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观后感作文大全五篇

秦风学老师

八年级下册观后感作文大全1

最近常听人聊《小欢喜》,所以作为中考生家长的我也来追追剧,提前感受一下高考生的生活。

《小欢喜》主要讲述了几个高三考生家庭在高三这一年发生的故事。这部剧演得非常真实,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我们自己身上的故事。

剧中的英子是个学霸型人物,只可惜父母离婚,妈妈又太过强势。妈妈对英子的爱变成了一种控制,什么都要按她的意思来,不让英子吃麻辣火锅、油条、豆腐脑……就连英子在气球上写梦想,妈妈也要干涉,最终导致英子患上了抑郁症。英子妈妈忽略了孩子是和家长有平等关系的一个完整的人。

环顾四周,又有多少个英子妈妈,许多时候妈妈们都是打着对孩子好的旗帜在设计孩子的人生,其实是在满足自己,完成自己的梦想。

孩子从来都不属于我们,不是谁谁谁的私有物品,而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我们应该庆幸有了孩子让我们有机会全程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遇事多想想这是我自己的想法还是孩子的想法?相信生命向上向善的力量,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就足够了。

我很喜欢剧中的方一凡一家。方一凡,典型学渣,各种闯祸。可是方一凡性格好呀!阳光、开朗、自信、善良。方一凡的'爸爸方圆可谓中国好爸爸,天天在老婆和儿子之间打圆场,总是能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总是那么理解儿子。方圆说的好,人的一生都在横着比,自己的问题却只有竖着比才看的清。横着比让我们自己少了很多的欢乐,因为横着一比就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太多而让自己否定掉了自己的进步,徒增许多烦恼。竖着比才能开到自己的进步,人其实只需要和自己比就好了,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有所改变,今年的你比去年的你有所改变。方圆、童文洁相继离职,爸妈又被骗,欠了那么多钱,还要养两个孩子,这时候二胎来了,逼的卖了房子,可方圆和童文洁没有被生活压垮,乐观、积极,努力的把日子过好,一家人其乐融融羡煞旁人。

季杨杨,不差钱的主儿,官二代,又有个有钱的舅舅。可是季杨杨因为父母的疏于陪伴,性格内向,总是闷闷不乐,和父母的关系曾一度僵局。最终季杨杨在爸爸妈妈的努力下,打破了和爸爸妈妈之间的隔阂,一家人又幸福的在一起了。季杨杨的妈妈可以说是所有孩子心中理想的妈妈,知性、温文尔雅,总是不急不躁。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季妈妈内心的那种宁静、坦然。我觉得季妈妈是所有妈妈的终极目标。

《小欢喜》最终的结局是欢喜的。英子的抑郁症好了,英子的爸爸妈妈复婚了,一家三口又在一起了。方一凡虽然文化课成绩不好,可是有艺术天赋,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季妈妈的病也好了,季妈妈、季爸爸和季杨杨的关系也改善了,一家人亲密无间。真好!皆大欢喜!

真心祝福每个孩子都能顺利通过中考、高考。祝福每一个家庭都幸福万年长!

希望我们也能皆大欢喜!

八年级下册观后感作文大全2

今天天气虽然十分炎热,但我依然保持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因为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三年级看一个叫《守边人》的电影。

电影讲的是退伍军人魏大有和刘小好夫妻俩,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守护北疆边界长达五十二年之久的感人故事。当我看到在洪水泛滥的季节他们为了保卫那五平方公里的土地,由于物资不够,他们竟然跳入湍急的洪水中用自己的身躯来充当麻包,花花被洪水冲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还有马忠诚为了保护边疆的人民被狼活活地咬死了,当我看到这儿时,不由得泪流满面,恨不得冲上去用枪把狼打死为马忠诚报仇。

这个电影中有很多的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魏大有像往常一样到边界线去巡逻,突然看见外国军队开着翻土机要进入中国边境,魏大有立刻举起枪同对方五个人对峙,并大声喊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请你们立即离开!”边境线上的军人都是荷枪实弹,稍有差池便是流血牺牲,而魏大有不顾生命危险、勇敢地阻止外国人。他的爱国精神真让我敬佩!

