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大学生观后感

莉落老师

朱塞佩·托纳托雷的拍片数量不多,大多以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为主,几乎每部都是精心锤炼的作品。如《海上钢琴师》,与他的另外两部作品《天堂电影院》、《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合称为“时空三部曲”。这部电影的口碑两级分化很明显,喜欢它的人将其视若神明,不喜欢它的人把它比作糟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海上钢琴师大学生观后感9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海上钢琴师大学生观后感900字范文(1)

我看了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它就是豆瓣Top250中排名13的《海上钢琴师》,想必大家此前一定也对这部影片有所耳闻,当年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就让不少观众感到非常震撼,因为电影的文艺性十足,同时非常深刻,让人看完这部电影后,依旧迟迟不能忘怀其中的剧情。说起来,主角1900最终没下船,确实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

这部电影改编自意大利作家亚力山卓·巴利科的戏剧作品《1900:独白》,是一个悲伤却非常浪漫的故事,无论是原作书籍还是电影作品,都影响了无数人,

它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婴儿被父母抛弃在一艘名叫维吉尼亚号的蒸汽客船,好在有一名船员收养了他,并且取名叫1900,由此开始了这个婴儿一生的传奇故事。

不幸的是,1900的养父后来意外身亡,但是他却发现自己有着非同寻常的音乐天赋,与船上的钢琴结缘,在这之后自学成才,在征得船长同意后,留在船上成为一名钢琴师。因为终年在船上演奏,因此他也被叫做海上钢琴师。

多年的轮船生活让1900渐渐开始向往陆地,尤其是在船上遇见自己一见倾心的女子帕多万后,更加坚定了他走向陆地的决心。对于1900的这个决定,船员们都非常认可,因为他们也希望能看到1900开始新的生活,而不是一直在客船这方小天地原地踏步。因此1900在轮船到岸后,准备下船寻找爱情。但是还没踏上陆地的时候,他转而回到了船上,爱情与客船之间,他还是选择了陪伴自己长大的客船。

后来维吉尼亚号遇到了战争,好在这艘船在战争中幸免于难,迎来了和平,但由于战争的侵袭以及时代的进步,这艘客船渐渐被淘汰,因此年久失修的维吉尼亚号即将被炸毁。在毁灭前夕,1900的好友上船找到了他,希望他能下船,但是1900还是选择与客船共存亡,就这样在爆炸中葬身大海。

这样荡气回肠的故事确实无比吸引人,但是这部电影在11月15日重映以来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成绩。据悉,这次重映的电影经过4K修复,在画质上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不过上映三天后,票房才仅仅突破5000万,从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并没有像经典老片《泰坦尼克号》重映时那么火爆。

20__年,好莱坞经典爱情片《泰坦尼克号》3D重制版重映,最终拿下了9.5亿票房,同样都是豆瓣Top250排名靠前的电影,表现却相差了很多,真是《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有问题吗?

在小夏看来,其实无论是《海上钢琴师》还是《泰坦尼克号》,它们都是影史留名的优秀电影,同时也都是在大海上发生的故事。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更偏向于文艺片,比较深刻,而后者主要讲述的是爱情,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这并非是说文艺片不好,只不过相比于爱情片,一直以来文艺片的受众范围都更小,因此这次《海上钢琴师》的表现不出色,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小夏了解下,自1998年这部电影第一次上映以来,广大观众了解到这部电影大多是通过活动组织放映,或者是被其高分吸引。而《泰坦尼克号》则不同,其本身有着超高的IP影响力,同时露丝和杰克的爱情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的存在,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海上钢琴师》作为一部质量非常高的电影,本身的受众范围确实小了很多。

因此虽然现在这部电影作为豆瓣Top250中排名13的电影,票房走势看来并不是非常理想,但也绝不能说明这个作品就此扑街了,毕竟电影种类不同,受众范围也不同,毕竟不是所有的重映经典电影,都能取得不错成绩的。我们只要知道,《海上钢琴师》是值得所有人一看的电影。

