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读后感最新五篇

张东东老师

当阅读了《我的阿勒泰》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下面给您带来我的阿勒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

去年和一个五十岁的女性长辈聊天,她推荐我看李娟的散文《我的阿勒泰》。推荐我的时候她便说,你会喜爱的,是你向往的天地,也是你喜爱的说话方式。作为都是巨蟹座的女生,我想她是明白我的feel的。她用了“说话”两字,而不是文章,也不是写作。我便明白这是个温暖系的散文写手。

一向没去翻看这本书,直到最近看了好几本外国小说散文,觉得那个译本,哪怕是最权威最受欢迎的译本,读起来依然让我觉得不够优美动人。总觉得我和文字隔着一层薄薄的纱,或者说译本的文字让我觉得是眼前弥漫着淡淡的雾,虽能看清你的脸,却无法看懂你的表情和神韵。亦或许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等,语序语感的不一样,已经让我觉得译本十分适合给一个初高中阶段的学生阅读,易懂,简明,清晰。但对我这类看了太多文字的人来说,译本的语言不够行云流水,不够明亮透彻,不能touch到你的心。即使我看的是英语原著,依然觉得这西方的字母不能触动我的读感。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最近迫切需要看点纯本土人士写的文章。于是想到了李娟,想到了她的阿勒泰。

书目前只看了三分之一,但却是惊喜的。

书里你看不到太多华丽的词句,你能够感觉到这个人肯定不是所谓的什么名校中文系毕业,没有太多的卖弄文学,更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或者思想。你看不到孔乙己问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酸腐之气,也看不到冯友兰式的用词造句,当然也没梁文道的评论多方位,更没有张爱玲式的文学功底。你仿佛就是看到一个很普通的人,娓娓道来她的生活环境,她的生活记录,她的情绪变幻。但是如果说你纯粹是在看一个人的博客日记,那么又觉得不仅仅仅是如此这般,你会被带进她描述的世界里,你会想象着那片戈壁的狂沙风暴,你会跟着她的思绪想象着她的生活,你会很想去看看那片离我好遥远的城市到底是怎样风情。

到此我的情绪是她写的真好,我会不由自主被带进她的生活。我会深深记得那个叫做阿勒泰的城市。并且我有着很想去阿勒泰的想法。

至此,我想她是一个成功的散文作家。

她所写的大多都是她对生活小事的感悟,那匹人家抵债还给她家的马儿,那辆她坐了一整天的摩托车,那年她养鸡,她去森林采木耳等等,以及她描述的在她家商店打电话回家的搞笑的哈萨克的小人物,这些都十分的吸引人并且朴实。她的故事十分朴实,很一般的小故事,但是你读起来却感到那么的有意思和温暖。她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车没油了,但是却有过路人慷慨的倒油给他们,倒油的皮卡车主不见得有多富裕,那辆车极其年代久远且破烂,但是他们善心好心。我反复看到,在那遥远的地方,那个肯定我没生活的环境礼貌的城市,但是那里形形色色的人是善心的,温暖的。在那个天那么蓝,风那么急的地方但却有着最朴实最可爱的人民。用句很俗的形容词,正能量。是,会让我们内心深深被温暖被感动。

我羡慕她笔下那个地区的潇洒,我向往着骑马在道路上狂奔的洒脱,我渴望在苍茫的天空隔壁相连的道路上摩托车快意驰骋。

李娟让我感受到有种作家是浑然天成的,他们的写作潜质是上帝赐予与生俱来的潜质。正如我之后无意之间看到王安忆对她的评价,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刻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

