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

秦风学老师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1

  一部作品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必然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实质的创造性、时空的跨越性,以及可读的无限性这四点共性。创作于一九三三年的小说《边城》,开创了对湘西地区特有风土人情的描绘先河,连同沈从文一系列以湘西为描写对象的作品,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独一无二的“纯美湘西世界”。

  沈从文曾经在《湘行散记》中提到过《边城》的创作,这个故事原本取材于真实事件,经过了作者的加工创作,因而变得如诗如画般唯美动人。初读《边城》是在学生时代,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对文学的感悟,都仅仅停留在遣词造句之优美,笔触的纯净,人物的一言一行之上,自然没过多久便把情节给遗忘了,徒留一个“美”字印在心间。如今再读这部作品,依然是美的,但却看出了更多人性的东西、自然的东西、创作上的东西。

  靠撑渡船为生的老船夫从来不收乘客的报酬,还买来烟叶和茶赠送,与外孙女相依为命;靠身体交易的娼妓,既重义轻利,又守信自约,在淳朴的民风之中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日子,没有人轻视或鄙夷;有钱的船总和没钱的船夫之间没有门第观念,只凭年轻男女们的自愿来决定是否联姻……

  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理想,即便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恐怕也难以实现,反而是在原始如牧歌般的少数民族地域才有可能存在。沈从文笔下的茶峒,如同一个水墨丹青描绘出的童话世界,单纯、美丽、凄婉却不伤感。人性之美、之善,湘西之自然淳朴、秀丽多姿就如同流淌的溪水般清婉、悠然、绵长。散文般的随性恣意与小说的含蓄细腻糅合在一起,把一个少女的心思和一个老者的犹豫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来翠翠并非不喜欢傩送,她只是从懵懂到羞怯,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原来爷爷并非不知翠翠的心思,只是有着难以言明的苦楚才促成了不可挽回的遗憾;原来小说的结尾可以这样令人魂牵梦萦……“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仅仅这一句,已经足以穿越时空成为永恒的经典。

  纪念版《边城》之中,除了小说《边城》、《三三》、《萧萧》、《绅士的太太》、《如蕤》、《夫妇》、《屠桌边》、《静》等中短篇小说之外,还收录了《槐化镇》、《集市》两篇散文。小说均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把乡村与城市少女的不同、人妻的各异、风俗人情一一展现于读者面前,而两篇散文点缀其间,和小说中的湘西风貌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不失为一种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编排方式。不过,耐不住急迫心情的读者不妨换个方式,从最后一篇读起,定会体味到不一样的阅读心情与笔下风情,发现时空带给我们的别样惊喜。

  再读一次《边城》,再梦一回湘西。圮坍了的白塔修好了,歌声、梦里、溪水蜿蜒的茶峒,翠翠永远在等着那个将她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就如同我们心中定格的一幅水墨丹青,瞬间便是永恒。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2

  夜阑人静的夜晚,躲开白天城市的喧嚣,让自己沉浸在一片静穆之中,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细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思绪随着书中人物的变化发展起起伏伏……

  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沈先生所描绘的人性美首先体现在老船夫和孙女翠翠身上。老船夫自甘贫苦而生性达观、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他有重重的心事,他牵挂翠翠的将来。他的后半生是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标就是要使翠翠快乐。“他从不盛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和翠翠相依为命,对翠翠的挚爱展示了淳朴、善良的人性。

  而翠翠呢,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是全书的灵魂人物,她从小和青山绿水为伴,“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撑渡船的简单生活赋予了她一颗毫不世俗的心。她和老船夫不贪财、不嫌贫、不偷懒,乐于助人,在这两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劳、善良、淡泊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年龄的增长,翠翠也多了一份心思,多了一份忧愁,对爱情的羞涩和不解增添了她的烦恼。从小时候的学羊叫、学牛叫,到在头上戴小花再到后来有了少女的心事……她和傩送之间的爱情没有山盟海誓,没有骇人之举,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洋溢着含蓄之美。沈先生正是通过他们的爱情表达了人性美。

  书中这种处处洋溢的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美,同样体现在天保和傩送两兄弟身上。沈先生既写出了他俩对爱情的忠诚、坚贞,又表现了他俩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爱翠翠,都是以感情为重的。在他们心目中,爱之所在,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他们都以互助互爱的德性,以一种优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绎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爱情之歌,不能不让人为之动情。

  《边城》的人性美还表现在边城人民的邻里之爱上。这里的人民质朴,不存在尔虞我诈的奸险用心,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患难与共。他们朴实无华:像老船夫拒收过渡入塞来的钱;到集市买肉时卖肉的老板给他多称一些;还有船总顺顺也总是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老船夫过世时,面对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翠翠,顺顺尽释前嫌,忙前忙后……

  如诗的边城,诗意地演绎着人生,诗意地演绎着生活。书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等待又显示着不完美,或许这就是需要我们去咀嚼的地方。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3

  善良的人们,总是因为善良而邪恶!

