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李盛老师

大自然是睿智的,生活在他的怀抱中,才能呈现出世间最真实的情感,才能体会生活中最本质的内涵。把自然收藏于心间,足以让我们从容恬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关于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摘抄1

《瓦尔登湖》是作者戴维·梭罗独居于瓦尔登湖,远离尘嚣,想于大自然的安谧中寻找本真,质朴的生活状态,一种更具诗意的生活。或许这次选读这本书,是希望我们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并寻找本真的心路历程,感受来着大自然的力量,并寻找我们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本书描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居住期间所经历的一切,与周围农夫、邻里相处,去亲身经历周围的一切,与周围动物互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受不同世界的对自由的渴望。作者在瓦尔登湖居住的两年期间,见证了瓦尔登湖的春夏秋冬更替,见证了属于瓦尔登湖的魅力。作者以自身经历展开叙述,写了自己境界的升华,愿意将自己的个人生活与大众分享,自己的主张即回归自然。

在我们看来,《瓦尔登湖》一本向往平静的大自然,是内心的向导。其实这个瓦尔登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居之地,而是可以让精神超凡脱俗的出尘之所,是慰藉心灵的地方。读这本书或许可使我们在这浮世中释放安静的灵魂,减轻焦虑。这或许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愿我们在大学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去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

关于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摘抄2

这应该是我看的最慢的一本书了,花了半个月时间,中间还杂着看另外的书,虽然看得慢,略微烦躁了点,却还是坚持看完了。书的背面写着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看法:1、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一部批评现代生活的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我不懂现代生活中的套路及喧嚣,人情世故及冷暖,所以我把它当作一本接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书来看。而梭罗也这么做到了,拿着一把斧子,远离了舒适的现代生活,来到“神的一滴”瓦尔登湖,自己造房,种豆,过着原始人一样简单接近大自然的生活。我佩服于梭罗的文化程度,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东西方文化经典,包含了中国,印度,波斯,埃及,希腊,罗马,阿拉伯等文化典籍,很好的整合了东西方文化。

同时我也钦佩于他的这种决心,抵制了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引诱,过着简朴的生活。书中也不断的描绘了瓦尔登湖周遭的美丽,森林的浓郁及苍翠,湖上清脆甜美的鸟叫声,活泼的潜水鸟,以及松鼠与其他动物的可爱,这些都是梭罗出自内心对瓦尔登湖的爱,对大自然的爱。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喧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我虽不富甲天下,却拥有无数个艳阳天和夏日。” 瓦尔登湖这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关于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摘抄3

鄙人不才,见识浅陋,未能将梭罗的这本宁静而又意蕴悠远的书读透,但也凭借自己的一点见解有感,与各位一起去品尝瓦尔登湖的一缕和风,一泓清水,是从纸上得来,从别的角度看大自然的机会。

梭罗并非隐士

我也挺想过这样的生活:乘一叶扁舟,望江畔渔火。看两岸青山对酌,品晚霞秋水一色,竹林小筑,书卷满屋。当然这也只是想了,可美国十九世纪的梭罗却做到了。不尽相同的是,他在农场生活,他观察着自然万物,还有行色匆匆的人,而我,只在一隅之地,独观罢了。梭罗在书中说到:“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对啊,活的深刻,有人说,梭罗就是中国的陶渊明,爱隐居山水之中。可笔者认为,他与陶渊明,是不同的。他隐居与瓦尔登湖畔是为了远离人群,去亲近大自然,他有的是澄澈的心境,与独立的,质朴的气质。反观陶渊明,出于对官场腐败的无能为力,污浊的世事令其心力交瘁,从而逃离这样的环境,多少有点避世的意味。《海上钢琴师》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繁华的都市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尽头。”世事过于繁复,而索罗在湖畔静静思索,好像用他灵魂深处的眼在世事面前洞若观火。他不是单纯的隐士,从来不是。他不愿坐在船舱里,宁愿站在世界的 前与甲板上,因为在那里,他更能看清群峰中的皓月。他告诉我,如果一个人能自信地朝他的梦想方向前进,努力地经营他向往的生活,他通常会与意想不到的成功不期而遇。而陶渊明他并没有这样的勇气与斗志。或许是时代的不同吧,同样的山水诗意却造就不一样的人。

