时,你会发现笑的背后有忧伤的阴影。但是你却感觉不到,因为现实与视觉的距离掩盖了这小小的秘密,让我们不得不折服距离这部天然的对焦器。

牛郎与织女的爱情穿越了历史的长河牵引着无数恋人的心。试想如果没有王母娘娘的银河之阻,他们的爱情还会如此凄婉美丽吗?正是这段无法计量的滔滔碧水,成就了他们无语伦比的经典传奇,让后人在感动中学会了用距离消除烦恼,去增添情谊的筹码。

顾城说:“你一会看天一会看我,我觉得你看天时很近,看我时很远。”如此言语总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起琐碎的生活,想起关于朋友的记忆。或许是朝夕相处的默契,亦或是多年同窗的熟悉,我们总会学着把握共同的距离,让它不致于太长,长得只剩下思念,也不致于太短,短得只剩下摩擦。在这长与短的空隙里,我们欢笑着拉着手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也不是万水千山,而是我明明在你身旁而你却感觉不到我在支持着你。”这是被改过了的周星驰的经典名言。他给我们又一次诠释了距离的另类美丽。雾里看花,水中弄月,加上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描绘了一幅月圆人散而心相连的优美画卷。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成就了追逐成功的美丽;今天与昨天的时差,加重了记忆的厚重;天与地的遥遥相望,成就了宇宙的浩翰无穷。

距离是一支感情的润滑剂,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谅解,少一些摩擦;

距离是一盆生活的调色盘,让每天都充满了想象,充满了阳光;

距离更是一道永不消逝的风景,让世界多一些美丽,少一些忧郁。

高三距离产生美议论文800字2

这世上存在许多美的事物,不同的距离产生不同的意境。生活中处处皆是美,而造就这些没就需要适当的距离。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望一片淡绿宜人,可是走近一看,却只有稀疏的草,感觉不到绿色了。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那种惊心动魄的美;置身太近,有时反而会因为现实而遗憾;置身太近,没有加入想象力,便也平庸了。古时的山水画,也都拉远视界与山水的距离,使人觉得山也朦胧,水亦空蒙,真的是“清和静”。也许事实不是如此,山或许遭人砍采,水或许已枯涸,但美亦然。适当的距离,产生美。

人与人的交往,有距离也会更好些。“君子之交淡如水”,隔着距离,让人宏观地理解对方;隔着距离,才看不到那些可忽略不计的瑕疵,让人彼此交往更融洽。正如席幕容所说:友谊像花香,还是淡一点才好,越淡才会越持久,越淡才会越使人留恋。适当的距离,两只刺猬也可以相互温暖对方又不伤害彼此。适当的距离里,人们的友谊像酒一般,若有似无的酒香,愈加香醇。理性之美产生于适当的距离。

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眼中再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日黄昏”的朦胧之美?一昧地探究,有时也不一定是好事,探究月球,只还了我们一个满目疮痍的世俗。那些近在咫尺的美我们已同样观赏不到,可是,只要我们退后一步,保留一点距离,我们便能像川端康成一般“凌晨四点起来,发现海棠花末眠”的别样美丽。一如荷花,没有花的那些娇艳与魅态,但它有清新、绿意之美,远远地站在那池塘边,看那随风鼓动的荷叶,伴着莲的清香,意境何其美哉。但若你非要走前细究,腐水淤积,残缺破败,不免扫兴。留点距离,美顿生。

_得道后,回乡布道,许多人都从四方八方赶来,成为他忠实的信徒。人们都把他当作高高在上的神之子。可后来人们认出他是木匠的儿子后,众门徒一哄而散。失去距离的屏障,人们对美的敬畏也就荡然无存,我们对偶像的崇拜往往是因为他们的人格美。但少了距离,他们便也平庸了,少了舞台的光芒,少了音乐的声音,他们也不再闪耀。适当的距离,加入了未知,美也就诞生了。

