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中学生读后感500字

刘莉莉老师

  《羊脂球》读后感500字1

  夜阑灯下,手捧莫泊桑的《羊脂球》,与其说是捧着一本不到半斤重的泛黄的纸书,还不如说是在捧着一颗真挚的却有着足以震撼自然万物的强烈爱国特质的心。

  读完《羊脂球》,盯着最后一个句号,为羊脂球的命运感到无比心酸,如一瓶浓烈的酸醋翻滚于心中,散进每一个毛孔。其酸度足以催化一个冷漠之人的泪腺,同时也更为妓女羊脂球那强烈的爱国情怀所震撼,甚至可以-个人的价值观。

  一场足以刷白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大雪,在发狠地肆无忌惮地蹂躏着大地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那辆承载着虚伪、粗鄙、龌龊的心灵和高尚热烈的爱国之心的驿车,在这样的棱点上,饥寒交迫,社会上流贵族、标榜着纯洁心灵的修女、势利傲慢的商人都戴着假面具,以世界最为精湛的演技,向善良的羊脂球表演着他们的友好,却仅仅为窥伺已久的羊脂球那一篮丰盛的食物。善良的热情的羊脂球,又怎能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辨别那面具后的丑恶心态?

  也许自己曾为东方有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自豪,为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和忧国忧民的杜甫等等这些大写之人的爱国气节所折服。但却突然明白世界每一个地方,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闪烁着爱国之心;社会的每一个阶层,都有孕育爱国之心的土壤;不仅是铁骨铮铮的男子能有如此的胸怀,柔情女子亦能。社会地位再低贱的妓女,却不仅仅会唱《后庭花》,更能跳护国之舞。

  善良之心总是被狡猾的演技所蒙骗,可怜的羊脂球终于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虽然饥饿与寒冷在侵蚀着她,但她的爱国之火却永不灭。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妓女羊脂球都能有如此气节,二十一世纪的我又能……

  雪还在永无休止的下着,那辆吱吱作响的驿车上闪烁着一颗火红的爱国之心。终于明白爱国之心的载体是无高低贵贱之分的。刚烈的爱国情怀能撼动心灵,柔情的爱国情愫如春雨一般浸透世人之心。

  援起一滴汨罗江之水,拾起沙场上一片残戈,抔起一朵雪花,却发现他们的灵魂竟是一样的,对祖国的神圣的爱。

  《羊脂球》读后感500字2

  莫泊桑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对于鲁迅的杂文来说更好理解、更有趣味、情节更详细一些。比如莫泊桑的代表作:《羊脂球》。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在逃难的过程中,大家都饿坏了,羊脂球拿出一篮子食物,邀请大家与她一起吃东西。大都接受了他的邀请,并狼吞虎咽地吃起东西来。到了旅馆,一位普鲁士军官扣住了他们的马车,不给他们过去,除非羊脂球侍寝才允许他们过去。在后来的几天里,大家都在及力劝说羊脂球为普鲁士军官侍寝。羊脂球原先是坚定的拒绝侍寝,因为他有一颗爱国心,不愿为侵略自己国家的人服务。后来,她抵制不住大家的劝说,仔细考虑了一番,决定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自己为普鲁士军官侍寝。可是,当第二天大家出发的时候,大家却对羊脂球不闻不问,就连一句鼓励、安慰的话都没有,大家好像把之前羊脂球帮助他们的事忘记得一干二净了一样。

  莫泊桑通过在逃难中发生的这些事情,表达出当时“上等人”的那种见利忘义、只顾个人利益、假仁义的腐败思想,体现出“下等人”的爱国心。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有发生过这种事情,也有见利忘义的思想。如果我们想做一名杰出的青少年就要杜绝这种思想,使自己拥有爱国心。

  《羊脂球》读后感500字3

  “艺术是有选择的,有表现力的真实。”莫泊桑排除一切与其主题无关的内容,阐明了本质的,有特点的东西,令其每篇小说短小精悍又简单易懂,在这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中,作者想要赞美的或是讽刺的,一切想要表达的都传递给了每一位读者。

  主人公羊脂球是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女子,作者与众不同地把她作为正面人物描写,并用其与一群以“正人君子”视人的上流社会人物作对比,布雷维尔伯爵道貌岸然,伪君子形象让人毛骨悚然;那些所谓的贵妇人,表面清高孤傲,骨子里全是龌龊;两位修女,一副天真虔诚的嘴脸下面全是对宗教的扭曲理解。莫泊桑对他们丑恶心理的揭露毫不留情,揭示了他们道貌岸然的外表下,自私虚伪连最基本的感恩祖国都荡然无存的肮脏的心灵。