海上钢琴师大学生观后感900字范文(2)

怕是谁都没想到,集聚了“茉莉公主”和“暮光女”的动作大片《霹雳娇娃》,影后领衔演绎唯美爱情的《大约在冬季》,范伟、陈数等一众实力派飙戏的《长安道》等影片,都输给了一部20__年前的老电影。

但它们却又输得不冤,豆瓣超96万人打分,评分高达9.2,“豆瓣电影Top250”中位列第13,好于97%的音乐片、98%的剧情片。

简而言之,这部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海上钢琴师》,就是影迷心中的“神作”。

《海上钢琴师》改编自意大利作家亚力山德罗.巴里科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名被遗弃在船上的男婴,被水手收养,起名为1900。他无师自通拥有了超卓的琴技,无数乘船的旅人为他的音乐沉醉、着迷,他却一生未曾走下弗吉尼亚号,最终在爆炸声与火光中,与弗吉尼亚号同沉大海。

朱塞配.托纳多雷是个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而亚力山德罗.巴里科的作品也有着极强的艺术性和童话感,两者相结合后,便诞生了《海上钢琴师》这部浪漫、虚幻甚至荒诞的作品。

观众如同影片中的许多人一样,一面陶醉于旋律的美好,一面质疑着故事的真实性,并追寻探问着一个问题“1900为什么不下船?”

有一部分观众觉得他悲观、懦弱、消极,他不下船,是出于对外面世界的恐惧。养父意外去世后,没有了亲情支撑的1900便像一艘漂泊在大海上的小船,无论向哪个方向张望,都是天水相接的茫然无际。

他沉溺在音乐的世界里,将钢琴当做自己的王国,用电话与世界沟通,又将世间百态、芸芸众生化解在音乐中。

在这种以艺术为桃花源的逃避中,他可以忘却身世,主宰自己的人生。

而一旦离开弗吉尼亚号,他便与那些追梦淘金的人无二。

甚至,除了音乐无所寄托、追求的1900,根本不能像那些望着自由女神像欢呼的人一样,带着野心和欲望去开辟、征服新的环境。

所以,害怕面对这个事实的1900才终生没有下船。

而另外一部分观众的看法正好与之相反。

《海上钢琴师》是朱塞佩.托纳多雷对“美国梦”的质疑甚至否定。

这一点,从影片中诸多细节可以看出。

1900之所以成为“TD.柠檬.1900”,是被遗弃在头等舱。遗弃他的家人,也是“美国梦”的追逐者。而收养他,给予他新生命的黑人水手,与他的那些同事一样,虽然举止言谈粗俗,却有着人类最本真的美好——善良。

他们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连工作都在轮船的底仓,满身煤尘却穷而不困,笑容灿烂、心态乐观,可以从最平常的小事中寻找到生活的乐趣。

幼年时的1900,因为没有出生证明,总是躲藏在轮船底仓,但他透过圆窗望向外面的海水时,却是一张笑脸。

及至养父意外去世,他消失在众人眼中一段时间后,再出现时便拥有了高超的琴技,自此成为弗吉尼亚号上的传奇。

他可以自如驾驭各种风格的音乐,被来自各方各地的旅人们簇拥、仰慕;他观察着眼前的每个人,猜测判断他们的身份和经历;战争来临时,他用音乐去抚慰伤者……

名望地位、利益金钱,这些凡人们趋之若鹜的东西,从来不曾撩动过1900的心。

许多人东奔西走,不过是内心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1900,他已经在弗吉尼亚号上找到了最高的人生目标与理想。

而且,高耸的楼宇、纵横交错的街道、路上疾驰的汽车,就像世人心底的欲望,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其中,忘了那个初入其间的自己。

那时,再不会有乐曲自心中流淌而出,因为灵感的源泉已被欲望填塞。

所以,他何必下船?

