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心得感悟五篇

李盛老师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心得感悟1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从出生起就没有健康的体魄,或者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故,使他们变得与其他的人不同。这些人之中,又有一部分人,他们不甘于命运的平庸,不放弃人生的希望,努力训练,挑战极限,在残奥会上为我们的国家取得一项项荣誉,向世界上所有的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自己对命运的挑战,也同时是对自我的挑战。

贾红光是一名残疾的游泳运动员,他今年33岁。1994年的秋天,6岁的贾红光出现了一次事故,他意外触摸到变压器。因为这次事故,他的左臂被截去,右臂也仅剩下三分之二。2008年底,他在聊城市残联的帮助下,跟随无臂的教练张保峰学习游泳。13年来他一直是教练心中的骄傲。教练张保峰说:“他的仰泳是强项,在其他项目稍微落后的情况下他靠仰泳追了上来,发挥出了他的水平!”2012年伦敦残奥会100米仰泳比赛上,贾红光以1分14秒64的好成绩斩获一枚银牌。2016年的里约残奥会,他负伤参赛,为中国获得了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在今年8月26日的冬季残奥会上,他完成了200米个人混合泳和男女200米自由泳接力的比赛,并获得了一金一铜的好成绩,同时也成为了本届奥运会第一位摘金的山东籍选手。当他站在领奖台的时候,没有让别人帮他戴上金牌,而是自己用自己仅剩三分之二的右臂试了很多次才把奖牌戴在自己脖子上,尽管一开始有很多次都没挂住,但是他没有放弃,坚持着想为自己戴上金牌。他这种坚持的心让我觉得非常感动。有人觉得他倔强,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他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在他出事后的这些年里,很难想象他是怎么挺过来的。可能有过难受,有过绝望,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没有就此放弃生命,而是努力训练,为国家争得荣誉,让我们国家的国旗在东京上方升起。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坚定信念并努力坚持下去,最后就会有所成就。

他是一个不怕输的人,是一个不对命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是一个勇敢面对困难的人,是一个努力的人,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拥有健康的体魄,完好的四肢,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超越自己,不敢战胜困难呢?

我们要以贾红光等伟大的人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和他们一样做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心得感悟2

比气势,比规模,北京残奥会比不上奥运会;比明星云集,残奥会比不上奥运会,但是北京残奥会,让我们一遍遍重温着精神的强健、生命的坚韧、人性的伟大,我们的心灵一次次被触动,或心潮澎湃,或感慨万千……

想起那一瞬间,全世界屏住呼息,侯斌依靠一根绳子,咬紧牙关,满头大汗,把自己与身下的轮椅拉升39米,以这种朴拙而苍劲的方式,点燃了北京残奥会主火炬。这曾让多少人热泪盈眶,让多少人为之震撼。侯斌代表了所有跌入厄运之中然而并不屈服的残疾人,心存光明,自强不息,从命运的黑暗中挣扎出来,最终,实现了完美的自我超越。

超越,在北京残奥会赛场上无处不在——失去了手,他们照样打球;失去了腿,他们照样奔跑;失去了光明,他们照样驰骋赛场。

看看:拼命憋气冲刺,最终为中国赢得本届残奥会首枚金牌半身偏瘫的小伙子杜剑平;想想:为了梦想,付出无数汗水却未能在主场卫冕,仍坚信梦想永恒51岁的中国残奥“乒坛女皇”张小玲。瞧瞧:失去“双翼”只能依靠腰部和腿在水中拼命前游,只能依靠头颅用力撞向池壁,虽没有赢得金牌,仍挂着笑容的中国游泳选手何军权。每一位残奥选手,每一位残奥冠军都在用他们的行动,用他们高昂的斗志和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展现人类最亮丽的风景,最执着的毅力。“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他们向世人证明:人可以有残缺的身体,但不会有残缺的生命;人可以有梦碎的瞬间,但不会停下追梦的脚步。