是的,我同样感受到那个世界是沉静的世外桃源,仿佛地和天是在一块儿的,但远处却走来一个哼着悠扬歌手的牧民。我被带进了那个遥远完美的地方。

干净纯粹质朴的文字,越发显得世界是那般完美。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

读这本书,总觉得作为一个“新疆女孩”她真的好博学,好好学。她的话语没有那种矫揉造作,相反,有时候的华丽反倒显得真实。

我很喜爱她写自己的外婆,她能刻画出那种有些刻薄,甚至鸡蛋里挑苦头的感觉,这是作为真正一家人能够体会出来的,也能够大大方方说出来的。但是,这并不是她不爱外婆的表现,就在她对去世后的外婆的那段话里,我深深体会到这慈爱的外婆对李娟的爱,同样,也能够体会出这个深爱外婆的孩子:“外婆你不好再想我了,你忘记我吧,忘记这一生里发生过的一切,忘记竹林,忘记小学校的六楼。吐一吐舌头,继续你绵绵无期的命运。”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异曲同工的一句话“我们爱一个人,想一个人的是时候,总期望对方也一样爱我们,想我们。岂知爱的最高境界居然是忘了我,免得像我想你一样痛苦。”这种爱是无私的!

而麦西拉,他就应算是作者的第一份初恋了!虽然是以作者单恋的形式,但是却是一份最淳朴最简单的爱。正如每一个恋爱中得女孩,她想要将自己的全部的优点,她的美展示给他看,她期望这些能够获取这个男子的爱。而她不一样,她没有带有一种务必得到的欲望,这就是她性格的体现,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她只是怀有期望,对于这份感情,她从不好求他能够像她一样为对方付出,她就是一个质朴的女孩,怀揣一份质朴的爱。

在作者的笔触中,少女的那种朦胧的爱的情愫写的如此逼真,见不到男子的相思,看到麦西拉的外套就想守护的淡淡欣喜,与他说话的那份悸动,那份迫切,让我仿佛也是目睹这爱恋的证明人。

而对古丽贝里的描述中,则向我们展示了新疆女孩儿的真性情,不存在心机的简单,想笑便开怀大笑的豪爽,毫不掩饰的自然。仿佛这是那里的一种人情特产,就像作者在淋雨的时候说“反正身上已经湿透了,索性破罐破摔,不管那么多了。”

那只两度被变卖却自己回来的大黄猫,也被赋予了太多的人的情感。本以为它的变卖是来衬托外婆外公的配角,却不曾料到它也是自己的主角。是它给“回家”这简简单单两个字灌输了情感,这两个字就是它表达“爱”与“家”的方式。在路上,它碰到了太多困难,甚至是下雨,饥饿,来来回回的人都让它担惊受怕。然而,当它回到那个家的时候,却是物是人非了,只剩下千辛万苦最终回到家来的那份余留的安逸与温馨。不知道它会不会触景生情,想起那些年外婆对它的好,昔日在路途的艰难心酸,更不知它是否会淌下苦涩的泪水。它只是回来了,回到最初的起点,去守候最初的幸福。

这本书向我们讲述的是另一面的新疆,绝非成天动乱的荒芜地带。那里充满人情味,充满世间所有的感情,或苦涩或甜蜜。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梦: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一望无际的草原,手拿课本,坐在羊背的小男孩。或许我能够像作者一样,很洒脱的躺在一片绿荫下,睡梦中享受自然的气息。或许晚上,某处的毡房内,总是灯火通明,有一两个新疆的女孩拉起我,带我去感受她们特有的“拖依”舞会的快乐。

我爱这本故事,爱这个梦,正因简单,正因真实!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3

《我的阿勒泰》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新疆最北段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里度过的一段童年。

作者李娟是一个普通的从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汉族女孩,她的文字非常自然、朴实、真切而不乏动人之处,于浮躁的生活是一缕清新的风。

我是第一次接触作者的文字,一读就有一种回归到小时候的感觉。因为她的描述就是小时候的感觉,对周围的每一个细节都这么触感强烈。

这本书里没有变味的心灵鸡汤,也没有如何赚钱的窍门,这里有的是真实。看似平淡无奇,却是真正的淳朴的一种味道。

我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的看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很惊讶。真想不到现在这样充满PM2。5的社会里还有人在写、能写那么清澈、纯净的文字。如果让我编教科书,一定把李娟的文字选入语文教材,从小学到高中都适用。心灵鸡汤太假了,佛经圣经太飘渺了,李娟的文字那种自由自在、悠悠荡荡、返璞归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下来,太舒服了。