瓦尔登湖并不平静

这本书大概出版于1854年,那个时候美国正兴起淘金热,社会矛盾突出,很多人的都赶往加州,希望有一夜暴富的机会,是美国立国之后迷茫和价值缺失的时代。然而梭罗作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并没有急于寻找获取钱财的工作,而是跑到了湖边自己通过双手探索生活的本质,抛出所有的杂念,在一个最接近原始的环境中生活。笔者之所以认为瓦尔登湖不平静,是因为梭罗从来不是在里面简单的写流水账。从红蚂蚁大战红松鼠,从观察猎狐犬的活动,观察到大自然的美妙,可以看出他生活地多姿多彩,这是多少人可欲而不可求的事?从记账来反应他对俗气的消费方式的反驳,他并没有脱离社会,并将他的经历,写入这本书,化为一缕清风,吹拂当时那污浊浮躁的社会,也因如此,瓦尔登湖不平静。再这,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本书平淡无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的故事,但是我认为,只有这种深刻的理性中带来的反思与力量,才是当下社会浮躁人群最需要,也是最缺少的。这不是一本平平淡淡的书,而是在一字一句中,含有对人生的大智慧。

梭罗并不孤独

梭罗在书中有言:“我爱独处,我从来没有发现比独处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外出,到人们中间去时,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为孤独。”很多人在看完书之后,都不禁感叹,那种一个人看尽日出出落的日子尽管很美好,但的确也很寂寞,很难熬。但我觉得,这不是熬,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这个社会熙熙攘攘,我们为了所谓的名与利,为了所谓的前程拼尽全力,今天和别人比,明天又和另外的人比。好像所有的输赢和美丽都在那张排名表上,超越别人则欣喜若狂,排名落后则自我怀疑,而却没有人能静下来,认真想想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试想梭罗在宁静的湖边,记录自己认为有趣的事,和大自然对话,和自己畅谈,世界开始变得丰盈饱满,是一种不需要外人打扰的有趣,可以深刻的思考脑袋瓜里面奇奇怪怪的东西,这是一件和美妙的事情。这样的生活又怎么能叫作孤独呢?我一直相信,孤独是心与心的距离,而并非腿与腿的距离。就如梭罗在书中说到:“无论两条腿如何努力,也无法让两颗心的距离更加接近.”我并不是说向往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而是希望自己时刻保持清醒,挣脱世间的繁杂的虚荣,去向往心中那片无诟的星空。同时也因有我们,梭罗并不孤独。 、

最后用梭罗书中的一句话结尾,这也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关于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摘抄4

今年冬日的雪下得纷纷扬扬,万物皆显得洁白纯净。还好雪后的阳光送来一丝金色的暖意。打开《瓦尔登湖》,行至湖边,远眺梭罗的小木屋与夕阳交相辉映,聆听这位超验主义大师的叨叨碎语,融入另一种精神生活。

人,到底要追求怎样一种生活?惬意舒适,享受感官的欢畅自在,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发现美和快乐,得到内心的平静?还是积极进取,为一个目标苦思夜想、辗转反侧、衣带渐宽?这些看起来无解的问题,在读完《瓦尔登湖》之后,似乎得到了答案——惬意舒适与积极进取并不矛盾,关键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就能获得快乐。一个人整日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他必定感受到的是虚妄无聊;一个人坚持勇攀高峰、拼搏进取,一路上,他感受的并不一定是焦虑苦闷,而可能是兴奋与满足。这些答案在书中似乎不是那么明显:梭罗谈的是农民的艰难生活,其实是指现代社会让人们陷入对于物质的错误认识;他谈的是辛勤的劳作,其实是告诉我们劳作给人类带来的快乐与尊严;他谈的是自然界的湖光山色,实则是指真实而永恒的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与真理;他谈的是一个人的生活,实则谈的是一颗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心灵!