我觉得,残奥会不仅仅是一场运动会,更是一次生命强者的聚会,一次感人的精神盛宴。北京残奥会,让汶川灾区的人民更懂得:只要挺起脊梁,一切都有可能;北京残奥会,让全国人民更深刻地理解奥林匹克的精神;北京残奥会,让世界人民再次发出赞叹:太精彩了;北京残奥会,又让世界人民积蓄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说,北京残奥会同样精彩,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心得感悟3

从*“考察冬奥”看“中国行”

新年伊始,实地考察2022年北京冬奥筹办工作,凛冽寒冬,再一次点燃了大家的冬奥热情和梦想激情。在压力和挑战之下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20_年,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20_年注定非凡,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每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事件都将见证中国的大国实力和大国担当,筹备冬奥,也是见证中国发展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过程,*考察冬奥,意义重大!

重压之下、逆势而上,“中国行”!20_年是冬奥筹备的最后一年,是冲刺之年也是决胜之年,北京冬奥会筹办在疫情防控中正在稳步推进,我们将在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坚实有力地接好筹办冬奥盛会的接力棒,交出一份冬奥筹办的亮丽答卷。过去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冬奥组委因时因势调整工作计划,创新工作方式,克服各种困难,做到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备两手抓、两不误,工作不断、力度不减,加紧推进各大竞赛场馆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赛时酒店、餐饮、医疗等服务保障工作进入新阶段,各大项目队、“冬奥人”坚持训练备战,努力把疫情对冬奥会筹备工作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成为了当下奥林匹克运动及世界体坛的最大挑战之一,重压之下,我们逆势而上、扎实筹办,则为世界体育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从从容容、保质保量,“中国为什么行”?冬奥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北京冬奥会筹办进展“极其顺利”,其背后正是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由负转正的中国实力和中国担当,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中国将再一次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新的贡献。在考察时提出“冬奥会所有建设工程要‘坚持百年大计,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按规划和计划推进,做到从从容容、保质保量’”,我们为什么行?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号”经济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向破浪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提供了历史前提和雄厚基础,中国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在披荆斩棘中得到了生动彰显,*一再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我们走自己的道路,不惧风险挑战,因为我们有着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和驾驭大局的坚强能力。

凝心聚气、开拓创新,“中国一定行”!北京冬奥会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展现国家形象、彰显民族自信的舞台,也是进一步提振民族士气、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筹办好冬奥会是中国建成“体育强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浩荡前行的步伐中,党的领导是坚强的主心骨,中国制度是强有力的根本保证,民族精神是生生不息的坚定力量,“中国一定行”在劈波斩浪中得到了无比坚定的回答,哪怕惊涛骇浪,我们都将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进入新发展阶段,各项发展将更加突出和强调新发展理念,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与新发展理念深度契合,冬奥筹办既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开拓创新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十四五”宏伟蓝图振奋人心,承载着大国发展的雄心壮志,也包含着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幸福期盼,团结奋斗的中华儿女一直在创造中国奇迹,也将继续创造历史!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心得感悟4

在复工复产的“田野”上追赶春光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协同推进防控和发展两不误、两手硬,始终是我们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的着力点。

防疫不松劲,复工逐春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统揽全局、审时度势,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最新部署,为复工复产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信心。截至3月20日,除湖北外1.1万个重点项目复工率为89.1%。

政策春阳暖心,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出台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打好复工复产“组合拳”。政策“减负礼包”减轻成本压力。人社部门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预计为企业全年减负5100多亿元。金融活水润泽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提供优惠信贷支持。下“绣花”功夫推动复工复产有序落地。江苏建立日调度机制,推动118个春节前在建的省重大项目全部复工;湖南选派2万多名干部,到2.5万多家企业担任防疫联络员,提供“点对点”优质服务。各地要继续立足复工复产加速提效,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畅通“健康码”流通,解决人流、物流和资金流问题,让政策助力更精准有效。

