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代乐理知识有哪些

莉落老师

中国古代的乐理知识

一、一些基本概念

1、中国传统音乐

这个概念是19世纪末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近现代才出现的。包含两类:

1840年之前的中国音乐+1840年之后运用传统作曲方式所作的符合传统音乐特征的音乐

(这是俺学校音乐专业老师讲的,在别的书籍和论文中采用的比较多的定义)

例如《二泉映月》虽然在20世纪才产生但是仍然属于传统音乐

2、基音:物体作整体运动时产生的声音。

泛音:物体局部震动产生的声音。 (终于知道泛音为什么是泛音了)

3、声、音、律

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关于音高的三个概念。

声:个体。 “宫商角徵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史记·乐书·集解》

音:数个“声”的组合,集体。意义接近于今“曲调”。

律:衡量音高的标准

4、音阶

声组成音,音按照高低顺序呈阶梯状排列起来,就是音阶。

5、宫商角(jué)徵(zhǐ)羽

声名,相当于1 2 3 5 6

6、传统乐理中声的分组

由低到高依次是:

湆(qì)音——太声(/下声)——中声——少声——少反(/反声)

(类似于钢琴的大小字组)

依次可以产生:

湆宫、湆商、湆角、湆徵、湆羽

太宫、太商、太角、太徵、太羽

二、声

(一)概念:主要指单个的乐音。

(二)五声——宫商角徵羽

1、涵义:又称“正声”,代表相对音高(对应do re mi sol la,CDEGA)

2、起源:根据《管子》记载,是原始时期人类因动物的不同音色,所引起的听觉印象,然后采用“宫”、“商”等字作“音名”,以区别声音的高低,并衍生出了算法。

3、音程关系

(这里不得不引入“音程”这个概念,在之后会经常用到)

音程:音(传统乐理中的声)与音之间的距离

级数:音程在五线谱上所包含的线与间的数目,用“度”来表示。五线谱的每一线或每一间就叫一度。

音数:音程中所包含的全音或半音的数量。

怎样判断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

1、先判断度数。例如,在实际运用中,1到2,数1、2有两个音,则确认为二度;又如1到5,数12345有5个音,则确认为五度。(实则是数五线谱间距)

2、再判断大小、增减——用“音数”来判断。记住如图的音数和对应的大小、增减即可以此类推。

4、音高算法——三分损益法

三分损益法:用改变律管的长度来改变其振动频率,以产生不同的音(短则音高,长则音低);

“三分损一”:将原有长度作3等分,减去其中1分,也就是原长度的三分之二

“三分益一”:将原有长度作3等分,增加长度1分,也就是原长度的三分之四

根据《管子》、《史记》记载,用“律管”的长度来确定音高,定“宫”的长度是81单位,宫三分益一得徵,徵损一得商,商益一得羽,羽损一得角。

5、文化内涵

五声和五行、五脏等都有对应关系,超出乐律范畴,略。

(三)七声  1、含义:五正声+两变声(变声:五正声之外的声的统称)

2、内容: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变宫”、“变徵”两声。这里介绍另一种说法

(1)角与徵之间的声:(比角高比徵低)

变徵(#4)/中——比徵低一律 (“变”:“低”的意思)

清角(4)/和 ——比角高一律 (“清”:“高”)

(2)羽和宫之间的声:(比羽高比宫低)

变宫(7)/变/闰——比宫低一律

清羽(b7)——比羽高一律

(1)和(2)的四种变声称为“二变”(杜亚雄《传统乐理教程》、《中国传统乐学》等书采用这种说法。

3、算法

变宫:“角”三分益一

变徵:变宫三分损一

二清没有找到

三、音与音阶

(一)概念:声构成音,音按照高低顺序排列起来构成音阶。

中国传统乐学中并无“音阶”这一词,却有明确的音阶概念。

(二)五声音阶:

由五正声构成的五声音阶通常指“宫商角徵羽”(按顺序排列),又成无半音五声音阶。

无半音五声音阶大家都很熟悉,在古琴曲中应用非常多。手里的谱子随便翻一个都能看到无半音五声音阶的应用。

另还有两种包含半音的五声音阶,多出现在少数民族民歌当中。

五声音阶的省略形式:

有时在应用中,仅出现了二声、三声、四声,应视作五声音阶的省略形式。(略)