  说实话,我忘记了第一次读沈先生的《边城》是在什么时候,说不上那时是初一还是初二。隐约记得那时候我是个小说迷,而姐姐买来的一本薄薄的陈旧的书,自然而然吸引了我的眼球。

  《边城》的故事,也就此从我的心底萌芽,边城的年轮也在我的记忆中生长蔓延。第一次读东西,总是不怎么读懂,读完也就完了,只是心中对故事的情景,感觉有意思而已,其他的没什么感受,或许是当时的自己还小吧。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种爱情擦肩而过,总会有一种等待遥遥无期,也总会有一种遗憾会支离破碎。”我记得这句话是我第二次读到沈先生《边城》的时候有感而写。那是在高二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介绍的这本书,我想都没有想就再次拿起读了一遍。

  湘西的边城,小女孩,兄弟两人,船总,老人,渡船,小黄狗,来来往往的行人。这些都是最简单最朴实的生活。

  边城的爱情,是遗憾,是幸运,是悲哀,是惆怅,那翠翠如果早早就说出来,那天保如果从来都不曾退出,那傩送如果也不独自一个离去,那老人如果不那么爱翠翠,这一切,这故事的一切或许会是另一个结局。

  有时候很感慨,看书看着看着就不想看了,为什么他要离开,她要永远等待,故事完美的是沈先生对人性美的把握,故事也因当时的现实,让翠翠傻傻的永远等待,让故事也充满了感伤。

  每看一次《边城》都有不同的感触,一次比一次的深奥,从来没有写过读后感的,但是如果写似乎很多,只是说说感觉就行了,上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前段时间上课中老师说要讲沈先生的《边城》我下去便又读了一遍。

  或许是因为年龄的问题,这一次的感受,和以往却是截然不同,尤其是在后面听到完老师的讲课,看完《边城》这部电影,似乎脑海中的画面,再一次的真实起来,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感受,也油然而生。

  富有诗意的边城,如诗意一般的湘西人,演绎着如诗般的故事和生活,傩送和天保的兄弟手足之情,老头子对翠翠的爱护之情,天保对翠翠的爱情,傩送对翠翠的感情。

  善良的人们,总是因为善良而邪恶。

  善良的翠翠,天真无邪,情窦初开却痴痴等待,善良的爷爷,因爱孙心切,向往好的生活,却是不愿为,扑朔迷离的成为了悲剧,善良的天保,知道翠翠爱着弟弟,独自离开,却终究难以回来。

  善良的湘西人,在用这么简单朴素的文字,演绎着一段现实的痛心的爱情,或许是一个人的悲剧,却骤变成三个人的悲剧。

  也许,明天会回来!

  明天有多近又有多远,那傩送在什么地方,那翠翠是否等了下去。

  故事终究是故事,《边城》给我的感触太深,那善良的人,因善良而默默心酸。

  《边城》是湘西的一道风景,是我心中一份沉甸甸的宝贝。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4

  早在高中时,就接触过沈先生的《边城》。那时的我浮躁而稚嫩,甚至还不知道里面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凤凰古城,也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更没有对它产生任何自己的想法,仅仅把它当一篇普通的课文,糊弄过去了。现在把《边城》通篇读下来,我读出了沈先生会湘西风情的钟爱,读出了当地的人们纯朴赤诚,读出了故事淡淡的忧伤。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笔墨向人们呈现出湿润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个沉默的精灵,远远地眺望着老船夫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给予他们祝福。它就像是老船夫和翠翠心灵的港湾。每当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他们总会出神地遥遥望着白塔,让被现实束缚的心起飞,在心底向白塔倾诉他们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白塔在一次暴风雨中绝望的倒下。我想,它一定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泪。又或者,是翠翠已经长大,已经不需要白塔的守护吧。倒下的白塔就这样,在唏嘘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里。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讲述着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个柔美纯朴的少女,与二佬傩送第一次的见面两人便已一见钟情。情窦初开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对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亲的爷爷。日子如翠翠家门前的溪水一样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涩使翠翠在面对二佬时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时,大佬天宝也爱上了翠翠并请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从未向任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经有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在天宝和傩送互相表明态度后,天宝溺死与湍急的漩涡之中;傩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决心由于大哥的死也变得不再坚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对,他毅然离家闯天下,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恬静的茶峒。孤独的翠翠再没有听到在梦里将她拖起的悠扬的歌声,她对此还一点都不知情。

  直到最后,在爷爷怀着对翠翠的惦念离开人世之后,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泪的苦涩不堪的,因为她失去了最亲的爷爷,也可能将失去那份还没来得及开花的爱情。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来了,但是翠翠要等的人还没有出现。可能,在某一年某一天,他回来把翠翠接走,又可能,翠翠的遗憾就像白塔一样,永远地耸立在她的心中。

  这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说这是一个我喜欢的故事。在我看来,翠翠如果能跟爷爷或傩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剧就不会发生,遗憾也不会产生。我想,除了欣赏文章中主人公们的淳朴善良以外,我们也应该以他们作为教训。无论什么事情,机会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极的等待只会让自己陷入自己遗憾或悲剧。

  这座边城,是翠翠心灵的归宿,她一直留在溪边无尽地等待。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我们的枷锁,也是我们的归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边城里面不断地寻找,而不是等待。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众多鲜明的人物,甚至纯真的爱情也只是刚刚萌发,而没有如炽热的火焰。就在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恬静的生活画面——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间的溪水清流婉转,如天上的白云轻飘悠然。但却是生活的真谛。

