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这便是《荆棘鸟》。作者考琳。麦卡洛用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从20世纪初叶到半个多世纪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亚广阔恢弘的画面,充斥着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历史。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曲折优美的情节发展,刻骨铭心的爱情历程,都深深地把我带入了那个传奇的时代,那片美丽的土地。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渐渐能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待这本曾经深深吸引我的小说,最终发现的,也是犹如新大陆般丰盈的感受。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的,充满魅力和生命精华的书。
这本书我读了三年,三年中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两遍,后来才慢慢的领会了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荆棘鸟是谁?那么的渴望,那么的无畏的追求?无论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或是菲奥娜的冷漠脆弱;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现。一丝丝的感觉到他们的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可是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而我所最钟爱也是最迷恋的,只有麦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几乎让我肝肠寸断,情不自禁。求之而不得的辛酸。或许亦是快乐的……
每个女孩子对这样无奈又沉痛的爱情的都有着一种无限憧憬,不在乎于是否得到什么,而是那种曾今的幸福,心中有爱何处都是天涯。我的情绪都是在时刻为麦吉和拉尔夫而波动起伏,为他们的相遇而欣喜,为他们的相知而温暖,为他们的相别而哀伤,为他们的相忆而唏嘘,直到最终的最终,拉尔夫在麦吉的怀中平静而安详地死去的时候,忍了许久的泪,终于落在了书页上。也许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在延续,因此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沉的爱恋也终究是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亦如麦吉依旧活着,亦如拉尔夫依旧爱着。
10岁的麦吉和28岁的拉尔夫,距离的不仅仅是18年的长度,更是,一生的无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尔夫会走上对爱情来说是条一去不复回的无归之途,也注定了麦吉从少女成长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恋终会没有回报。因此,此后的分离、重逢、再次永别似的别离,直到,生死殊途。自始至终,麦吉和拉尔夫都是寂寞的,尽管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距离,超越了世俗,甚至,超越了生死。但是,彼此的独自等待,无法相守,亦无法相见,还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情感挣扎,都在书里抹染得淋漓尽致,让人痛彻心肺。正如小说结尾中写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了解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是的,荆棘鸟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觅自己生命的意义——歌唱,也是绝唱。
曾经听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浓缩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促却是倍加绚烂;枯叶蝶,把所有的生命铺垫在持久的宁静中,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奇特,一种生命所追求的,却恰恰是另一种生命所放弃的。然而,你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后绚丽的荆棘鸟,还是原意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叶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罢了。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前者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要绚烂的终结,也要所梦想的一切爱与美好。
《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或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直在淡淡地讲述着。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从麦吉和拉尔夫的跨越了时空距离的爱情纠葛中,我们也许可以领悟些不同以往的东西。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一曲无比美好的歌,在曲终命竭中化为永恒。———题记
扉页的传说把我带入了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这个美丽的传说陪伴了我整个周末,轻轻合上书,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此事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
小说情节生动而曲折,荒蛮广漠的澳大利亚风光,梅吉和拉尔夫神父的倾世爱情,都颇有苍凉悲壮之美,使我迷恋。
全书以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为主线,展开了一幅生动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画卷。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经典的爱情总是以悲剧而告终,悲剧的意义在于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在我看来,《荆棘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鲜活的人物描写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女人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展现了三代女人对爱不同的诠释……感人的爱情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爆发在都市。
它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故事还告诉我们金钱和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些东西:爱情、亲情、故乡、梦想、自然、人生大舞台的精彩、身心疲累时得宁静,等等等等,正是它们带来了极大的幸福和极大的痛苦,让人在尘世中温享着美好,却又留下了累累伤痕!