春风行动送暖,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但仍然不能有丝毫松懈,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是当务之急,确保复工复产安全平稳。宏观层面上,要因时因势准确调整工作着力点和举措,坚决防止“一刀切”做法,落实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精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各地各部门要适时评估和调整风险级别,成立企业服务组,发布复工复产通知,统计务工需求,及时开通“复工专列”,组织滞留人员有序返岗。微观层面上,指导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做好防疫工作,特殊时期采取错峰就餐、“考试”式就餐、“扫码就餐”等方式,落实好员工体温筛查举措,着力营造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减轻复工复产心理焦虑,让员工安心返岗、放心复工。

春日奋斗不止,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会影响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北京冬奥会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制冰完成;西藏湘河水利工程如期成功截流;海尔在国内的52家工厂中,除武汉3家工厂外全部顺利复工。广大企业与时间赛跑,取得了工期不掉队、复工不落伍、扩产不减速的良好成效,不断攀升的红线出现在各行各业。有的企业转危为机,以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应对疫情冲击,“云游博物馆”等新模式为文旅产业提供全新增长点。当前,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工作组正深入各地、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要在实地调研企业中为复工复产解难题、想对策,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积极培育新企业、促进示范应用,开辟“复工复产快车道”,有效解决保原料、调设备、畅物流等问题,助力企业加满油、向前冲。

从春天出发,向希望驶去。在这个万物勃发的最好季节,中华大地正从疫情中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复工复产、推动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受大战大考,更要圆满收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双胜利!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心得感悟5

从“争气”到“领跑” 百年京张绽放新荣光

在_年即将和我们告别之际,祖国母亲再一次为我们送上了一份“出行大礼”。12月30日,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对此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_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京张高铁的开通,让我瞬间回忆起小时候在课本上学过的一篇文章——《詹天佑》。课文为我们讲述了1905年京张铁路艰难的修建过程,整篇文章的意义和亮点在于两个字——争气。当时,我国尚没有一条国人独立主持设计、建造、运营的干线铁路,然而,留学归来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打破了这个记录。他克服了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将南美伐木所用的“人”字形铁路首次运用在我国干线铁路上,靠人工一下一下挖出来八达岭隧道,通过延长距离,顺利通过了京张铁路关沟段33‰大坡度,将原本需要开挖1800多米的八达岭隧道缩短为1091米。京张铁路的建成通车一举打破了国外认为“中国人不能自己修铁路”的言论,实实在在地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如今,距离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已经过去110了。百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诸多磨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权站起来,从“开除球籍”的边缘奋起直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1年,我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进程,大踏步地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百年来,中国的铁路建设实现了从举步维艰到一日千里的跨越,实现了从蒸汽时代、内燃机时代、电气时代到高铁时代的飞跃。

百年京张,从普铁到高铁,从时速35km/h到350km/h,带给我们的不只是10倍的速度之变,它更是见证了我国高铁全面开花、运营里程突破3.5万公里的“高铁之国”的发展历程。作为我国首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速铁路,“智能”是京张高铁最亮丽的标签。京张高铁体现了中国“智造”的最高水平,运行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实现了无人驾驶,在行车、服务、运维方面都实现了智能升级;京张高铁有世界上目前最大、最深的高铁地下车站——八达岭地下车站,埋深102米的隧道之上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全程采用电子验票,通过身份证和人脸识别就能实名核验乘车,也是京张高铁的新亮点。作为冬奥会配套建设工程之一,2022年前往奥运赛场的各国来客将能乘坐京张高铁,欣赏着车厢内随处可见奥运元素,扫描二维码存取滑雪板,在列车上收看奥运直播,满足北京冬奥会的服务需求。

正如所言: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在历史长河中回望,在岁月激流中前行,百年京张始终承载着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和复兴大业。如今,在京张铁路与京张高铁穿越百年历史,完成立体交汇的时刻,我们在怀念先贤之际,不禁感叹祖国今朝之强大。两条京张线,见证了中国人从自己设计建设第一条“争气路”到成为世界高铁“领跑者”的发展历程,中国高铁不断铺就民族复兴之路,筑就新中国的辉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