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爱如茉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潜心读书,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关注语言文字中的细节,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2、感悟、理解父母之间如茉莉一般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题。
2、读文,找出些茉莉的三段文字,答(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二、品味细节,感受“爱如茉莉”
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关注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感受其中流露出的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感受描述的语言。
语言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词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之间深厚的爱
1、那么平淡无奇的茉莉与真爱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认真读课文6-18自然段,你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并在句子边上写写你的感受。
2、组织交流(相机出示)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不然他会吃不下肚的。”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小结:爱是出差归来的一碗(饺子)。
(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到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小结:爱是一份(焦急)的牵挂。爱是(彼此的心心相印)。原来爱就像这平淡无奇的茉莉般,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板书)正如课题所说,爱如----
(3)、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你体会到什么?
(4)、“你爸爸伏到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这一夜,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度过的:半夜,爸爸还没睡着,他___________;夜深了,妈妈刚想翻个身,可_________;小结:(爱是心甘情愿的付出)。这样的爱是多么真切无私,就像茉莉般洁白纯净。正如课题所说,爱如-3、文中就有一段淡如茉莉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感人的场景,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静静地感受。仿照大屏幕上的语句,结合所读内容,说上几句爱的感言,并说说理由。这么温馨的画面,我们忍心打扰吗?
指名读
1、读课文6-18自然段,想想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并在句子边上写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
(1)抓住“虚弱”“等他吃完了……”体会妈妈对爸爸的关心与了解,同时爸爸也很关心妈妈
感情朗读
(2)抓住“没吃、没听”“直奔”“谎话”“每天”体现了爸爸心中只想着妈妈,一心挂念妈妈,对妈妈也很了解。
接读-----茉莉。
(3)、抓住“一动我就惊醒”
“边打哈欠边说”
“不肯叫醒我”等体会爸爸妈妈都为彼此着想。
(4)抓住“怕惊动他”“手脚麻木”等体会妈妈为了让爸爸休息好,不敢动
填空
接读-----茉莉。
3、有感情地朗读那一段交流并说明理由
(1)爱是一声轻轻的叮嘱。
(2)爱是紧握的双手。
(3)爱是妈妈脸上恬静的微笑。……(抓住“悄悄”“探”阳光也有感情,怕打扰、惊醒这美好的一切。)配乐齐读三、情感升华,体悟“爱如茉莉”
体会课文最后连用两个“爱如茉莉”所表达的情感,在感叹中理解爱的真谛,真爱烙于心间。
1、映子从妈妈住院这件事中,亲眼目睹了这样一种平平淡淡却那么令人回味的爱。此时,她不禁感叹道——引读“病房里……”
2、再好好读读这一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3、小结
这样真爱就像茉莉般散发着缕缕幽香,是那样的情意绵绵,感人至深。(板书)她终于深切地体会到了——“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引读。
1、接读——“病房里……”
2、(体会用“钻”字好处)
3、接读——“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三、回味生活,领悟爱的真谛给予学生书写内心,表达情感的机会
1、出示爱的小诗
2、你觉得“爱是什么?”
3、齐读爱的小诗
4、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爱如茉莉”的句子。
2、围绕“爱是什么”写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16、爱如茉莉
简简单单
平淡无奇
真切无私
洁白纯净
感人至深
缕缕幽香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民谣童谣的内容,领悟二者的内容美、形式美。
3、 学习作者描写母亲歌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感受民谣、童谣的深远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
2、《月光启蒙》的作者是?介绍作者。
3、设疑:那么,起初究竟是在谁的引导下,让他走进诗歌的王国,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的呢?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2、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
3、说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一是他用月夜诗情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二是他用智慧和才华启迪我的想象,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了诗歌的王国。
4、齐读。
5、母亲是怎样引导我走进诗歌的王国的呢?她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6、生汇报并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7、小结:母亲就是通过这些形式,启迪我的想象,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了诗歌的王国。
三、学习第一部分。唱歌谣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什么?
2、谁来给大家描绘一下?
3、读么美妙的夏夜呀!书上是怎么说的?自由的读一读!
4、愿意听老师读吗?(示范读)
5、听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夏夜多美妙呀!)
6、读出美妙,(指名读---齐读)
7、最美的时辰,就应好好享受母亲唱的歌谣!母亲唱了什么歌谣?美美的读出来!
