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孙小飞老师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一)

从2001年获得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至2008年奥运开幕,历经7年筹备、2年建设,千余名航天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本着“严慎细实”的作风,举航天整体之实力,共同攻关,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以电子票证系统等为代表的残奥安保科技系统的建设任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让我们记住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以及他们的电子票证系统,在航天人与奥运的这次亲密接触中,七〇六所“双奥之约”电子票证团队实现了“六个第一”,这是历届奥运会想做而没做到的事:第一次大规模成功使用电子芯片部署查验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票证安全防范能力;第一次在门票和证件中嵌入电子芯片,解决了历届奥运会上假票、假证难题;第一次成功地在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实行实名制,确保了开闭幕式的安全;第一次成功实现在1/10秒内验出票的真伪,保证了所有赛事近千万执票人员近500万次的快速和顺畅入场;第一次实现了对入场信息的实时监控,为各级指挥员实时掌控各安检口入场情况、精确指挥、快速反应,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第一次成功实现了挂失门票和证件的自动查验和实时控制,确保人、证、票相符,保证残奥场馆安全。

“如果你问我,在我这十几年的航天工作记忆里,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我一定会告诉你,就是我作为航天人有幸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安保科技系统建设与维护工作。”项目负责人蔡娜告诉记者。

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选出北京作为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残疾人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幸运的是,时隔14年,蔡娜又一次成为保障2022冬奥和冬残奥项目组的一员,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是这支“双奥团队”的项目负责人。14年的坚守初心,14年的砥砺奋进,让我们看到了这支队伍真的如外界所说:能打仗,打胜仗!

残奥保障像是安全气囊,越顺畅,越隐藏,若有令,必锋芒。这支只有四十人的队伍,需要完成的是在别人看来难以完成的任务:从中标冬奥到火炬传递开始,团队需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包括火炬传递手、工作人员、现场观众在内的几万人次证件以及几千车次证件的样式设计、标识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处理、证件制作、人芯关联、证件校验以及多区联动等大量工作;冬残奥火炬传递电子票证保障工作地点涉及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11个闭环外的封闭传递区域和1个闭环内的独立传递区域,团队需要充分协调技术人员、保障人员,有些成员甚至需要在火炬传递的两天内跑遍三个赛区;天气在冬残奥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保障冬残奥赛事的顺利进行,团队需要保证人员和设备在零下20度的低温下保持工作状态……

今天,北京残奥会的圣火点燃在主会场的上空,荣耀之火照亮整个中华大地的时候,蔡娜留下了激动的眼泪,14年来,五千多个奋斗的日日夜夜,迎着晨光奔赴,踏着星辰而归,终于在今天,随着奥运圣火的点燃,得以释放!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二)

2008年的夏天,北京残奥会举重场馆内,奥运志愿者刘磊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的工作是利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研制的电子票证系统查验进场所有观众门票。作为一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一新生,刘磊见证了2008北京残奥会举重比赛中多枚奖牌的诞生。那时的刘磊还不知道,6年后,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将成为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的一员,成为6年前使用过的残奥运电子票证系统的一名研发人员。

“每当我翻看这些证件时,上面的每一个标志、每一个符号仿佛都镌刻着一种责任,代表着航天人誓守‘平安奥运’的初心。”刘磊说。

“这些证件陪伴我在炎热的夏日里默默地工作在奥运场馆内外。它们让我想起的不仅仅是那精彩绝伦的奥运盛会,全力拼搏的残奥运动员们,更是那些曾经为维护北京平安祥和不懈努力的航天人。是他们用航天技术与实力诠释了‘科技奥运’的深刻含义,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千千万万航天人的承诺!”

时间来到2021年,当刘磊得知自己将成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电子票证系统开发团队的一员时,他激动不已。回想14年前,自己还是一名软件工程领域的初学者,如今,他已经成长成为可以主导软件开发过程的团队技术负责人,这中间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晓。这14年中,他从未停止过学习,尤其是近几年接手电子证票系统后,他更加拼命地投入这份自己热爱的事业,由于曾经使用过该票证系统,所以他经常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用户体验,深知系统的痛点、不足。以前,在数据标准化处理以及证件制作好后的人员与芯片关联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与时间,刘磊通过在软件中添加辅助处理程序,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大量缩减人力投入的同时,也提升了制作效率。同时,如何提升整个电子票证系统软件部分的复用率是刘磊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探索,他将软件进行模块化的处理,使整个系统的复用率提升了50%。

从2008到2022,北京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从2022回首2008,中国牢记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心不曾变。依稀记得2022冬奥会开幕那天漫天的烟花中,我们留下了专属于北京的双奥记忆,在即将迎来的2022冬残奥会上,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支来自“双奥之城”的“双奥团队”再创奇迹,再续辉煌!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三)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开放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我因为对篮球运动的痴迷,进而对其他所有的运动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喜欢和了解。当2022年逐步走近,我的心里对明年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也满满地期待。

奥运是什么?我觉得那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了数以亿记观众的青睐,人们为胜利所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

亦如我在篮球场上进攻、防守,为得分欣喜雀跃,为失败懊恼悲伤。挥洒的汗水以及与队友默契的配合,从来都是我快乐的源泉。每一次认真的运球、投篮,每一次在赛场上的来回奔跑,每一次大比分落后时的坚持,队员之间相互的激励,蹙紧的眉头和坚毅的眼神……奥运的赛场上,人人不都是如此吗?没一个冠军,是在舒适安逸中得到。当人们惊叹于运动员的辉煌时,却很少关注他们的日常。残酷的训练,枯燥无味的坚持……