作为读者,我感叹梅吉的顽强和坚持,因为家庭的贫苦,梅吉不得不过早的承受更多的艰辛,她只有一个布娃娃(而且被兄长弄坏过),她没有什么漂亮衣服,因为穷,她在学校里受到了修女更多的呵斥甚至鞭打,从她出生的那天起,疼痛已被荆棘扎进了她的生命里。可以说,在梅吉飘摇浮荡的一生中,寄托了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坚定、执着、不顾一切,即使痛也要爱着,即使受伤也要孤独地走下去。梅吉,就是一只荆棘鸟,她穷尽一生,不过是为了守住那渺茫的爱情中曾经微弱的光芒。为爱情与命运抗争了一生的梅吉,品尝着生命带给她的得与失、苦与乐。
想想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对待爱情的珍视程度已经远远不及从前了,甚至各种各样的征婚节目,让人眼花缭乱,或许,爱情已经质变到一定程度了,只可供观赏。但是我相信,在内心深处,谁又不渴望拥有一份像《荆棘鸟》中梅吉和拉尔夫那种永恒不变的爱情呢。他们的隐忍,或许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但是他们的坚持,却成了不朽的佳话。作者在小说结尾处赞美荆棘鸟,就是在赞美那些世世代代为爱情而抗争的人们,也在鼓励我们坚守人类最为美好的情感。
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小说中的境遇不完全雷同,但都是真实的,一个个纯真的女孩成为坚强的女人然后成为伟大的母亲,这个历程的确令无数人感慨,尤其是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在应对无数大灾大难的中国女性,从没把自己视为弱者,无论是在工作中施展才华,还是在生活中相夫教子,平凡的日子,不求鲜花、掌声和浪漫,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回看生活中那些成家立业的女性,总会不难发现那份可贵的坚持与顽强,所以我喜欢书中的梅吉。
荆棘鸟,我为你而歌唱。
《荆棘鸟》终于看完了,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是那种沉重、无奈,还是那种痛,为梅吉的可怜?还是为拉尔夫的可悲?
拉尔夫,他爱着梅吉,从她还是个孩子时就爱着,直到生命完结的那一刻,他们之间本没有任何的阻碍,除了一个原因——他是个教士。可是,为了对权力的追求,在梅吉与教会之间,他还是选择了教会,他得到了一个人应该拥有的一切,金钱、名望、地位,而正因为他的选择,也注定了他的爱情不会圆满,注定一生要受到灵魂情感的洗理与挣扎。
梅吉,坚韧、忍耐、包容、优雅,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她最大的痛苦却是她的爱情,她无法与上帝争夺身为教士的拉尔夫。最终,她选择了卢克做为拉尔夫的替身,本想与卢克相安过上一辈子,可是,卢克却是个金钱的崇拜者,一个地道的守财奴,在他心中,梅吉也只不过是个挣钱的机器,他对田地的爱,对甘蔗的爱,远远胜过对梅吉的爱。对于这些,梅吉也以自己特有的坚韧而坚持着。
可是,终有一天,她一直无法忘记的`拉尔夫走进了她的生活,那疯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变了一切,她带着从拉尔夫那里得到的一部分离开了卢克,回到了自己的家。拥有了一个和拉尔夫一样高大、优雅的孩子——戴恩,可是,戴恩却如他父亲一样,选择做一个教士,就在希腊度假时为救两个女郎被海水吞没了,梅吉千方百计从上帝那里偷来的东西就这样回到了上帝的手中。也正因为戴恩的死,为了找回戴恩的尸体,她不得不对拉尔夫说出曾经发誓要保密的事情,戴恩也是拉尔夫的儿子。梅吉说“我所偷来的,我还回去,拉尔夫,我们把你向上帝发过誓的东西偷来了,我们两人都得付出代价!”而这,也正是她与拉尔夫所付出的代价!……
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这是一种至高无尚的领悟。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真心的付出!!!