  莫泊桑的小说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当我们在我其笔下那个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社会感到悲哀的同时,也会自然地联想到自身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与19世纪的法国社会当然相差甚远,但是,从莫泊桑笔下那些假仁义,不懂感恩的伪君子身上,以及那个毫无人情味,充满资产阶级等级观念的社会中,更让我们感觉人与人之间真诚地相待是多么可贵!充满相互关爱,相互帮助,感恩的社会是多么温暖!我们最幸运的,我们没有生活在莫泊桑笔下那种可悲的社会中。但如果不好好珍惜现在的社会,不互相关爱,感恩报答,那到最后我们也将生活在毫无人情味的冰冷的世界里。

  戴着假面具,以金钱利益为主的人际关系是令人感到可怕甚至令人窒息的。我们需要以诚心消除隔膜,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朋友,家人。这样的社会才不会变成一个冰冷的世界,才像一个大家庭。

  《羊脂球》读后感500字4

  已经不记得第一次读《羊脂球》是在什么时候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次读的时候肯定是在父亲“严管”期间。那时的我,在父母的翅膀下,不知道天高地厚,未体会过人情冷暖,只知道读一些父亲禁止阅读的“禁书”,做一些在父母看来是叛逆的事情,从未认真想过《羊脂球》的故事会真实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天空是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乌云,有的只是点缀在蓝色大宝石上的白色曼纱,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地美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离家时间的增长,很多事情必须独立去处理,对面对。父母也逐渐老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也不再那么被我当作至理,所以即使他们提出意见和看法,也多不被我采纳。所以就难免在一些事情碰壁,遭遇挫折,更多的体会到了社会上的温情冷暖,认识了更多的事情。

  因为工作的缘故,就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次想起《羊脂球》,翻出来重读。感到社会就这样,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的权利和机会,有的只是接受现实,适应现实,很多事情并非想当然的结果,而是人为运作的结果。“过河拆桥”、“卸磨杀驴”是人们生存的要求……但扪心自问,真的是这样吗?我无法给自己一个足以说服自己相信这些事情的理由,但现实就是这样,当你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你就必须适应这种现实,即使你不情愿,也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这就是现实社会的游戏规则。当然如果你是强者,你可以自己创造一套规则,让别人来适应你的规则,按照你的规则行事,但从他人的角度来看,你的规则对于别人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压抑和束缚,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公正、不公平?

  “独善其身”何其难也!“兼济天下”有谈何容易!!

  《羊脂球》读后感500字5

  “羊脂球一直在哭,有时在两节歌词中间,黑暗里送出一声呜咽,那是她没没能忍住的一声哀鸣。”每当我读到这儿,都禁不住对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同情。

  《羊脂球》这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妓女“羊脂球”她和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搭坐同一辆马车离开德军的占领区。开始,所有人都歧视来自社会底层的羊脂球。但当他们因为一些耽搁,已经饿得发昏的时候,羊脂球提议将自己的食物与大家分享。其他上层社会的人又厚着脸皮把羊脂球带来的食物全部吞进了肚子,对此羊脂球也没说什么。途中,他们被当地的普鲁士军官拘留,要想继续前进,必须需要羊脂球的“献身牺牲”。可由于对方是自己的敌人,羊脂球怎么也不肯答应。一些旅客怕影响了自己的生意,就开始花言巧语地劝说羊脂球,最后羊脂球还是同意了。但事后,其他的乘客又开始讨厌她,任凭她陷入孤独和挨饿的境地。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像善良又可怜的羊脂球一样,无条件地帮助同伴;还有很多人像那些来自“上层社会”的乘客,伪善,求人干事却从不感恩。大家更喜欢哪种人呢?

  大部分人肯定更喜欢善良的羊脂球。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那些来自“上层社会”的乘客呢?那是因为它们自私,不懂得感恩。如果我们不想被人讨厌,就应该大方、感恩地对待别人。

  《羊脂球》读后感500字6

  基·德·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期一位重要的作家。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莫泊桑在文学界如流星升空,福楼拜高兴的说:“这下子崭露头角,会比我们走的更远。”

  《羊脂球》只是个三万字的短篇,莫泊桑通过生活中一个平常的事情,用十个身份不同的人建构了一个虽小但却囊括了各色人等的社会,从一个侧面真实而你生动地反映出各个阶层的立场和态度。

  从思想内容上说,《羊脂球》以普法战争为题材,表现出作家的爱国主义思想,揭露并批判了上层阶级的虚伪、自私、卑鄙和无耻。

  从艺术说,它代表着作家的最高成就,颇为全面的体现了他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小说写的是在普鲁士军队逼近巴黎时,距巴黎东北约130公里的鲁昂开来一支普鲁士军队。妓女羊脂球和另外九位有身份的人同乘一辆马车,准备转移到法军占领地勒阿费尔。路经陶特时被普军扣住。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不准通行。小说故事的关键在于羊脂球是否答应普鲁士军官的要求。以羊脂球而言,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羊脂球偏偏不答应,于是故事便起了波澜。小说围绕这个事件,写了羊脂球的遭遇,周围人的态度以及普鲁士人的嚣张,更体现了羊脂球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