明年,在鸟巢,在张家口,这些冲破寒风,迎向冰雪,将汗水无数遍挥洒的健儿,将向世人明证:成功源于坚持。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每一名冬奥运动健儿,就是一朵在冰雪中绽放的梅花,寒风与冰雪,不过是淬炼其品格罢了。

在寒雪中,我将以“积睦步,行万里”的姿态,好好学习,为自己加油,为你们加油,为中国加油,为2022年冬奥会加油!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四)

随着音乐的变换场地光线的变化,24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轮滑演员和24个带着透明冰屏的智能机器人,象征着第24届北京冬奥会。他们借助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换,在舞台上滑出漂亮的曲线轨迹,与智能机器人相映成趣,带来了一场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视听盛宴。现场响起了《歌唱祖国》的熟悉旋律。

在现场轮滑少年和智能机器人以及现场灯光精彩演绎了“中国结”“龙凤呈祥”等精彩画面,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飞机、高铁、长城、共享单车等高科技,同时,向全世界人民发出了诚挚的邀请,2022,相约北京。北京八分钟涵盖中国文化历史,人文情怀,经济科技和胸怀肚量。由国家到世界,无不在向全世界宣布这就是大国——中国!

此刻冰与雪的热恋,此刻见证我们如火的热情。四年之后,2022北京冬奥会将是华夏儿女的共同祈愿,也将是全世界共同期盼的国际盛会。届时奥林匹克之火将点燃到每个热爱体育同胞的心里。

相约2022,相约北京,冬奥之花将在冰雪世界热情绽放,我们用最圣洁的舞蹈、最真挚的热情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相聚北京,一起在圣洁的天地中,完成共同的梦想。

短短8分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来自各行各业的祝福,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的热情。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五)

体育运动也有自己的特点,虽然各式各样的项目都需要些条件,可是还是有一些项目需要比较高档次的场地的条件,以及更高要求的装备等级的。为啥几十年前乒乓球是中国人最为喜欢的运动呢?场地器材等等都不需要多大的投入,玩起来还挺有意思,这样大家都玩。

那时候别说是滑雪这样的运动了,滑冰基本上都是高消费的运动,一双冰鞋基本二三百,冰场还需要钱,这样那时候滑冰的人也是生活比较富裕的家庭才能了。

就现在大家的生活来说各式各样的运动能满足我们平时对于运动的要求,可是真的比如说滑雪这样的比较少玩的运动还是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享受的。可以说形成全民 运动全民健身的风尚,冬季项目必不可缺。

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冬季大家能玩的项目也不多,到了漫长的冬季,大家基本的活动就是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这样的需要场馆的运动,可是对于一些人比如我,就喜欢露天的活动。

到了冬季就没啥可玩的了,基本上平时就进入冬歇期了。可是冬季项目基本上还是比较少的人参与。这样要形成平时运动的机制还是需要一定的国家的支撑的。冬奥会就是这样的一个契机。

大型的运动会,虽然不会彻底的改变一个国家的体育运动的大形势,可是这样的大型的运动会单纯的从体育方面来说带来的促进的效果还是很厉害的,中国人多不说比赛很多的冷门项目其实玩的人还是不少,那几年觉得滑雪的人不多,可是真的等你到了滑雪场各式各样的高手随处可见,尤其是那些单板高手确实感觉有水平。

可是玩这样的项目的人相对于整个社会人群来说还是比较少,而且知道的人主要是太少。那些人玩的很好,可是带来的促进并不大,除了专门去学习的人能知道,大家还真的不知道还是有这样的一群运动者存在,可以说冬奥会这样的一种大的运动会,是能给大家一次真正的展示我们冬季项目的机会。

所以有这样的一次奥运会能给中国的冬季的项目带来更大的发展,而且这样的发展的局面能很好的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冬季项目最为缺乏的就是这样的大影响里的运动会,所以为了促进我们国家的冬季项目的发展,申办冬奥会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六)

一滴冰蓝色水墨高悬于鸟巢上空,丝绸般的模样牢牢牵住每个人期待的目光与跳得异常猛烈的心。这里,正在举行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那滴水墨缓缓下降。一阵浪涌来,滔滔不绝的黄河之水沿着水墨奔涌而下。一瞬间,整个场地内都奔涌着滚滚而来的天上水,波涛汹涌,势不可挡,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冲向远方,向世界展示出中国锦绣河山。

浪花逐渐减少,河水慢慢冰冻,声势浩大的场面渐渐静谧,巨大的冰立方逐渐升起。几束激光打破了冬日的沉寂,代表24届冬奥会的24道激光刻刀在冰立方上飞速移动,雕刻出过往23届冬奥举办城市,冰立方上光影闪动,五彩斑斓,最终定格在“2022中国北京”冬奥会的图案上。刻刀雕刻历史,雕刻时光,雕刻创新,雕刻大国风范。

欢呼声渐渐停歇,6位冰球运动员挥动球杆,一同将冰立方前巨大的影像冰球击入冰立方中,冰球来回撞击,带动所有观众的目光随它移动,激光刻刀更猛烈地雕刻着,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在“冰立方”中破冰而出,将时光凝固,冰雪盛会的雪花让思绪飞扬,刚刚宁静的会场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破冰,意味着打破隔阂,互相走近,大家融为一体,和睦共处。如今疫情仍未退去,形势依旧严峻,需要持续努力,我们应积极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积极合作,共同抗击新冠疫情,取得“破冰”的胜利,赢来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病毒消除的春天!

冬奥会正如期在双奥之城——北京举行,让我们张开双手共同迎接这壮丽的冬奥会,共同期待“破冰”——病毒消除之日的到来!祝冬奥会圆满结束,祝我们的奥运健儿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