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本地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孙小飞老师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合肥本地有哪些传统的文化和习俗呢,以下是合肥本地传统文化的介绍参考。

一、合肥本地传统文化

生活文化 

方言文化

合肥话,即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的一个分支。方言最显著特点是北腔南调,音色和发音力度偏向北方,较刚劲。语音上“鸡”、“资”不分,连“地”和“自”、“题”和“瓷”、“洗”和“死”也读音相似。 

短语/俗语:妈姨——妈妈,个郎车——自行车,千量——千张,热斗——太阳,约赤——钥匙,唰子——勺子,老井嘛——脖子,绝丫巴——脚指头缝,毛四——厕所,沿豆子—— 冰雹等等。 

节日文化

合肥传统节日:元旦、二月二、春节、清明节(插柳)、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摸秋)、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庆节、腊八节。 

合肥大型节庆活动:“春色滨湖”旅游文化节(4月)、焰火文化节(5月)、合肥休闲娱乐文化节(6月)、龙虾节(7月)、庐剧文化节、徽菜美食文艺节(10月)、三国文化节(10月) 

合肥市著名庙会:合肥新春文化庙会、吴山庙会、紫蓬山庙会。 

嫁娶文化

合肥的结婚风俗跟其它省份没很大的区别基本都大同小异。结婚主要习俗有:认门楼(双方父母见面)、定亲、长辈在被子里缝“枣生桂子”、男方祭祖、一点半或两点半出发接亲,寓意找个伴、抬春盛、奉甜茶、压茶杯、挂手指、吃早生贵子羹等。 

合肥传统结婚流程:认门楼、定亲、备嫁妆、迎亲、敬拜女方父母、找红鞋、新郎改口敬茶、过门敬茶、婚礼酒席敬客、回门。 

饮食文化

合肥菜,也称庐州菜,是发源于合肥市周边地区的农家土菜的统称。合肥菜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口味多酱香型,甜、辣为主,腊香、原汁原味都能突出风格。 

合肥名菜:李鸿章大杂烩、曹操鸡、包公鱼、吴山贡鹅、肥西老母鸡汤、庐州烤鸭等。

葬俗文化

旧时合肥民间除生贺寿庆外,举办丧事,亦被视为大事。人死后,家人要通知至亲好友,报丧;接丧家报丧后,至亲好友,四邻八舍,纷往吊唁;死者尸体通常在家中停放三日即封棺出葬;棺材抬至坟地,落坑后,然后堆土成坟,再烧纸放爆竹举祭。从死者亡后第一个七日起,至第七个七日,其亲属在每个七日为死者举行一次祭悼。直到“完七”后,即是过了重孝期,方可除孝,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传统戏剧 

庐剧 

庐剧,原名“倒七戏”,是安徽省合肥市传统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剧是在大别山的山歌、合肥的门歌、巢湖的民歌、淮河一带的花鼓灯歌舞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传统剧目分花腔小戏、折戏、本戏三类。

马派

皮影戏 

马派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着音乐和唱腔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由皖北老艺人马信昌承创,以家族传承的方式继承,至今已有130年历史。马派皮影戏保留了原生态的唱腔,采用皖北方言和远古磨调,声调激越、豪放,彰显皖北粗犷有力的地域特色。2017年11月被列入安徽省第五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统曲艺 

庐州大鼓

庐州大鼓是一种流行于淮北、长江两岸和江淮之间广大乡村和城镇的民间曲艺种类。起源于安徽泗县一带,是安徽大鼓的一部分,流派源于华山派张、柴二门之柴门。在唱法上有音色刚健的“卧嗓”和音质柔润的“立嗓”两派,曲调简单,通俗易懂。2011年12月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门歌

门歌是安徽土生土长的曲种,源于凤阳花鼓,唱腔的基调是秧歌,表演和伴奏形式均为花鼓小锣,因“唱门子”而得名。所谓唱门子,就是逃荒行乞丐时站在东家门前的演唱。门歌分为上、中、下三路,三路门歌风格各异。2006年12月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音乐 