传说中有这么一种鸟,它一生只唱一次歌,终其一生寻找荆棘树,用最尖最长的荆棘刺穿喉咙,完成一生仅一次的绝唱。世界上真的有这种鸟吗?用生命歌唱?你见过吗?我好像似曾相识。
“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刺扎进胸膛。”这种举动或许令人惊叹,费解,但一个真正为了爱和心中追求的人会毅然地点燃生命之烛,燃烧自我点亮前方的路砥砺前行。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为其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他们的顽强抗争才有了当今的太平盛世。幸福来之不易,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而这基础是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建成。出生高贵的奥菲娜遵循心的方向爱的轰轰烈烈无怨无悔,而这短暂的幸福却使她失去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被迫在一段无爱的婚姻中坚守心中所爱;勤劳忠厚的帕迪处处宽容,谦让妻子,以无声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她;自幼深得神父拉尔夫喜爱的梅吉心中暗生情愫,而信仰是他们之间无法跨越的巨大鸿沟,一时的逾越让彼此幸福又痛苦;立志要做上帝仆人的戴恩决意奉献自我投身到宗教事业中去,本能的救助使他奔向上帝的怀抱;特立独行思想开放的朱丝婷追求自我解放自我,在坚持自我的道路上找到了幸福。这三代人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唱出了生命最动听的歌声,是那样的响亮。正如我们的主席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越努力越幸运。对于你所认定的幸福,是否会忘我的投入你所拥有的一切来得到它,这是一个问号。
在生活中,幸福绝不是与自我毁灭形影不离的,有的只需要放弃才能获得,有的需要努力才能靠近,有的需要接受才能拥有。追寻的方式不尽相同,却殊途同归。
《荆棘鸟》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
首先说拉尔夫,他是一个教士,忠于上帝的教士,又是一个男人,一个有着一切需求的男人。男人的外在和内在的一切美好在他身上,都彰显得淋漓尽致,甚至是让世人包括上帝都嫉妒发狂。他为了的理想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但是当遇到梅吉时,这种情绪慢慢的复舒,甚至有了违背上帝的想法。他寻找一切时机和梅吉呆在一起,但是目睹了梅吉身体成熟的变化,他的情感日益膨胀,而又拼命压制着,就这样在矛盾和痛苦中与上帝挣扎着。
随着佛罗海达的最大受益人玛丽。卡森的去世,一纸遗嘱就彻底得把拉尔夫拉到所谓的上帝身边了。拉尔夫无法,也不能估量玛丽的财产和权利到底能覆盖多么广,所以曾经向玛丽求婚,向一个孀居多年的老女人求婚,求婚未成,所以没有财团的支持,红衣主教的梦想也是遥遥无期。但是玛丽窥视到拉尔夫喜欢,并爱着梅吉,深深的刺痛了她,所以用最后的遗嘱强行把拉尔夫控制着,因为她了解一个男人的需要,权利事业永远至上的。
拉尔夫如愿以偿了,去罗马,去梵蒂冈从事着他伟大的事业。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矛盾和痛苦的延续,由于他还是个男人,是个有感情的男人,所以一生被牵制着,我想直到他临终的那一刻,才被上帝所接纳和宽恕。拉尔夫是教士,是男人,是美男子,是光明的化身,还是伪君子,各人各自评说吧。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这是这部小说的题记。这个凄婉的故事也是这部书的隐喻。所有的美好,都是悲剧的;最美好的物事,在悲剧的高潮。
小说第一代荆棘鸟,是女主角菲,她出生高贵,性格温顺,举止典雅,爱上了有夫之妇,政治前途无量的“汉帕克”。在前途和爱情之间,“汉帕克”自然选择了前途,他成了菲心中永远的“刺”。她从他那里“取得”了孩子,但为家族所不容,只好带着孩子下嫁穷人帕迪。她不爱帕迪,但也不是所有的生活需要爱。她学会了沉默,学会了操持家务,学会了忍耐贫穷,她为生活生儿育女。后来在帕迪的孀居富豪姐姐写信要求下,她随丈夫来到了德罗海达,最终住进了“大宅”,拥有了像样的生活。可是,她仍然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弗兰克,——她与“汉帕克”的孩子。但一场大火,帕迪葬身其中,她终于醒悟,“我爱他,可是我却再也没有机会对他说了,我太不幸了。”