看完这个电影,我学到了魏大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责任心,学到了马忠诚保卫他人而献出生命的无畏无私,学到了刘小好身上的纯朴善良……

同学们,我们之所以现在能够生活在幸福、安定的中国,是因为背后有无数的像“魏大有”、“马忠诚”和“花花”一样无私奉献的守边人。我们的快乐幸福都来源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啊!

同学们,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认真学习文化知识,长大以后也要保家卫国,为祖国的幸福、安定、繁荣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八年级下册观后感作文大全3

假期,我看了一部关于爱国系列的电影《守边人》。这部电影既有新中国边疆建设的不易,又让我看到边境守护人的辛苦!

《守边人》这部电影讲述复原军人魏大有回忆自己退伍后,远赴西北边境参加革命建设和誓死守卫边境线的故事。他们从开始的一无所有,到兵团所有人自己动手,克服重重困难,不但生活越来越好,还坚定不移守护国家边境线,最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年老的魏大有走在戈壁滩回忆起原来的事,刚来时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建设兵团的老战友热闹的篝火晚会……现在已不会再有了。当我看到在洪水泛滥的季节,兵团战士为了保卫五平方千米的土地,由于物资不够,战士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做起了“人肉堤坝”也要保护的时候,我不禁热泪盈眶。

最惊险的一次是魏大有巡逻时,发现五名外国兵因计算错误,险些侵占中国土地,魏大有在五个外国兵的威胁下也决不动摇,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寸步不离,后来在援军的帮助下,才脱离困境。记得在电影中,魏大有说:“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请你们立刻离开!”这是魏大有的心声,也是所有守边人的心声!

五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他在这片无人区义务巡防守护,还被誉为边境线上“活的界碑”。即便是老战友的聚会也不能使他离开边疆,他这种“保家卫国,守护边疆”的精神让我感动!

正如电影里的话:“大海是每一滴水组成的,我们就是那小水珠。”劳动创造美,我们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树立保家卫国的思想,为圆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八年级下册观后感作文大全4

爱情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可能是朝夕相对的甜蜜,也可能是生离死别的不舍,但究其根本,都是彼此认同、相互期盼回应。70后成长到及笄与弱冠之龄时,大多处在中国跨越了艰难时代而欣欣向荣的时刻,遑论在繁荣富强中成长的80后与90后。所以,我们很多人对“奉献”的感受,始于“养儿方知父母恩”,对爱情的认知,来自“陌上少年足风流”。

但是经历过创业以及创业过程中共同承担责任、经历磨难的团队,对于为了追寻共同的理想而奉献自我,一定感同身受——只因都是过来人。不同于军警队伍的纪律、服从,这种源于爱情的奉献精神是无需教导而自发产生,并且支持自身克服各种艰难而矢志不渝勇往直前。徐缨对于方五洲的感情,正是这样:方五洲对于攀登的情结,是“不破楼兰终不还”,对于徐缨的感情,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方五洲没有诉诸于口,但是借着登山笔记,含蓄地表达了心意。这是那个年代爱情的样子,也是最符合以攀登为毕生追求的方五洲的表白。

徐缨是另类的“不爱红妆爱武装“,在那个年代,她不仅接受了方五洲带回的珠峰化石,也足够勇敢地在临去苏联进修时要求方五洲的表白。徐缨对着逃之夭夭的砸窗键盘侠大喊的时候,发泄着最后的不甘,说出了她不忍对方五洲施加压力却满腹委屈的话语。这一点小小情绪化是一个女孩子的人性,但未掩盖徐缨巾帼不让须眉的情操——试问有几个人,能够为了支持所爱的人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继续追寻前途未卜的梦想,放弃朝夕相对而选择远渡重洋到未知的环境与期限中锤炼自己的技能,学成归来不改初心,毅然决然奔赴他身边去共同奋战?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管鲍之交的矢志不渝,在任何时代的洪流中,始终闪耀着知己的光辉——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原来是基于彼此理解与信任支持!