巢湖

民歌 

巢湖民歌,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至秦汉时的楚歌。其旋律优美、辽阔、华丽、悦耳动听,有其独特的题材内容和体裁特征,是中华民间音乐文化的优秀范例。2006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巢湖民歌代表曲目有《姑嫂对花》、《喊秧歌》、《刘姐姐》、《吓老鹰》等。 

传统技艺 

纸笺加工

技艺 

在安徽省合肥市,流传着的纸笺加工技艺,是传统造纸工艺在技术上的延伸和发展,在历史上承载着书法、绘画艺术,并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纸笺加工技艺就是通过染色、施胶、填粉、施蜡、托裱、洒金、挣平、水印、描绘等多道工艺将原手抄原纸(生纸)做成加工纸,目的是为了更适合书写、印刷或为书法、绘画所需,增加艺术性和观赏性,提高文化内涵。 

洋蛇灯

大邵洋蛇灯起源于元末明初的一个传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洋蛇灯用竹篾成鳞状,外蒙白布。洋蛇灯工艺技巧复杂,绑、扎、凿、勾、翘、压等方法,全凭老艺人的经验,师徒传承。舞蛇时队员们齐心协力,上下翻腾,大有金蛇狂舞之感,盘起的宝塔有6米高,洋蛇腹内,烛光闪烁。2008 年6 月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民间文学 

包公故事

合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宋代的大政治家、一代名臣包拯就出生在这里。自古以来,关于包公的民间故事在合肥地区就广为流传。合肥地区流传的包公故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其反映的大多是与包公当年求学乡里、仕奉庐州、辞官守孝、回归故里的传说;故事还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对白传神,具有民间文学通俗易记、易于传播的特点。2010年6月入选了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 

传统美术 

火笔画

火笔画又称烙画、烫画,是用烤红铁笔在木板上作的画。火笔画源于明末清初,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江淮地区独具特色、流传甚广、极具群众基础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火笔画”的特征是以“铁”作笔,以“火”为墨,在木板、竹簧、宣纸、绫绸等不同材料上作画。其作品大至数丈,小不足盈尺,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2006年12月,火笔画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烙画葫芦

烙画葫芦艺术又称烫画葫芦,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比较知名的产地有山西,安徽。烙画葫芦艺术家用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葫芦烙画是烙画艺术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它既能陶冶情操,又具收藏价值,是烙画中的精品。2015年“葫芦岛葫芦烙画”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山铁字

吴山铁字以陶仁志、邓之远等一批民间艺人为代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工艺,取雕刻、雕塑、铸造工艺之长,以锤代笔,以铁作墨,再现名家手迹,熔铁之刚劲与书法艺术为一体,给古老的铁字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被世人誉为“中华一绝”。2011年12月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医药 

新安

王氏医学 

“新安王氏医学”又称为歙县“富堨王氏内科”,源起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820年,是新安医学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王氏医学”以其独特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特色,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2017年11月被列入安徽省第五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庐阳

梅花针灸 

庐阳梅花针灸,又称“梅花派”、“周氏梅花针灸学派”,是全国著名的中医针灸流派,在中医“治未病”和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积累了丰富的针灸治疗经验,具有中医 “简便廉验”的特点,门人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具有近300年的历史。庐阳梅花针灸在灸具灸法、针法、时间针灸学、脉学、刺血、埋线、火针等方面独具特色,针灸著作影响深远。2017年11月被列入安徽省第五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建筑特色 

地标建筑

地标,是城市中所必要的建筑形体,它可以是政治味十足的政府大厦,也可以是文化建筑、公共建筑或是文物古迹。随着合肥的不断发展,像合肥大剧院、安徽广电新中心、合肥市府广场、合肥美术馆、合肥南站、天鹅湖万达广场、合肥政务中心“双子座”等别具一格的建筑文化地标不断涌现,不但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之余也承接着传承合肥特有文化的使命。 

