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生态移民工作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生态文明浪潮在全球的兴起,重视生态、保护环境、低碳发展成为新世纪各地区竞相进步、绿色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关键。长白山作为国家重点森林覆盖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是中国东北和东北亚“大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东北亚“绿肺”、“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之称,是全国十大生态安全屏障之一,其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也是吉林东部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保护好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宝贵资源,不仅有利于加强对东北亚地区生态屏障和生物基因库的保护,夯实吉林东部绿色转型的发展基础,而且对于调节松辽平原和吉林中西部玉米带的小气候环境,保护“东北粮仓”安全和东北亚地区气候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长白山区域中心城市,白山市承担着保护长白山生态安全、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但是,如何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解决好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难”矛盾,实现保护和开发双赢目标,不仅考验白山建设全省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的执政能力,更考验全市领导干部的政治智慧和实践魄力。调研发现,白山市在推进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将生态文明确定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长期执政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并结合东部山区特色,以解决林区、工矿区居民“城镇化率虚高”问题和林区农民进城问题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努力实现林区生产、生活与生态的互荣共赢,助推绿色转型发展“华丽转身”。实践证明,白山市实施的林区生态移民工程,既符合国家确定长白山为国家木材战略资源后备基地的战略导向,又顺应了国务院“停伐”令和新一轮《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若干意见》中“打造北方生态屏障和山青水绿的宜居家园”工作要求,是恢复和保护长白山林区生态环境最便捷的路径选择,也是推动东部山区绿色发展、转型振兴的有效手段。
一、林区生态移民没有“背井离乡、故土难离”的恋家情结为羁绊,不仅解决了移民搬迁的“第一难题”,而且有效改变了林区贫困人口封闭的生存状态
调研发现,林区生态移民工程,有别于传统意义上“背井离乡”式的生存性移民,尤其与库区、不宜居住地区的被动性、强制性移民搬迁,有着本质区别。首先,在移民目的上,林区生态移民是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为主要目的,以实现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仅遵循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客观规律,而且有效化解了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立关系,有利于实现生态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民生意义的和谐统一,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其次,在移民方式上,林区生态移民是在充分尊重民生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山区生活实际和城镇产业布局,让移民对象通过区位比较、利益权衡,就地就近向城镇转移,通过人口聚集提升“人的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既无需承受背井离乡、骨肉离散、重建家园的痛苦经历,又能够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充分体现了尊重民愿、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发展理念。第三,在移民意愿上,林区生态移民属于“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式移民,移民对象大多没有“故土难离”的感情牵绊,在居住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居民增收致富的感召下,既没有不愿搬、不敢搬的情感顾虑,又有效避免了搬迁过程中的抵触、对抗情绪,不仅保障移民迁出地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移民迁入地生态环境不受损害,而且通过政策引导,能充分调动起移民对象搬迁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搬”为“我要搬”。实践证明,面对生态移民难题,只要我们态度鲜明、政策有力、工作得当,就一定能激发出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再多再大的困难都会解决。
二、林区生态移民最关键的是开好头、引好路,通过试点带动和示范引导,探索完善有特色、可操作、能推广的工作模式