许多人抱怨本书语言晦涩得难以下咽,大多是没有做到平心静气、无所欲求的状态。现代人读书都抱有一种目的性——要么想快速获取某种知识、要么想获得某种快感,那些真正富有价值却无法直接带来效益的文字便在他们眼前黯然失色。《瓦尔登湖》大概就属于这种气质的文字,匆匆一瞥,只觉得这作者神神叨叨,所云之物无味,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无所关、无所害。细细品味,忘乎所以,才慢慢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正是让我们都超然于现实追求之外的某种精神境地。有人说“做人的时间长了,人已经忘记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残酷”,而《瓦尔登湖》似乎在告诉我们,正是这种对生存残酷性的忘却,造就了人类超然的精神生活。梭罗制造铅笔,却不贩卖盈利,只是享受制造过程和劳动带来的愉悦感受;他建造木屋,却不追求多余的物质享受,只是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上经营内心。

精神生活似乎太过空泛抽象,当我们谈论它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1989年,海子携带着四本书,卧在了铁轨之上,其中一本就是《瓦尔登湖》。精神生活定是海子的生命必需品,它是春暖花开的大海、是热烈的阳光、是温柔的水波带来的情绪。而在瓦尔登湖岸边,精神世界是春天来临之前的阳光,是湖面上的涟漪,是摇曳的松柏带来的感受。所有精神丰富而敏感的人都追逐着这些让人感受深刻的事物,追逐着触动人心的真实。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忙碌焦虑表现出不屑与批判,而从精神追求中得到满足感。

合上《瓦尔登湖》,望着窗外逐渐消融的积雪,平静的内心泛起微微欣喜的涟漪。现实世界的焦虑不安在慢慢消融,对于生活的希望、热爱与满足如同积雪之下蓄势的小苗,只待春天能破土而出了。

关于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摘抄5

犹记富翁与渔夫之间那个短小却意味深长的故事:当渔夫悠哉地享受着海风习习,浪潮轻击的简单、闲适时,富翁却教导渔夫拼搏奋斗、努力赚钱,以求有朝一日能忘却烦恼、悠然自得,过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我不已经过着这样的生活吗”,渔夫如是回应道。

从某种程度上说,相较于富翁纷繁复杂、饱含欲望的“成功之路”,渔夫几乎如一位智者,寻得了一条通往心之所向处的捷径——简约而平淡。

梭罗大概通晓了渔夫的智慧吧。他选择了独自在瓦尔登湖畔走下这段捷径——一只板斧,数十美金,一间小木屋便由此挺立湖边的丛林中,一幅简约生活的画卷便在《瓦尔登湖》中徐徐展开。

在这样简约的生活中,梭罗尝试着直面生命的本质,不顺从天命,而是吸纳生命的所有精髓,以彻底革除并非生命本质的一切,将生命逼入死角,滤去其他,只剩下最基本的要素。于是,他不需要“用蚯蚓钓梭鱼,然后拿梭鱼做诱饵去钓鲈鱼”,只需“一年劳动三四十天,以供养自己”,只需用一颗温润平静的心,体味林间的熹微晨光和昏昏晚霞、鸟鸣阵阵和松鼠啾啾,同时保有对那清澈而深不见底的一方淡绿色湖水的无限热爱和眷恋。无论寒冬初夏,融汇于瓦尔登湖之畔的,便是那对简约而惬意的生活的不羁追求。

正是由于对生命本质的细致把握,对极简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极度淡化,更由于内心始终坚守的平淡质朴,安适怡然,梭罗最终避免了重蹈“富翁”的覆辙,而得以用一种简捷的方式,追寻这最不繁杂的生活。

苍旻遐缅,人事未已。当下的大多数人们显然选择了“富翁”的道路,为着一个或清晰或模糊的目标,不懈努力,为了所谓“诗和远方”,不断奋斗,却或许在不经意间迷失在纷繁错杂的现实中,无从逃脱。“繁杂生活”的迷雾,似乎正笼上每一个“富翁”的心头。君可见,体育健将为功成名就违规服药者有之,荧幕巨星为风光靓丽大造绯闻者有之,曾经的“人民公仆”为一己之私贪赃枉法者有之,甚至“大隐于市”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人员,也可能为自己的口袋里能够多出几个钱币,而在自己的“职务之便”上绞尽脑汁……

幸而,梭罗也把这样一幅清新自然、宁静质朴的生活画卷,呈现给一个因飞速发展而日趋浮躁的社会,呈现给为了成为“富翁”而迷乱于“追求戈多”的劳苦众生。

幸而,终于有这么一方澄澈清亮的湖水,淙淙而来,平息人们心中的躁动,并将生于繁杂之中的人们引向这样的生活之思:在简约生活面前,该如何在内心的安适、欲望的满足与物质的需求之间完成自己的取舍选择。

生活,其实并不繁杂。愿你也能在《瓦尔登湖》之畔,与梭罗共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同赏鸟叫虫鸣、冰破湖开,共享一次极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