江淮天井

式民居 

江淮天井式民居是皖中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传统民居样式之一。其建筑形式具有江淮地区典型的建筑特点,布局严谨,设计精巧,既满足了部分深宅内的采光、通风和排水等功能,又与天通与地连,具有江淮民居建筑发展的地方特色。主要分布:今肥东县、肥西县、巢湖市北部一带,在城镇、临街、江淮地区南部也有分布。代表建筑:刘同兴隆庄。 

船屋

有的船民历代都生活在船上,以船为家,以船为宅,停泊在一起形成水上聚落,主要依靠捕鱼采贝及水路运输为谋生手段。船只、江面、两岸的风景,构成了船家独特的居住环境,成为他们物质和精神的家园,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舟居文化。分布:安徽省的长江、淮河流域以及巢湖、瓦埠湖、女山湖等江河湖泊,都有船民生产生活在船屋上。 

合肥院落

式民居 

江淮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江淮之间成为中国北方与南方两大建筑风格交汇融合的地带。合肥院落式民居融合了北方院落的布局模式和皖南徽派建筑的部分元素,形制古朴,空间形式和空间组织模式充分反映了家庭结构、家族关系和家族生活,是江淮民居的代表建筑类型之一。分布:以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巢湖市北部黄麓镇、烔炀镇等分布较为集中。代表建筑:张治中故居。 

皖西北圩寨

圩寨,是皖西北乃至整个黄淮平原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形式之一,融合了北方合院式民居、南方天井式民居、山地堡寨及水网地区圩子民居的特点,是由水利系统、防御系统和居住系统共同组成的集生活、军事、防洪、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聚落,有着鲜明的时代及地域特色。分布:目前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及六安市霍邱县境内保存相对集中、完整。代表建筑:李氏庄园。 

特色文化 

巢湖文化

几十万年前,巢县人化石现身;有巢氏,构木为巢起源于此;南巢地,夏朝末君落户;姥山岛,湖神化身显灵地;楚歌岭,勒刻楚汉沧桑;古船塘,上演元明风云;昭忠祠,激扬爱国情怀;瑶岗村,奏响百万雄师过大江号角。巢湖文化在撞击中融合发展,在包容中吸取精华,形成了“家为源、水为魂、和为贵、农为本、言 为根”的文化个性特征。 

包公文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 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公”之名。包公一生中所表现出来的廉洁奉公、改革吏治、严惩腐败、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高风亮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如今,合肥精心打造的“包公杯”全国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及优秀节目展演、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地铁包公文化墙、“一路清廉”景区等,让包公文化得到大力弘扬。 

淮军文化

淮军是晚清时期李鸿章创办的一支汉人军队,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主要国防力量。 张树声、刘秉璋、刘铭传、周盛波、丁汝昌、聂士成等是淮军将领的代表。淮系集团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奉行“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纲领,创建近代化军队,创办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并率先倡导在中国修建铁路,派遣多批赴美赴欧留学生,创办新式军事学堂。 

红色文化

合肥是一块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1926年11月23日,吴山庙起义,打响了安徽党史上武装斗争第一枪。1939年5月,新四军军长叶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等,在庐江组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江北指挥部。在解放战争期间,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部设立在合肥瑶岗。合肥现有吴山庙武装起义旧址、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等红色遗址,渡江战役纪念馆、中共合肥历史陈列馆、蔡永祥纪念馆 等红色旅游景点。 

创新文化

合肥有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传统。肥西山南小井庄率先实行“大包干”,成为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的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国第一台窗式空调、微型电子计算机、“激光大气污 染监测雷达”、世界第一台 VCD、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等等,先后在这里诞生。如今,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宗教文化 

合肥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城区内较大宗教活动场所有明教寺、开福寺、合肥清真寺、合肥露德圣母天主教堂、合肥市基督教堂等。另省佛教协会、省伊斯兰教协会、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省基督教协会、省天主教爱国会、省神学院、省天主教主教府都坐落在合肥。 