我喜欢文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有一说一的书,对故弄玄虚、卖弄技巧、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书敬而远之。看李娟的书,看这本《我的.阿勒泰》,尤其是看完的时候,会让你感觉长舒一口气。像是懵懵懂懂从一个遥远的故事,一个遥远的另一个自己中醒来。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4

这个星期我接的书是:《我的阿勒泰》,这本书一共有三辑,其中我最喜欢的时第一辑中的《属于我的马》,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一个人欠了作者家很多钱,但这个人却死了,只能由此人的亲人来替他还钱,但他的家人实在在拿不出钱来偿还,情急之下,只好把自家的一匹马牵来见作者的妈妈,要求抵债。然后作者的妈妈打电话给作者告诉了作者这件事,这让作者想起了两年前自己家里还想买一匹马,因为那时候作者的家里还没有挖井,用水得要去两公里外的乌伦古河边挑回家。夏天还好,到了冬天,河面冻成了厚厚的坚冰,去挑水出了扛扁担,还得扛斧头。每天去挑水,每天都要破冰,头一天破开的冰窟窿一夜之间重新冻得结结实实。作者的妈妈想,如果没有马,有一只小毛驴也好啊。

那一年夏天倒是赞了不少干草,打碎后装了好几麻袋。可是马最终却没有养成。我们便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作者想象自己有一匹马首先得搬家,搬到城郊野地上盖房子,并圈起一个大大的院落。还得在院子四周开垦出一大片土地,种上深浓茂密的草料。还得嫁一个也愿意养马的人,最好他已经有许多养马的经验了。将来的孩子也得喜欢马。这样,我就得为了马永远留下来,永远地。……也就是说,除非我真正地爱上阿勒泰,决心永远生活在阿勒泰,否则我就永远不能拥有一匹马。

读了这一片文章之后我又很多感想:我觉得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因为作者家里想买一匹马都那么难,而我们现在呢,要车买车,要房子买房子,我们还不知道珍惜,作者在想到自已有马之前还会计划好有了马之后要干嘛干嘛,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作者的这种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计划的习惯。

我推荐大家去看一下这本书。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5

读完《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思来想去,决定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算是对这两本书的一个感悟吧。

其实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是挺担心遭到李娟的嘲笑的。但我想最后她还是能接受的,因为我太可怜了,整天活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生存经验和谋生法则里,活在被世俗的枷锁套牢,身不由己、无法挣脱的世界里。

阿勒泰没啥,李娟罗罗唆唆地叨咕她那里的那些破事,但我看着看着就乐,把乐都乐没了,心理有哭不出来的酸痛。在哪个很容易让人绝望的生存环境里,她的笔绕开大苦大悲式的苦难控诉文学,直追戈壁滩上的欢声、夏牧场上的笑语。

那片土地赋予了她天才般的灵性,戈壁荒原上的肌肤在泛着莹莹蓝光的滋养下,大众速腾迸发出一个天才般的信笔为之的书写者,她让我们发现了一个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而且无人认领的一个清新、快乐的世界。

而我们失败就失败在“当我们被群体性的过度索求的欲望和惯性纠结缠绕得疲惫不堪时,我们为了配合心理那念无止境的贪婪成性而无暇审视和欣赏本该属于我们的美,无法收获那本该属于我们的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们在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遗弃了另一个美好、温馨的世界。

她穿越了苦难、绝望、沮丧、寂寞、孤独、的那强硬的阴暗层面的阻力,言语出了另一个世界的美。

荒原上的风、戈壁上的云、河岸边的毡房、峡谷里的牛羊,冷得过分的寒冬、另人绝望的山野,该咋样还咋样,该不咋样还不咋样,没人把她们咋样,她们也没把谁咋样,大不了吐一吐舌头,还不就是无所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