林区生态移民是一项新工程,如何让老百姓举家搬得出、长期留得住、就近能就业、生计有保障、长远能发展,选择什么样的操作模式,对于释放试点成果的“裂变”效应、全面铺开长白山生态移民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白山市地广人稀,全市近130万人口,约有49%分布在林区,人口聚集度差,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为74人,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为此,白山市围绕提高“人的城镇化”水平,把生态移民作为调节生态环境容量与城镇人口规模的重要杠杆,结合林区特点和实际,将移民对象划分为国有林场居民、资源枯竭型工矿区居民、林区农民三类重点群体,通过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相结合、企业引导与政策扶持相结合、产业引导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式,试点先行、分类推进,探索实践了三种生态移民模式。一是国有林场撤并整合模式。主要是针对林业人口多(全市林业职工和家属共有6.9万户、18.3万人,约占林区人口总数的29%)、林场规模小(大型林场职工约3000人,小型林场职工不足500人)、居住分散等生存现状,以及林区面积和林木蓄积量持续减少、林木质量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部分施业区无木可采的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域内六大省属国有森工林业局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林场合并和整体搬迁的方式,加快国有林场向所在地中心城镇或相邻城镇迁移,有条件的较大规模林场就地就近组建大型经营区,规划建设林业新区,实现林业产业转型和职工生活改善同步推进。以白山市松江河林业局为例,该局于1958年建局,总经营面积15.9万公顷,在册职工3643人,是吉林森工集团成员企业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局充分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以减少森林资源社会性消耗为目标,以林场职工享受城市化生活为宗旨,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原有的.13个林场,逐步合并为5个中心林场,对撤并的8个林场进行了整体搬迁。目前,累计投入移民资金2.3亿元,改造棚户区68.29万平方米、12181户,安置人口3.65万人,全局1832户林场职工全部实现“山上生产、山下生活”。二是国有工矿异地搬迁模式。主要是针对“亟需搬迁而又缺乏自主搬迁能力”的资源枯竭型工矿区居民,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等方式,由当地政府牵头,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工矿区居民异地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同步解决住房、就业、生产生活等难题,推动矿区人口合理布局和规划调整。以临江铜矿为例,该矿距离临江市六道沟镇9公里,始建于1957年,现隶属于省国资委管辖,1985年因资源枯竭经政府批准正式闭矿。该矿共有居民550户、近1300人,住房结构多为土石、柳条、泥土等结构,户均面积不足2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均属危房,尤其是2010年特大洪水和2011年山体滑坡,矿区内多处河堤、桥涵、公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居住条件极为恶劣。
矿区职工增收困难,有65名职工工资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子女就学、群众就医等问题日益突出。异地搬迁后,采取迁宅换地的方法,将矿区职工及家属470户、1043人和社会混居80户、236人全部迁入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六道沟镇,由六道沟政府对水、电、路、供热等基础设施统一进行建设,集中解决就学、就医、养老等问题。三是产业引导整村搬迁模式。主要是发挥重点产业、旅游景区和中心城镇的辐射功能,吸引周边散居农户、无地和瘠地农民、失地农民、偏远村屯等移民群体自主搬迁,主动进入居住条件优异、产业较为发达的城镇;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村屯“整村搬迁”至产业重镇,通过发展当地优势产业增收致富。以长白县望天鹅村为例,该村位于长白县十四道沟镇,原址比较偏僻,共有居民80户、249人,村址偏远,居住散乱,增收困难,村民自主移民意愿强烈。通过政府积极引导,采取“农民+公司+政府”三位一体创新模式,利用土地置换的方式,积极筹措资金1120万元,通过整村搬,在当地旅游重地十五道沟镇望天鹅景区沟谷建设新村8万平多方米,新建民居42栋80户,道路硬化8000平方米,绿化1.2万平方米,有线电视、自来水安装率达到100%,基础设施和村民自治水平得到全面改善。近年来,在“三种移民模式”的试点引领下,白山市陆续完成了靖宇县丁小山村、老二参厂以及江源县小河口村等一批整村搬迁工程,完成了湾沟镇、临江大湖街道等一批资源枯竭型工矿区异地搬迁工程,六大森工林业局生态移民全面推进,目前全市累计完成生态移民住房改造4.7万户。实践证明,只要有好的模式引导,再加上群众的积极参与,生态移民必将成为林区居民思想“转变”、产业“转型”、生活“转身”的有效载体。
三、生态移民不是简单的建房腾地,也不是“一搬就灵”,离开了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生态移民就无法真正做到“拔穷根”,也移不出“致富路”
生态移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强调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更应注重就业和增收等方面的可持续保障,离开了增收致富和就业保障,生态移民就不会带来迁入城镇的经济繁荣,反而会成为城镇发展的负担,甚至会出现“返贫”甚至“回流”现象。调研发现,白山生态移民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把移民对象就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摆到突出位置,通过产业带动“促增收、快致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支持居民种植速生林,促进移民对象自主增收。充分利用移民搬迁后腾出的土地、林地、宅基地,发挥速生丰产用材林单位面积投入高、木材培育周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比较效益高等特点,通过良种优苗和集约化经营,集中种植速生丰产林,为制浆、造纸、人造板等林产工业和建筑、家具、装修等行业提供原料或大径级的用材林,提高移民群体自主增收能力。松江河林业局林场撤并搬迁后,累计投入900余万元,将2个林场56公顷场址用于营造经济林,补造红松、云杉苗木156万株,实施林冠下造林1.6万亩,建设国省干线、旅游公路绿化长廊81公里,既巩固了生态修复成果,又达到了增收致富目的。2015年,该局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二是鼓励发展林下产业,带动林区职工增收致富。针对林业人口多、产业发展受限等实际问题,围绕推进林区经济转型,支持林业企业给予职工政策、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的扶持,通过示范带动,鼓励林业职工发展非林产业,鼓励有条件的林业职工兴办企业,推动林业职工由单一的工资性收入向创业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等多途径增收转变,为林业职工生态移民提供可持续保障。