  它们沉淀了恢弘沧桑,沉寂凄婉的悲壮。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5

  《边城》是沈先生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故事。在湘西风景秀丽,人情朴质的边远小城,生活着这样一个奇特的家庭,靠摆渡为生的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二人。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傩送,从此心中埋下朦胧的少女情怀。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翠翠,托人向老船夫求亲,兄弟两人都爱上翠翠,他们相约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荡,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想,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守着渡船,痴心的等着傩送归来。

  沈先生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给人一种诗意。没有扣人心悬的悬念,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曲折跌岩的情节,但沈先生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地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使你情不自禁融入人物的心灵世界。边城隽永的文字弥漫这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沈先生给我们展示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正如他谈及边城时所说:“我要表现得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构建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耀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沈先生所描绘的人性美首先体现在老船夫和孙女翠翠身上。老船夫自甘贫困而生性达观、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他有重重地心事,他牵挂翠翠的将来,他的后面的日子是为翠翠而活,他的唯一的生活目标就是要使翠翠快乐。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是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边的女孩子。他和翠翠相依为命,对翠翠的挚爱展示了淳朴、善良的人性。而翠翠,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是全书的灵魂人物,她从小和青山绿水为伴,为人天真活泼,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健壮的身躯;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撑渡船的简单生活赋予她一颗毫不世俗的心。她和老船夫不贪财、不嫌贫、不偷懒,乐于助人,在这两个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奋、善良、淡泊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年龄的增长,翠翠也多了一份心思,多了一份忧愁,对爱情的羞涩和不解增添了她的烦恼。从小时候的学羊叫、学牛叫,到在头上戴小花再到后来有了少女的心事……他和傩送之间的爱情没有山盟海誓,没有骇人之举,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超乎自然地纯朴情怀,洋溢着含蓄之美。沈先生正是通过他们的爱情表达了人性美。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6

  当我初次读到这本书时,朴实无华的风格和语言深深吸引了我。没有繁琐的辞藻,只有易懂的文字;没有过于隐藏的心思,只有溢于言表的情感;没有城市里的危险,只有山村里的安逸。但这些都是表面,文章美的背后也有着令人伤心的悲。

  主人公翠翠从小跟着外祖父生活,感情深厚,翠翠爱祖父,祖父也爱翠翠。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翠翠长大了,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无意与二老傩送相遇,自此双方心里住着对方。两人的爱情从翠翠对二老的思念开始,以翠翠的等待而延续。这期间又有无数的故事令人感叹和悲伤:大老天保的提亲、二老的唱山歌、大老的死、爷爷的死、二老的离去……兜兜转转只留得翠翠独自一人,陪着翠翠的也就只有孤独的等待了。在这样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里,充满了许多的“错误”。

  翠翠的出生是个美丽的“错误”。翠翠的母亲是老撑渡人的女儿,父亲是一名军人。他们相继逝去,去追寻他们的爱情,留的翠翠与老人、黄狗一起生活。翠翠生活在茶峒这个地方,有自然万物养育着她。她,天真活泼,像一只小兽物,不想残忍的事,不发愁,不动气。这样的翠翠很受人喜爱。

  翠翠的爱情是凄美的“错误”。在一次的端午节夜晚,十三岁的翠翠与二老傩送相遇。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两个情窦初开的孩子第一次相遇,产生了奇妙的感觉。虽是小小的误解,却产生了美丽的火花。而后的节日里,翠翠无不在思念着二老。她听着别人对二老的婚事议论,心中的醋味油然而生,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有着了十五岁少女应有的羞涩和烦恼,更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以及一种心痛、不知所措的情感。

  再后来,大老天保来到家中提亲,爷爷遵从翠翠的意愿,而翠翠一直在等待二老,所以一直没有给大老回应。直到后来,大老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独自离开,而在下船时不幸淹坏了。自此后,二老出走,爷爷离世,翠翠悲痛欲绝,顺顺又想接翠翠到家,做二老的媳妇。可翠翠不认为二老会娶自己,坐在溪边等着二老回来。翠翠的内心更加孤独了,在女孩子的青春年华里,她承受了不该承受的伤痛。但或许,这会让她在以后的日子里变的更加的坚强。

  翠翠的等待是衷情的“错误”。自二老离开后,翠翠无时不刻地在等待着,等待着二老的回归,可谁都不知道二老的归期。正如书中所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但至少,翠翠翘首以盼,还有个希望,尽管这个希望很渺茫……

  风光乡村,淳朴人家,崖畔白塔,过渡的老船夫,天真可爱的翠翠,勇敢朴实的天保傩送等,多么美好的风景,多么美好的人啊!书中如此,希望现实,更亦如此。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7

  读完《边城》,我对这部小说的感觉只有两个词——质朴、平静,无论是作者的文笔还是故事情节。

  沈从文的文笔我倒是很喜欢的,朴实、纯净,平静。一翻开这部小说,我倒觉得不像是小说,而是像散文,好像有一部摄像机悬于空中,缓缓滑过这座湘西边城的上空,带着读者去欣赏这里的风物人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明净的湘西小城。在这里,城是质朴的,人是质朴的,人与人的关系是质朴的,人的内心是质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而自然,正如小说中所说:“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我想,正是这种平静与自然,才更加吸引人吧。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作品精彩但往往不耐看。生活更多的,需要平静,在某个冬日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斜靠在软椅上,手上捧着《边城》,一颗浮躁的心沐浴着这些自然而平静文字,像跌入池塘的叶荡起的涟漪,轻轻地去思考一些问题,这不是一件极好的事吗?

