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近几年,银行一方面面临息差逐渐收窄,收入增速放缓。同时,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成本支出呈现刚性增长,对银行业成本管理及成本效率形成一定压力。以下为大家分享的是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报告从财务指标角度分析讨论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本报告所提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组成的大型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简称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统称为“大型银行”),以及由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2012年1月20日,深圳发展银行与其控股子公司平安银行两行整合吸收合并,深发展作为存续公司并更名为“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十二家银行组成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简称为“招商”、“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兴业”、“华夏”、“广发”、“平安”、“恒丰”、“浙商”、“渤海”,统称为“股份制银行”)。
全国性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年12月31日,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产合计占到银行业总资产的61.14%,负债合计占到银行业总负债的61.27%,分别较上年下降了1.40和1.39个百分点;税后利润合计占到银行业总税后利润的64.94%,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占到银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58.72%,较上年降低0.22个百分点。
图1、图2和图3分别按总资产、总负债和税后利润列示了2005年至201*年银行业市场份额的年际变化情况。总体而言,五家大型银行的市场份额呈持续下降趋势,而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201*年,大型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税后利润的市场份额与2012年相比较,分别下降了1.56、1.57和1.87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较,分别累计下降了12.72、12.66和13.57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20、0.77和0.17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较,分别累计增加了5.88、5.58和5.47个百分点。
201*年,全球经济尚未摆脱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主要发达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基础未稳固,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态势减弱,经济金融风险上升。美联储在201*年12月份宣布,正式开始削减QE扩张步伐,后续逐步淡出资产购买政策,重心转移至低利率政策上。国内方面,首先,201*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决策层发展理念有了转折性变化,不再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而是更加依靠市场自身的潜力实现增长,同时对金融部门的杠杆水平加强监管,避免以高杠杆、高风险换取高增长,金融市场总体保持稳健发展。其次,央行基本维持了偏松的货币投放力度,但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中国经济连续三年调整减少了企业的利润额和现金流,加之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迅速,致使人民币资金需求日益增加,利率趋于上升,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此外,201*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一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二是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三是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四是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10月25日开始,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贷款基础利率机制是市场基准利率报价从货币市场向信贷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为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定价提供重要参考。利率市场化改革更进一步。
以全国性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在金融机构深化体制机制的一系列改革影响下,资产增速稳中放缓,存贷款继续平稳增长,资本监管要求趋严,资本充足水平保持稳定,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充足,利润增速稳中趋缓,流动性总体稳定。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公司治理体系持续完善,业务治理体系得到优化,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战略和发展模式转型加快,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银行业机构体系逐步形成。
大型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董事、监事履职能力建设,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改进绩效考评办法。推进集团并表全面风险管理,逐步建立表内外、境内外、本外币、母子公司等多维度全覆盖的风险管控机制,强化跨境跨业风险传染管控和隔离机制。提高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实施质量,完善资本规划,开展内部评估和资本工具创新。结合自身客户类型、产品类型等实际情况,动态评估战略选择和经验教训,积极稳妥推进综合经营和国际化战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危机管理机制的建设及恢复处置计划的制订工作持续推进。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充分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进管理流程和产品服务创新,强化特色服务和品牌建设,整体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着力提升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金融服务水平,不断下沉业务重心,深耕基层市场,规范发展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完善专营机构管理体制。同时,持续优化公司治理和绩效考核,规范股东行为和履职评价,强化资本管理和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础。