距离是视觉的另一个方向,保持距离也就留给彼此一点空白,让交往更加淡如水却永不完结。保持距离,也就为这景观蒙上一层薄纱,使它更为神秘且炫丽。保持距离,也就站在一种新视度,发掘出事物不一样的别致美。距离产生美,适当的距离中,生活中许多美也就浮现出来了。保持距离,让更多的美呈现世间。

高三距离产生美议论文800字3

在生活中,我们应时刻注意待人接物的距离,正所谓“距离产生美”。选择一个恰当的距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单纯、自然、充满温情,而且可以使我们能够保留住种种美好的东西,实现人生的目标。反之,如果控制不好这个距离,就会使我们失去很多。保持距离无非近、远、适中三种情况,前二者都是不恰当的。如果距离保持得过近,在生活中就会显得过于随意,与人交往就会过于亲密,这不免会使别人感到厌恶,敢怒不敢言,从而失去许多朋友。

在事业上,这种行为往往会被别人利用,许多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往往会变成你最大的敌人,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这个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人与自然之间同样也有着这样的联系。

你在花园中赏花,突然发现有一朵花的颜色、形态正符合你的审美观点,出于对它的喜爱,你将它从枝头折下放在手里观赏,谁知不久,它便凋谢了。现在地球上的`生物数量与一百年前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现在每过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类和大自然没能够保持应有的距离,过于紧凑,没有给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个适当的生存空间的结果。

反之,如果保持的距离过远,也会有许多负面影响。在生活中就会孤芳自赏,就会缺乏亲和力、与人交往的热情、待人接物的和气,就会失去朋友,生活将会变得冷淡、乏味,使人萌生消极情绪。

在事业上,就会缺乏合作精神,使自己孤立无援,失去伙伴,失去可能有助于你成功的宝贵支持,遭遇困境,导致工作难以完成。还可能是使别人对你的能力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导致自己不被上级重用,坐失良机。

总而言之,保持恰当的距离,方可领略山河的壮丽;保持恰当的距离,方可体会灵魂的深邃;保持恰当的距离,方可感受自然的神奇;保持恰当的距离,方可拥有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把握好这个距离,享受生活的快乐吧!

高三距离产生美议论文800字4

距离产生美。在山脚下,看着仿佛仙境一般的山顶,便觉十分向往,然而爬到山顶时,却不觉有多么美丽。这就是距离带给我们的美,神秘万分,让你总想揭开这谜底。

每当福尔摩斯做出一个有趣的推论时,华生都十分惊讶,因为这个推论与事实几乎一致,但如果福尔摩斯把推理的过程说出来时,却不足以为奇了。当福尔摩斯第一眼见到华生时,他便说其是从阿富汗来的——其在脑子里的推理过程却是:“这一位先生,具有医务工作者的风度,但却是一副军人气概。那么,显见他是个军医。他是刚从热带回来,因为他脸色黝黑,但是,从他手腕的皮肤黑白分明看来,这并不是他原来的肤色。他面容憔悴,这就清楚地说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历尽了艰苦。他左臂受过伤,现在动作看起来还有些僵硬。试问,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地方历尽艰苦,并且负过伤,这能在什么地方呢?自然只有在阿富汗了。”于是看起来十分简单的推理过程却得到一个让人惊讶的答案,这或许就是距离的神奇之处吧。

当苏轼游览庐山时,他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因为作者身在庐山之中,才不知庐山的真面目。当一个人特别了解一件事物时,就不知其有什么奇妙之处了。因此,距离可以是事物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一揭开这层面纱,却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了。

弹钢琴时,在旁边看的人无不觉得十分精彩,然而弹琴者却认为并不精彩,因为他知道自己哪个地方没有弹好,也知道这首曲子到底好不好弹。如果你掌握了一件东西,就不觉得它难了,而并没有掌握的东西,却觉得其难,不知如何下手了。距离就会带给人们这样的感觉,当人与物之间有了距离,便觉得其十分神秘了,而这种神秘,就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试想,当你同样了解一件东西时,你的眼光就会变得挑剔,从而就只知其错误而不知其美了。