  小说中最让我难忘的情节,是翠翠和傩送第一次相遇。从文先生对这一部分的描写,并没有用太多笔墨,少的好像两个不太熟的人打了个招呼。但是,就是这短短的一个邂逅,却让彼此再也不能忘记对方。不知道是因为翠翠和傩送都还太小,还是因为有那样一个成长环境,他们是如此的天真,正因为这种天真,他们的内心很干净,干净的没有一点杂质,只有那对爱情朦胧的感觉和向往。一见钟情大概就是这样吧。

  不知道为什么,我读《边城》时,总觉得有那么一点淡淡的伤感,也许是因为从文先生本就把小说写成这样,也可能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的感受吧。但我肯定《边城》的结局确实是淡淡的悲伤。爷爷死后,翠翠和黄狗,就这样守着那条渡船,等待着、等待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够了,这样的结局已经够悲伤的了。这里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生离死别。泰戈尔的诗这样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一股气息,却还装作毫不在意。”不管是翠翠还是傩送,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彼此的爱慕,然而,天保的死,在他们之间掘了一条难以跨越的沟渠,老船夫疼爱孙女的做法,却有心无心地打破了这段单纯美好的感情。人们常说等待是美好的,可说这话的人必然都至少等出了一个安抚得了内心的结果,而对于那些连结果都等不出的人来说,太痛苦了。从文先生无疑给读者留下一块自己涂抹的空间,你可以让傩送回来,忘掉过去,娶了翠翠,从此夫妻以渡船尾声,简单却幸福,你也可以让傩送永远不回来,让翠翠一辈子守着渡船等下去……可最终你会发现,最好的结局还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正如一幅中国画,有了留白才更有意境。

  也许这就是沈从文的魅力吧。读一读《边城》,用心去感受这种平静和这种淡淡的悲伤。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8

  《边城》读后感 早在高中时,就接触过沈先生的《边城》。那时的我浮躁而稚嫩,甚至还不知道里面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凤凰古城,也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更没有对它产生任何自己的想法,仅仅把它当一篇普通的课文,糊弄过去了。现在把《边城》通篇读下来,我读出了沈先生会湘西风情的钟,读出了当地的人们纯朴赤诚,读出了故事淡淡的忧伤。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笔墨向人们呈现出湿润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个沉默的精灵,远远地眺望着老船夫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给予他们祝福。它就像是老船夫和翠翠的港湾。每当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他们总会出神地遥遥望着白塔,让被现实束缚的心起飞,在心底向白塔倾诉他们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白塔在一次暴风中绝望的倒下。我想,它一定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泪。又或者,是翠翠已经长大,已经不需要白塔的守护吧。倒下的白塔就这样,在唏嘘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里。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讲述着一个凄美动人的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个柔美纯朴的少女,与二佬傩送第一次的见面两人便已一见钟情。情窦初开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对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亲的爷爷。日子如翠翠家门前的溪水一样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涩使翠翠在面对二佬时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

  而此时,大佬天宝也爱上了翠翠并请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从未向任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经有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在天宝和傩送互相表明态度后,天宝溺死与湍急的漩涡之中;傩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决心由于大哥的死也变得不再坚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对,他毅然离家闯天下,没有人知道他时候会回来恬静的茶峒。孤独的翠翠再没有听到在梦里将她拖起的悠扬的歌声,她对此还一点都不知情。 直到最后,在爷爷怀着对翠翠的惦念离开人世之后,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泪的苦涩不堪的,因为她失去了最亲的爷爷,也可能将失去那份还没来得及开花的爱情。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来了,但是翠翠要等的人还没有出现。可能,在某一年某一天,他回来把翠翠接走,又可能,翠翠的遗憾就像白塔一样,永远地耸立在她的心中。 这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说这是一个我喜欢的故事。在我看来,翠翠如果能跟爷爷或傩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剧就不会发生,遗憾也不会产生。我想,除了欣赏文章中主人公们的淳朴善良以外,我们也应该以他们作为教训。无论事情,机会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极的等待只会让自己陷入自己遗憾或悲剧。 这座边城,是翠翠的归宿,她一直留在溪边无尽地等待。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我们的枷锁,也是我们的归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边城里面不断地,而不是等待。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9

  提到湘西,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想必都是“沈从文”这个名字。虽然凤凰古城的乡风民俗本身极具吸引力,但如果没有沈从文,又有几人会流连这湘西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湘西的水滋养着沈从文的作品,沈从文的作品反过来回馈湘西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丰收,人杰地灵,莫过于此。

  传统文学理论都把沈从文归为京派,但京派是相对于海派来说的,京派作家的写作风格也不尽相同。老舍的北京和沈从文的湘西,都是原生态,但老舍对北京的爱与对旗人的复杂情感,与沈从文对湘西的理想化描绘是完全不同的。艺术源于生活,也许这就是长在皇城的老舍与来自湘西的沈从文题材风格迥然不同的根源。