截至201*年年底,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总额92.5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3%;负债总额8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8%;所有者权益6.0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53%。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资产质量大幅改善,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流动性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
以下分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流动性水平四个方面对全国性商业银行201*年度财务状况予以分析。各项财务数据除另有注明外,均取自监管部门及各银行的定期财务报告、新闻稿件等公开披露的信息。
201*年,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依然整体偏紧,尽管准备金率维持不变。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依然保持20.5%的相对高位,信贷投放和吸收存款压力也仍然较高。
201*年1月1日起,商业银行新的资本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为“新办法”)正式实施,该管理办法根据国际统一规则,对银行资本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按照新办法的规定,商业银行从201*年起发行的次级债,必须满足“含有减记或转股的条款”等11项标准,否则将被视为不合格资本工具,无法被计入监管资本,从而难以起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作用。必须从201*年1月1日起按年递减10%,直到2021年年底彻底退出。相对于老办法,新办法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更高,资本定义更为严格,风险资产覆盖面更加广泛。此外,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施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将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贷款限额与资本充足率挂钩,资本充足率下降直接减少贷款限额。
因此,随着资本监管要求的提升,各行发行的次级债都必须符合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然而,发行转股型的次级债障碍比较多。由于债券和股票市场并未打通,转股型次级债涉及到不同市场和不同部门的审批和协调,且不同市场间的转换也较为复杂。因此,银行仍然更倾向于发行减记型次级债。
截至201*年年底,多家银行均已提出发行减记型二级资本工具的计划,但均尚未具体实施。其中,1月,工行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工行在2014年年底前新增发行不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等值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即次级债)的议案。4月,平安发布公告称,未来三年,该行拟新增发行总额不超过折合人民币500亿元、等值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即次级债),用于补充二级资本,并于5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7月,中行发布公告称,为补充该行二级资本,该行将在境内外发行不超过6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的议案。8月,中信发布公告,拟在境内市场发行不超过370亿元的二级资本工具,债券不少于5年期。9月,光大也发布公告,称银监会同意该行发行不超过162亿元二级资本债券。此外,民生3月发行了20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
除了发债之外,增资扩股也成为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
201*年,有不少银行推出了股权融资的方案。除了2012年12月31日,兴业实施非公开发行,所募集资金235.32亿元。201*年9月,招商A+H配股方案获批,在A股市场上配股获得275.25亿元的融资。9月,光大H股上市,募集资金248.52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94.52亿元)(如表1所示)。
图4列示了2003?201*年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达标情况。图中可见,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实力和资本充足水平显著提升。2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办法称,商业银行总资本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其它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如下最低要求:(一)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二)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三)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截至201*年年底,我国银行业整体加权平均核心一级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9.95%,较年初上升了0.14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19%,较年初下降了0.29百分点。按照201*年资本充足率过渡期最低要求(8.5%),全部商业银行中仅有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未达标。
商业银行杠杆率在全球标准中处于安全区间。201*年,除交行外,4家大型银行按照《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披露杠杆率,整体较上年都有提高,4家银行平均水平为5.67%,比上年提高了0.56个百分点,高于银监会规定的4%的最低监管要求,其中,最高为建行(6.01%),农行相对最低(5.21%)。
图4列示了截至201*年年底,按照“新办法”统计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情况,许多银行无前期比较数据,因此我们只列示了201*年的三项指标。图中可见,对照“新办法”全部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全部达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超过5%,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超过6%,资本充足率均超过过渡期最低要求(8.5%)。5家大型银行是公认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银监会要求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9.5%,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1.5%。
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高于股份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是相同的。其中建行三项指标均最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0.75%,资本充足率为13.34%,工行三项指标均列第二,交行的核心一级资本率和一级资本率排列在第三,中行的资本充足率排列在第三。五大行中农行的三项指标均最低,且只有农行的一级资本率这一项没有达到9.5%的要求。