8、指名读
9、听了它的读,你发现了什么?(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
10、你愿意读吗?给你这个机会,自由读歌谣,想一想,透过歌谣你读出了什么?
A、母亲白天忙忙碌碌,晚上还要洗衣裳。真辛苦呀!再读读出对母亲的深情!
B、要实现理想就要好好努力!齐读
11、夏天的夜晚是美妙的!母亲的童谣是美妙的!现在我们就坐在农家小院,请静心听。(示范读)
12、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好在哪里?用一个比喻句说说!书上是怎样说的?(生述第三小节)
13、为什么说是“芳香的音韵”?(歌谣美、声音美)
14、齐读
15、小结:母亲那美妙的歌谣启迪了我的想象,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
四、唱童谣
1、母亲唱了美妙的歌谣,又唱了有趣的童谣。她唱了那些童谣呢?
2、指名读
3、听了有什么感觉?是呀!童谣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4、再读,你的感受会更深!童谣寄托了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让我们感觉到,那里的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5、一起打节奏读。
6、妈妈心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民谣童谣呢?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8、读文中的话。
9、过去,黄河常常泛滥成灾,改道之后留下的故道,黄沙沉积,十分贫瘠,从来长不出旺盛的五谷来,所以那里的人们日子过得(很清苦)。他们觉得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0、家乡的人们勤劳,勇敢的与自然做斗争,最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在歌谣民谣中,使孩子明白了要爱什么?要追求什么?使他那颗混沌的心豁然开朗!
11、再读五首歌谣童谣。
五、讲故事
过渡:歌唱累了!又讲起了故事,讲了什么故事呢?
1、这些故事,都发生在“高深莫测”的夜空中,能引起孩子无限的遐想。所以在孩子眼里,母亲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母亲和它的故事一样,都边美了!!
2、齐读讲故事的部分。
六、说谜语
过渡:歌谣童谣唱完了,故事也讲完了,他还不想睡!他还要听谜语!
1、谁来分角色读一读?
2、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3、母子间的亲情令我们感动,愿意读吗?集体分角色读!
七、小结
1、母亲的歌谣、童谣、故事、谜语,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美妙。
2、出示最后一节,引读。
3、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做题目了吧?
4、是母亲在月光下,对我进行的启蒙教育。我母亲充满了感激之情。
5、带着这样的感情读
八、延伸
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什么帮助?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
母亲的恩情是我们无法忘记的,让我们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感谢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让我们深情的说一声:妈妈,谢谢您!(出示:齐说)
九、作业
1、收集孙友田的诗文
2、收集家乡的民谣、童谣。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3
一、教材解读: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危急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情深。
战,即战斗。将抗洪抢险比成战斗,可见灾情的严重性和斗争的紧迫性,它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的莫大关心,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把握课文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感受课文采用的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中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既全面有真实生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其他有关的视频材料。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第一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利用电脑播放歌曲)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
读题,解题,质疑:
战,即战斗。
课文什么比成战斗?(把抗洪抢险比成战斗。)
将抗洪抢险比成战斗,说明什么?(灾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4、教师简介背景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危急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读课文:
同学们,你觉得,你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想知道什么?
(交流: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归纳。)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通过划一划,注一注等方式,把它记录下来,留待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
3、检查自由读课文后的效果。
(1)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正音。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 交流初读的感受,收获。(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为“什么战——怎样战——战斗的结果”这样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组织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四、学习第一段
1、 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一段。
2、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交流,并找出重点的词语句子,读一读。
灾情危急:“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
奔赴战场:日夜兼程,挺进
3、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危急,读出子弟兵们英勇无畏,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指名朗读,评点,再读,齐读。一定要指导学生用一字一顿的重音,把三个“!”读出来。)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内容,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一)、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
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默读。
(2)交流概括。
大堤抢险
(3)板书: 铮铮铁汉(典型人物)
勇救群众
(二)品读课文——大堤抢险-
1、幻灯片出示抢险的图片,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3、学生谈自己感动的内容,指导朗读,感悟表现战士们奋不顾身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的词句。
出示
(1)“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
朗读,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2)“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3)“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4)“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朗读,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4、小结过度:
这一层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描绘了子弟兵的群体形象,体现了全体官兵为了保卫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来,课文又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的呢?
