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还童》读后感范文

孙小飞老师

  《返老还童》读后感1

  总是在闲余时段去趟书店,多多少少买回一本,哪怕只是放在书架上,心存总有一天我会看的,其实这一天可能很久才会到来,却也不愿错过一本吸引我的书本。

  然而,遇见《返老还童》,才懂得亲不自禁的感觉。薄薄一本,仅仅六十八页,神奇的让人读了一遍又一遍,这种感觉好似摩卡,只有放在小杯里,才能显示出浓厚的纽约风味,也正是因为只有那几口,才需要人细品慢吟。怎样评论一本好书,就是每次读都有新的感受,就是明明有好多书等你去读,你还是忍不住一遍遍去读这一本。那么,《返老还童》就是这么一本。

  菲茨杰拉德如果只是用他那笔尖的文字去吸引我们关注,也许他一生只能留给我赞叹的才华。可是菲茨杰拉德是爵士时代的宠儿,他更是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梦想诗人。用四十四年的弹指即逝的生命,用跌宕百转的生活琐碎,在名利场中看透世态炎凉,在聚散得失间看懂人间点滴。他用独有气质在金钱世界中吟唱华丽的挽歌,用一个个梦幻的故事抒写感人的生死,不用才华堆砌辞藻,但用情怀唤醒心灵。

  我们听着那时钟唱着歌谣,望着那时钟慢慢回转,那是八十三年的诡异生命,把本杰明老幼置换,病死重生,终而颠覆生老。也许生命很凄凉,可是当我们笑对生命时,它的价值就在我们的心态之下。一个人越能支配自己对于生命的态度,那么生命对他的支配力量就越小,此时生命就是一张白纸,怎样的绘图只是看你的喜好。所以,何苦为难自己,杞人忧天,我有今朝,明日我手。也许人性很脆弱,可是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万事万物阴柔相济,强弱互补,用自己的坚韧,去克服外界的种种。浮生若梦,何妨就当它是梦,尽兴地梦它一场?世事如云,何妨就当它是云,从容地观它千变?我总觉得,每个人骨子里都是可以拉伸的材料,只要心在延伸,承担的就可以越来越多,他的地位也可以越来越高,然而回首,然而细想,那些承担,却是最飘渺的空气。

  事实上,我们不曾面对这样的奇特,这样不知所云的生命轨迹,如果时钟逆转,也许更多是抱怨与恐惧。生命不可选择,人生尽在掌间。有首歌唱的好“生命给了什么,我就享受什么,每颗人间烟火,全都不要错过”,既然没得选择,何不仰天高歌,笑对人生?有些执着,我们总是渴望天长地久,渴望刻骨铭心,可是每个开始,都应该问自己,如果看着老去的她,我心是否依旧。这就是一股涌动不息的青春情欲,青春与衰老交织的心灵相通,才能谱出牵挂一生的誓言,演绎一出至情至性的挚爱史诗。真正的爱情就是能经历过柴米油盐,经历过皱纹白发,依然我看你貌美如花,只因我把你放在心底,融进脑海。

  看着洪水淹没那一池繁华,冲散了那一片奢靡,雨过天晴,潮涨潮落,倒行的时钟失去生命,本杰明变成婴儿在黛西怀里闭上了眼睛。这场用幻想描绘的城市生活步入正轨,而我们回忆起往昔的忙碌与寂寞,那不过是顺时针的扫雷运动。除了用新生的坦荡去拥抱生命,用执着乐观的态度笑对沧桑,我们还犹豫什么呢?

  《返老还童》读后感2

  一本书,读完很久还没有写读后感,渐渐就会忘记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思绪的澎湃,以及萌生的种种灵感。

  一个人,在一起生活久了,今天就会忘记自己在,爱上他的那一刻心潮的澎湃,以及喜欢他的千万种理由。

  《返老还童》,电影和原版小说有所不同。人物时代的设定,情节的安排,电影在小说的基础上都有所改动。可是不变的,是返老还童的本杰明巴顿,以及跟随他一生的孤独感。

  返老还童,多少人的梦想啊!无论是一个孩子,还是一个老人,都是那么的无助,都依赖别人的帮助。本杰明巴顿,在人生最初的.老年时光里,以及人生最后的婴儿阶段,分别被父亲和儿子强制要求本杰明巴顿做出他们一年当中符合世俗眼光的造型。是的,他的确太奇特了,出生的时候自带花白的胡子,去世之前,却像一个婴童。

  书中有一段让我感触很深。本杰明巴顿与妻子一见钟情,妻子喜欢他当时呈现出的50岁男人的成熟稳重,他喜欢妻子的年轻貌美。十几年后,逆生长的他看到妻子那衰老的面庞,却怎么也想不起当初因为哪一点想要和她结婚。这样的时刻,他从精神上进入了对妻子的审美疲劳阶段,对家庭的兴趣转移,去追求一些刺激的东西,比如战争。

  爱情,婚姻,妻子的美貌,因为多年岁月的冲洗,在他那里已经过了保鲜期。生活在现实世界的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又该如何预防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