  毫无争议,最能代表沈从文的作品是《边城》。那小溪边的人家,乡间质朴的人民,热闹的节日氛围,无不让人心动。在这人心险恶的时代,《边城》流露出的纯真与美好显得弥足珍贵。虽然其中有不少沈从文理想化的成分,但这田园牧歌般的纯净不论是在当时战火纷飞的中国还是现在,都已成为绝唱。沈从文之后,再无文学世界里的清秀湘西。

  好久未读《边城》,近日再读,有了很多新的感想。年少时只觉得作者对环境的描写如风景画一般传神、丰富,对端午节、中秋节的民间活动的叙述热闹、有趣,全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肤浅。如今又见边城,翠翠还未真正开始就已结束的悲剧爱情、失去爷爷后的痛苦与无助,使我重新意识到,在清新的田园牧歌中,忧伤也是主旋律。《边城》实际上还是悲剧色彩很浓郁的一部作品,这与沈从文本人敏感的气质极为吻合。

  《边城》的篇幅很短,因此含章文库的这本书除《边城》外,还收录了沈从文其他一些中短篇。它们的文风一致,多以女性为主角,在如诗如画的风景中,诉说着淡淡的哀愁。我们知道,京派看不上海派过分商业化的写作,对左翼文学将政治带入文学的理念也持批判态度,但这不代表京派作家不关心民族安危。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对抗日战争时有涉及,对战争打破日常生活的平静,他是很痛心的。在《静》这一短篇中,最后令人唏嘘不已的结尾,是对战争委婉的控诉。沈从文一度遭遇误读,以致他在新中国成立后转向民俗学领域的研究,没有多少文学作品面世,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沈从文笔下的女性,无论有着怎样不同的经历,似乎都有一种从小溪边走来的神韵。也许是湘江水赋予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这样的特殊的风格,使得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地域印记。

  很多游客慕名前往湘西凤凰古城,慕的多是沈从文这个名。忽然想起某作家有篇散文中提到,去湘西一下车,就会有好多十几岁的女孩子围上来,说:“买束花送给先生吧。”这位先生就是沈从文。从文先生若泉下有知,不知会对今天热闹非凡的湘西做何感想?当曾经的田园牧歌不再纯粹,我们只有从作品中找寻那失落的文明。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10

  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有着黑黝黝的皮肤和一对清亮如水晶的眸子;她有一个朴实而又简单的家庭——爷爷,黄狗,还有那条满载着祖孙二人美好回忆的小船;她也怀着一颗少女心,憧憬着自己的爱情能像种子那样萌芽生长,她,就是故事的女主人公——翠翠。

  故事发生在风景秀美的茶峒城,这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靠摆渡为生,镇上,船总顺顺家有两个优秀的儿子——天保和傩送。造化弄人,两兄弟都爱上了活泼可爱的翠翠,于是决定赛歌决定谁来争取翠翠的爱,大哥天保在弟弟开腔后便深知自己赛不过弟弟,于是决定成全弟弟和翠翠。当大家都以为傩送和翠翠终于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天保的意外溺亡却成了傩送何翠翠之间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傩送不知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翠翠,远走他乡而失去了爷爷的翠翠却仍守着渡船,执着地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本书想要表达出的“三美”——景美,人美,情美。

  绿水青山景色美

  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碧溪环抱,绿草如茵。古朴的`吊脚楼,屹立的小白塔……共同构成了这个如仙境般美妙的世外桃源。这里远离尘世喧嚣,和平安宁,而这块福地上孕育出的子孙,也如同这景色一般美好。

  善良朴实人格美

  天真俏皮的翠翠,忠厚老实的船夫,善良淳朴的傩送,为爱隐忍的天保,还有许许多多厚道朴实的茶峒百姓,他们都让我感受到了温馨与和谐。在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没有虚伪欺骗,没有尔虞我诈,没有逢场作戏,也没有,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早已屡见不鲜的邪恶面在这里统统被温馨的气氛,淳朴的风俗,纯真的感情,真挚的关爱所取代。我想这也就是沈爷爷心中理想的和平社会吧。

  苦乐交织感情美

  在对众多的人物的描写中,翠翠无疑是最出彩的一个,父母赋予她,如诗一般的双眸,她也用这双晶亮眸子看清了自己的心中所爱,虽然开始是还有着少女的羞涩,但渐渐地,她对傩送的爱意明朗起来。但在得之不易爱情即将到来之际,命运之锤无情地将这份情碾得粉碎,甚至还夺走了翠翠唯一的亲人,然而翠翠没有放弃对心爱之人的等待,依旧望眼欲穿,痴痴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怎能不让读者心中一阵酸一阵甜呢?

