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鱼知识大全最新

王明刚老师

品种分类

鲟鱼

中国是鲟鱼品种多,分布广,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境内野生的鲟鱼有:分布于黑龙江中游、松花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的史氏鲟、达氏鲟、和少量的库页岛鲟;分布于长江、金沙江流域的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分布于新疆伊宁,绥定、密布察尔等地水域中的裸腹鲟;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布伦托海、博斯腾湖的西伯利亚鲟(贝氏鲟)。

但因为江河筑坝、环境污染、过度捕捞三大主要因素影响,造成鲟鱼资源不断萎缩,现存的8个种类中多数已处于及危状态。迫切要求人工养殖来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人工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

世界各国已进行人工繁殖研究的种类主要有:小体鲟、闪光鲟、高首鲟、短吻鲟、俄罗斯鲟、中华鲟、欧洲鲟、施氏鲟、达氏鲟等十多个种。还出现了运用杂交优势原理进行鲟鱼种间和属间杂交的杂交鲟。

杂交鲟是鲟鱼类种间或属间杂交育种的产物,具有个体大、 生长快、抗病力强、怀卵量大的优点,能在淡水和咸淡水中生活,是商品饲养中比较适宜的品种。在市场鱼类需求量大增的条件下,解决了一定供应问题。其脂与肉层层相间、肉色白、脂色如蜡。

其脊骨及鼻,并鳍与鳃,杂交鲟的种类主要有三种: ①黑龙江杂交鲟:②史氏鲟×达氏蝗俄罗斯杂交鲟:欧洲鳇(雌)×小体鲟(雄) ③人工养成史氏鲟(雄)×野生中华鲟(雌) 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是前两种。由于杂交鲟是杂交而成的商品鱼类,因此不属于国际、国家等保护名录种类,是可以售卖的种类。

史氏鲟——七粒浮鱼

外形介绍:属软骨硬鳞鱼,幼鱼骨板带有尖棘,成鱼体细长呈细纺锤形,背有5行大的菱形骨板;口的前方有须2对,须的前方有若干疣状突起,故俗名七粒浮鱼。

生活区域:史氏鲟分布于俄罗斯和中国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地,属亚冷水性鱼类,适宜水温为18~26℃,属底栖鱼类,对强光有很强的回避性;是我国现存鲟鱼中最具经济价值的优质珍稀鱼类。

食性介绍:

1、以水生昆虫及水生昆虫幼体、软体动物、底栖甲壳类、八目鳗幼体等为食,有时摄食小鱼;

2、摄食动作较缓慢,主要依靠触、嗅觉捕食;

3、成鱼摄食能力较强,亲鱼繁殖期间停止摄食。

特性概括:具有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集观赏、美食于一体,可在鱼池等人工水环境中正常摄食生长,最大个体可达100kg以上。

俄罗斯鲟

外形介绍:个体延长,呈纺锤形,成鱼最大体长达3m。

生活及分布区域——俄罗斯鲟分为两个种群:一种是江海洄游性种群,主要栖息地为黑海水系;另一种是终生在淡水中生活的定栖性种群,主要栖息地为伏尔加河流域;适宜水温18~25℃,最佳水温为20~24℃。

食性介绍:

1、生长时期不同,食性不同:幼鱼主要以端足目甲壳动物等小型底栖动物为食物,成鱼则主要捕食底栖鱼类和摇蚊幼虫;

2、生活地域不同,食性不同:在黑海的西北部主食底栖软体动物,也摄食虾、蟹等甲壳类及鱼类;在亚速海,成鱼主食软体动物、多毛纲及鱼类;在多瑙河,幼鱼以糠虾、摇蚊幼虫为食;

3、季节不同,食性不同:夏季摄食强度最高,秋季减少,而冬季则几乎不进食。

匙吻鲟

外形介绍:显著特点是吻呈扁平桨状,特别长;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蓝灰色,有斑点分布;个体大,可以长到220cm,重达65kg以上。

生活及分布区域:产于北美洲的原始鱼,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22个洲均有发现。

食性:匙吻鲟以浮游生物为食。

特色:

1、独特的吻部,呈扁平桨状,特别长;使用其桨型吻里的感应器检测猎物,以及在迁徙到产卵地时用以导航;

2、雄鱼性成熟在7岁,雌鱼性成熟在9岁,野生匙吻鲟寿命可达55岁,但是通常只存活到20~30岁;

3、匙吻鲟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世界上记载最大一条鱼的体重为65kg。捕于美国密苏里河塔纳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