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一些人总是头脑发热,而如果他们退一步,留一点距离,就会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后再行事。而当人与人之间离得太近,就会觉得对方什么都好,但是如果冷静下来,就会理智思考了。《哈利波特》中的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就是因为太忠于她的主人而疯狂了。

有了距离,便有了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有了距离,便有了对神秘事物的探索。有了距离,便有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请大家记住:距离产生美。

高三距离产生美议论文800字5

每每走出喧闹的教学楼,总有一阵淡淡的清香,萦绕于鼻尖之上,不似玫瑰、月季那般浓烈,但却有着几分清雅脱俗,是桂花香啊!我慢慢走近它,惊奇地发现:香味有些刺鼻,太过浓厚,过多的芬芳参杂在一起,使它的清新变了质。我静静地看了看这棵随风摇曳的桂花树,渐渐明白:是距离,让它的芬芳更加清新迷人。

唐代著名诗人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也是相同的意境吗?看来,一定的距离能够感受超越实际存在的妙处,这妙处或许是花儿的芬芳,或许是草儿的青翠,或许是……而这一切都是美的体现。

但是美的体现就仅仅局限于视觉的享受抑或是人的生理器官所感知的呢?不,它更多的情况在于人与人心灵的碰撞。“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父母信任孩子,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这样孩子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稳,亲情的羁绊将会更加坚不可摧。

但是并非任何的距离都有利于美的产生,只有适当的距离才能让美的程度最大化。亲子距离太近,就会让孩子感到紧迫感,产生压力,有的父母打听隐私,偷看日记,这不仅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使得孩子飞翔的翅膀被死死铐住,而且孩子会产生厌恶的情绪,父母与孩子的代沟就会越大,又怎能有益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呢?距离太远,更不必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只会更加疏远。当然,除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这一切不都需要距离吗?看来只有适当的距离才会产生美。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而这产生美的“眼睛”是什么呢?是心境,一种恬淡的心境。走出教学楼的我能够领略到“美”,是因为脱离烦躁的学习,心绪更加澄澈、透明,难怪在教学楼内无法感受?当然孩子与父母的相互信任也是基于这种恬淡的心境,能够更加理智地看清现状,这样“美”自然在“距离”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喽。

还是走远点吧,我再次感到那淡淡的清香从我肌肤的每一个毛孔渗透进去,溶于血液的循环之中,让我的心绪更加平稳淡然,距离产生美,真的没错!

高三距离产生美议论文800字6

老人在朋友家里看到一个花瓶,便觉精美绝伦,而当朋友将花瓶赠送给自己后,却发现原来并不精美。

花瓶还是那个花瓶,只是老人此时已经拥有,花瓶从远在天边变成了近在咫尺,花瓶的美丽也在老人的眼中渐渐变淡。生活中,类似老人的人数不胜数,我们总是认为风景“那边”独好,而当我们疲于奔命的追逐到手后,又往往发出“不过如此”的感叹。为什么隔着时空人们觉得美丽,而没有了距离反倒美感顿失呢?

距离产生美源于对未知的期待。生活中充满了未知,而人类的猎奇心理又引领着人们去探索,而这种期待谜底被揭开的激动心情更无形中为事物蒙上了一层美丽的面纱。古时元宵节的灯谜大会,参加者络绎不绝,而且这项活动一直流传至今仍焕发着无限活力,广受人们的欢迎,或许那份对谜底的期待与热情早已掩过了对灯谜本身的意义。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对“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充满了遗憾,相信他一定认为未至之处必是风光无限的,因为那份对未知的期待与憧憬更为这份美丽加增了一丝朦胧与浩渺,遥不可及让美因期待而绽放。

