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策划方案

王明刚老师

教育活动策划方案

  新课程下,教育活动的“预设”与“生成”是很多幼儿教师关心,而又希望了解的问题,那么如何巧用“预设”促成“动态生成”呢?怎样才能巧妙预设,精彩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铺垫基础

  一个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既是老师与孩子的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的过程,又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当然这需要教师在活动前对自己的所涉及的教育活动进行科学的“预设”,这样在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关注和利用来自孩子们的信息,从而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有效的生成资源,使整个教育活动更加精彩。

  1、预设要做到“心中有人”

  我们幼儿园我要求年轻教师每月给全园教师提供一节公开课,十月一日前夕,一个年轻教师要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为了完成这个活动目标,这个年轻教师还特意只做了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活动中尽管老师的表情、语言是那样的富有激情,但孩子们的注意力却都集中在那个“蛋糕"上,而且还有的孩子焦急地问:“老师,祖国怎还不来?我们好给他唱生日歌,再分蛋糕吃……”看到这朋友们或许会笑,但笑过之后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因为根据幼儿的生活认知,他们对祖国、对党几乎是一无所知,所以对他们提出“祖国怎还不快来”的疑问无可厚非。这个年轻的教师虽然在活动前有了预设,但却没有做到“心中有人”,在活动预设之前必须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生活认知知识经验等因素,选择的活动内容不能脱离孩子的已有经验,随时从孩子熟悉的话题中,开发利用其无穷尽的教育资源。在活动方案设计出“弹性空间”,为活动中的“动态生成”创设有力的条件。

  2、预设要做到“心中有刚、有眼”

  教育和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个教师再创造的过程,虽然教师用书为我们提供了活动目标、内容以及活动提示与建议,但我觉的我们所组织的活动并不是幼儿用书上的简单翻版和再现,做为一个合格的的幼儿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教育活动的被动执行者,而应该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读懂教材、领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用书上的活动教学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组合和刷新,这样在设计教育活动是我们心中就会有了目标和针对性。当然,在预设中不能脱离主题,在做到心中有人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对整个教育活动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充分的预设,只有如此,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孩子们,当教育活动中出现未曾或无法预见的情况时,教师才能有足够多的智慧去应付,而不至于听之任之、手足无措、方寸大乱,也只有如此我们的预设才能随时捕捉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巧妙处理,从而产生预设之外,意料之外的精彩。

  二、巧妙生成,体现其特有的精彩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孩子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仅有精彩的预设是不够的,也就是说预设表现在活动前,对整个活动的规划、设计、假设与安排,从这个角度讲,它是一个教育获得组成部分。教育活动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是凭借教学机智与经验积累,对孩子所反馈出来的信息迅速进行过滤、刷选,把它与预设的目标、步骤有机结合起来,以创造全新的活动天地,使我们组织的活动基于“预设”并超越“预设”,这样的活动才会显的有滋有味。

  生成的活动虽然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但我们在活动中也不能完全是即兴创造,如今,新的课程,把教育活动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组织的活动不应该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生成性激活了我们的活动,也使我们的活动充满了活力,没有预设的活动是不负责任的,而没有生成的活动是不精彩的。预设与生成是互补的,他们是整个活动的两翼,缺一不可。但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面,两者体现在追求的目标不一样,预设体现的是活动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活动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实践智慧,使生成与预设融为一体,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活动千万不要变成从以前的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变成由孩子牵着老师的鼻子走。这也给我们的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们在活动中不断捕捉、判断,从孩子那涌现出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活动环节。

  总之,活动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我们教师都应该在努力促进预设生成的同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促进更多的“非预设”生成,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非预设生成”与孩子们一起营造充盈生命活力的教育活动,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