  《边城》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用隽永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一个深刻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样如诗般的边城,有一个谜一般的结局,而这个结局,就像夜空中的星星,深邃而遥远,给人以无限遐想,看似伸手可触,但人们只能用心去观察它真实的模样。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11

  茶峒是个小山城,没什么特别的,城里的人过着自己的生活,淳朴而充实。城边儿上有条小溪,不好过,就有个老头带着孙女和狗住在这儿,旁边还有座白塔,平时撑着个渡船帮人渡河,也不要人家的钱。

  端午是个好节日啊,一到这天城里热闹得很,有时候,老头也会带着翠翠来看看,就这么在会吃人的鱼和白鸭子中结识了船头顺顺的两个儿子,也有了这几个人之间的纠缠。

  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都喜欢上了翠翠这个渡船的姑娘,她或许不如乡绅女儿那样有文化,但她跟爷爷也学得很好,不会要人家的钱,也能干极了。两个小伙子是兄弟,对方的心意明了了,但两个人的顾虑却不同。大老能纠结于该走什么路,二老却要在碾坊和渡船中做出选择。但傩送拥有翠翠的爱,哪怕翠翠一开始并不知梦中的歌是怎么回事,也仍然倾心与他,倘若天保能立马放下,这两人应是一对琴瑟和鸣的夫妇了吧。

  可是没有倘若。天保等到了车路走不通,马路也不属于他的结果,一个在水中长大的小伙子淹死在了水中。纵然顺顺和傩送明白这件事不能完全怪罪于爷爷,但情绪总要有个出口,或许傩送本身还是完全偏向于渡船的,但女儿的事一遍又一遍的在老爷子心里回放,也许真的意识到自己陪不了翠翠多久了,才要为翠翠寻个好去处,却不想坏了事,终究如他所说,随着划过天际的流星,于七八月逝去。

  再说傩送,不同于哥哥的憨厚老实,他会有更多的考量,最初他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渡船,而如今并不是碾坊的价值增加了,是他心里的事的分量变重了。到了故事的最后,随着老爷子的去世,顺顺都可以接受翠翠,但傩送不行。这世间百种情,当爱情、亲情与责任交织在一起时,傩送不可能因为老爷子的离开,就立刻与翠翠亲亲爱爱,他放不下大老。他什么时候回来,甚至回不回来,没有人知道。或许有一天他放下了,还记得那只渡船,会渡河而归;也有可能选择彻底忘记这一切,开始新的生活。

  最后是翠翠,说她与这一切有关无关,其实都对。她明白爷爷所说的,两个兄弟对她的情意,但总是红了脸,说要再想想。但爷爷为她所做、所说和造成的结果,连着几夜引她在梦中翱翔的歌声,几个长辈之间的谈话,都是老马兵告诉她的。到最后,爷爷在雷雨天离开了,渡船没了,白塔塌了,终有一天,老马兵也会离开,黄狗也会死,再新的船和塔终究会坏,她也不会永远都是那个满十四岁进十五岁的姑娘。她会等傩送一年,两年,十年,但更久,谁知道呢。

  这就是一个发生在小山城的故事,每年的端午都会十分热闹,也会有一对对的兄弟和一个姑娘发生的这样的事,没有人知道你说或做的是对是错,会影响到什么,又错过、误会了什么,只要你确定当时的你做出了你认为正确的选择,就不要想那么多了,那般会累,也会一事无成。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12

  人向往着什么?世界又究竟需要什么?

  一片树林,一方天地,一汪泉水,这是多美好的世界啊。但当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之时,一切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它开始有一间小屋,一个村庄,一座小城,它甚至有一个脚印,一辆自行车……可人究竟向往着什么?人心究竟追求着什么?是一栋栋大楼,一座座城镇,一辆辆车,还是数不尽的财富,道不完的安定?

  谈及和谐,《边城》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那样一幅画面:“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一位老人,一个姑娘,一只黄狗。溪水潺潺流过,流入小城,溪水却依旧清澈,仿佛渗入城里人家的美好,连接城里城外人们的心。”那里的生活,仿佛在不知不觉中早已谱出和谐,那么自然安和——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世界里,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处处高楼大厦,一派繁荣之景;但背后,却又是另一番景色——那里草木不生,噪声不断,净气匮乏,飞禽走兽不在;那里垃圾成山,泥沙入河,净水难寻……如此环境,是和谐么?不,根本不是。人们的身心均受到严重压抑,所以他们最初从落后的乡村奔入发展的城市,却在最后又从发展的城市回到落后的乡村。我们谁,也不想到最后,子孙后代,指着那突兀无林的肮脏的山,指着那泥沙堆积的污浊的河流骂自己的祖宗,责怪我们。所以我们,该念和,该谱谐。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滴水不能掀起大浪,但汪洋可以掀起大浪;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可以促成社会的发展,每一个人的一小步都可能给世界带来变化。我想人们要的,该是美,是爱,是安,是平,是和谐。

  念和谱谐,就像《边城》中所描述的,甚至感受到的画面——人与人的心灵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与发展的和谐……《边城》让我看到了人们的淳朴,勤俭,友善,和谐,那也许是我们在生活中难寻的美好,所以翠翠“天真活泼,从不发愁,从不动气”,顺顺“大方洒脱,友善交友,正直和平”……那里的人儿,美好到令人向往,和谐得让人们感慨,有时也会让人忧愁,思索。