(三)七声音阶

1、概念:传统乐学理论中常用“七律”、“七音”来表示七声音阶的概念。由相邻的七个声排列起来构成。

2、七声音阶中影响最大、最常用的分为三类:

(1)正声音阶(雅乐音阶/古音阶 古称“正声调”)——五正声+变徵变宫

应用:常应用在地方戏曲中,入河南梆子、京剧“二黄”

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神人畅》中就有正声音阶的应用。

(2)下徵音阶(清乐音阶/新音阶 古称“下徵调”)——五正声+清角变宫

在七声音阶中应用最为广泛,所以不要以为我们传统音乐没有4和7

在古琴曲中也有应用,例如《忆故人》

又如《林钟意》

(3)清商音阶(燕乐音阶/俗乐音阶)——五正声+清角清羽

应用:在西北地区传统音乐中常用,琴曲中暂时没有找到例子

3、七声音阶的省略形式

在传统七声音阶中五声处于主干地位,而“二变”中的四声却可以省略其中“一变”,其形式仅有“六声”,却应视作七声音阶。在地方民歌中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

四、律

(一)概念:律在传统乐律学当中代表了“音高”的概念。

(二)十二律——正律

1、起源:传说产生于黄帝时代,至晚产生于先周时期,十二律名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下》,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

2、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将一个八度划分出的音高不同的十二个声。这十二个声代表的是“绝对音高”。

十二律称为“正律”。

3、十二律名:(给这十二个声分别冠以的名称)

黄钟、大吕、太簇、夹(jiā)钟、姑冼(xiǎn)、仲(zhòng)吕(或中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yìng)钟

这个必须得记一下。

可以简记为“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

十二律吕又分为六律、六吕:

六律(属阳,十二律吕中的单数):黄钟、太簇、姑冼、蕤宾、夷则、无射

六吕(属阴,十二律吕中的双数):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4、律名分组

十二律在一个八度内,那么比原来的十二律低一个八度和高一个八度的律叫什么呢?

(1)汉代以前:

倍——低八度

半——高八度

律名按音高从低到高排序:

倍黄钟→倍大吕→……→倍应钟→黄钟→……→应钟→半黄钟→半大吕→半应钟

(2)汉代以后:

浊——低八度

清——高八度

律名按音高从低到高排序:

浊黄钟→……→浊应钟→黄钟→……→应钟→清黄钟→……→清应钟

5、十二律的定律方法(也就是说这十二律吕的音高是用什么方法、怎么得出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用不同的生律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十二律,形成不同的律制。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运用了三种律制——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注:此处的三类均是按西乐中的概念进行的分类,暂不作介绍]

需要了解这三种律制都可以产生十二个律,但十二律的音高不完全相同。】

通常所提到的十二律都是指由三分损益律(/五度相生律)算出的十二律吕,对于另外两种律制产生的十二律则是另行阐述。[注:三分损益律和五度相生律是否相同尚有争议]

用三分损益律产生的十二(不平均)律:

①原理:见前文“三分损益法”

②理解:产生的十二律是一种十二不平均律(即一个八度的划分是不平均的,对应了后来的十二平均律,“不平均”也产生了黄钟律不能循环复生的问题)

③“绝对音高”

先定好一根(固定长度)律管的音高为黄钟,要注意的是:在理论上来说,对于黄钟这根律管的长度是有标准的,史称“黄钟长九寸,围九分,是为律管中发音最低者”,也就是说,黄钟的振动频率是固定的,音高是一个“绝对音高”,而不是像宫商角徵羽这样的“相对音高”,就像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是精确算出来的。

当然这只是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其实由于如度量衡变化等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使用的黄钟的音高并不完全相同。例如,西周的黄钟律为350Hz~370Hz,到了明代则为295Hz~299Hz。

④与现代音名的对应【本图仅指黄钟对应C时的各律对应关系。黄钟相当于音名的任何音,只要按照十二律的顺序可以推到其余十一律的对应现音名】

⑤过程:(了解)

连续交替运用三分损一、三分益一,即得出了一个八度内音高不同的十二个音。

黄钟三分损一得林钟,林钟三分损一得太簇,太簇损一得南吕,南吕损一得姑洗,姑洗损一得应钟。

应钟三分益一得蕤宾,同理依次产生大吕、夷则、夹钟、无射、仲吕

简记为:

(损)黄钟→林钟→太簇→南吕→姑洗→应钟(益)→蕤宾→大吕→夷则→夹钟→无射→仲吕

最初得到的十二个律并不在一个八度内,将它们压缩进一个八度就得到了一个八度的十二个律。

5、十二律吕与季节、月份、时辰的对应关系(超出乐律范畴,为了第一楼那个问题贴出来了解)

6、问题:

十二不平均律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即是根据三分损益律/五度相生律的原理,不管十二律怎么损益都无法得出下一个黄钟,即是声音的频率始终有偏差,不像十二平均律可以顺利派生出循环的十二律来。

(三)变律

正律派生出的其他各律。

在中国传统律学中,有许多超过十二律的律制。例如先秦钟律、京房六十律、蔡元定十八律、清代十四律等,甚至有多达好几百律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变律?与上面提到的十二律的“死穴“有关。十二律不能实现黄钟律的复生,所以历史上各种律制的重大创造都以黄钟律的复生为其追求目标。

(四)律位

生律序列超过十二个数的律制,凡变律与正律音高相近,在乐学应用中处理宫调关系时可以互相代替使用,称为同一“律位”。这种现象称之为“同位异律”,类似于西方乐理中的“等音”。中国古代音律常识

【钟】 古代乐器,属八音之一金类。青铜制,悬挂在架上,用槌击而鸣。西周中期开始有用十几个大小不等的钟组成的编钟。也有单一的,称为“特钟”。有的口缘平,有悬纽,又叫“鎛”,盛行于东周时代,是从钟发展来的形式。《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又:“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磬磬钟鼓不绝。”《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苏轼《日喻》:“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磬】 古代石制乐器,属八音之一石类。用美石或玉雕成,悬挂在架子上,以物击之而鸣。商代已有单一的特磬,周代常有以十几个大小不等的磬依次组成的编磬。《石钟山记》:“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西门豹治邺》:“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此处是说弯着腰象磬的形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另外,佛寺中状如云板的鸣器也叫“磬”,用来敲击集僧。又佛寺中钵形的铜乐器也叫“磬”。

【管弦】 管,管乐器,用铜、竹等制成的管状乐器,古属八音之一竹类。弦,弦乐器,乐器上用发音的丝线、铜丝或钢丝,古属八音之一丝类。管、弦并用常泛指音乐。《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李约《观祈雨》:“朱 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雅乐】 古代帝王郊祭、朝贺大典所用的音乐,跟俗乐对称。周秦时的《韶》《武》即属雅乐。自汉代起均由太常和太常寺掌管。各代均曾因前代雅乐散失而吸收民间音乐重新制订。元、明以来,雅乐、人俗乐的区别虽还存在,但这两个名称已日见少用。

【俗乐】 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的泛称,跟雅乐相对。宫廷中宴会中宴会时也用俗乐,称为“燕乐”。一般也把散乐(百戏)包括在俗乐之内。历代俗乐都很流行。唐玄宗时设教坊管理俗乐,并在梨园教练俗乐乐工。

【律管】 古人用管、钟、弦定音,所以有管律、钟律、弦律之说。律管是用来定音的竹管(后世又用铜管),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来确定乐音的高低。律管的长度是固定的,长管发音低,短管发音高。蔡邕《月令章句》:“黃钟之管长九寸,孔径三分,围九分。其余皆稍短,唯大小无增减。”以黃钟为准,黃钟管长三分减一,为六寸,是林钟管长;林钟管长三分增一,为八寸,是太簇管长;太簇管长三分减一,为五又三分之一寸,是面吕管长;南吕管长三分增一,为七又九分之一寸,是姑洗管长。以下次序是应钟、蕤宾、大吕、夷则、夹钟、无射、中吕。除由应钟到蕤宾,由蕤宾到大吕都是三分增一外,其余都是先三分减一,的三分增一。这叫十二律相生的三分损益法。十二个律管长度有一定比例,十二个标准音也就有了一定的比例。

【乐调】 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中,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五声音阶则为:徵(5)、羽(6)、宫(1)、商(2)、角(3)。音阶的第一级音不同,调式就不同。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商为音阶起点的是商调式,意思是以商作为乐曲旋律中啊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其余由此类推。这样,五声音阶就可以有五种主音不同的调式,同样,七声音阶就可以有七种主音不同的调式。如《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这里说的是变徵调式和羽调式。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再是,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没有绝对高度,只有相对高度。它们的音高要用律来确定。如把黃钟定为宫音,叫“黃钟宫”;把大吕定为宫音,叫“大吕宫”,其他以此类推。黃钟宫音就比大吕宫音低。宫音确定,其他各音用哪个律就确定了。以“黃钟宫”、“大吕宫”为例。