12家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但整体水平低于大型银行。浙商资本充足率达到11.53%,从上年的亚军位置上升到股份制银行之首。中信和招商以11.24%、11.14%分列第二和第三。而广发、华夏和平安是股份制银行中资本充足率最低的三家银行,均没有超过10%,其中广发只有9%。
股份制银行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也是相同的。其中,招商以9.27%排名第一,主要是由于招商在历时两年后终于在201*年顺利完成A+H配股融资,及时有效补充了资本。招商在折扣率较低的市场环境下以A股96.39%的认购率,H股超额认购部分达到457.81%,募集资金净额约为人民币336.6亿元。恒丰和浙商以9.21%和9.17%分列二三位。此外,光大以9.11%也名列前茅,主要是由于12月光大成功实现H股上市,募集资金248.52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94.52亿元,含2014年1月行使超额配股权),也达到了提升资本实力的效果。
纵观各行年报,各家银行应对“新办法”、新监管、新要求的举措可大致归类为:进行资本储备,完善制度建设,关注资本充足及资本回报的平衡关系,改造和升级信息系统、建立建全、优化细化计量模型,加强资本管理监督评估,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201*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呈现继续下滑迹象。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绝对额较以前年度均出现了一定的反弹。受经济下行影响,钢贸、造船、光伏等产能过剩领域以及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微企业成为不良贷款的“灾区”。
截至201*年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比上年增加了993亿元;不良贷款率1.00%,同比上升了0.05个百分点。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比2003年减少了1.65万亿元,下降了16.87个百分点,比2005年年底减少了7606亿元,下降了7.97个百分点,但不良贷款余额比2009年却上升了206亿元,而不良率仍下降了0.57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与资产质量的改善趋缓,风险抵补能力面临更大压力。
以下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和贷款集中度三个角度分析全国性商业银行201*年资产质量情况。
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591.3亿元,较上年上升699.10亿元,增幅高达17.96%。其中,次级类不良贷款余额为1851.50亿元,比上年反上升了16个百分点,可疑类余额和损失类余额分别为2028.4亿元和711.40亿元,也出现了16.82%和27.35%的大幅回升。
图5列示了2003?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变化情况。图中可见,2003?201*年间,整体上看,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由2003年的21045亿元下降至201*年的4591亿元,降幅达78%。但2012和201*年成为2008年以来不良贷款余额连续增长的两年。
图6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2003?201*年不良贷款率的变化情况。图中可见,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2%,较上年略微上升了0.04个百分点,首次打破了自2003年以来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趋势;其中次级类0.37%、可疑类0.41%、损失类0.14%,与上年相比均出现了小幅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06、0.06和0.01个百分点。
尽管不良贷款数据总体表现良好,但在货币政策偏紧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国性商业银行逾期和关注类贷款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201*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关注类贷款余额整体上减少了388.86亿元,但出现正增长的依然达到13家,其中股份制银行全部增加,大型银行中仅有建行表现为增长。其中,201*年年底,平安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80.27亿元,同比增加了108.5亿元,是余额增长最多的银行。
自2011年开始,银行业平均逾期率与平均不良率的变化开始出现不同趋势,逾期率开始明显高于不良率水平。至201*年年底,两者之间的差距扩大,进一步呈现出背离的趋势。不良率的上升速度明显慢于逾期率的上升速度,介于两者之间的时间差,以及多重因素叠加下,预计银行业不良信贷暴露或许仍将持续。
逾期贷款是指所有或部分本金或利息已逾期1天以上(含1天)的贷款。逾期减值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谨慎程度。201*年年底,五大行普遍呈现逾期贷款余额远大于不良贷款余额的态势,逾期减值比均已超过100%,且五大行的逾期贷款增幅普遍高于不良贷款增幅,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不容小觑。受贷款结构差异的影响,股份制银行的逾期贷款反弹幅度普遍比五大行更大,根据年报显示,股份制银行逾期贷款余额均较上年大幅上升,风险暴露程度远超五大行。
图7、图8分别列示了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201*年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
201*年,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0.94%?1.22%之间,除农行外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上升或持平。其中,工行和中行最低,分别为0.94%和0.96%;农行依旧最高,为1.22%。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936.89亿元,近年来首次成为绝对值最高的大型银行;交行最低,为343.10亿元。
股份制银行的资产状况从绝对值上看普遍好于大型银行。但不良贷款率方面参差不齐,且与大型银行相比的优势正在缩小,渤海最低(0.26%),恒丰(0.96%)、中信(1.03%)和华夏(0.90%)为最高,但多数集中与0.64%?0.96%之间。不良贷款余额方面,中信、招商和民生与上年排名相同依然为较高的三家,分别为199.66亿元、183.32亿元和134.04亿元;渤海、浙商和恒丰三家规模较小的银行,其不良贷款余额也最少,除此之外,广发(62亿元)、华夏(74.43亿元)和平安(75.41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相对较低。
图9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上年的对比情况。同上年相比,仅有一家大型银行和两家股份制银行有所下降,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改变了多年来持续下降的态势。其中,大型银行中,仅有农行从2012年的1.33%下降0.11个百分点至1.22%,降幅居大型银行之首;建行持平在0.99%的水平;交行上升幅度最大,从2012年的0.85%上升0.92%个百分点至1.05%,中行和工行出现了0.01%和0.09%的上升。股份制银行中,有10家都出现了略微的上升,恒丰和浙商的升幅最大,分别为0.42和0.22个百分点。仅广发和平安分别下降了0.61和0.06个百分点。