一见误终身,回首已是百年人,曾经固执的那份爱,自以为是的,是真爱吗?荣誉、地位、金钱、理性甚至信仰,那些抛弃爱情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啊!“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是诗人徐志摩的理想与爱情,可惜菲,遇到的是政客,而不是诗人。那个与你烟火人生的才是唯一,她最后带着忏悔,在那根带血的刺上,唱出了自己。
依然是小说的第一代,帕迪的姐姐,玛丽,行将朽木的老寡妇,贵妇人。丈夫去世,她可以不用守寡,但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她,总以为别人企图的是她的家产,她雇佣各类人物,但不信任任何人。她变得怪戾残忍,就像代尔夫指责的那样:“你没有选择再婚,使你无法容忍的孤独之中”。这种孤独,考量着人性。她内心是爱着教士拉尔夫的,可是她太老太老了,她无法得到他。得不到的,以另外一种形式毁灭,她变成金庸笔下的李莫愁类人物,但好像又不是。她修改遗嘱,让代尔夫选择:把财产捐给教会?还是留给弟弟一家?作为野心家,代尔夫为了自己的前途,选择了捐给教会,这样他获得晋升的机会,也就失去了他深爱的梅吉。
这部小说,把玛丽描绘十分阴晦,审美品格低、嫉妒心强、还有些女权主义,作者让其尸体“布满蛆虫”,为人生厌。而她生前欲爱不能的代尔夫享受着她富可敌国的产业,一面恶毒地咒其“老蜘蛛”。没有成全别人的爱,以另一种方式钟情自己的爱,即成为不可爱的人。
就这样,第一代宿命般的纠葛,爱情的灾难流向第二代——梅吉。当神父代尔夫第一次看到十岁的梅吉,他被震撼了。是的,爱情是宿命般的,对或错,都是跌跌撞撞。随着梅吉的成长,青春蓓蕾的打开,他情不自禁更加爱她。作为神父,任何女人对他流露爱意,他都无动于衷,却爱上梅吉?这于信仰的宗教也是不能原谅的。梅吉,也萌发了幻想,爱上了大她26岁的神父。彩云易散琉璃碎,所有美好都是容易破灭的。她送给他一朵灰色的干玫瑰花,他夹在书页,作为爱的终结。主教的身份,信仰,是他最终的追求。梅吉,决定寻找替身,嫁给了与他酷似的流浪汉尼克。但尼克只钟情于流浪生活,他沉醉于家以外的劳动体验。梅吉生女儿时,他没有回来。代尔夫恰好赶来,在她恢复期间,他们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她从他那里“取得”孩子,她以为孩子延续着爱,以此方式打败他信仰的上帝。但是26年后,这个孩子戴恩溺水身亡,他过早地把自己献祭给了上帝,她还是失败了,也就是她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爱还是失败了。谁都无法主宰爱,主宰命运,美好永远是血染的荆棘。
在代尔夫把儿子的遗体带回德罗海达,六小时之后,他带着愧疚、忏悔,心力憔悴,死去。死,是最好的解脱,他征服不了自己的欲望,只能征服自己的生命。他的遗愿,把自己葬在德罗海达。梅吉曾说,“你在德罗海达,是我的。”红衣主教的身份,最终是爱情道路上的殉祭?
作者看到了天地间最大的不仁,捧出来的却是惊天动地的悲悯之心。
第三代,梅吉和尼克的女儿,朱丝婷,一个无爱的结晶。为了摆脱母亲的冷眼,她桀骜不驯,游戏人间,把爱寄托在同母异父的弟弟戴恩身上。她以超然的、游戏的态度看待爱情。她选择当演员,在剧本中体奥深情和背叛。在弟弟溺亡后,自责自怨,要求放弃鼎盛的职业生涯回到母亲身边赎罪。
这是一群俯首于命运的人,也是一群不甘于命运摆布的人。它以悲剧的形式出现,却以无悔告终。梅吉,最后清醒地认识道:“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马利荣先生在《情爱现象学》里说:“一种受到轻视的爱已是一种十足实现了的爱,就如一个被拒的礼物已是一个完全给出的礼物一样。”孔子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在爱的经纬里,最动人的还是“恕”吧。
我在思索,这里面蕴含的深意绝不仅仅是爱情,而是,而是他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主宰自己的生活,主宰身边的世界。菲,很老很老了在大宅里主管账簿;梅吉,一直做好驯牧人的身份;朱丝婷,努力为理想而歌,成为成功的演员……他们所有的人都在经历火灾,大旱,战争……自愿上火场,上战场,上十字架。无论经历了什么,无论有没有了爱人,他们也能活下去,一直活下去。
其实,荆棘鸟是什么呢?它,或许是爱着生活,向着生活而爱,为爱而活的执着的一群人啊。那带着血的刺,是色彩,是理想,竭全力以斗,以生命为献祭……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为爱而活,为梦而活。
