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压力日渐传导至人才的竞争以及员工素质的竞争,职业素养是员工素质的重要方面,而职业素养的培育需要从职业院校抓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发现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协调整合多方力量,构筑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系统工程,综合施策,实现预期效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压力愈来愈大,最终传导至人才的竞争、员工素质的竞争。所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的要求日渐提升。对职业院校来说,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获得,而职业素养的培育却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企业与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合力促成。
1相关概念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体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内涵要求。建筑类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未来建筑行业领域的主力军,从踏入校门起,就应注重培育其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未来职场适应做充分准备,这样,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才能彰显竞争优势,并在就业后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企业骨干、岗位能手。
2情况调查(存在问题)
为深入了解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我们于2014年9月—2015年1月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三个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顶岗实习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65份,有效问卷460份,有效率92%。问卷涉及专业有: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装饰设计与施工、设备及安装、设备检测与测量等,问卷设计以直接或间接反映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状况。此外,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走访了许多教职员工,情况如下。
2.1职业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职业认知是职校学生最基本的应知应会内容。但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认知模糊。比如,在问到你对所学的专业了解吗,有70.22%的学生认为“不了解”。对于和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法律常识的了解,有55.22%的学生回答“了解,但很不全面”。问及是否掌握了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时,53.26%的学生回答没有。对未来职业岗位描述,有72.17%的学生不清楚。个别有行业家庭背景的学生情况略好。
2.2职业情感倾向差异偏大
职业情感是对所从事职业一种稳定的、持久的热爱和忠诚。建筑类职校学生,专业性强,在校期间应培养其对建筑的喜爱,对行业的认同和职业的向往。调查数据显示,有个别学生热爱建筑职业,也有相当多的学生来自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报考专业非本人自愿,因而职业情感淡薄。学生职业情感倾向性差异偏大,而且两极分化严重。比如:专业认识,仅有49.78%的学生说喜欢,50.22%的学生“不喜欢,迫不得已在校学习”。“是否会关注与你专业相关的生产活动”,有54.78%的学生回答说:“一般不关注”。“在实训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积极主动去解决吗”,有56.74%的学生“避开困难,只要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行”。有43.70%的学生业余时间会主动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专业资料,也有个别大三学生不知道图书馆在学校的位置。有49.13%的学生对能否长期从事建筑职业表示不能确定。
2.3职业道德意识淡漠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道德“三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建筑行业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更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但调查发现情况并不容乐观,比如:在问到是否关注新闻报道中的有关劣质工程问题时,58.9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与己无关”。环保、节能意识方面,看到水龙头没关是否会主动关闭时,41.74%的学生表示不能。37.1%的学生认同考试作弊的行为。有57.39%的学生不会主动去沟通协调、理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创新思维方面,55.43%的学生仍“跟着”老师和书本“跑”,懒于动脑。
2.4职业体能素质相对较弱
调查发现:在问是否知道自己未来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有什么样的体能素质时,有51.96%的`学生不知道。有42.83%的学生主动找时间锻炼身体。有41.74%的学生作息时间有规律,相当多的学生属于“昼伏夜出”型。问及是否适合做高空作业和野外作业时,有54.55%的学生认为不适合,也不想去训练。46.52%的学生表示身体状况不如入校以前。
2.5职业精神有待锻铸培养
建筑类职校学生应具有吃苦耐劳、敢于担当、团队协作、严守纪律、勇于创造创新等职业精神,否则很难适应建筑行业的从业要求。围绕职业精神,在被问及犯了错误是否会主动承认,有49.13%的学生认为别人没看见就不会主动承认。仅有42.35%的学生回答可以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有50.65%的学生不愿意与同学分享快乐和痛苦。对严格遵守校纪,有51.30%的学生回答不能做到。此外,仅有41.09%的学生想过创业的问题。
2.6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数据显示,有46.08%的学生看不懂一般图纸;在问到是否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时,36.30%的学生回答肯定;有50.87%的学生回答毕业时可以取得“双证”;有62.61%的学生利用假期去建筑工地实习实训。
总体情况是: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情感等各方面都有待加强。数据也显示出一些表现处于“骑墙”状态,具有较强的可“转化型”。
3问题分析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有学生的内外因、多种主客观因素导致:
3.1内在因素
首先,学生职业素养基础较差。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高招失意者,相当多的学生当初跨进职校大门是出于无奈。他们自尊心强又心理脆弱,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弱。来到学校,不会主动从职业的角度,自觉培养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此外,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家庭职业背景、职业基础,差不多“零职业基础”。其次,职业素养观念淡薄。入校即意味着已经是“准职业人”,职业情感更无从谈起。