理论上十二律都可以用来确定宫的音高,这样就可能有十二种不同音高的宫调式。商、角、徵、羽各调式仿此,即各有十二种不同的调式。五声音阶的五种调式,用十二律定音,可各得十二“调”,共六十“调”。同样,七声音阶的七种调式,用十二律定音,可得八十四“调”但这只是理论上的组合,实际上音乐中并不全用。古人把以宫为主音的调式称之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音的调式统称为“调”。隋唐燕乐只有二十八宫调,南宋词曲音乐只用七宫十二调,元代北曲只用六宫十一调,明清以来南曲只用五宫八调。常用的是五宫四调,通称为“九宫”。

【工尺谱】 我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约产生于隋唐时代,由一种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成。常见的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依次记写七声。高八度各音加“亻”旁作标记,如“仩、伬、仜”等;低八度各音除六、五、乙分别改为合、四、一外,其余均在末划带撇表示,如“上、尺、工”等。节奏则用板眼记号“、”、“x”、“?”、“0”等表示。

【八音】 “八音”是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等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敔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箫等属竹类。

古代音律的划分

【六律】

我国的古代律制。古称六律,实则十二律,即古乐的十二个调。律,本来指用来定音的竹管,旧说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高低,因此,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就叫做“十二律”。这是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有固定的音高和特定的名称,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十二个调。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1)黃钟(C) (2)大吕(?C) (3)太簇(D) (4)夹钟(?D) (5)姑洗(E) (6)中吕(F) (7)蕤宾(?F) (8)林钟(G) (9)夷则(?G) (10)南吕(A) (11)无射(?A) (12)应钟(B)。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称“六律”,偶数为阴律,称“六吕”,总称“六律六吕”,或简称“律吕”。但古书上说的六律,通常是指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说的。

上古时代,又以律与历附会,把乐律和历法联系起来,把十二律和十二个月配合,按《礼记?月令》,即“孟春之月,律中太簇;仲春之月,律中夹钟;季春之月,律中姑洗;孟夏之月,律中中吕;仲夏之月,律中蕤宾;季夏之月,律中林钟;孟秋之月,律中夷则;仲秋之月,律中南吕;季秋之月,律中无射;孟冬之月,律中应钟;仲冬之月,律中黃钟;季冬之月,律中大吕。”“律中”就是“律应”。欧阳修《秋声赋》:“夷则为七3月之律……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后世也常用十二律名称代表时令月份,如曹丕《与吴质书》:“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是指仲夏五月。

(十二律制: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

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六律”,偶数各律称为“六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律吕”,乃对其半调(高八度各律)与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

在古音律中,五音和七音是相对音高。而绝对音高一共有十二个,正好也和前面所说的C,#C,D……对应,称为十二律。他们是:黄钟 大吕 太蔟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射音易,yi去声,即陶子文中之“律中无射”,指十一月) 应钟 C #C D bE E F #F G bA A bB B 并且,和西洋音乐一样的,可以以黄钟、大吕……的任意一个为宫音,定下是什么调的音阶--"均",称为"旋相为宫"。比如,用黄钟为宫音(也就是以C为1),他的音阶就是"黄钟均"。同样的,我们可以有大吕均,太蔟均等。

现在我们找一根弦,长度为8.71寸。这根弦发出的音就是黄钟音,我们按住黄钟音的2/3,的地方弹一下,就得到了林钟音,再取林钟音的4/3就得到了太簇,取太簇的2/3就得到了南吕,南吕的4/3就得到姑洗……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到十二律中所有的音。这就是所谓的:"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这种音的生成方法就称为"三分损益法"。而在西洋音乐理论中称之为"五度相生律"。古代最早记载生律方法的书是《管子?地员篇》。而最早记载十二律生律法的是《吕氏春秋》。