与《飘》一样,《荆棘鸟》是我最爱的一本书,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一部家世小说。全书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感情纠葛为线索,从梅吉四岁生日起笔,描写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而这样的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拉尔夫,向往着神圣教会的权力,却爱上了克利里家的少女梅吉,为了他一心追求的“上帝”,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梅吉,一位普通的少女,也是一只引人注目的荆棘鸟,拉尔夫就是她那根最尖最长的荆棘。此后的几十年中,梅吉也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变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失去了曾珍惜的一份感情。
“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棘刺扎进胸膛。”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话,似乎在嘲笑梅吉一往情深的可笑,又似乎是在讲述书中数十人可悲的命运。然而,“人都是复杂的”也同样在书中得到了证实。
我们常用黑白来分明一切事物,简单地给生活随意标价,却不经意间违背了事实与命理。有时黑与白难以分辨,渐渐模糊,混合,复杂,也成为了一种不能为世界所看清的颜色,但人性一样复杂,以至于从来没有人探究与反驳,只当视而不见。或是一种更深的谴责,逃避。比如拉尔夫·德·布里萨卡特,他想追逐更高的权力,更大的舞台,得到肯定认同,但在那时,梅吉从他的生活中出现了,也正是因为她,拉夫尔找到了寄托精神与爱的中心,那痛苦也在不久后来临。拉夫尔必须面临选择。看到这许多人指责他的无情与自私,认为他为了野心,放弃了爱情,负了梅吉的青春。但他似乎已没有退路,只好做着这种斗争,以致自己伤痕累累,但又是为什么呢?当拉夫尔不能两全其美时,他已经拥有了金钱,权利,地位,却无时无刻不遗憾和渴求着梅吉的爱,无法遏制,也无法停止。
梅吉,毫无疑问,她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女性角色里最为鲜明的。她的一生,其实非常简单:家人,拉尔夫。但渐渐地,她将重心移到了拉尔夫身上,把他当作自己的初升的太阳。同时,这也可笑,这太阳并不能送走她生活中的所有晦涩与阴暗。是不是像《白夜行》中所说:“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将黑夜当成白天”?她等得有些痴狂,有些盲目,但这一切又像是顺理成章,毫不犹豫,于是,怀着这种心思,她一等就是几十年。最终以自己“失败”告终,然后妥协。梅吉深知命运无法重新轮回,好在她满意着拉尔夫给她的人生。她不去回避,而是,坦然又焦虑地过着平静的生活。
所以,在俩人最后一次相遇,又最后一次分别之后,梅吉也又一次坐在院子里,看着春意盎然,放下女儿的电报,把那捧了一生的“荆棘”放入心中,踏过最后一次的选择,她又该去向何方?考琳·麦卡洛,用他们的爱情与信仰演绎着生命,只因一段不完整的爱无法诠释命运对人生的戏弄。而树上那只荆棘鸟,在灰飞烟灭的最后一秒,毅然将荆棘刺入胸膛,只因荆棘绝唱,却无人旁听。
难以想象读完这本《荆棘鸟》,断断续续用了我3个月的时间。用女儿的话来说,这就是所谓的蜗牛爬行,还是打着盹儿的蜗牛。
在文章的结尾,如愿以偿地看到朱丝婷终于战胜了自己,向从来没有中止爱她的雷恩“缴械投降”了。这圆满的爱情结局应该是文章中所有人,也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读者的愿望吧。爱情与其说是甜蜜的,真不如说是折磨人的。为了这个倔强、有追求、思想又独立的女孩,成熟稳重、充满魅力的雷恩用爱用耐心,用了七年的光阴来等待朱丝婷爱上自己。当然,朱丝婷一直以来极力抗拒着爱情和婚姻,是源于原生态家庭中外祖母与母亲的那种压制自我、放弃自我的不幸婚姻。
