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的读后感(七篇)

黄飞老师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1】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其长子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由傅雷次子、傅雷胞弟傅敏选编。

书信中思想的与精神的互动,营造了傅氏兄弟成长的家庭背景。傅雷曾自信地告知傅聪“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的,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傅敏先生了解自己的父母和兄长,熟悉自己的家庭氛围,也是除傅聪外唯一遍览全部家书的当事人。因而,他所选编的《傅雷家书》更能体现自己的家庭背景,还原其真实,非他人能替代。

书中的每封书信都体现了父母对在外游子的思念和关心,句句触心。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些,即那为人父母者对国外游子的无尽思念,无限悬挂,还有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千百年来的民族大义,蓄满特殊一代共同记忆的时代反思。我们看到的,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艺术在最高层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对生命的礼赞,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也是永无止境、亘古常新的。正因为如此,《家书》中所体现的,不仅是人间的挚爱与关怀,也是超越生命的气魄与胸襟。

《傅雷家书》把诞生于百年前的翻译家那一生的人品译德,铮铮风骨,披露在我们目前。假如当年没有文字的记载,就没有记印,没有传承,而傅雷与傅聪、傅敏父子之间的交流与共鸣,就如截截断线的残迹,难以留存。

愿这部家书永世长存!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2】

翻开一本厚厚的书籍,白纸黑字间写满了拳拳的父爱。一字一句的谆谆教导,让我为之震撼。一位知天命的老人,伏案写了百千余封家信,在学习艺术﹑做人做事﹑演奏姿态等个方面,给儿子指明了方向。在寒冷的冬季,《傅雷家书》作为温情的使者,教会了我受益匪浅的道理,也给予了我一颗期盼已久的,学会感恩的心。

在学习艺术方面,傅先生这样说:”读俄文别太快,太快记不牢,将来又要重头来过,犯不上,一开始必须从容不迫。“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常有发生。记得每次制定计划,总希望快速地完成所有的任务,制定了不切实际的计划,然而囫囵吞枣地学习结果就是一无所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稳扎稳打,有一个牢固的根基,才会收获一个较好的结果。

在做人做事方面,傅先生写下了这样的话:”一个又一个的根头都栽过去,只要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酒浆。“每每面对失败,都告诉自己要坚强起来。于是,一次又一次哭泣后慢慢站起来,但这布满荆棘的过程中,伴随着别人的不认可,伴随着小小的失败,这句话鼓励着我坚强走下去。久而久之,在行向远方的路上,锻炼了自己的韧性。而那句”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窖。“更是让我想到了那句话”含泪播种的人一定会含笑收获。“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那话语深深扎在经历了挫折的心上,鞭策着我前行。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3】

第一次翻阅这本书是在初二暑假,那时的我只是为完成作业而看,直到上了初三,再次细读,《傅雷家书》帮我找到了我人生的目标。

这本书一共有186封信,最长的一篇达到七千多字,字里行间表达出父亲对儿子的关切,炙热而又深沉的爱。这种爱,被傅雷写成文字,虽是文字,却很形象,从中能真切感受到父亲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关怀备至,感人至深,纯良质朴,令人动容。即使这样,傅雷依然把道德和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从信中可以看出,傅雷并不是那种温情脉脉的人,他不会把爱彰显出来,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在背后默默地给予儿子关心、支持与帮助。而且,他把儿子当作讨论音乐、讨论艺术的对手,有时他是父亲角色,有时又是朋友身份,血缘亲情,共同话题,构建了融洽密切的父子关系。傅雷对儿子的期望极高,希望他能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样严格的要求,那些无微不至的叮嘱,不都是如山父爱的证明吗?这些书信,不仅升华了傅雷和傅聪的感情,也牢固了傅聪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像纽带一般,紧紧相连。