(三)品读课文——铮铮铁汉
1、学生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
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讨论,结合学生的交流,出示:
“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好好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
3、齐声朗读——
“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4、谈谈自己的感受。——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四)品读课文:勇救群众
1、过渡: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师:还有哪些感人的事迹,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指导朗读,理解,背诵——
(1)“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抓住三个“飞向”引导学生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2)“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抓住四个“哪里”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他们真是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啊。所以——
(3)“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抓住“看到了……看到了……就像看到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如此令人感动的情景,如此感人的文字,我们能背出来吗?
(五)小结: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英勇的子弟兵是怎样不惜一切抗洪抢险的。
播放视频《大江保卫战》
三、导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齐声朗读。
四、总结全文,作业
1、回全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述说感动的理由。
2、摘抄排比句,体会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节。
板书设计:
大堤抢险(面)
大江保卫战 铮铮铁汉(点)
勇救群众(面)
英雄 铭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4
一、教材解读:
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足联。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__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的意思,了解每一句诗描绘的情景。在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地基础上,理解诗句地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地情感。
3、能按诗句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能初步按照诗句的停顿读诗。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了解长征的大致情况。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七律的一些特点,初步感知全诗所表达的意思。能比较流利有感情的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解题:
还记得吗?去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我们还开展许多活动呢?应该说大家对长征还是有一些了解的。谁来介绍一下呢?
(见“关于长征”)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读流畅。
2、边读边想,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把问题写在边上,准备交流。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相机进行生字教学,指导学社那工读准字音。
2、师:你知道什么是“七律”吗?(生交流)
师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这是一首七律,也就是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听老师范读课文。(或者课文朗读录音)
3、指导朗读:
出示下文,提示学生诗句停顿节奏。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生按节奏试读,反复地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诗句、学生质疑,解释诗句中一些难懂的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古时军队曾有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的,以后泛指整个军队。诗句中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抄写词语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读懂全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读,巩固已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七律”代表什么?“长征”是怎么一回事?
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1、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长征图”?
(交流:跨越五岭、翻过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过雪山)
2、在这几幅图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幅图?读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自己欣赏的理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我们仿佛看到:……
(生交流感受)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读着这诗句,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生练习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3、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4、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遇到的就是这些困难吗?你还知道什么?
(红军国草地更是历尽艰险,九死一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师: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足以让我们体会到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朗读,把“只等闲”的那种豪迈气概读出来。
三、小结:
1、红军长征,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穿越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然而毛主席只用了七言八句56个字,描绘了战山斗水五幅“征战图”。这五个典型的画面,艺术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
2、谁能用自己的话练习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这首诗的大意可以这样概括:红军不怕长征途中遇到的千难万险,把跨越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绵延四省;乌蒙山气势雄伟,然而红军战士却把它们看成是微波细浪和小小的泥丸。红军战士以喜悦的心情和旺盛的战斗热情巧渡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以大无畏的精神飞夺天险泸定桥。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小的战斗。当翻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艰苦卓绝的斗争,展望无限美好的革命前景,红军战士怎能不喜笑颜开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课后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读一读,与同学交流一下,感受其诗词的风格。
板书设计: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远征难 只等闲 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 革命乐观主义
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5
一、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讲的是红军在长征过草地时饥饿交迫。负责殿后的红三军团的战士,因饥饿而昏到在地。为了让战士充饥,彭德怀命令枪杀骡子,连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也枪杀了。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在记叙的过程中,突出描写了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了他鲜明的个性。彭德怀是一位将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他很刚烈,但他又很仁慈。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自己的战士。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一路上红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
1935年9月17日,陕甘支队在彭德怀的率领下一举突破甘南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 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式决定前往陕北,同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的红十五军团(由陕甘根据地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同从鄂豫皖根据地先期长征到达的红二十五军合编组成)会师。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
中央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终于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不耐烦”、“怒吼”、“发火”等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与战士的深厚感情,体会彭德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感受革命前辈当年战斗生活的艰难,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教学重难点:
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体会课文中蕴涵着的彭德怀与骡子,彭德怀与战士之间的浓浓的情感,感受彭德怀将军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所涉及的时代背景,初步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
2、能初步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课题
1、复习背诵:《七律 长征》
2、师: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上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在中国革命写下了艰苦卓绝而又灿烂辉煌的一页。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