图10列示了大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上年的对比情况。五家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全部上升。截至201*年年底,“最赚钱”的工行不良贷款余额达936.89亿元,同比增加了191.14亿元,增幅最高,达到25.63%;建行达到852.6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06.4亿元不良贷款,同比增长14.27%;中行不良贷款同比增长11.95%,达到732.71亿元;农行表现最为稳定,不良贷款增加了19.33亿元至877.81亿元,同比增速仅2.25%。
图11列示了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上年的对比情况。股份制银行的“坏账”问题更为严重。12家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仅有广发(下降了32%)1家下降,其他全部上升。恒丰、浙商和渤海分别增加了8.16亿元、5.42亿元和2.34亿元,增幅分别为71.20%、64.14%和116.42%,增幅虽高,但绝对额不大。其余股份制银行中,增幅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兴业、中信和招商,增幅分别为95.44%、62.92%和56.76%,其各自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上升50.45亿元、77.11亿元和66.38亿元,同时它们也是余额上升最多的前三位。
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除广发外,均出现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状况,且绝对额上升较大,延续了上年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局面,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为银行业带来资产质量下行的压力。
自2012年起,银监会按照2011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前者以2.5%为基本标准,后者以150%为基本标准,两者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动态拨备制度已开始正式实施。本报告以这两个指标分析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
贷款拨备率
贷款拨备率是贷款减值准备对贷款总额的比率。自2012年1月1日开始,银行必须实施银监会提出贷款拨备率达到2.5%以上的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1*年年底前达标;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部门将设定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并鼓励提前达标:盈利能力较强、贷款损失准备补提较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2016年年底前达标;个别盈利能力较低、贷款损失准备补提较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2018年年底前达标。
图12列示了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及其与2012年的对比情况。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总的贷款拨备率为2.67%,较上年下降了0.03个百分点,但还是达到了2.5%的监管标准。具体来看,大型银行的贷款拨备率比股份制银行稍高的优势正在缩小。五家大型银行中,交行、工行和建行同比均有所下降,中行持平,而农行依旧最高,且是唯一同比上升的大型银行,为4.46%,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其中,交行和工行贷款拨备率最低,分别为2.24%和2.43%,仍低于2.5%,未完成系统重要性银行于201*年年底前达标的任务。
股份制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在1.5%?2.7%之间,仅有华夏和兴业两家在2.5%以上,分别为2.73%和2.68%。广发、平安、恒丰和浙商仍低于2%,其中广发以1.56%排名最低。同上年比,6家银行上升,6家银行下降。其中,兴业和渤海上升效果较明显,分别提高了0.68和0.36个百分点;广发和光大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0.96和0.46个百分点。全国性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整体比上年有所下降,根据监管新规,仍将面临新的考验。
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是贷款损失准备(现一般按贷款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是基于不良贷款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再进行相应计算的一项指标,其性质是衡量信贷风险抵补的程度。拨备覆盖率多寡有度,以能适应各行风险程度并符合监管要求为宜,不能过低导致拨备金不足,利润虚增;也不能过高导致拨备金多余,利润虚降。
近十年来,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不断提高,拨备覆盖率从2002年年底的6.7%持续提高,到2012年年底达到303.09%,但201*年回落了15个百分点至288.07%。
201*年,大型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没有持续上一年高涨的态势,拨备覆盖率达到294.81%,同比下降了约4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66.45%,同比下降了53个百分点,延续上一年下降趋势。
图13列示了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及其与2012年的对比情况。图中可见,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在180%以上,超过150%的及格线,而大型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整体上低于股份制银行。其中,大型银行中农行拨备覆盖率以367.04%排在第一,是唯一一家同比上升的。交行为213.65%,是大型银行中最低的一家。工行和交行的下降幅度最大,降幅分别为38和37个百分点。
股份制银行中,渤海拨备覆盖率以852.28%继续排名第一;其他股份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的差异呈现缩小的趋势,多集中在200%?330%之间。除恒丰、浙商两行历史基数较高外,兴业(352.10%)、浦发(319.65%)相对较高,广发和平安拨备覆盖率依然相对最低,分别为180.17%和201.06%。同上年相比,5家股份制银行下降,其中渤海同比下降幅度最大,降幅为452.20%。招商和中信下降幅度也较大,分别下降了86和82个百分点,浦发也下降了80个百分点;广发和平安两家银行虽然没有改变最低的排名,但较上年都有所提高,分别提升了10个和19个百分点。
贷款集中度是考察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贷款集中度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监管标准要求最大单一客户贷款不得超过银行净资产的10%,前十大客户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201*年年底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这两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图14和图15分别对比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201*年及2012年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及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情况。