  念和谱谐,就像《边城》触动人心的,一个人要和谐,一个社会要和谐,一个国家要和谐,世界处处要和谐。人的和谐,就是冷静与热情同在,就是刚柔相济,德威并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会的和谐,就是自由与正义同在,就是肝胆相照,苦乐同在,就是众志成城,春意盎然……世界的和谐,就是善意与美德同在,发展与健康的统一。和谐,和的是心,谐的是情,和谐是真心真情的美。

  《边城》或许就是展现了那样一幅人与自然相互接触,美好和谐的画面,但毕竟是故事,而故事往往又启发着每一位读者。到底是让《边城》告诉我们,还是我们告诉我们自己——转念一想,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也该有所调整。和谐,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念和,谱谐,念每个人心,谱世界美好。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13

  缓缓地,轻轻地,静静地,澄澈的溪水在山城中流淌,不急不徐,带着边城独有的宁静安谧,夹杂着淡淡的梦一般的感伤,注入茶峒大河。《边城》也顺着这水流啊流,流进了我的心里。水面上泛起了白色的雾气,依稀听见遥远的清澈的歌声,船桨拍打溪水的哗哗声,梦一般渺远,美丽得让人不禁屏住呼吸。《边城》安静地躺在那里,淡紫色的封面,一块块黑色、黄色、黛色的墨,点染出一座古朴而宁静的山城。在那黛色的墙后,也许有一座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的家门口静静地流着溪水,溪水边停泊着一只方头渡船,渡船头坐着一位老船夫和一个眸子清明如水晶的少女,不时地为来往行人摆渡。翠翠,就是那少女的名儿,带着竹林的秀丽与纯净。

  某一天,溪流的声音格外清脆,道边的野花开得格外灿烂,天边的云朵飘得格外温柔与舒缓。翠翠、傩送、天保不期而遇。清秀的少女,美丽的少年,如斯美好。而少年却是两个,都爱上了翠翠。

  故事似乎还没有正式开始,就已走向结束。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一次又一次地误解,一次又一次地巧合,天保离世,傩送远走,留给翠翠的,只有无尽的等待!

  茶峒,一个远远的小小的边城,这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是故事结束的地方,如梦一样,美好得让人喜爱到抽泣,却又被遗忘在心灵深处。又如呓语一般虚幻,而字里行间总是有一种熟悉感,似乎无数次见过。

  或许,我们对于一座城的喜爱,也只是由熟悉开始。当在某处耽搁了太多时光、太多哀乐,就不禁念念不忘。阔别经年后,忆及往昔,这城就会带着记忆的香醇出现在视野中,挥之不去。

  边城就是这样的,微风如醺,细雨如织,溪流涓涓,芳草青青,不经意便留下了一段岁月。翠翠、傩送、天保,他们三人的人生在此经过,汇流,交织,终而分流离开。边城啊,他们在那里耽搁了最好的年华。

  有些忧伤的故事,如同花开花落,叶落归根,江流入海,自然而纯粹,因而显得熟悉,好像梦中见过。丢了很久的梦,每每再做时就不禁感慨唏嘘。

  现在的人们似乎缺了这种纯粹与自然,正如离开了乡村的人们就不会再回去了。或许有时还会回去走动,但总会怅然若失,那种简单的生命存在方式早已远去。夜不闭户成为奇谈,路不拾遗成了童话,似乎视金钱如粪土这类词语形容的早已不再是寻常人了。人们不会因为一朵花开的美丽而停下脚步;不会因为溪流的清脆而侧耳聆听;不会因为灰白中的一点绿色而感到快乐。或许,人复杂了,那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与忧伤便少了。

  边城,真的是一个梦,一个世外桃源的梦,把那纯粹明亮的生命本色涂抹在梦上,一起藏在心里,遗在边城吧。

  走在城市的人们,当因为偶尔见到美丽而震颤时,因为感受到真情而有所触动时,记得,让边城那弯绕城的水,从梦中流出,泻到心间……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14

  之前让写读后感,其实心里想到了很多,但到真正提笔,又不知道从何开始。

  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翠翠,每次读,心里都会出现的同一个片段。凤凰古镇之边,青葱群山之中,涓涓流水之上,翠翠瘦小的背影随竹排远去,从晨曦,到黄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待旧人归来。

  一直以为自己是被翠翠的的单纯、质朴还有她与傩送之间至真至性,却阴差阳错无疾而终的爱情所感动。怀着神圣的情感去揣测他们的内心,怀着同样一颗少女之心去对比和感动。自然怜惜般的在心里为他们续写着一个大团圆般美好的结局。

  今天上课听了老刘和娟娟的看法,才发现,我错了。之所以情感很复杂,感受很多,却说不出的原因,是因为那份她坚守的执着。正如脑海中的片段,若干年后,这边城之边,仍是那条船,那只大黄狗,那个摆渡的人。只是年华已逝,青春不在,只是心中的执着和等待依旧。她对感情的朦胧似乎是每个少女心中的梦,只是,那份坚持与执着,没有几人能拥有吧。

