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进行毕业实习是长安大学对土木工程专业制定的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大四下学期的这次毕业实习,旨在开拓我们的眼界、增加我们对外围世界的认识、进一步准确的定位我们作为一名土木学生将来所要进行的工作、面临的环境和接触的事物,不至于在只是一味的学习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贸然毕业,从而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暴露出这样或者那样因为眼界浅薄而带来的问题。也许这次为期十天的毕业实习并不能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最起码给了我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怎样去处理的思路。并且通过这些天的参观实习和跟带队老师的接触,我们不仅见识了工地的环境,更加接触到了很多高、大、上的建筑实例,这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增加了我作为一名将要毕业的土木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了我更加努力的去刻苦学习、完善自我。这不管是对我本科毕业之后的继续学习或者今后参加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 实习的行程安排
实习时间:20xx年3月31日——20xx年4月10日
实习日程:3月31日 在西安乘火车去成都
4月1日 安排住宿,休整一天
4月2日 参观杜甫草堂
4月3日 参观环球广场项目
4月4日 参观环球购物中心
4月5日 休息一天
4月6日 参观武侯祠、锦里古街
4月7日 参观成都来福士广场
4月8日 参观青城山、都江堰
4月9日 休息一天
4月10日 乘车返回西安
三、 实习内容
第一站:杜甫草堂
本次实习的第一站选在了成都的杜甫草堂,4月2日一大早我们就怀着激动地心情出发了。杜甫草堂的正门在浣花溪公园里面,我们浩浩荡荡的一行人一进入浣花溪公园就被眼前葱茏的草木、幽深的小径打动了。穿过公园,我们来到了草堂的正门前,站在门前就觉得它端庄大气、古朴深邃,正门两侧的对联气势磅礴、意深语工,还未进门就让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后来杜甫离开成都,草堂就随之破败,后来经过数次的重修,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现在的杜甫草堂,古朴典雅,规模宏伟,占地300多亩。其中大廨、诗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幽深宁静。廨堂之间,回廊环绕,别有情趣。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
槛,祠后点缀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风光。园内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整座祠宇即有诗情,又富画意,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著名园林。
下图中的建筑物就是工部祠,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相对于现代建筑,古代建筑除了在外观上有其独特的特色之外,在结构上也有它的独到之处。由于当时建筑材料的限制,古代建造房屋多用草、木、砖、石,其中木材占绝大多数。古代的建筑工匠技艺精湛,建造的亭台楼阁不仅外观精美而且结构合理。
个人一直认为,我国的古代建筑,它的技艺、工序、材料乃至结构构造都是我国璀璨的文明中令人称道的一笔。对于我们土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古建筑中的飞檐、斗拱、立柱、石础,不仅美观,而且使用。就拿斗拱来说,在当时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通过构思巧妙的斗拱,不仅解决了木构件之间的连接问题也解决了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之间受力的转换的问题。结构合理,造型精美。还有立柱跟石础之间的连接,能够传递弯矩和部分剪力,在现在看来貌似不是很牢靠,但是在当时建筑材料受限的情况下,这种连接无疑是十分明智的。柱子在受到巨大的水平剪力的时候,它给了柱子一个平移的可能,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避免在遇到诸如地震等突发状况时,产生严重的灾难性后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第二站:环球广场项目
实习的第二站是参观正在建设的环球广场项目,环球广场项目是一个集办公、娱乐、生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地上是由几个大型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而地下部分一个覆盖在全部场地范围内的集购物、休闲、停车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多达五层的框架结构。我们去的时候项目正在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由于场地巨大,所以整个地下结构是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区分段施工的。
在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室层数较多,再加上基础厚度等相关因素,基坑开挖深度将会达到20m以上,属于深基坑。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支护和降水一直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在该项目中,由于当地的地下水位较浅(10m左右),基坑内外巨大的压力差容易发生管涌、塌方、围护结构失稳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由于当地的土质属于红粘土,这种土壤中结合水的含量较大、渗水性好、透水性较差,这就给施工中的降水和基坑开挖以后土体的夯实等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加之在基坑周边很近的区域里面就有已经建好并且投入使用的高层,所以开挖过程中,在相应的地段不允许基坑以外的土体有一丝一毫的滑动或者蠕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施工单位采用了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支护,并且在墙体内预埋了渗水的导槽,将围护结构外部的部分地下水统一归集到基坑内部的几个集水井内,统一外排。
该项目部分区域的地下结构采用了逆作法进行施工,这种施工的好处是在施工前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开挖和采取严格的支护措施。它是开挖一层施工一层,在开挖下一层的时候将上一层的水平构件当做内支撑,这样做不仅节省了造价,而且有利于缩短工期。在适当的情况下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是一个很好地选择。