在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方面,全国性商业银行201*年大部分比2012年有所下降。大型银行中,交行、中行最低,分别为1.55%和2.10%;最高的建行为4.51%,同时,建行和工行的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已连续三年提高,建行201*年增幅高达0.65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中,浦发最低,为1.92%,浙商最高,达到7.44%。同上年比较,共有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有所提升,其中浙商和兴业分别提高了4.07和2.72个百分点,增幅最大。在11家该指标下降的银行中,恒丰和华夏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下降了1.06和0.64个百分点。
在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方面,201*年有1家大型银行和4家股份制银行同比有所上升,其余全国性商业银行均有所下降。主要出于规模原因,大型银行前十大客户的贷款比例均在16.5%以下,整体上低于股份制银行;其中,农行是大型银行中最低的,为13.22%
股份制银行的这一指标在201*年整体上下降较多,其中招商和浦发依然保持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的最低水平,且均低于大型银行,分别为12.87%和13.01%;渤海这一指标延续上一年升势,依然还是最高,为47.65%,继续逼近监管标准。同上年比较,大型银行中除建行略微上升了0.04个百分点外,其余均已有所下降,中行降幅最明显,下降了2.7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中中信大幅下降6.3个百分点,降幅最大;光大和华夏分别下降4.81和3.54个百分点,降幅也较大。
盈利能力
面对经济增速下降、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融资脱媒日益明显、同业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诸多挑战,201*年银行业的利润增速整体上继续回落。
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实现税后利润11327.7亿元,同比增长12.47%。图16列示了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图中可见,利息净收入占到营业收入的76.6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到营业收入的19.40%,利差收入仍是全国性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以下先从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三个角度评价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整体水平,然后再分别从影响银行利润的三个主要部分——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支出管理水平——出发,具体评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净利润增长率
图17列示了201*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增长情况。201*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持续提高,各行净利润平均增幅为16.14%。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和交行等五家大型银行共实现净利润8703.34亿元,同比增长了11.36%;其中工行以2629.65亿元位居第一,同比增幅10.17%;建行以2151.22亿元位列第二,同比增加了11.12%。股份制银行共实现净利润3008.95亿元,同比增长了10.04%;其中招商获得517.42亿元,继上年后继续保持领跑位置,而民生以432.82亿元的净利润,紧随其后。
从净利润增长率看,大型银行除中行略有上涨(0.15个百分点)外,其余四家均出现增速下滑。其中农行净利润增长率最高(14.52%),交行以6.73%的成绩最低,其余3家大型银行均在10%?12.5%之间。股份制银行中渤海以36.63%排名第一,中信、浙商和华夏也都超过了20%,分别以26.55%、21.73%和21.01%的净利润增长率紧随其后。而广发只有个位数的增长(3.24%)是股份制银行中增幅最低者。其余股份制银行基本保持在10%?20%之间。
整体而言,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但增长速度比上一年度均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除中行和中信以外,其余银行都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其中交行是大型银行中下降幅度最大的,降幅为8.32个百分点,渤海、民生和恒丰是股份制银行中降幅最大的,分别有50.49、21.56和21.37个百分点。此外,各行净利润增长率的差异有所缩小,这与宏观经济形势下滑和利率市场化等环境背景有关系。
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本报告采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很好地反映了各行的盈利能力和水平。通常,决定这两个指标的因素包括净利润与资产平均余额。此外,信贷资产质量、中间业务收入、利息及经营支出水平,以及税收等因素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净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11%,总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0.6%。
图18对比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201*和2012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图中可见,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均明显超过11%的达标线。平安净资产收益率相对处在最低水平,为13.59%。恒丰、民生和兴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23.70%、23.23%和22.39%%。而大型银行中,工行也保持在21%以上。
同上年相比,共有6家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上升,11家下降。渤海和中信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提高2.31和1.78个百分点,增幅最大。兴业和交行分别下降4.26和2.94个百分点,降幅最大。
图19对比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201*和2012年总资产收益率。图中可见,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2012年总资产收益率全部显著高于0.6%的及格线。其中,大型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建行和工行分别为1.47%和1.44%,基本达到国际领先银行的水平,排在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前两名;股份制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大多在0.8%?1.4%之间,招商(1.39%)和民生(1.34%)最高,而平安(0.81)、渤海(0.85%)和广发(0.85%)虽属达标,但绝对值仍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低的。
同上年相比,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仅有6家提高,其余11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华夏和中信增幅最大,分别提高0.11和0.10个百分点;农行和恒丰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了0.30和0.20个百分点。