板书课题:
14、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简介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1928年7月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第一野战军司令员,率部转战陕甘宁地区,解放了西北五省。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朝鲜的仁川登陆,10月1日越过”三八线“,直指中朝边界鸭绿江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于10月8日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率军入朝作战。
回国后,彭德怀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4、导读课文: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怎样一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用笔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内容,多读一读。)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
彭德怀 警卫 轻轻絮语 帽子 碗 融进 御寒 燃眉之急
骡子 驮 篝火
2、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指导读好长句。
3、交流: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下了很多功劳,为了战士,彭德怀忍痛下令杀大黑骡子。)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
师简要介绍红军过草地的情形。
(1935年8月3日,红军长征进入草地,到达西北草原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连接地段时,气候恶劣,变化无常。红军进入草地后,几乎天天下雨,到处都是泥泞和沼泽,一不小心就会有危险。由于行程艰难,走不到一半的路程,部队就没有了粮食,饥饿开始威胁着红军的生命。)
请同学一起朗读课文的第一段,想想,课文这一段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起因)
五、作业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2、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3、抄写生字词。
课外阅读课文,画出能够体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描写,体会彭德怀对大黑字的深厚感情。思考,为什么彭德怀这么爱他的坐骑,却又要杀掉它呢?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文,过对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的语段的反复诵读,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厚感情,体会彭德怀对战士的更深厚的感情。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热爱革命,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红军长征,进入草地后,面临着的威胁是什么?(缺粮)
在饥饿威胁着红军生命的时候,彭德怀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段(2-20节)
划出课文中描写体现彭德怀喜爱大黑骡子的语句,好好读一读。
思考: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一)交流:
1、你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彭德怀非常喜爱大黑骡子?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1)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2)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3)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有怎样的感受?
你觉得,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通过朗读再好好地体会一下。
2、你知道彭德怀为什么对大黑骡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
读一读有关句子,体会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功。
3、导读课文:
一个铮铮铁汉,却对大黑骡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那么他为什么又决定杀掉大黑骡子呢?
学生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好好读一读,体会彭德怀的内心。
(二)交流:
1、彭德怀为什么决定杀掉大黑骡子呢?他决定杀掉大黑骡子是一时的冲动吗?
交流归纳:
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那是他经过深思熟虑才下这个决定的。
出示:
(1)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到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2)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3)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了牲口解决吃的,或许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朗读。冲这些句子中让我们分明感受到,彭德怀是那样的爱战士,为了战士,他才不惜杀掉大黑骡子。
所以,我们说: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让我们带着对彭德怀的敬佩之情一起朗读课文。
2、彭德怀又是怎样面对老饲养员的请求的,是用怎样的语气命令战士开枪的?
(抓住“不耐烦”、“怒吼”、“发火”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不耐烦?
他真的会向“你”开枪?
为什么不喝肉汤?不喜欢喝?不饿?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彭德怀为人耿直,做事果断,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大黑骡子难以割舍的感情,体会当时彭德怀既果断,又矛盾痛苦的复杂内心。)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我呢)
三、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彭德怀的仁爱之心,同时也感受到彭德怀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读有关句子,进一步加深认识。)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尝试练习:
把课问中的对话好好读一读,改变提示语的位置,重新写写,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情感。例如:
“你们能走,我也能走。”彭德怀拍拍老饲养员的肩膀说,“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
板书设计: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骡子
更爱战士
热爱革命事业
考甘肃卫生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陕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264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285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169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445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东北林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练习五教案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五篇
小学四上语文说课稿五篇
小学苏教语文班通说课稿五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练习五教案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五篇
小学四上语文说课稿五篇
高三基督山伯爵满分作文1000字左右五篇
专题片疫情大考中国答卷观后感范文五篇
高中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范文五篇
青岛工学院和常熟理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915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2919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3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126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在宁夏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湖南高考排名57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213分文科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847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31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753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115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491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419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487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185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江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贵州高考排名73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058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在云南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高中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作文范文7篇
高中文化苦旅读后感作文范文五篇
观看疫情大考中国答卷思政课专题片有感五篇
高中文化苦旅读后感作文800字范文7篇
六年级被破坏的环境800字作文五篇
小学苏教语文班通说课稿五篇
四年级小学语文说课稿五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说课稿五篇
小学语文热门课程说课稿五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部编版说课稿五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汇总五篇
小学语文十分钟说课稿五篇
小学语文优秀语文说课稿五篇
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五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说课稿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