另外,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的工程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是不可避免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需要充足的商砼供应,而且在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内外温差的合理控制十分不易,这就对工地上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充足的施工经验就很容易在这个环节出现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
除了各种施工措施,工地上良好的秩序、整洁的环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完工地,相关负责人还带领我们去参观了职工的生活区,那里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善的生活设施也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参观完之后我们也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加有信心了。
第三站:环球购物中心
说环球购物中心是成都城市建筑中的一颗明珠一点都不为过,走出地铁站看到它第一眼的时候就给人一种镇魂摄魄的感觉,作为单体建筑来说它实在太大了。站在它的面前的时候,感觉自己渺小的就像沧海中的一粒沙。
它是世界最大单体建筑之一,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设计,其抽象的造型,梦幻的流线,不规则几何体堆砌出解构主义强烈的后现代气息,建筑前卫的外形就是一件震撼视觉的抽象艺术品,让人过目不忘。主体建筑以“流动的旋律”为设计理念;建筑以“海洋”为设计主题;衍生出“飞行之海鸥、漂浮之鲸、起伏之海浪”的建筑形态;创造出内陆城市“海景风情岛”的娱乐休闲模式。
环球中心内部的顶棚是两铰圆拱结构,拱体由空间钢桁架组成。由于钢结构本身自重较轻,强度、韧性都很高,再加上拱形结构自身优良的跨越性能,在环球中心内部实现的上百米的巨大跨度,获得了最大限度地、最自由的内部使用空间。完美的外观设计、合理的结构选型和布局、加上豪华的内部装修,使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环球中心内外兼修,高端大气。
第四站:武侯祠、锦里古街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帝)昭烈庙相邻。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写到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20xx年被评为四川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成都武侯祠现分文物区(三国历史遗迹区)、园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和锦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面积约15万平方米。成都武侯祠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是成都市一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相毗连。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武侯祠以三国文化为主线,将庄严肃穆的祠庙景观与清新生动的川西园林景观有机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祠庙园林景观。成都武侯祠的总体布局分为两个部分:中部的祭祀建筑布局规则对称;西部和北部的.园林,布局自然流畅。两大部分虽建造年代不同,形式不同,但通过统一的三国文脉对整体景观意境的营造,使得两大部分脉理想通,达到了和谐统一的良好效果。
锦里古街紧紧环绕着武侯祠博物馆,古街两旁是排列的整整齐齐的古建筑,里面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游人摩肩接踵。漫步在这样一条古香古色,热闹非凡的古街里面,感受着当地的人文气息。上百年历史的余味回荡在街头巷尾、穿梭在来往的人流里。在这里,大概是因为周边的环境过于古朴陈静了吧,所以时刻都有一种“带入感”
,感觉自己仿似穿越千年,重又回到了那个文人辈出、朴实
无华的年代。
第五站:来福士广场
在休整了一天之后,第五天的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位于成都市市中心的来福士广场。成都来福士广场是成都来福士广场是继上海来福士广场、北京来福士中心之后,凯德置地在中国开发、管理和持有的又一座“来福士”品牌系列建筑。传承来福士广场一贯创新、新颖的作风,成都来福士广场在建筑设计方面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建筑类型。我们在参观的时候,单纯的从建筑平面和立面的布局来看,这就是一个“震撼人心”的项目。对于刚学过建筑结构抗震的我们来讲,眼前的这个由几个巨大的不规则的单体建筑构成的广场颠覆了我们之前对于建筑设计的全部认知。它这种平、立面严重不规则的布局在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更是给我们相关专业的学生上了有史以来最生动的一课。有时候,也许只有咬紧牙关打破常规才能在工作上有所突破。这也告诉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中,适当的要有一些打破常规的勇气,虽然这会带来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说不定就会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就像实习的时候马老师说的那样,建筑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气神,虽然眼前的这些建筑乍一看来有些突兀,但正是有了这些不一样的东西,才使得一个城市显得更加的生气勃勃。就像人的心电图一样,只有当它起伏不定的时候才表示这个人是活着的,如果一直是一条直线没有变化,就证明这个人已经死了。而像来福士广场这样的项目就是给这个城市的心电图中带来起伏的因素。
来福士广场的建筑让人比较印象深刻的有三点,一是他的楼层悬挑竟然有两个柱间那么长,这么大的悬挑不仅对抗震很不利,更重要的是它的悬挑部分的竖向荷载如果只靠水平梁来传递的话将会大大增加梁的截面尺寸。针对这个问题,结构工程师采用了在悬挑部分设置若干根斜撑的方法来传递荷载,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丰富了立面造型,一举多得。二是在底部楼层的柱间设置了耗能斜撑,这些截面积巨大的斜撑可以在地震等突发荷载来临的时候,通过自身的形变消耗掉很大一部分的能量,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要求。三是广场的底盘高低错落,同一栋楼中,各个柱子的嵌固端并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这就给结构分析的时候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人家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待今后的继续学习。
第六站:青城山、都江堰