  像老刘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大老,二老最终都选择了离开。翠翠因为执着选择一直守候和等待,因为太过单纯的守候着心中朦胧的情愫选择不去大胆的追寻那份爱情的来临,也因为沉浸太过梦幻的梦里选择等待终其一生。不能怪傩送的无情离去,也不能怪翠翠不去更热烈些表达自己的情感。她无法启齿向爷爷诉说心中的感受,也没有母亲交给她如何去爱。她从小生活在自然之中,她的世界太过纯净单纯,她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她只活在自己的心城里。所以当爷爷死去,傩送离开,她便断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选择躲在心城,独自等待。

  说到执着和等待,一下子把自己拉进回忆。回忆,大概就是我心中的那座城。曾以为自己会一直守着回忆过下去,的确,有很多美好,但又有太多太多的泪水和疤痕。如果当初选择静静的接受离开,静静的守着回忆,大概还会一直继续下去。只是,纠缠之中,自己给它画上一道又一道鲜红的印记,直到有一天发现,那些美好的,也终被磨灭。原本觉得自己很伟大,守了那么久,关注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把自己的喜怒完全付给了外界,但一次又一次证明我错了,对方毫不犹豫的走了出去,追寻阳光,快乐,和新的生活。自己却在不应该的执着,让心中城变为死城,颓废消极阴暗,甚至嫉妒和愤恨。这本不是我的本意,也并非初衷。

  当真的被冷漠伤的深到骨髓,我没有勇气继续了,终于选择了放弃,饶了自己,也放了他人。回忆之城瞬间崩塌,也才发现,自己一直放不下的只是回忆,而大多又是自己所臆造的。从那一刻起,真真正正的,走了出来。

  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阳光正好,用心去向往和感受。反而收获了不一样的,更真实的快乐。活在现实中的,真实的,快乐。

  我的心有一道墙,但你发现一扇窗。谢谢打开了那扇窗的人。让我,活在当下。大概永远不会有像翠翠一样执着一生,这大概就是我心里描绘不出感受的原因,还是很复杂,有崇敬,她的守候是那么神圣。虽然被她的执着所感动,但也不会后悔我的选择,我注定不是圣人,也不会守着回忆过一生。更何况,她守望的是一片纯净,而我却在死城中挣扎。

  总是不能完全表达出心里所想的意思,写了这么多,大概还是有些偏差的。大概是那么个一起吧。写给自己。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15

  边城的风景异常美丽: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边城的人们异常美丽:天保、傩送的英俊;翠翠的美丽天真。边城的情谊异常美丽:老船夫对翠翠的爱、天保、傩送兄弟二人间的兄弟情、顺顺与老船夫的友谊等等。这样纯洁美丽的小镇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吗?

  在边城的众多美景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茶峒人深厚而自然纯洁的感情。

  虽然老船夫一家家庭不幸,翠翠的母亲没有等到父亲,只能自杀而死,留下翠翠给老船夫照顾,但在这个家庭中没有一丝的忧伤与痛苦,有的只是快乐与幸福——爷俩争着帮人渡船,还有一条黄狗陪伴、爷爷给翠翠讲故事唱歌、翠翠帮爷爷做饭泡茶等。虽然在爱情方面有一系列波折,但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之间互相的关爱,无私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替他着想。老船夫的很突出的一个特点便是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虽然他渡了五十年的船,家庭也并不富足,但他没有接受渡船人的施舍,当有些人坚持扔下钱就走,他便会拿着这些钱泡茶买烟叶,方便路人。这种人们之间的纯洁情谊,恐怕也只在茶峒的纯净的阳光下才有的吧。

  天保、傩送都是当地著名的“帅小伙”,而且还是兄弟。他们之间的相互照顾自然不用说了。最令人感动的是兄弟二人在碾坊相互吐露心声——兄弟二人恰巧同时爱上了翠翠。二老放弃了另一家的嫁妆而选择了翠翠。大老选择了车路,知道自己不会在马路上胜过二老便把机会让给了他,二老也不愿让哥哥吃亏,就定出了一人唱一天的规则。后大老死去,二老也因对不住离开了茶峒。这种没有任何金钱和利益的兄弟情,只有当地纯洁的人民才会孕育出来

  再说小说中的一些配角。老船夫死后,城里众多的好友都来帮助翠翠:帮她做了一个新的竹筏、帮她料理日常生活、顺顺也提出了要接翠翠到他家生活。每个人付出的不一定要多,但这涓涓细流汇聚成了一片令人欢快的小河。在小说结尾处出现了感人的一幕——翠翠的爷爷死了,但他爷爷的好友杨马兵来照顾翠翠,仿佛翠翠刚刚离开了祖父去又来了一位同样亲切的伯父。伯父给她讲故事,跟她一起渡船,和他一起快乐。在现在的社会中,你会发现这样的“伯父”吗?

  虽然小说的以翠翠再次步入她母亲爱情道路的悲剧结局,但这种爱情却是当今所少有的。现今社会中,大街上的情人都只会海誓山盟、卿卿我我、吵吵闹闹,而翠翠与二老之间的感情正像歌声那样优雅,如天籁般纯真地降临在他们二人身上,没有所谓的高攀或其他利益,一切都溶于自然。相比之下,我们这些“爱情”又怎么能称之为爱情?只能对那份纯真与美好无限憧憬了。

  默契真诚的兄弟情、纯真幸福的爱情、体贴快乐的家庭、相互关怀的社会等这天籁般的情谊不正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