那么,我们平常所说的宫调到底是什么呢?要说这个问题,先得谈谈什么是调式。

中国民族音乐也有调式,常用的是"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即分别用"宫、商、角、徵、羽"作主音。比如《国歌》就是宫调式,《春江花月夜》就是商调式,《梁祝》徵调式,《三国演义主题曲》就是羽调式。不同的调式其音乐风格有明显的不同。(大家可以多听一些不同调式的歌或曲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区别。)因此不同歌曲需要用不同的调式来书写(词不也是歌曲?),才能更好的表达歌词的内容。也因此,倚声填词和调式密切相关。严格的说变徵和变宫调式也是有的,只是也用得很少。

又引《尚书大传》“谓之七始”,其注云:“谓黄钟、林钟、太簇、南吕、姑洗、应钟、蕤宾也。”歌声不应此者,皆去之。然据一均言也。宫、商、角、徵、羽为正,变宫、变徵为和,加倍而有十四焉。

今梁、陈雅曲,并用宫声。按《礼》:“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卢植云:“十二月三管流转用事,当用事者为宫。宫,君也。”郑玄曰:“五声宫、商、角、徵、羽。其阳管为律,阴管为吕。布十二辰,更相为宫,始自黄钟,终于南吕,凡六十也。”皇侃疏:“还相为宫者,十一月以黄钟为宫,十二月以大吕为宫,正月以太簇为宫。馀月放此。凡十二管,各备五声,合六十声。五声成一调,故十二调。”此即释郑义之明文,无用商、角、徵、羽为别调之法矣。《乐稽耀嘉》曰:“东方春,其声角,乐当宫于夹钟。馀方各以其中律为宫。”若有商、角之理,不得云宫于夹钟也。又云:“五音非宫不调,五味非甘不和。”又《动声仪》:“宫唱而商和,是谓善本,太平之乐也。”《周礼》:“奏黄钟,歌大吕,以祀天神。”郑玄“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均,调也。故崔灵恩云:“六乐十二调,亦不独论商、角、徵、羽也。”又云:“凡六乐者,皆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故知每曲皆须五声八音错综而能成也。《御寇子》云:“师文鼓琴,命宫而总四声,则庆云浮,景风翔。”唯《韩诗》云:“闻其宫声,使人温厚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及古有清角、清徵之流。此则当声为曲。今以五引为五声,迎气所用者是也。馀曲悉用宫声,不劳商、角、徵、羽。何以得知?荀勖论三调为均首者,得正声之名,明知雅乐悉在宫调。已外徵、羽、角,自为谣俗之音耳。且西凉、龟兹杂伎等,曲数既多,故得隶于众调,调各别曲,至如雅乐少,须以宫为本,历十二均而作,不可分配余调,更成杂乱也。

五音:

1):亦称五声,即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五音中各相邻的两音间的音程。除角与徵,羽与宫(高八度的宫)之间为小三度外,其余均为大二度。

近似现代音乐简谱中的1、2、3、4、5、6。后来又加上二变,即变宫、变徵,变宫近似现代音乐简谱中的“7”,变徵近似现代音乐简谱中的“4”。我国传统的音乐中没有和“4”相当的音。五音加二变,合起来叫做“七音”或“七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七声音阶:宫(1)、商(2)、角(3)、变徵(4)、徵(5)、羽(6)、变宫(7)。

古人常把五声和四季、五方、五行相配。

因此,在古书上常可见到写某季节时连带写到和这个季节相配的音名和方位,如欧阳修《秋声赋》:“商声,主西方之音;……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就是把秋季、商音和西方相配合的。这种配合反映了?湃硕允挛锏娜鲜叮涫挡⒚挥惺裁纯蒲У览怼?

2):音韵学术用语。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分为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五类,谓之五音。五音之明,最早见于《玉篇》前《五音声论》。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中亦采用之。

七音

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五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这个五音不是“五音不全”的五音,“五音不全”的五音是指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所分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五类音,余只懂磨牙匝舌,五音实难全),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与今天的七音阶对比是: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变宫

1 2 3 4 5 6 7

七音中,以其中任何一音为主(即作为乐曲主旋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就构成了一个调式,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感官色彩和表达功能,因而也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例如《荆轲刺秦王》叙述荆轲一行出发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变徵之声”就是变徵调式,这种调式旋律苍凉悲壮,适宜于悲歌。下文又有“复为羽声慷慨”,“羽声”就是羽调式,这种调式高亢激越,所以听后“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常用的乐理知识

1、音(Tone)

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10、调性(Tonality)

调性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