《海上钢琴师》其实并不能当做一个“真实”的故事去看。

若是将它当成“真”,那1900身上的虚幻、传奇性,就会显得故事缺乏依据。他从哪里学的弹钢琴?弗吉尼亚号报废后,躲在船上的1900靠什么维生?为什么“胖子”麦克斯.托尼找到他时,他还能那么衣着光鲜?

但你若是将“胖子”和1900看作一个人呢?

“胖子”是现实,1900是理想,一个为了生活奔波,在挫折中被磨得灰头土脸;一个徜徉在艺术的理想之国,随心所欲、我为王者。

“胖子”会演奏1900的音乐,只有他能找到藏在船上的1900。这些,不过是因为1900是他遗落在船上的“理想”,是他内心真正想要,却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的生活。

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所以船上、岸下不能相容。

表现在故事情节中,便是代表理想的1900自始至终没有下船。

如果从这个角度重新梳理这个故事,那该是这样的:

1920年,麦克斯.托尼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的头等舱,被水手收养。养父意外去世后,尚且年幼的他离开了弗吉尼亚号,开始学习音乐。

人在寒冬中,会寄盼春暖花开;人在困苦艰难中,会期盼生活顺遂。

弗吉尼亚号上那个突然就成了钢琴神童的1900,便是麦克斯臆想出的另一个自己。那个自己与真实的他完全不同,样貌俊秀、气质斯文高贵,还带着几分洒脱不羁。

他弹奏钢琴,就像操控人生,娴熟自如、无所不能。

他看透了人间情态,人心所求,唯一能引动他心扉的,是给予他灵感的“缪斯”(那个促生了片中经典单曲的农夫女儿)。

当麦克斯在现实中潦倒困窘,他便让自己与“理想”同处一方天地;当弗吉尼亚号报废、沉没,1900随着船而消失,卖掉的小号便又回到了麦克斯手中。

这时,又是现实与理想的相聚。

这时的麦克斯,既有着面对现实、挑战生活的勇气,又寻回了遗落的理想,或者该说是初心。

单个体无法阻止社会的改变,但可以尽最大可能去坚守自己的本心。当所有人都在向着“美国梦”欢呼时,还有人能面朝大海,看一看天水相接的旷然天地。

这或许,才是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想要借助影片所要表达的意义。

海上钢琴师大学生观后感900字范文(3)

以前一直听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我只认为再怎么好,也不会撬动人的心灵。最近比较有空,就翻出来一口气看完了,类似于此的片子,都必须要安静的看,并且一气呵成。看完后,非常感叹!

导演能将两种世界的人刻画的如此的细腻,太传神了。刚刚听说海上钢琴师,猜想剧情也就是某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面成名了,也就是一种励志片。但是,该片不是,该片似乎是要净化人的心灵。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奢望,只会让最初的纯真消失的无影无踪。

Max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被应聘到豪轮上面,他也跟着豪轮生活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思想永远还是在陆地上,因为他已经被感染。但是,对于1900,他是那样的干净,一层不染,无人能劝说他。他应该也在为自己登上那块陆地,曾经千百次的寻找理由,他终于选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就是那个女孩的父亲告诉他的。

站在陆地上听海,海的声音是另外的感觉。就在他准备登岸以后,他却被他内心的恐惧给战胜了。他的生活方式是在海上面,海是他的摇篮,他重来没有听过海水述说生命的博大,他也没有听过海水的低吼。对他来讲,海水永远都唱摇篮曲。在让他接受另外的一个世界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却。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方式,他孤独,他寂静,他可以读懂每个人的心思。也让他的音乐达到了巅峰。这就是他所有的追求。假如他真的上了岸,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还能PK过钢琴大师么?

