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初二五篇

孙小飞老师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初二1

史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书中没有引经据典,也未注明出处,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咱也就没法考证了。好在它说的事儿,跟我这些年东鳞西爪地积攒起来的明史都对得上,我也就认为它是真的了。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写起,直到永乐帝朱棣登基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传和半部朱棣传。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对腐败官员大开放生之门的历史依据。

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

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

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而历史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书写的,因此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我们以前面对的事枯燥的叙述和总结,根本无法引起我们的阅读欲望。下面是我认为的一些有哲理的话。

1“我相信我是对的”。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

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

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

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拿破仑

2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

3 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如房地产商一定说房价会不停的涨,电信公司一定说自己的收费很便宜一样。而农民的主张只可能是种地或者收租。

4 张士诚是一个有着坚强的意志的人,他白手起家,最终成就一方霸业。但他的缺点和他的优点一样突出,作为乱世群雄中的一个,他有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却并不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只能是淘汰赛,胜利者只有一个。

5 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改变。

6 是的,命运之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钥匙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他告诉我们,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7 大家应该从朱元璋的话中吸取教训,一般领导提拔你之前总是要打压一下的,所谓磨练就是这样来的,千万不要为此和领导闹意见,否则就真有可能一辈子压制下去了。

8 朱棣过于得意忘形了,他似乎忘记了他当年是怎样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一定是先进的武器和士兵的数量,而是人的决心和智慧。

9 于是,当年的那个一心为民请命、为国效力的单纯的读书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跃跃欲试、胸有城府的政客。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罢了,但问题在于,解缙在作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忘记了一个重要而简单的原则,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原则断送了他的一生。

这条原则就是:不要做你不擅长的事。

10 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杨士奇,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他为人十分谨慎,别人和他说过的话,他都烂在肚子里,从不轻易发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却从不明显表现出来,其城府可见一斑。

而杨士奇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其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刚出道时要低调,再低调。

11 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和阴谋,自己身边的同伴不是被杀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为了自己的信念,杨士奇忍耐了很久,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向朱棣揭发朱高煦的不轨行为,但作为一个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权力斗争就如同剑客比武,一击必杀才是制胜的王道,因为一旦宝剑出鞘,就没有收回的余地。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初二2

趁今年暑假有空余的时间,我又捧起了讲述明史的书——《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开头主要讲述的是自幼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因为忍受不了元朝的统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诬陷说他要起义,被迫投靠了当时的起义队伍。慢慢的,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渐渐显露了出来,他先是打败了其它比他强的起义队伍,后又经过与元的数十年的征战。最后赶走了,元朝的皇帝,统一了中国。

中间又讲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利用胡淮庸这个“导火索”,废除了丞相制度。又创造了内阁。当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权力归于君主,可是他错了,后面的朝代中,任何一个内阁都比丞相还会夺权。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专制夺权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将领,还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读完了这本书,回过头来想想,才发现自己从书中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残杀、父子反目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吗?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佩服的人就是铁铉。他不过是一个书生,可是在面对朱棣的起义下,唯有他没有退缩,他前往了前线,找到了那些伤兵,逃兵,并带领着他们与朱棣展开了抗衡,正是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书生,让朱棣吃了不少苦头。看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就是这么普通的书生,就可以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这说明他怀有多大的爱国情怀啊!

在这本书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话“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是啊,我想铁铉正是靠着对国家热爱的心和随时准备为国家献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认为,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话,就必须树立我们人生的目标。只有准确的认识到我们每时每刻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虽然如今我们的国家不需要我们去着想,但是我们必须要为我们的未来着想。就像外国文学家说的那样“为面包而活”,意思就是:我们必须为我们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为一旦我们没吃的了,就会饿死。不说保卫国家,就连自己的命都没了,还谈何国家?

或许等我们拥有这个信念之后,我们的人生路会越来越顺畅的!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初二3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功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很多,并加入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被称为“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这就是现代作家“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记叙了明朝的辉煌历史,从建国。到兴盛。到衰败。最后被清朝爱新觉罗氏取而代之。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奸臣”严嵩。魏忠贤。;“忠良”徐阶。张居正……他们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搞“厚黑学”,否则,你无法在官场“混”下去。

所谓“厚黑学”,就是在已有的“乌纱帽”上长久地保住。首先要拉帮结派,搞好“同事”关系,否则,你无法在这个黑暗而又不公平的朝廷“斗”下去,也就是看谁笑到最后。即使你再爱国,再忠心,也会被人暗地里“黑”了,“剐”了。最主要的是跟你的顶头上司——皇帝大人打好关系,否则,你叫李大人。张大人。王大人等哥们儿劝皇帝,说不定皇上会龙颜大怒,把他们也“剁”了呢。如果你是一品大员,但是在边境,说不定会让仇人花重金把皇上的亲信收买了,在背后插你一刀,轻则休了,罢官,回家种地,重则金瓜击顶,把你脑袋当夜壶使。

也有一些人(比如严大哥)最开始是抱着为国捐躯,赤胆忠心的心愿来官场的,后来为了“混”呀!只得苦练“厚黑学”。就连小太监们也学什么“葵花宝典”,坑七大妈八大姨的钱。

我看完《明朝那些事儿》后,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张居正,他的厚黑学那个牛,在人家徐阶面前装愣头青,等徐阶把严嵩搞下去,再和高拱搞关系把徐阶搞下去,再和兼笔太监冯保搞关系,斗倒了高拱,最后解决内阁,当上了唯一的内阁人士,首辅。甚至还坐32人抬的轿子,比万历皇帝的规模还大。

张居正如此,我为什么不可以如此?

