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湘行散记有感600字范文五篇

张东东老师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这个版本并不只湘行散记,一共有三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读湘行散记有感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湘行散记有感范文篇1

合上书,闭上眼,眼前,虚幻的境地中,仿佛又出现了那一江清波荡漾的浩浩江水,又出现了远处那座座树木丛生、青翠欲滴的山峦,纯美风景里又是那一抹消不去的淡淡忧伤。

湘西的水,柔顺、清澈,无半点污垢,如一幅淡雅的风景画,照亮了一方人的心,养育了一方人最纯洁、质朴的性。在那微波粼粼的绵绵江水中,我似乎看到了他们的影子——那些甚至连生命都被人觉得微不足道的水手、妓女们。

他们,流落在社会最底层,无人不知却又无人爱理。死了,一把土,一块木头,简单了事,可他们一进入作者那双善于发现的雪亮双眼,就变得有担当、努力、极富纯真的人性了。

水手,湘西水上,无处没有他们健壮、与急流博击的身影,无处不回荡着他们粗野、有力的号子。他们为了挣点钞票养家糊口,天天早出晚归,甚至不惜冒着被水吞没的危险跳下水推船,他们又是那么勇敢、仗义,面对大风大浪丝毫不惧,一旦遇见情合意同的人便视为好友,厚礼相赠。他们的心,是耿直的,没有一丝投机取巧,是真正的人心!犹如那一江清波。

再说妓女,这个职业引来多少人轻视,甚至鄙夷,可她们一到沈先生笔下是那么努力工作,坚持岗位,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停止。其实,她们也是迫不得已,用自己来撑起一个家。她们又是那么温柔、多情。为一个心上人,天天守在窗口眺望。

这些看似底层的人,其实不底层,他们的心,是最纯粹的,是如那湘西水一般无暇!只是命运不济,才沦落到这等地步。

时代在不停变化,水手和妓女几乎不复存在,可那一抹记忆,那一条江水,依然流着、流着……

读湘行散记有感范文篇2

月光如水,照进了我的房屋,照在了桌上那本《湘行散记》上。

如果你细读这本书。不难发现,书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在写水手。书中精细的描写,让我重新穿越回了20世纪,目睹了水手的生活。

当时,当船向上游走时,必须有一位水手跳入河中,不管天有多冷,水有多急。稍有不慎,下场只有被大浪冲走,直接就殉职了。他们还只能拿到几乎没有的收入,能填饱肚子就已经不错了!

不过,当时有人同情这些英勇牺牲的水手吗?没有,对于官绅富豪来说,他们只是被看做一粒尘埃,在这世上,可有,可无。他们哪里懂得劳动人民的艰苦?他们,只会享乐。而不是像劳动人民那样,用双手去创造快乐、幸福。

在元朝,这样的现象也很严重:当时分为一、二、三、四等人。四等人杀了一等人,非偿命不可,而一等人杀了四等人,只用付一头毛驴的钱即可。好在,现在劳动人民的利益被彻彻底底的改善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手们已不必下船冒着生命的危险拉船了。而且,劳动人民已经与其他人平等了,可以幸福地生活。死时,有一声浩浩荡荡的队伍来为他来送葬,劳动人民从一定的意义上讲,终于获得了在社会的生存权、平等权,面对这点,我非常高兴,同时也非常欣慰。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国家可以真正的做到人人平等。

读湘行散记有感范文篇3

飘渺的橹歌声中,扬起的是最真实而美丽的生命。

一方水土,一方生命,一方美丽的湘西。这便是沈从文的故乡,这便是沈从文心中的美好,回不去的过往……

与其说这是一本回乡散记,倒不如说这是沈从文先生对这方水土,对这方水土上的生命最真挚的爱,是对这社会底层人民最忠实的叙述。

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清澈见底的流水,唱出最真实生命的橹歌,那仗义的水手,那可爱热情但却沦为妓女的妇人。这便是最写实的生活,这便是沈从文人生中真真切切的缩影。沈从文凭着一颗诚心,一只笔,用最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

虽然是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的现实中,沈从文先生笔下的世界,但却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水手尽管拿着少得可怜的收入,却干着辛勤又危险的工作。哪怕是冬日,哪怕是最寒冷的日子里,只要船只逼入急流乱石中,他们都会敏捷而勇敢地脱光衣裤,向急流中跳去,尽肩背之力也要使船只脱离险境。十年如一日,虽这样干着,他们却从不曾失去应有的一份勇敢和努力。被生活所迫的妇人,沦为了妓女,可她们仍就是那么质朴,那么可爱。尽管生活在底层社会,那份对生活的纯真希望,还在她的心中。

