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老》读后感1400字

黄飞老师

《我不敢老》读后感1400字

  无意间看到凉月满天的一篇文章,叫《我不敢老》。

  通篇读完,竟讲不出一句话形容自己的感受,唯一的感觉就是平静。好像阳光下的湖,蓦地被柳条儿点了那么一下,在心底微微漾开了。

  文章是写作者婚姻失败后,老爹又从床上摔下,成了终身残疾,那些生活中的苦,排山倒海似的向她压来。按说,这样的日子,早就灰暗得看不见太阳了,可我在这篇文里,却依旧望见她半跪在床前逗老爹笑的样子。四十多岁的女人,已没有再向生活抱怨的权利,能做的,只是咧开嘴笑,朝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说:“爹呀,我不敢老。”

  我不敢老。

  里面承担的是多少苦与乐、泪与笑。无数次失声痛哭后,还是要抹抹眼,硬挤出一丝笑容给自己看。最后,听见作者的一席良言:“正告诸君:父母在的时候,永远,永远,永远不许轻生、自残、流浪、出走。因为他们需要你,如同你当年需要他们……”

  读到这里,我除了叹息,竟别无他言。

  我何尝,何尝不也曾是个孤单而又叛逆的孩子?

  自我记事起,家里便总充斥着父母无休止的争吵。父亲老实,很多事上不能独挑大梁,总需要母亲频频操心。母亲便同他吵,声音里透出的气愤与绝望,连我这个孩子都能听得出。我那时常一个人坐在床沿上,一边抹眼泪一边听,在孤独里向往自由。

  或许我从小就是这么一个孩子,性格偏激,任性妄为,心中总住着一个老成的中年人。

  幼时那次离家出走的经历,母亲至今回忆起来,都觉得后怕。她常攥着我的手,有着一种失而复得的珍惜感,不停地说:“幸亏当时找到了你,不然,妈这一辈子都原谅不了自己。”

  忘了那是在父母第几次争吵之后,我大哭着跑出家,仿佛被遗弃的孩子,疯一般地向西边麦地里跑去。那时已是六月份,麦苗已长到腰身,我不顾一切地冲进去,心中的恨意,是一个孩子所能达到的极点。

  父亲发现我不见了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透。他们当真是慌了手脚,母亲冲进房内,大喊着我的名字,衣橱、床底下全都翻遍,却还是不见我的踪影。父亲早已等不及,从桌上抓起手电筒就冲出家门。

  我那时已顺着麦田疯跑到了邻村,泪被风吹干了,留下一条条咸涩的印迹。我被脚下突然出现的石子绊倒,随即跌在那里,不再动弹。夏初的麦田,有股淡淡的涩味,我伏在垄上,硬用手堵住嘴巴,呜呜地哭泣。

  等母亲他们寻来的时候,我已经伏在垄上睡去了。到现在我都惊异他们是如何找到我的,毕竟出走时,家中无一人看见我逃跑的方向,也不会有人能这么轻易地在黑天看见伏在麦田里的我。

  可母亲做到了。我听见她在地头大呼一声,随即便是一阵或深或浅的脚步声。他们急匆匆地向我奔来,又急匆匆地将我扛在肩上,背出麦田。

  我现在回想,这或许就是母爱的力量,她总能在别人不被察觉的地方发现些什么,在别人不以为意的地方感受到些什么,没什么别的原因,这只是一位母亲特有的本能。

  那个晚上,我被母亲的哭声惊醒。尽管我此时已睡意全消,正伏在父亲宽厚的背上,可我还是能听见,母亲急促的呼吸声,伴着眼泪,鞭笞着我的心。我多么希望父亲现在打我一顿,就算是骂我一句,我也心甘情愿,可他们却什么都没有说。末了,我只是听见母亲轻轻的一句:“回家吧。”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伏在父亲背上,听着母亲紧跟在身后一深一浅的脚步声。那么清晰,又那么熟悉的步调,让我的泪一度奔涌。

  现在,我可能还是个叛逆的孩子。偶尔与她争吵,偶尔与她拌嘴。可这其中却只有我自己知道,当初我身上那些易被激怒的毛刺,早已被母亲根根感化。我心中的那个老小人儿,也渐渐不再忧伤。因为每当我想叛逆时,总能听见那个晚上她一深一浅的脚步声,一步步,单调却有力,仿佛在踏平我未站稳的路。那时我恍然发现,这么多年,我好像一直都在追随她的脚步,从莽撞到不安,从青涩到成熟,我一直紧紧跟在她的后面,咬牙成长。她也好像一直都在追随我的步子,在我身后一点点安抚着我的悲伤和叛逆。

  每次我在路上走着,好像她都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互相追赶,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