湾沟林业局大力发展中草药、食用菌、山野菜、林下参、绿化苗木和特种动物养殖等“多种经营”,变“一木独大”为“多业并举”,为企业职工创造更多实惠。2015年,湾沟林业局实现营业收入10292万元,实现净利润2049万元,在岗员工年均工资达到5万元,位居集团八个森工局前列。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强化林区居民配套服务增收。依托域内旅游资源富足的优势,充分发挥长白山国际度假区辐射功能,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吸引周边村屯向三道沟镇、十五道沟镇、苇沙河镇等旅游重镇和重点景区集聚,鼓励居民以户为单位成立家庭旅馆,按照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方式,大力发展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旅游配套服务业,开展特色种植、特种养殖,发展旅游经济,开发旅游产品,打造形成一批“特而强、小而美”的特色小镇。望天鹅新村建成后,依托十五道沟望天鹅景区发展旅游经济,发展成为“吉林省旅游名村”。2015年,该村经济总产值达到2320万元,比新建前增长1.6倍;旅游服务业总产值1470万元,比新建前增加4.1倍;农民人均收入11883元,比新村建成前增加了7783元,高于全县和全市平均水平。四是全力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保障移民对象就业增收。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矿泉水、人参、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生态型产业,重点发挥以矿泉水产业为特色的靖宇镇、泉阳镇,以硅藻土产业为特色的六道沟镇、八道沟镇,以人参产业为特色的万良镇等典型城镇的辐射和支撑功能,吸引周边村屯人口向重点镇集聚,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为移民对象提供广泛的就业支撑,使进城农民快速转变为产业工人。临江铜矿整体移民至六道沟镇后,借助六道沟硅藻土工业集中区这一平台,吸纳近千名铜矿职工及家属广泛就业。实践证明,将产业发展、就业安置和生态移民工作紧密结合,不仅解决了移民对象的后顾之忧,而且迅速实现“拔穷根、快致富”目标,使生态移民成为脱贫致富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通过生态移民,林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和谐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高度统一
生态移民绝不是人口的简单重组,其产生的政治效应、社会效应、民生效应、生态效应是巨大的。调研发现,林区居住人口过多,不仅正常的生产生活对林区环境造成一定损害,而且存在盗伐烧柴、蚕食林地、开荒种参等现象,对长白山区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破坏,并在林区防火、林政管理等方面增加了困难、形成了隐患。通过生态移民完成矿区、林场、村屯整体搬迁后,对周边山地“小片荒”进行清收还林,对山体破损创面进行植被修复绿化美化,使荒废的矿山、林场和蚕食林地恢复森林植被,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能够减轻人口对林区生态环境的压力,减缓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促进林区人口合理再分布,能够使林区生态系统和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逐步得以恢复与重建,使“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使林区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林区资源、增加造林面积、减少投资浪费、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发展林区经济、土地资源增效等“多赢”目标。据白山市初步测算,全市通过生态移民,最多可迁出林区居民8.2万户、19.9万人,可新增9.1万公顷还林土地,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全市森林总面积的5.6%。如按照每公顷植树3000株计算,新增还林地可植树2.73亿株,15年采伐期后可新增木材产量820.4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年新增木材产量55万立方米。而且,通过生态移民,白山市每年可节约烧柴181.6万立方米,超出2012年全省木材采伐量49.9万立方米。这既是生态账,又是效益账,同时也是一笔政治账、社会账,必将对长白山区绿色转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大战略,必须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规划推进。只要我们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突破常规思维,创新工作招法,解放思想,合力推进,一定能够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区”建设目标,把长白山区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绿色转型发展的“前哨”。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旅游市场开发调查报告
农村婚宴的答谢词
精穴律专业求职信三篇
关于卓申请书模板合集九篇
旅游市场开发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锦集9篇
医生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
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模板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语文教师学期述职报告范文
语言类实习报告汇总六篇
关于美丽家乡的社会实践报告
客服主管岗位竞聘报告(客服主管岗位竞聘报告优秀范文)
物流公司员工年终述职报告
公司质检员工作总结报告
护士的辞职报告三篇
小学语文教师年终述职报告范文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化工类实习报告三篇
监考实践个人报告
中学化学老师个人述职报告参考示例
大学生爱情观调查报告范文
有关乡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范文
会计个人述职报告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