实习的最后一站是我们慕名已久的青城山和都江堰,由于距离我们住的地方比较远,所以我们早上六点半就集合出发,八点多的时候才到达青城山脚下。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之一。位于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在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xx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三两一组,并肩而行,时而放声高歌,时而嬉笑打闹,在笑闹之余,饱览了山间的美景。游览完青城山,下午我们去参观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并且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史料记载,都江堰是由当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在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而成。都江堰水利工程由于规模宏
大、历史悠久、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在20xx年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1、鱼嘴分水工程
鱼嘴分水堤位于岷江出山口1950m处岷江江心,形如弯月,前端扁平入水,形如鱼的嘴巴,故名“鱼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鱼嘴位于渠首顶端,迎着岷江波涛巧妙地将江水分成内外两江。外江是自然河道,其作用是在雨季排泄大量洪水。内江是李冰率众开凿的河道,它把江水源源不断的送往成都平原进行灌溉。具有神奇的“四六分水”和“二八排沙”功能。
在古代,鱼嘴是以竹笼装卵石垒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2、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3、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四、 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为期十天的毕业实习,感觉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同时也见识了很多经典的建筑,让我明白了学习跟进步是永远都没有止境的。之前在我看来,我们这个专业如果想要搞设计的话,可能永远都脱离不了那些条条框框,设计出来的房子即使有新意,也不会有太大的突破。现在看来,我之前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句话在我们土木工程专业也同样适用,这也激励了我今后更加努力的去学习知识,完善自我。真正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学的东西实在太浅薄,今后我一定会倍加珍惜各种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土木毕业生。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静园: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
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
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
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
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习结束。
三、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
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
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
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
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最强。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
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
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习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习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在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乡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风貌,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在不具备表土的地段,更可显现出其特殊的栽培价值。许多乡土植物并不需要优良的表土。贫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过量生长,并减少相应的管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优质土中更长。燕南园中几乎遍及各处的二月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
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很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点,我们可以考虑以其作为园林设计,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
最后,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的那排柿子树,那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一到秋天树上挂满了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与欣喜。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果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该被提倡。
四、收获与问题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五、资料来源及参考资料
《环境心理学》俞国良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风景园林植物配置》陈自新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目录:
1实习概况
2实习记录
3分析与讨论
4实习心得
5参考书目
6对实习的建议
1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的:
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2 实习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XX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出发,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实习效果和教训:
1.3.1实习效果:
总结实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
1.3.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更好!