二、合肥市简介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  ,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截至2020年,合肥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  ,建成区面积528.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936.9881万人, 城镇化率达82.28%  。2020年,合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5.72亿元。 

合肥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中部、江淮之间、环抱巢湖  ,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  、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  、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  。

三、合肥地理环境

合肥地区处于燕山期断陷盆地之中,所见地层以中生界侏罗系以来地层为主。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侏罗系上统,市区分布于杏花村以西至董铺水库一线,大致呈东西向延伸,西部较阔,东部较窄。主要岩性为砾长石、石英砂岩、中细中粗粒砂岩。此外,还夹有砾岩和薄层泥岩、粉砂岩。岩层产状: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20度左右。

白垩系下统分布于西北部,尤以南淝河上游以北分布面积较广。岩性为长石、石英细砂岩,夹有粉砂质泥岩和泥岩。岩层产状: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10度左右。

白垩系上统在合肥市有大面积的分布,主要在北部和西南部。岩性为中细粒砂岩,夹有薄层泥岩。大蜀山出露点的岩层产状为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8度。

下第三系古新统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岩性为粉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自西向东具有颗粒变细、泥质增多的趋势。

第四系上更新统主要分布在低岗地区,面积广大。厚度一般为10~30米。岩性下段主要为亚粘土、轻亚粘土或粉细砂层。上段主要为粘土,偶夹有亚粘土。

第四系全新统分布于南淝河及其支流的河谷平原,呈条带状展布。地层厚10~20米。岩性为粘土、亚粘土、轻亚粘土,夹有粉细砂。

火山岩在合肥市有零星出露,其范围较小,主要沿断裂展布。其中,橄榄辉绿岩分布于大蜀山95~100米顶部,冲穿于上白垩系上统红砂岩之上,系火山岩颈。辉绿岩墙分布于环湖东路采石坑中,穿插在侏罗系上统砂岩内,近垂直状。这两个火山岩体均形成于第三纪始新世~上新世(距今5500~250万年)。

肥东低山丘为大淮阳地质延伸部分,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磷片岩及震旦属变更岩裸露,燕山运动时侵入岩浆带来了丰富的矿藏,如铁、磷灰石、云母、白云岩、花岗岩、石棉、石英石等。

长丰北部舜耕山脉为寒武系——奥陶系地层,有灰岩、瓷土、大理石、石英砂岩等。

肥西大部分为大别山凹陷隆起余脉(西、中、北部)形成的低山丘陵,主要为沉积岩,如红砂岩、砾岩及大别山杂岩,出露及地下分布广泛。其东南沿巢湖系合肥凹陷之中生代地层(巢湖盆地);西北部系大别山凹陷之淮河低台地,形成有小块平原。巢湖北、西岩平原,为近代冲积型地层。

合肥地处江淮丘陵,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盆地周围,大部分地域岗冲起伏,垄畈相间。总的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低。江淮分水岭横贯中部(大别山余脉),自六安龙穴山进入肥西牛尾巴山,向东延伸,经大潜山、官亭、焦婆、大柏店、将军岭,至长丰山土山、吴山和肥东县中北部八斗岭、广兴一带高岗出境,进入定远县继续向东延伸。[1]

自肥西小蜀山北三向庙,有江淮分水岭南侧的一个分支(古称“龙干”)延伸向东,经南三十里岗、大蜀山向市区延伸,形成合肥市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局部地貌特征。江淮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水系,流域面积4316平方公里,地势由北向南(巢湖盆地周围)倾斜,沿巢湖一带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圩畈绵延。江淮分水岭以北为淮河水系,流域面积2950平方公里,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大部分为海拔高程30~50米台地,沿瓦埠湖、高塘湖周围有小块狭长的冲积平原。

2024年合肥师范学院招生专业有哪

2024年合肥学院招生专业有哪些(院

合肥本市所有的大学名单有哪些202

合肥的房价现在是多少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