利息收入水平
存贷款息差收入是我国银行业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利息收入水平是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201*年,得益于利差收入及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大,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水平有较大增加。从整体看,201*年利息净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历史规模因素稳步扩大的带动,而201*年息差水平则直接拖累了利息净收入的增速。
201*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管制、推出以市场化定价的同业存单业务,利率市场化呈现加速推进的趋势。目前我国除对存款利率1.1倍的上限管制外,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利率都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加速将对商业银行运作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是短期将直接导致银行负债成本上升、净息差(NIM)收窄,削弱通过利差盈利的能力。二是贷款利率定价和存款成本控制难度增加,业务转型压力增大。
本报告从利息收入比、净息差与净利差三个角度讨论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水平。
利息收入比
利息收入比是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图20对比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201*年与2012年的利息收入比。图中可见,201*年大多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比在75%以上。其中,中行因其传统的国际业务优势,外汇衍生交易产品利差收益和贵金属业务等非利息收入大幅增长,以69.59%的利息收入比,成为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低的。其他银行中,民生和招商的利息收入比均低于75%,分别为71.65%和74.59%,其主要原因是年内中间业务的迅猛发展使得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大增。华夏和浦发的利息收入占到其营业收入的85%以上,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的。
同2012年相比,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比整体呈下降趋势。17家银行中,除农行和渤海2家银行外,利息收入比均有所降低,体现出银行业在摆脱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业务模式的过程中,利息收入占比逐年下降的趋势。大型银行中,工行和交行分别略微下降了3.69和2.07个百分点;在股份制银行中,浙商、恒丰、兴业和光大的降幅都在6个百分点以上。另一方面,渤海上升了2.46个百分点,成为唯一持续2年上升的银行。
考察商业银行利息收入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净息差和净利差。净息差(NIM,又叫净利息收益率)是利息净收入与平均升息资产总额的比率,考察单位生息资产所创造的利息收入;净利差(NIS)按日均生息资产收益率与日均计息负债付息率的差额计算。两者各有侧重,但整体而言,净息差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同净利差相似,可以相互参照。
净息差延续上年明显下滑的趋势,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多下滑40个基点以上(比如民生和广发)。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吸揽资金竞争加剧,特别是通过理财业务吸收的资金成本整体相对较高,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提高存款利率,由此造成资金成本上升,而相反的是,伴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在信贷客户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议价能力也有所降低,使得存款降息幅度小于贷款,净息差受到压缩。
图21列示了部分披露相关信息的全国性商业银行2012?201*年的净息差。图中可见,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整体上延续了2012年的回落态势。全国性商业银行净息差集中在2%?2.8%之间,其中招商最高,为2.82%,农行和建行次之,分别为2.79%和2.74%;广发和渤海相对较低,分别为2.01%和2.14%。同上年相比,仅中行和渤海2家银行有所提升,增幅分别为0.09和0.03个百分点。
图22列示了部分披露相关信息的全国性商业银行2012?201*年的净利差。图中可见,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差的情况与净息差相仿,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差大部分集中在2%?2.6%之间,其中农行和招商最高,均为2.65%;广发最低,为1.84%。同上年相比,同样也是仅中行和渤海2家银行有所提升,分别有0.09和0.05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下,可以预见我国银行业净息差和净利差还会持续下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不可不未雨绸缪,在资产结构、发展模式、经营效率等方面提早做好应对准备。
本报告中,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中间人参与的金融服务,其收入反映为利润表上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判别中间业务的重要标准是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人才、网点和系统等资源提供收费服务,其自身并不作为交易主体参与业务并承担风险。
近年来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持续大幅增长,主要由于市场环境、监管要求和客户需求的各方面变化、银行加大拓展金融资产服务业务、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增长等多种原因。201*年,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存贷款利差收窄和利差收入增速放缓的严峻挑战,各家银行继续推进收入结构的调整。在传统信贷业务贡献度下滑的同时,金融市场业务、中间业务等非信贷业务提速发展。可以说,商业银行正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投行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资产规模增速放缓,投资类资产置换同业资产,类信贷业务蓬勃发展;以投行业务、咨询业务为主的新型银行中间业务的增长是支撑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助推器。本报告选用中间业务净收入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两个指标评析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情况。
中间业务净收入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去支出后的净额,反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绝对水平。