没有消沉灰暗的情绪,却让我感受到了那份不舍。过去的老朋友,过去的事,已经不在了,繁华已逝。那些水手,出去了,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可能明天就回来了,那些妇人心中重要的人,可能也再回不来了,也可能明天就回来。平静的心,同湘西的水,默默地淌。

就算是生命无法把握的水手,也永远勇敢有力。是沦落风尘的妇女,也永远保留最纯真的希望。这便是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

读湘行散记有感范文篇4

沉浸在如镜般的湘江上,心中泛起点点涟漪……

只有以心读过《湘行散记》,才能彻底走进作者的内心。作者沈从文原本是一位军人,随着军队辗转各地后,尝尽了人世间的苦,也阅尽了人世间的黑暗。在他心生厌恶后,便踏上了文学创作一途。

作者沈从文虽然后来几乎都待在北京,但在他笔下最纯美、澄明的,却仅有自己的故乡。或许,在他的记忆中,也只有自己的故乡之地——湘西,是最美好的吧。也或许如其人所说:“当过兵的人,活着回来,就回到了故乡。这也许也是当时人们的悲哀吧。

《湘行散记》这一本书,如一面明镜,揭露了当时社会水手,妓女等底层人民的低贱,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一文不值,这一切似乎都在诉说那些人的悲哀,但当你看到最后,你一定可以明白沈从文的——他是在赞扬这些人的美好品质。那些水手每天的工资仅有1毛5,在世人眼中他们或许是卑微的,低贱的,但通过《湘行散记》,我却看到了他们的另一面。有些人,是重情重义的,例如水手牛保,他对着一个妓女,却生出了真实的情感,甚至离别时,也是依依不舍。

而这些水手,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勇敢无畏。这些水手,虽然地位卑微,但他们却作为水手的尊严看得比性命更为重要,就算是三九寒天,只要船卡住了,他们就会光膀子跳入河中拖船;就算是惊涛骇浪,只要船长一声令下,他们也会二话不说跳入冷彻人心的江中。而这儿,可正不是一种崇高的大无畏的精神吗?

再看看那些妓女们,在看《湘行散记》之前,我认为她们是不知羞耻,甚至认为她们的命是不值一提的,但现在,我的观点不同了,因为在沈从文笔中,她们的生命是非常顽强的,你认为她是为了钱财吗?不,并不是,她们是为了让自己的亲骨肉可以衣食无忧的长大,才会放弃她们宝贵的贞操的,因为,她们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啊!

《湘行散记》这一本书诉讼了人道的黑暗,却也映射了人道的伟大与坚强,这是本可歌可讼的史诗!

读湘行散记有感范文篇5

三月,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老师推荐的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湘,湖南的简称,湘西,沈从文先生的家乡。先生一直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他曾说,“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通过他的笔,我对那个水运发达,充满了匪气的,有着美丽的吊脚楼,飘荡着橹歌声的地方充满了向往。

1934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先生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湘行散记》便是根据这些书信积累的素材写成的。这短短的廿天里,他坐在船头,一边欣赏沿岸的风光,一边述说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朋友们的故事。这本书写了《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辰河小船上的水手》等十多篇散文,每一个故事都弥漫着历史沉淀下的古朴气息。

我喜欢沈从文先生朴实又优美的文字。书中一段“只听到水面人语声,以及橹奖激水声,与撸桨本身被扳动时咿咿哑哑声……如同音乐中的笙管一样,超越众生,而上颌面杂声的综合交织了庄严与流动,一切真是一个圣境。”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令听众震撼不已;他的文字如林间小溪,滋润着我们。我们在如诗如画的湘西中穿梭,在一场场乐曲中,感受作者流露出的赞美之情。

十二篇故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个矿工为寻其他出路,杀了哨兵,带领穷人占领山城,以武力做抗争,但是使得许多人无辜死亡。后来矿工被五个军官抓住,趁军官们不注意,投井自杀了。我认为,谋出路亦是人生的一个选择,无错。但是为自己的人生而搭入他人的人生,是自私也是有罪的。作者问那个军官为何不拉住那个矿工时,军官回答道,真拉住自己也会搭进去。这个对话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道德从没有统一标准。救命固然重要,可是在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时,救人就变成了搭命。

湘西,一个充满故事又美丽的地方,它的魅力令人心驰神往。美景如一道下酒菜,而故事是陈年的酒,令人感叹:好不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