3.2外在因素
首先,学校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培养目标要充分体现职业性质、岗位特色,反之,则效果大打折扣。
(2)课程的实施。实践课比例仍需提高。
(3)授课方式。依然存在因循守旧的教法。其次,家庭问题。家长“大撒手”。此外,还有诸如社会不利因素、政府投入不足、人们观念偏见等因素影响,形成一股股负面冲击力量。
4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讲究方法。学校要提高认识,认真制定和实施职业素养培育方案,也可考虑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培育课程或开办相关论坛、讲座。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对自身成长成才的作用,提升职业素养的方法途径,积极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2)学校思变,着眼长远。首先,学校要通过有效途径培育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精神等。其次,学校、系部、辅导员要准确把握各年级、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及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科学施策。第三,将职业素养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调动多方力量来完成。
(3)抓实抓细,久久为功。首先,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职业的技术要求、法律法规要求、身心素质要求。其次,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的政策要求,贯彻实施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学生公约;组织学习宪法、职业教育法、建筑法等,并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再次,扩大培养途径,如实施校外拓展训练等;增强实训操作课程比重等。
总之,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需要以学校为主体,整合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既站位全局,又着眼个体,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构建先导性、多方位、系统化的培训方案、培养体系,构筑系统工程,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未来从事职场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强他们苦于找寻不到中意的落脚点;企业等用人单位却频繁流连于各类招聘市场苦于找不到中意的所需人才。人才供需双方不对接的现状已成为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突出问题之一。
职业素养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个体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找工作已经比较困难了,更不用说去找一份体面地、令自己满意的好工作了。“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又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很多事实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
近年来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人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成都大翰咨询公司在招聘新人时,要综合考察毕业生的5个方面: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对应聘者的要求逐年提高。
做为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养。雷恩·吉尔森说:“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生活早“6+1”的家庭模式下,对家庭以来性过强,以致于他们很难适应社会残酷的竞争。因此,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应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其次,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再次,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
在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首先应该清楚的自我认识。包括自己的个性,特征,气质,性格以及能力。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与理想的事业是否吻合。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个充分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求,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的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其次,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术的职业素质培养。再次,有意识的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
大学生职业素养通过公关的途径是必要的,也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最头疼的问题。所以,必花3天时间学习金正昆教授的公共关系礼仪。其次,
1、在工作中多向有经验的或老同志虚心学习请教
2、在工作中有条件的要干,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干
3、工作中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
4、地低为海,人低为上
5、工作中不找任何理由,不塘塞
6、努力才可能成功,不努力很难成功。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评选优秀教师述职报告范文(通用五篇)
铁路基层职工代表述职报告(通用六篇)
技术实习报告7篇
先进班集体申请报告
评选优秀教师述职报告范文(通用五篇)
铁路基层职工代表述职报告(通用六篇)
技术实习报告7篇
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
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模板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语文教师学期述职报告范文
语言类实习报告汇总六篇
关于美丽家乡的社会实践报告
客服主管岗位竞聘报告(客服主管岗位竞聘报告优秀范文)
物流公司员工年终述职报告
先进班集体申请报告
高庙村关于解决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申请报告范文
事务所实习报告十五篇)
小学教师高职称述职报告
网站编辑的实习报告汇总六篇
移动公司员工述职报告
7月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汽车客运站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学校收费的自查报告(精选7篇)
暑期车间的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