2 实习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燕南。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 静园及其附近: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 未名湖及其附近: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 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满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概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近这些老太太时,却诧异地发现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而矛盾的是,这些老太太告诉我们她们都很喜欢这个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朋友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诉我他们经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新鲜,而他们更为喜欢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欢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意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别了快乐的一家子,我却发现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大字。
接着,我到了公园的广场。从上向下望,广场并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广场中滑冰。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水池但并不喷水。在广场的左边,设计师们刻意搁置了一些横放或者竖放的大石柱,让我觉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书遮挡着太阳。在广场的周边,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观的圆球,广场的外围有着一弧形的比广场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没有水。我访问了一对坐在广场右边的老年夫妇,他们觉得这个广场树太少,以致于没有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他们认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质太低,既然已经是不允许了,就不应该这样做;这种不遵守公共道德,应该给予指责。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讶。
2.6 到颐和园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建筑没有了城市的现代化和整洁,有些凌乱,肮脏,带有些乡土气息,应该是处于城乡过度带。同时还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著名的京西稻区。后来因为北京缺水,而农业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户,所以将农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设的绿化隔离带。
2.7颐和园:
在颐和园南如意门前,昆玉河的两旁是用水泥铸成的堤坝,看起来很干净,然而却没有了河流的弯曲美和自然美。在桥上,我们访问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诉我原来昆玉河的两岸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于没人管理,很脏,而现在好多了,如果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话,也如现在一样干净的话,他们还是更喜欢以前自然的河堤,有着自然美,不象现在显的有些生硬。
颐和园中有条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的。在西堤旁的湖中,我看到湖水有些儿脏,似乎是被污染了。然而走近一看,才发现,那不是污染物,而是湖旁大树落下的枯枝败叶堆积而成。这枯枝败叶,对怎个湖泊生态系统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样堆积究竟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呢?
顺着西堤向前走,在老师的指引下,我看到了昆明湖旁的湿地,据老师讲解,这片湿地是有芦苇和茭白所构成,生物产量很高,对净化水质起着关键的作用。湿地是否还有其他的作用呢?
最后的一站是万寿山。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几百年前的保持水土的工程。这儿的山并非如其他一般呈一坡状,而是一层一层的呈阶梯状,感觉有点象梯田。这样做加强了雨水下渗,减缓了沙下流的速度,从而使得山坡上的水土得以有效的保持。在山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了侧柏。侧柏适应于碱性环境,耐干旱,能够自己生长无须人工管理,然而现在由于人工的干预,已经使的它的生长受到影响。
3 讨论与分析:
本部分将对2中所描述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1 人对自然的需求: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动物有着一种亲近自然的本性,这些自然环境带给人的愉悦之情是那些人工环境所不能替代的。环境心理学家们认为,“对自然环境的美好体验可以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种美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体验”(1),因此在2.1部分对燕南园的采访中,如我们所料,被采访的女士对燕南园感到很满意。而作为修建于50年代的燕南园,生活条件并不如条件极为现代化的公寓,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正是因为燕南园有着极其好的自然环境,有着让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和悦耳的鸟鸣。而同样在万泉河文化公园,喜爱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也正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这自然的绿对人所产生的吸引力。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公园竟然剥夺的孩子的这种权利,在草地上打出了“请勿践踏”的牌子。2.2中的静园后的草地也是不许践踏的.也许,设计师们是出于保护植物的目的,才这样做的。然而,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集锦十五篇)
关于国贸专业求职信集合六篇
出国留学导师英文推荐信范文
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集锦十五篇)
最新行政文员实习报告范文
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
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模板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语文教师学期述职报告范文
语言类实习报告汇总六篇
关于美丽家乡的社会实践报告
客服主管岗位竞聘报告(客服主管岗位竞聘报告优秀范文)
物流公司员工年终述职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撰写常见问题汇总
最新的项目经理述职报告范文
关于美容实习报告四篇
调查报告作文400字集合8篇
初中教师个人师德师风的自查报告范文
教研的述职报告范文(通用五篇)
教师个人的辞职报告范文
助理辞职报告模板汇编六篇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报告三篇
忙并快乐着教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