母亲梅吉是个坚强勇敢,敢爱敢恨的女性,但对于朱丝婷成长来说,梅吉是有过失的。梅吉把所有的爱给了戴恩,这个从拉尔夫身上得到的儿子。梅吉知道她永远也得不到拉尔夫,但她得到了他的儿子。可最终这个集一身宠爱的,从上帝身边偷来的,完美无瑕的教士儿子还是早早的回到了上帝的身边。无望的爱情,无爱的婚姻,到最后儿子的意外身亡,一度以为要从此击垮她,但是广阔无垠的德罗海达土地不仅给予了她倔强,还有坚强。正如她最后为了促成女儿的幸福所写的那封信所说的:“如果你以为我们在德罗海达这里靠哭泣而过日子,你就大错而特错了。我们的日子过得很有意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你这团火光依然在燃烧着。戴恩的光明永远熄灭了。亲爱朱丝婷,请尽力承认它吧。”所有爱的缺失在这封信里得以弥补和激发,这里的人们都用着一种奇特的方式在爱着彼此。弟弟戴恩的死实际上又泼灭了朱丝婷那难以唤醒的激情,要知道等来这激情,雷恩已经等了很久。德罗海达的人是奇怪的,他们不愿意挤在一堆伤心,宁愿独自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在所有人的情感都到了一个瓶颈口的时候,梅吉和母亲菲以内心深处的爱融化出一道突破口。正如母女俩的交谈:“我希望咱们做的这件事是正确的。”菲凝视着她,点了点头。“啊,是的,肯定是对的,朱丝婷的麻烦是她没有做出这种决定的能力,所以我们就别无办法了。我们必须为她做出这个决定。”这何尝不是深爱着彼此,但从不表露痕迹的三个女人在人生道路上一次破天荒的表白和和解呢!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说梅吉从小就爱上的男主角拉尔夫吧。一位英俊的天主教会的教士,承诺终身为上帝服务,禁婚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红衣主教梦想,博取教会行政统治集团中的一席之地,保证以后的得酬壮志,他接受了帕迪的姐姐玛丽卡森的遗嘱分配,决然的放弃了与梅吉的爱情。不得不在此提一下,这个被嫌弃为臃肿的老蜘蛛-玛丽卡森,也爱着拉尔夫,爱谁钱就给了谁,死了还为拉尔夫铺好一切,虽然口口声声的表示,是用这种方式对拉尔夫进行报复,但是她的巨额财富遗嘱分配助拉尔夫登上了红衣主教之位,也从此保证了帕迪一家世代无忧的衣食住行啊。为什么还要给她扣上骄横张狂、满腹尖酸之名呢!?只是因为她老了,而且是个不美的老女人而已吧!?唉,有点替她不值。
后来梅吉嫁给了卢克,一个长得与拉尔夫相似的男人。这个卢克的人物描写吧,有点不切实际,你说他利益熏心,为了利益娶了梅吉,那又为何不再继续占有她更多的财产?!而是莫名其妙的苦战在甘蔗田里,还用对待两条狗都不如的态度去冷落和漠视梅吉和刚出生的女儿朱丝婷!实在令人费解。这无疑就是梅吉与拉尔夫经过长期的思想交锋之后,突破底线,最终身心都合一的促成剂。梅吉和拉尔夫在那一段时间的云朝雨暮之后,梅吉幸福又偷偷的怀上了戴恩,但拉尔夫必须离去,回到教会和他的职务上去。在戴恩死了之后,拉尔夫才知道这个儿子的存在。
在为儿子做完弥撒后,拉尔夫在心爱的女人梅吉的怀抱中合上了双眼,永远的合上了双眼!如果卢克能有帕迪一样的善良,像帕迪宠爱菲一样的宠爱着梅吉,那么梅吉和拉尔夫还有下文吗?是不是梅吉和拉尔夫的这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可以在岁月的长河里消失殆尽了!虽然带着爱情私生子的菲同样也是嫁给了没有爱情的帕迪,但是能够拴住一个女人的心,那就是这个男人拼了命的去爱她。可惜这样的帕迪在一次意外的森林大火中死去。这时候的菲歇斯底里地哭泣着,她才意识到,其实她是多么的爱着帕迪,就好像她是终生都在爱着他似的,但对帕迪来说太晚了,对菲自己来说也太晚了!她多么希望能有一次机会,把帕迪搂在自己的双臂之中,对他说:我爱你。虽然之前毫无感情的为帕迪生了一大串孩子,包括梅吉。神神叨叨地聊完了书中的主人公,认真地咀嚼着她们的人生和自己的生活,感慨时光的变迁,唯爱不可辜负吧。
这本荆棘鸟,被诵为一曲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称之为澳大利亚的飘。但是我觉得除去不该发生的人亡让人痛心并绝望之外,里面的爱情并没有让我心生悲哀。我倒认为该得到的都得到了,心灵上和肉体上都得到了啊,最终还是心心相印的。你认为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在短短的的几十载遇见珍贵且稀缺的爱情啊!!!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应届生的会计自我介绍
经济学著作国富论读后感
美甲师该如何自我介绍
庆祝五一暨劳模表彰会议上的演讲稿
经济学著作国富论读后感
目标读后感(精选五篇)
寓言故事的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永远的西瓜小丑读后感(精选五篇)
流浪地球读后感(精选20篇)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450字
读你是我的宝贝有感
彼得潘读后感350字
父母规读后感怎么写
目送读后感范文1200字
童年读后感500字 童年读后感
吹小号的天鹅读后感8篇
关于幸福读后感作文400字集锦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