红颜知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小说中的明月心之于公子羽,历史上的武曌之于李治,可遇而不可求。在《攀登者》中,方五洲何其有幸,与气象学家徐缨相识相知。为了这样一位以青春与学识相报的红颜知己,难道他可以无动于衷吗?虽然在爱情与理想需要选择的时刻,方五洲是毫不犹豫的,所以面临必须的抉择时,他放弃了迎接鸿雁传书多年后终于归国的徐缨,因为在那一天他要去重组的登山队报到;但是在徐缨需要帮助的时刻,他孤身一人在雪域中救助她,这诚然是一个血肉之躯的情感选择。虽然这浪漫主义情怀引导了一出雪岭相逢的奇迹,不过鉴于稀有的气象专家组全团失联,经验丰富的登山专家方五洲的采取行动并不违背人性与规律。

虽然徐缨再也无法与她心系十五年的方五洲长相厮守,但她知道方五洲在她的帮助下这次必然登顶,没有枉费她多年在气象学的深耕,那么在临终时必然是感到幸福的。方五洲拿着天线时的求婚,在那一刻已经只是形式——为了同一个理想而共同奋战在一线的两个人,当然是心意相通的,哪还有什么不明白呢?

那块埋在珠峰顶上的化石,是方徐二人的定情信物。方五洲在登顶时带着它,也说明了他对徐缨的认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八年级下册观后感作文大全5

冲着吴京去看的点映,看完了在打三星和四星之间犹豫。平心而论这片子不算烂片,它要是不叫攀登者叫珠峰之恋之类的名字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我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吴京站立于大地之上(人形高达是这样的)。但它是根据饱含着特殊历史意义的真实故事改编,这片子拍得对不起那些伟大而坚韧的原型人物们。编剧绝对跑偏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这样一个献礼片要加这么多基本无用甚至拖后腿的感情戏。这些感情戏非但没能丰富角色的性格,而且还给人物塑造造成了打击。

在影片中这种严酷的环境下,满脑子粉红泡泡是很不合时宜的,甚至可以说搞不清状况。而这些角色,按理说接受了严格训练和专业培训的角色,不观察周遭就贸然行动导致自己和意中人遭难,攀登至关键地段为了和恋人通信更加清晰擅自离队,通知气象的变化时哪怕自己已经不适合传达了还要在可能误传的情况下和恋人通话到死。我不明白导演和编剧是出于什么考虑让人物形象和剧情设计为了感情戏做出这种牺牲的。整个叙述的重点就是偏的。60年的攀登完全可以加重戏份。现实原型的留氧气瓶最后奇迹生还的事迹不够好吗?不够感人吗?这种情谊和意志不够动人吗?

曲秋林和方五洲两人的嫌隙也没有用心地处理,他们解散了,重聚以后就开始生分。在没有解散前应该就给他们一个因为摄像机冲突的戏份,成品的铺垫我个人觉得不够。这条线如果用心拍了是可以作为影片的骨子的。两个演员都演的很好,应该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但这个矛盾匆匆就结束了。

我觉得很关键的一个部分,人员的选拔导演和编剧居然提都没提。只能说他们根本搞不清重点。训练部分也是沦为了感情戏的背景。70年代3次登峰,第一次的作用仿佛就是刷刷感情戏,让杨光能有个出场场合和退场理由。我无法理解那个烫伤。水在那种地方沸点是不高的。我甚至无法理解杨光这个角色的意义,他在故事里先是一副重点人物的样子上场,然后莫名其妙的下场。请问这个角色是来干嘛的?因为需要把演员塞进去所以设置的角色吗?听说他的原型是夏伯瑜先生,老先生为了帮助一位丢失睡袋的藏族同胞而导致小腿截肢。又是一位辜负了原型的角色。编剧显然缺乏这样的同情心,无法理解这种牺牲精神和动人关怀。要给人物找理由,上珠峰是为了爸爸,让睡袋是因为不小心导致队友受伤。

何必呢!你不能理解,难道就不能接受它,尊重它吗?

第2次登峰明明到了第二台阶,李国梁都说了继续,然后半点没交待他们怎么没有登顶成功。说起李国梁,我怀疑他和编剧有仇。他顶着这么个名字,跟老一辈说该我们接棒了。结果临门一脚突然就牺牲了,还是要方五洲来。太讽刺了。编剧写的时候没觉得哪里不对吗?

另外一个问题是画音不同步,大部分口型是对不上的。这使得我观影时有点出戏,因为并不是所有演员的台词处理得都很好,杨光因为老喜欢说一些偏书面的台词,又不同步,给我一种轻浮感。

唉,一路写下来,我国是多么缺好导演和好编剧啊!这影片的演员不差了,题材也非常好,最后出来的却是这幅样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