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剑恩仇录》有感范文(精选五篇)

张东东老师

  读《书剑恩仇录》有感1

  书、剑、恩、仇,这四个字贯穿着这部跌宕起伏的小说——《书剑恩仇录》。提起这部小说,首当其冲的就是反清复明的教会——红花会,饱受清政府压迫的回族部落,还有威震江湖的武林豪杰。

  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豪杰辈出的江南教会红花会成为了清王朝的眼中钉。红花会的英雄武艺高强,各怀绝技:狠如迅雷的四当家“奔雷手”文泰来、刀技过人的爱妻骆冰、足智多谋的七当家“武诸葛”徐天宏……,除此之外,会中还有一位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的总舵主——陈家洛,带领群雄组成了一支强劲的抗清力量。群雄中有的是武林前辈的得意门生,有的是江湖豪杰的刎颈之交,他们与远在西北大漠的回部积极联络,共同抗击清政府的压迫,回部的女中豪杰“翠羽黄衫”霍青桐的英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政府也不甘示弱,皇帝身边有一位武艺高强的将领,他就是让红花会和回部的抗清英雄为之头痛的“火手判官”张召重,他与大师兄马真,二师兄陆菲青并称“武当三杰”。其人心狠手辣,自恃其武功高人一筹,再加上一把削铁如泥的凝碧剑,所到之处无人不为之汗颜。但在群雄的齐心协力和互相帮助下战胜了恶势力,摆脱了清政府对江南黎民百姓和回部的迫害。

  在回部,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结识了霍青桐的妹妹“香香公主”,两人感情深厚。公主的纯真,朴素和那一股面对恶势力宁死不屈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红花会的群雄,也感动了读者。

  欣赏完这部荡气回肠的小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江湖上的豪侠仗义,让我明白了坦诚待人,坦诚做事,做一个朴实,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人。

  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我不禁会赞叹作者金庸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一招一式,描绘着英雄们的飒爽英姿,渗透着英雄们的性格,对细节的精细描写更是衬托着情节的连环起伏。

  书、剑、恩、仇,英雄们的雄姿我仍记忆犹新,英雄们的仗义流芳百世,希望我能通过欣赏《书剑恩仇录》,做一个诚实守信,与朋友肝胆相照的男子汉!

  读《书剑恩仇录》有感2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金大侠的这十四部武侠小说,自打学生时代起便一直重复在看,一遍二遍三遍,有时候一年一遍,看的那会又是废寝忘食,想来生活中也极少有别的物或事能让我如此着迷。这些日子屈指算来倒也已有二三年未温了,不由得心里生痒,于是一有空就扑进图书馆,打算按作者写作的时间顺序再一一重温,看看会不会如古人所言那般又知新许多?

  金大侠的第一部小说乃《书剑恩仇录》,这次读来觉得其受《水浒》,《隋唐起义》这些描写草莽英雄的'小说的影响甚重,尤其是前者。君不见《书》一书人物诸多,红花会更像是清朝版的梁山泊,从陈家洛到文泰来,从无尘到余鱼同,每一个角色都是形象鲜明,凭一股子热血闯荡江湖。而且金大侠也在自己的小说中加入了被朝庭“招安”这一情节,所不同的是把〈水〉的现实主义转化为了〈书〉的浪漫主义。

  与绿林好汉相比,江湖人物更为快意恩仇,以一身武艺锄强扶弱,且高手过招,多是精彩绝伦,令观者随主角的一招一式而展开丰富想象。〈书剑恩仇录〉作为一部武侠小说,除了有反清,伸张下义等传统描述外,更加入了中原人士驰骋西域一说,金庸对这一节的描写乃该书精华之所在。流沙,狼群,回回,高昌古城等无一不让人充满暇想,让人神往。

  书中主人公陈家洛与金庸笔下别的主角如萧峰,杨过之类的相比颇为不足,污点在于他竟然为了所谓的国家大义而将心爱的香香公主赠于乾隆,且不说乾隆根本无反清之意,即便陈家洛的如意算盘打对了,这种顾国不顾家,玷污爱情的做法实在为人所唾弃。

  虽然许多人认为金庸笔下的男性人物原比女性角色要来的生动鲜活,然而我觉得其对江湖女子的刻画并不逊色。《书》中智慧超群的翠羽黄衫霍青桐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女子,也是该书中最让我留恋的人物;另外如李沅芷,骆冰,周绮等美女皆各有特点,令读者怦然心动。至于香香公主,我一直认为这个世上是不会有此类女子,她只是一个理想人物,金庸把她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加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也随之顿增。同时香香公主大概也是金庸笔下最美的女子。

  《书剑恩仇录》写于1955年,全书共二十回,计上这次,我大概看过三遍,这遍看的最是饶有趣味,特别推荐给大伙,看过的不妨再看一遍,没看过的更要找来看看,绝计不会错。

  读《书剑恩仇录》有感3

  印象最深的是该书了。那时是高中阶段,到同学家去玩,无意翻了翻,被深深吸引了,开口相借,死活不肯。无奈,只能在他家通宵阅读。从此对金庸先生的侠客书很是喜欢。最近看了《白马啸西风》、《鸳鸯刀》,算是看完了他的所有作品,惭愧。

  孔庆东先生喜欢金庸先生的书,还有萨苏先生。受他们的影响,时过这么多年,想想还是收集金庸先生的书籍为好,免得受制于人。那个同学工作后去了他家几次,但他都不肯回访,就不自讨没趣了。如今网上订购,非常方便。