读完这本书,我为自己而羞愧。

我总是因一些小事生气,因一些困难手忙脚乱,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幸。如今,我学着用书中的文字宽慰自己,也教育自己,我虽不能胸怀大志,心怀天下,可至少我要决心做好自己,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学着长大,学着懂事。不再抱怨学习的辛苦,不再咋咋呼呼地做事,不再因为一点小事而哭泣,要勇敢坚强,要微笑生活。更重要的是,我要学会尊重。尊重父母,尊重他人,乃至尊重整个世界。我不再顶撞父母了,因为我知晓了他们的良苦用心,他们每一句唠叨的背后都是对我满满的爱呀。

距离、时间都不是阻挡傅雷爱子的绊脚石,纵使相距再远,爱也不变,心也不移。这就是父母的爱子之情,即使为你上刀山下火海,也心甘情愿。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4】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5】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的父爱一样,有许多令我感动的细节,臂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陌生的因素,不顾困难重重,坚持给孩子寄有关书籍,并且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先生的这些话,使我终身受益。

这不由的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也是一个严厉的人。曾几何时,我也曾因此怨恨过他,在那时的我看来,他简直不近人情。当我取得优秀的成绩时,他并没有如我所想般夸奖我,只是淡淡的鼓励我要继续努力;当我考试失利时,他也没有安慰我,只会皱着眉,严肃地和我分析错误的原因。我想,如果不是妈妈曾经告诉我,父亲会在暗地里为我的成绩开心,我恐怕现在还会怨恨父亲,而现在,我已理解了父亲所做的一切。他并不是不爱我,只是习惯把爱掩藏在厚厚的外壳下罢了。

《傅雷家书》给我的感触远不止这些,从这个苦心孤诣教子孺篇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许多启示,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著名的施蛰存曾经这样赞美傅雷:“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这说明了傅雷对儿子的重视及关心。

读过这本书后,我觉得傅雷不仅在为他自己的儿子指路,他也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一盏明灯。这位睿智的长者将他毕生的生活智慧浇注在这二十多篇书信中,需要我们抱着一颗纯真的心去领悟。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6】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7】

这个暑假,在老师的推荐书单中,我挑选了《傅雷家书》进行研读。我为傅雷父子二人精妙的文笔所吸引,更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深情而感动!

一九七九年四月,当傅聪先生回国参加父母的平反昭雪的骨灰安葬仪式时,他的心中一定五味杂陈,感慨万千。他再也见不到生命中最亲爱的双亲,迎接他的已不是父母惊喜欢乐的笑颜,而是两撮萧然的寒灰。

可时光悠悠,情不断,大海茫茫,心相连,在曾经的岁月里,遥遥数万里的两地之间,把父子的心紧紧连在一起的,不就是这一封封家书吗?在这些书信中,我们不是清楚地看见傅雷先生为儿子呕心沥血所留下的斑斑血迹吗?人之爱子,天性使然。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但人的事业却永无止境,教育儿女,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延续自己的生命,延续为社会、为祖国所能尽的力量。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亲傅雷的爱,是那样的深刻与深远。尽管在一次次的运动中饱受摧残,但他不改其志,始终如一地热爱祖国,以高度负责的心力为社会、为祖国竭尽所能,用书信、用教诲使身在异乡的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建立心的结合。傅雷先生是刚毅坚强的,他用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与迫害,陷入暗无天日的绝境,但真实的光亮不会就此湮灭,微弱的光茫终将照彻人间,得到尊敬与爱。

傅雷先生可以如此顽强地直面人生的风雨,那我们呢?初二已成历史,残酷的初三已然来临,我们准备好了吗?“陆止于此,海始于斯。”里斯本海岸上罗卡角镌肯萄牙诗人卡蒙斯的这一名句,确实给人以雄壮之感。暴风雨不是我们人生的尽头,一切波折与晦暗都会过去,而且总是很快、很快。人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起。相信,经受暴风雨洗礼后的我们,等来的都是惊喜。

在那大海的航程上,不只有生存的奋斗,那里还有爱、有梦想,更有永不停息的追求!去奔跑吧,心里荡满波浪,将苟且甩在身后。去拥抱诗意与远方,去实现那蓝色的梦想,就像傅雷先生那样,将光和热永远留在心中,凝结在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