图23列示了2012?201*年大型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及增幅情况。图中可见,201*年大型银行均延续上年势头,工行和建行分别以1223.26亿元和1042.83亿元继续排名前两位。在增幅方面,中行和工行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7%和15%,在大型银行中继续领跑。建行较上年增长了11.13%,相对而言增幅最低。
图24列示了2012?201*年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图中可见,201*年股份制银行中,中间业务净收入最高依然是民生和招商,分别为299.56亿元和291.84亿元。浙商、渤海和恒丰因规模原因,中间业务净收入相对最低;除去这三家银行,华夏净收入最低,仅62.68亿元。在增幅方面,同上年相比,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净收入都出现了明显的提高,浙商、平安和恒丰增幅最大,分别为164%、83%和80%;其他股份制银行大多在40%?60%之间。
图25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201*年和2012年相对上年度的同比增幅。图中可见,201*年和2012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加快,除兴业和渤海分别下降10%和76%外,其他银行的中间业务净收入在201*年的增幅都大于2012年。其中,浙商由于基数较小,增幅最明显,201*年比2012年年增幅提高了119个百分点;其他银行中增幅提高较大的是浦发、平安和恒丰,分别提高了28、27和26个百分点。
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之比(以下简称“中间业务占比”)是衡量中间业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整体占比19.40%,比上年提高了1.01个百分点,整体上稳中有升。
图26对比列示了2012?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情况。201*年,大型银行中间业务占比高于股份制银行的优势已不再明显,其中工行、建行分别为20.75%和20.50%,但已不能进入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前三名;交行占比15.79%,同比也有1.6个百分点的增幅,但依然相对较低。与上年相比,中行出现了1.19个百分点的下降,其他4家银行虽然维持上升,但是升幅非常有限,基本都在1个百分点左右。
在股份制银行中,广发中间业务占比最高,为26.31%,也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的。民生、恒丰和光大次之,均在22%以上。同上年相比,浙商、恒丰和光大分别提升8.84、7.21和7.07个百分点,增幅最大;其他银行的增幅也大多在3?6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近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国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为全国性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机遇。各家银行传统的清算、咨询顾问费等持续缓慢增长,而银行卡、代理、理财三类业务翻番增长,成为201*年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快速增加的主要利润来源,同时,金融市场、大交易银行、大投行、互联网金融以及信用卡等业务协同效益明显。然而,201*年,大型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优势不再显著,除了在量上仍保持领先地位以外,无论从增速还是占营业收入比重,均把榜首地位拱手让出。
成本收入比是银监会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的风险抵补类指标之一,该指标通过对比商业银行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相对变化来衡量其成本支出管理水平,在数值上等于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按照监管要求,该指标不应高于45%。
近几年,银行一方面面临息差逐渐收窄,收入增速放缓。同时,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成本支出呈现刚性增长,对银行业成本管理及成本效率形成一定压力。
图27对比列示了2012?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情况。图中可见,201*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继续全部在45%的监管红线之内。大型银行中,工行成本收入比最低,为28.03%,继续保持最低;农行35.89%,相对最高。股份制银行中,广发、平安和华夏最高,分别为41.92%、40.77%和38.93%;恒丰、浦发和兴业相对最低,分别为24.35%、25.83%和26.71%,比大型银行控制成本的能力更为突出。
同上年相比,有1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渤海和浦发降幅最大,分别下降3.84和2.88个百分点。其余6家银行相比上年有所上升,其中光大和平安分别提高幅度最大,升幅为1.36和1.07个百分点。
201*年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这一方面与主要经济体政策预期变化、资本流动方向多变的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则是随着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加快,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在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201*年年初,受主要发达经济体加码量化宽松政策(QE)影响,外汇流入大幅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宽裕,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5?6月份,市场对美联储退出QE预期有所增强,国内经济亦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外汇流入有所放缓,加之节日现金投放、税收清缴入库等短期因素叠加,流动性供应暂时有所减少。201*年6月份,我国银行间市场出现阶段性流动性紧张、市场利率快速上升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也暴露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反映其流动性风险管理未能适应业务模式和风险状况的发展变化。8、9月份以后,在美联储延迟退出QE以及中国推进改革释放增长潜力效果逐步显现的共同影响下,外汇流入再度显著增多。同时,财政收支变化及库款波动等也加大了流动性管理的复杂性。而另一方面,银行资产扩张及表外诸多金融产品创新加大了对流动性的需求。金融机构在利润压力、监管套利等因素作用下,利用同业、理财等短借长贷,资产负债结构对利率风险敞口十分灵敏,对货币市场高度依赖,也是加大市场流动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中国银监会201*年通过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为“《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办法》中予以充分关注,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管控和监管要求。该《办法》对于银行流动性监管有四个主要指标,除传统的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外,新增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两个指标。从我国情况看,流动性覆盖率相对其他流动性风险指标更具风险敏感性和前瞻性,在监测、防范银行流动性风险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在我国的适用范围不应只局限于国际活跃银行。但另一方面,按照分类监管原则,对规模较小和复杂程度较低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确保审慎、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可简化监管报告和程序,允许其采用简单、有效的风险计量方法,降低合规成本。鉴于流动性覆盖率较为复杂,对银行组织架构、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统等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规模较小、复杂程度较低的银行而言,合规成本较高。