  想想还是再从《书剑恩仇录》开始看吧,区别是第二遍看是人到中年了,如果看第三遍的话估计是要老气横秋了。

  少年时看此书是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去找高手拜师学武,想想好笑。时过境迁,体会就不同了。

  一部中国文明史,应该说是一部腥风血雨史。封建社会在那个时代是先进的,但终究会被历史淘汰,落后就要挨打。而当时的国外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比我们更残酷。那是走向文明的代价。记得有一部电视剧的歌唱的是那个什么皇帝再活五百年,真是害人的东西。现在是*初级阶段的时代了,那个歌词作者是一直想做奴才吧,他想做是他的事,为什么还要扯上我们。

  凡皇帝都是世上最大的自私的家伙。从造反起到灭亡止,为了巩固他的权力可以说不折手段,既得利益者好点(但一直是勾心斗角的),老百姓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了。但几千年的观点是很难改的过来的,无怪陈家洛、无尘等还是接受皇帝的,就是要的是明代的皇帝而已,那是整个中国的悲哀。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想想就沉重。金庸先生用当今社会的观点写封建社会的事,而且写的那么好,只有以钦佩来表达了。

  金庸先生描述的江南写的非常好,生活在与大陆隔绝的香港,他的乡思之情与沈从文先生的如出一辙。字里行间没有透露一点怨言,那就是大家风范了。而新疆那边的描述就逊色多了,没有去过体会不深的,要本土作家写就还要生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侠义心肠贯穿始终,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有志之士都是围着这个主题转的,就是范围更广而已。侠义之士对皇帝没有办法,就普济民众,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平衡吧。

  喜欢乾隆送给陈家洛玉佩上的刻字:“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是金庸先生推崇的人生境界。哲理名言就这么轻松的呈现给读者,终身受益。解释是多余的了,网上都是“上好佳”。陈家洛送给香香公主的这块玉是从家洛口袋里拿出来的,想想有道理。皇帝的玉应该是无价之宝,但陈家洛就放在口袋里,充分说明了他的气节,同时也说明物是跟人走的,应该说人是最重要的。

  印象最深的是西湖暗器较量和六和塔打斗,可谓畅快淋漓,百读不厌,这是阅读的魅力。金庸先生的电影、电视剧坚决不看。

  阿凡提这个人物写的非常好,比喻贴切、形象,深受启发。我们应该以大中华的视野来看到各个民族优秀的东西,都是一家人。

  金庸先生每本书写男女爱情都非常好,但是爱情是玄的东西,无论怎样都讲不清的,就饶了我自己吧。

  网上查到金庸先生愧对他的二夫人,深以为是。原因是吵架后遇到了三夫人,想想无论谁还是少吵为妙。

  读《书剑恩仇录》有感4

  书中分了几大事件,相救文泰来,回部战争,乾隆改汉。其余或有夹杂其间的者,亦非泛笔。

  作者是把陈家洛塑造成一个老成持重的人,他深知世务圆滑,但绝非鸡鸣狗盗之徒,作者赋予他一身侠义心肠,使其历经艰险,但似乎并未得到多大成长,想来与其本身的成熟不无关系,其中引用典故,融合历史,自是作者一贯文风。情节引人入胜,描写相救文泰来自是极尽曲折,其中到香香公主与陈家洛相爱时便觉文字似蜜,使人心甜,极致香魂终成碧血,真情化为遗恨,使人不觉拍案,憎恨乾隆,尤为二人命运感到可惜。

  再说香香公主,作者是以一副孩子的口吻在某些大事上轻轻淡淡的对待,却觉得可笑中惹人深思,比如香香公主一句男人打打杀杀作什么,为什么不唱歌跳舞,一言既出,心下吃惊,想来老子说,专气致柔,涤除玄缆,抱合守一,以为婴儿,便是证明了最简单往往比复杂的还难办。人们在追求繁杂的文时忽略了质。人们更多地是对她的一种怜爱。为其不幸命运的伤心,这个情商有点低的小姑娘却能在国家民族大义之间牺牲自己,果有侠义之心。

  霍青桐更是侠骨柔情的英雄,翠羽黄衫,依稀风骨,好似红拂。红花会群侠也是忠肝丹心,其中人物也称一代风流。

  人物塑造上相较于杨过,郭靖自觉不如,故事或在相救文泰来上显得拖沓,然整观此书,亦属上品,值得再读。

  读《书剑恩仇录》有感5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金庸的小说《书剑恩仇录》,读完以后,我很佩服那些武侠高手们。

  《书剑恩仇录》主要说的是:清朝年间,相传乾隆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被雍正换入朝廷。陈阁老的二儿子陈家洛和一群想恢复汉家光业的武侠高手,建成了红花会。并拿出种种证据,证明乾隆是汉人,让他把清人逐出关内,乾隆同意了。

  可是乾隆违背了承诺,他不但没有清人逐出关内,还派兵攻打回人,俘获了陈家洛的心上人,一个绝色美女——香香公主。陈家洛为了恢复汉家光业,忍痛把香香公主送给乾隆。但乾隆没有报答他,而是派人刺杀他。香香公主为了陈家洛,在皇宫中自杀,给陈家洛留下一条警示:“不可信皇帝”。陈家洛知道后,大怒,率领红花会群雄、回人和少林寺僧人攻打皇宫,最后定居天山脚下。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一个人的外表并不重要,如果你有一项本领,别人也不会嘲笑你。像书中的无尘道长,他没有右臂,却精通剑术,江湖上没有一个人敢嘲笑他。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