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奋斗励志生活美文五篇

黄飞老师

职场奋斗励志生活美文4

曾经我的一个在医院工作的同学对我说;不知道为什么,对工作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都不想上班了。我就告诉她,你可能得了职业倦怠终合症。

职业是一个人安生立命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也是一个人掌握知识和能力的体现。体现了作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存在感,自我价值感,社会价值感,成就了自己,也奉献于社会。是什么原因导致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出现这种倦怠感呢。

职业倦怠综合症,又称职业枯竭症,是因为工作单调机械无新意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工作时感觉身心疲惫,自身能量被耗尽。这种状况和身体倦怠不一样,身体疲惫,可以经过休息,合理膳食,运动,放松等手段给予调适,机体的倦怠感会很快恢复。

而职业倦怠感却不一样,它导致人对事情的认知感下降,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提不起兴趣,厌倦感,情绪低落,工作效率降低,表现为烦躁,焦虑,抑郁,多疑,易怒,兴趣感丧失等等可归纳为性格有缺陷,修养不足等个人问题,严重犹如病毒一般富有传染性,如若放任不管,最终就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生。

职业倦怠综合症让主体处于一种不可控状态,造成现实回报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形成的失败挫败感,导致自我效能感低下。简单以“躲避,退缩,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对抗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情。当感情和情绪的过度支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和补偿时,心理能量失衡便会引发一种消极的人生和工作状态。

导致职业倦怠综合症的原因,有个人原因和组织原因。个人原因占的比例大,主要是以从事服务性为主的行业居多,比如教师,医生。自尊心不足产生自卑情绪对低成就感产生过敏反应而体验的低地位感,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导致最终的透支,身心疲惫进入躲避,退缩状态导致职业倦怠综合症。

其次,情绪性的工作,本身就让人处于一种情绪的不稳定性中。在无法把握工作节奏和状态时,倦怠状态就成为一种习得性的自我保护适应行为,让自己处于一种可控的工作状态之中,达到一种安全感。所谓的工作负荷更多的是一种外界的干扰因素而已。根本的原因是不可控状态导致的消极人生和工作态度。组织原因也不可忽略,即主体得不到相应的社会支持而加剧了社会倦怠感。

为了杜绝和预防职业倦怠综合症的发生,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身心摆脱倦怠感,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多自己尽享调控:

1.正视工作倦怠:应认识到这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干劲。

2.积极应对,培养良好心态: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3.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适时适当的休假,让身心恢复。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工作和生活,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不断调节心理状态,一定会在工作、生活中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幸福!

4.多和家人沟通,让家人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让家人理解,包容,关注。

5.适当的运动,可以摆脱自己不良的情绪。

6.放松自己,有机会来一场说走就就走的旅行,适当休假,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多和其他行业人员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

7.弹性工作,每天留出一点时间,放松自己的身心。

8.注意调剂压力,做到生活事业二者平衡,培养自己的情趣,爱好,多接触大自然,比如爬山,旅游等。

9.在饮食上,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比如香蕉可减轻焦虑,低盐低脂饮食可降低血糖。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心态平和,坦然面对工作。

职场奋斗励志生活美文5

刚毕业那两年,朋友阿凯一直处在极度焦虑的状态中,情绪也是起伏不定。唯一的发泄方式,就是在网上写点东西,理解的人给些只言片语的安慰,不理解的人笑笑飘过,看不懂的人说他是在“发神经”,活得虚无缥缈。

其实,他的焦虑不是无缘无故的,许多人大都经历过:不敢去想未来,不知道明天在哪儿?

走出象牙塔,漂泊在异乡,手里攥着仅有的几百块钱,租着一间简陋的房子,每天去网吧投简历,把城里的各个区都跑遍了,两个月下来,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手里的钱越来越少,瞅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渐渐稳定了下来,心里不由得着急和恐慌。

最难受的,是父母打电话来询问近况时。实话实说,自己面子上挂不住。父母供养自己多年,盼到了大学毕业,总以为熬出头了,若知道自己连工作都没找到,怕是心里会失望。自己能做的,就只有违心地报喜不报忧,说自己一切都挺好,挂了电话之后再偷偷地抹两滴眼泪。倒不是觉得委屈,而是体会到了生存的艰难和无奈。

没入世时,想着繁华的城市里,遍地都是施展才华的机会,就像乡村田野里盛开的小野花那般。可真的走进了社会,才知道多数人不过都是凑合着过日子,总得先在这个无亲无故的城市里活下来,才有资格去谈梦想。

第一份工作,每个月工资1200块,阿凯接受了,因为别无选择。月底发工资,按照天数计算,他拿到了400块钱。那400块钱,对于当时的他来说,俨然就是救命的稻草。他握到手心出汗,心里默念着一句话:终于可以生活了。

当日子逐步进入正轨时,生存的压力基本上已经被解决掉,至少可以租得起便宜的房子、吃得起小餐馆的饭菜。然而,最初的那份焦虑却没有随之消散,反而是愈演愈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