距离产生美源于对美好的想象。《诗经》中河畔男子见到在水一方的伊人,便油然而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叹。但因“求之不得”,故“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越发多了对女子美好的倾慕。相信此时女子在男子的想象世界中一定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的洛神般美丽的,继而,男子又想象“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我们看到在男子的想象中女子的容颜愈发熠熠生光。汉代李夫人的哥哥用一首“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勾出了汉武帝对这位绝世佳人的想象,使其成功来到武帝身边,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首传世诗歌实在是功不可没。距离牵动着想象,想象为美丽添彩,于是美丽愈发娇艳。相信老人惊羡于花瓶的美丽时,其间也不乏添加了几分想象的因素吧。

距离产生美源于对事物的占有欲。钱钟书说“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这不仅仅是用来比喻爱情的。城里太喧嚣,城里的人就想去与世隔绝的地方;大山深处太荒凉,那里的青年人疯狂涌入大都市。这个世界好像就是一个悖论,都在幻想从自己呆够的地方到别人呆够的地方。可能是人的劣根性吧,总是对自己得不到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占有欲,一如老人对于花瓶。犹记《诗经·氓》中那个“蚩蚩”的男子,为得到心爱的女子,假意“抱布贸丝”,实则“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此时的男子自然是诚恳的,因为还没得到心仪的女子。而一旦得到后,便“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女子的美丽在男子眼中因新鲜感的消失也渐渐褪色。这大概也是《铡美案》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因为这现象太普遍了。

距离产生美,拉近了距离,我们是否能以一种宽容与珍惜的态度来接受现在可能有些瑕疵的美呢?不要像老人那样,徒发“现在看来并不太精美”的感叹。

高三距离产生美议论文800字7

从仓颉造字开始,中国字一直是表意的象形文字。老祖宗造字,不仅融会了字的灵动美观,更糅合进了字的喜怒哀乐。一个字是一幅图画,那么一个词便是视感极强的世界了。比如“距离”,透过这复杂的横横竖竖,我似乎看到一股幽怨之气在氤氲上升,伴随着古典的美感渐行渐远,若即若离,忽明忽暗。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古典美正是构建在距离上的亭台楼榭。我们大可想象,这距离是“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的遥远相思,或者是比地理距离更加遥远的门第观念与等级尊卑,或又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生死相隔,或又是忠臣与“不己知”的君王的一段扼腕叹息。

有人说“诗是痛苦的结晶”,而文学则爆发于强烈的情感,而距离则是横亘在现实与美之间的通途。可当今这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却大大缩短了本应天水相隔的距离。

手机、网络随时将信息迅速传递,火车飞机将相爱的人立刻送到对方身边,网络上各种体验让爱情、阅读这本应严肃而投入的内容“快餐化”“泡面化”,并黯淡化,让本应结集于心、奔突于胸的块垒并非用酒或诗浇灌,而是自行崩溃,永远不再。

没有了距离,没有了强烈的情感,没有了尖锐的锋芒,所有人都是鹅卵石,在互相促进更为圆滑中失去了古典美丽,只留下现代的忧伤。

没有了为征人送行,又怎会有为良人夜缝寒衣的怨妇的声声叹息?没有了君臣相隔,怎会有“文死谏,武死战”的激愤之情和《离骚》的一唱三叹?没有了父亲“遥怜小儿女”哪有“未解忆长安”的月下守望,没有了朋友西出阳关、仗剑远行的分离,又怎会有诗人的月下徘徊,又怎会有《阳关三叠》的传唱,又怎会有折柳赠别的深情,又怎会有长亭话别的忧伤?

秋雨先生说“由山脉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由水道相通的遥远是一种忧伤”,现代剥离了“山脉”“水道”,黯淡了“遥远”“忧伤”,在文学与美的领域,我们只能怀有淡淡绝望点点悲哀。但愿距离还在,人情还在,美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