鉴于无法通过公开披露的信息获取相关数据,本报告仅选择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分析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水平。
存贷比是银行贷款金额与存款金额的比例,目前监管部门为商业银行设置的监管红线是不超过75%。
图28对比列示了201*和2012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贷存款比例。图中可见,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期末时点存贷比全部达标。大型银行的优势正在缩小,仅农行存贷比较低,为61.17%,排在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倒数第三位;另外工行也比较低,为66.60%,而交行达到73.40%,成为大型银行中比例最高者。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大多在70%左右,渤海和恒丰存贷比分别为54.64%和55.99%,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低;招商74.44%,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逼近监管红线。
同上年相比,全国性商业银行存贷比趋势出现分化,共有5家银行存贷比下降,12家银行存贷比上升。其中,渤海和兴业分别下降了9.60和4.55个百分点,降幅最大;建行、招商和工行分别提高了4.05、3.07和2.50个百分点,相对升幅最大。五家大型银行存贷比均出现连续两年的上升,而股份制银行中上升的银行也比较多,表明20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倾向于更多增加资产业务。
存贷比监管指标的引入有着特定的经济环境条件。在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时,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主要渠道是存款,存贷比确实可以作为衡量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除存贷款外的其他资金来源和运用规模逐步扩大,存贷比与流动性的相关性会越来越低。存贷比约束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实际上制约了银行间市场上相对宽松的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所以目前一方面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保持低位,另一方面企业融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实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中,存贷比指标的监管将有望趋于更加宽松。
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比例在201*全年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合理适度,社会融资结构多元发展,信用总量继续较快增长,货币金融环境基本稳定。截至201*年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流动性比例为46.0%,同比略有下降1.76个上百分点。
图29对比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201*和2012年年底的流动性比例。图中可见,201*年各行的流动性比例均在25%达标线上,多集中在30%?50%之间。其中,招商流动性比例最高,为59.64%,恒丰和平安次之,分别为51.83%和50.0%。民生流动性比例最低,为29.31%。
同上年相比,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共有11家下降,6家上升。其中,恒丰上升10.87个百分点,升幅最大;交行和浙商分别上升了9.69和8.51个百分点,升幅次之。在流动性比例下降的银行中,光大降幅最大,较上年下降了18.13个百分点;渤海、浦发和民生次之,分别下降了7.71、6.71和6.70个百分点。
存款负债比是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在全部负债中所占的比重。其中各项存款的概念与存贷比相同,包括商业银行所吸收单位和居民个人的存款,主要包括企业存款、私营及个体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保险公司存放等。引入这一指标,是基于存款在应对流动性困难时高效稳定的作用。一般性判断,此数值越高,说明存款在商业银行全部负债中的比例越高,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越强。当然,更准确的考察是一般性存款数。
图30对比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201*年年底和2012年年底的存款负债比。图中可见,就存款负债比指标看,大型银行普遍高于股份制银行。201*年,五家大型银行都在75%以上。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建行和农行比例最高,分别为86.52%和85.52%,恒丰和渤海银行最低,分别为50.05%和55.83%。股份制银行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中信(77.75%)、华夏(75.06%)和招商(74.23%)。大型银行的规模效应以及股份制银行的特色经营使其在吸收存款具有的优势,在这一指标上得到较为明显的反映。
同上年相比,全国性商业银行存款负债比的变化趋势出现明显分化,有9家银行出现下降,8家银行出现上升。大型银行中,除中行外,其余4家银行都延续了上一年的下降趋势,但降幅都没有超过2个百分点。其中,建行降幅最大为1.56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整体波动幅度大于大型银行,显示其存款在总负愤中的占比年际波动较大,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招商和中信,分别下降了4.95和4.05个百分点,升幅最大的是渤海和民生,分别上升了8.65和7.75个百分点。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6s管理的宣传口号
通用迎接元旦祝福语15句
实用的情人节祝福句子30条
精选暖心元旦祝福语16条
企业辞职报告
高二下学期自我陈述报告(精选8篇)
最新消防大队安全保卫工作总结报告
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
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模板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语文教师学期述职报告范文
语言类实习报告汇总六篇
关于美丽家乡的社会实践报告
客服主管岗位竞聘报告(客服主管岗位竞聘报告优秀范文)
物流公司员工年终述职报告
商会监事会工作报告范文
最新中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医师辞职报告
关于工程的实习报告三篇
关于中小学生假期补课的调查报告范文
学生科科长述职报告范本
会计学社会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中学安全校长述职报告
信息安全自查报告(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