海上钢琴师大学生观后感900字范文(4)

故事是从这艘船上讲起,也是在那里结束。

1900,故事的主人翁,他是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好心人的收养好像也不能改变他在这个世界里的孤儿主角。

凭借自我过人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勤奋,他对音符的掌控令人难忘。从一个小主角到一位大人物,不就应用幸运来理解,因为他只是一向在这艘蒸汽船上,独自一个人去领悟这生活的真谛,没有什么能够依靠的地方,一路走来。

钢琴,大海,无暇的蓝天,就是他所在的世界。完美的世界,好像就在天堂的脚下,远离了城市带来的喧嚣,让他简单自如的生活着,也难怪给他带来了无限的音乐灵感。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我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

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这是他最终的独白,他离不开自我的世界,也不敢去走进另一个未知世界,带着对未知的恐惧选取了离开,离开也是他的一种选取。那些无法看到的东西对他来说真的有那么恐惧吗?世界的尽头在哪里?这是一个很陌生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但对他来说却是一张驶进另一个世界的船票。在他的世界里不会有迷路,只需记住八十八个琴键就行,就那么简单,没有太过于复杂的方向,纯真而又充满灵性的世界。

“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每当看到这些,我的思想就会停滞一会,想象一下我理解的这种“尽头”到底在哪里?遗憾每次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能帮我解脱心中已久的困惑,对啊!这种尽头到底存不存在?我们每一天都重复的做着相似的事情,而我们的尽头在哪里呢?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钢琴。”上帝的钢琴,他说的上帝是在哪里呢?不能弹奏的音乐,不能驾驭的生活,是因为自我从未下船,还是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太过于自我。

每一天奔波于生活的我们又能怎样去应对这个问题?或者自始至终我们从没思考这些,因为我们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相似的脚印在眼前等着我们。生命的好处在哪里?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有梦想,有抱负,热爱生活就像做一道自我喜欢的饭菜去品尝,没有多么复杂,简简单单。只可是我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想法,接纳和融入让我们变成了这个现实社会中的一个人,或许这就是我们不一样于1900的故事。他从未走进,而我们也从未走出。他选取了离去,因为他不能活在一个无从选取的世界,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

海上钢琴师大学生观后感900字范文(5)

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

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个性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我的身体挡住。

大概仅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可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明白,落魄的小号手没有潜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取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能够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其实我不太乐意用天才这个词儿来定义1900。天才已经被用滥了。我更愿意说1900是个ET。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想表达就开口说话。这是人类的方式。可是1900不属于人类范畴。他的手指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体机能是人类的,他的感知和内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ET。

小时候看哲学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哲学教师说,你是否想过自我或许是个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审视自我然后想:"我是一个不一样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着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一张嘴,我无法理解这一模一样的人怎样会是不一样星球的物种。

直到之后我发现人的内心比海还深,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差异比天和地的相错都大。我才渐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ET,至少都以前是ET。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如此千差万别,就像从宇宙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星球。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吃奶头的力度,我们尿裤子的姿势,都如此独立如此百花齐放。

我们以前都很与众不一样,鲜活跳跃。可是之后,我们被教育,被纠偏,被放入轨道。于是我们从一个个ET变成一群地球人。我们鲜活的面容淹没在人群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无分别。仅有那些因缘巧合的,比如1900,侥幸(或者说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独立和ET本色,成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异类。

差异导致孤独。葆存了差异性的ET在承受异样目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远超出凡人的孤独。凡人们如我们虽然也还都残留一些差异,但大致面貌__不离十。我们失恋了后觉得痛苦比谁的都大,我们拥抱心爱的人自认比谁都幸福。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每个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不断重复,千篇一律。

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我们借助艺术寻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着眼泪互相慰藉,或者说,互相平衡(原先有人比我还惨啊,这下心里舒坦多了)。而被称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忧郁地注视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种。用他们ET的本能将那些交叉部分,提炼、放大、直抵内心。那些永远无法交叉的部分,则作为孤独的源头,令他们永远无法融入人群。他们仅有躲在自我的轮船里,躲在自我的内心世界里,孤独地活着,然后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