记得一天傍晚,我在乒乓球桌上打球,恰巧李晨熙。吴竞泽也在场,此时我和李晨熙闹过几次矛盾,现在我们又和好了,原因就是吴竞泽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吴竞泽叫我也不理睬,不屑地把手插在口袋。

那天风吹得大,我刚好打了个擦边球,没想到李晨熙却嘀咕了一句:“切!运气好!仅此而已。”我听了以后很不爽,冷冷地说:“运气也是要技术的!”

我当时也没多想,就打起了球。没想到旁边的吴竞泽冷笑了几声。然后李晨熙打赢了就说什么“好球”,说我烂,菜鸟之类的;打输了还装模作样地教,什么上转要往下压,还做手势。

结果,原本李晨熙是约我来打球的,经他这么花言巧语一哄,叫我时就说“他”。“这家伙”一类陌生的词语;又对吴竞泽说:“老吴,我请你x元。”然后天黑了和吴竞泽一起有说有笑地回家了,都不睬我一声。

我一个人,站在原地,寒风凛冽地吹着,我默默地收起了球拍,t贴上膜,两眼流露出愤怒的神情,心想:虚伪的家伙,平时和我说和吴竞泽玩是为了打球,都是借口。

回家后,我不经意间瞥了一眼爸爸书桌上的《明朝那些事儿》,心中想起了张居正的厚黑学,心理逐渐平静下来,想:不能这样便宜了吴竞泽,如果和李晨熙绝交,那就正中了他的下怀!

于是我发挥了我的智慧细胞,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第二天,我刚好看见了李晨熙,便强压心中的怒火,“得意洋洋”地对李晨熙说“昨天我表演得不错吧!”我还假惺惺地说:“要多在吴竞泽面前说我的好话哦!”

什么叫厚黑?这就叫厚黑!毫不经意间化解了一场危机,绝吧!

如果想在大家心中的印象好些,便和我学习厚黑学吧!在我这儿还有专门培训哦!学费不贵,事成之后30元就够了。什么?不值?值了!30元保你终生,你这条贱命不可能就值30元吧?要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为师眼中留个大富大贵的形象,便多加学费酬劳吧!(乃激将!坑人钱喽!)

其实,虽然张居正精通厚黑学,但在他斗倒了一代代“牛人”豪杰们后,还是为百姓们着想的,他深知平民百姓的疾苦,他憎恨一些贪官污吏,所以创立了“鞭法”,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改革(王安石可供参考),最后却落了个被贵族们抄家的凄惨。悲观的下场。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初二4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是我新近读物。这本书有一个系列,一共有7本,分别是:《洪武大帝》、《万国来朝》、《妖孽宫廷》、《粉饰太平》、《帝国飘摇》、《日暮西山》以及大结局。整个大明王朝的经历就如同书名一般,讲述了贫苦农民朱五四的儿子朱重八,也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南征北战,平陈定张,建立人人平等的大明王朝。

那是一个阴雨午后,天灰蒙蒙的,一刻钟过去了,雨终于停了。灰蒙蒙的天空似一块厚重的帘子,低沉地垂着,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无聊的躺在沙发上,妈妈笑着地给我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哎,又是这类无趣的历史书,那乏味的语句,味同嚼蜡的文章,总会令我兴致顿无,无聊之极。

可我还是不情愿的看起书来,没过一会,我就完全融入进了大明帝国,融入进了农民朱重八的心里。我一下子沉浸在这波澜壮阔、引人入胜的情节中了!

《明朝那些事儿》用通俗的小说形式,诙谐而有趣的笔调,向我们讲述了六百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以及明朝的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于是,我仿佛步入了时空隧道,被卷进这尘封百年的往事中。时而,我畏惧那血流成河的战争场面;时而,我目睹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时而,我为国泰民安的大好河山兴奋不已;时而,又为奸臣当道的昏暗局面愤懑不平…… 然而,这一切都造就了大明帝国,都改变了它的命运,都决定了它的生死存亡。

朱元璋的崛起,更是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值得反思。当他还是一个小头头的时候,他的邻居就有强大的张士诚,还有狡诈的陈友谅,可朱元璋都挺过来了。他后面干的事情还印证了小兵张嘎的一句名言——别看今天闹得欢,当心将来拉清单!至正二十三年7月21日,朱元璋二十万精兵向比他强的陈友谅发起了进攻。

虽然朱元璋的船小,在陈友谅的面前像玩具一样,但朱元璋的船小巧灵活,便于机动,致使陈友谅攻击不便。再加上有常遇春,徐达,朱文正一干猛人,那陈友谅就更没戏了,80万大军死的死伤的伤,战船毁的毁烧的烧,陈友谅则逃了。

按理说唇亡齿寒,陈友谅歇菜了,那私盐贩子张士诚绝对熬不过今年,但事实上他不仅熬了一年,他整整熬了4年,在至正27年9月,平江也被攻陷了。

我这时才突悟,没有风雨不见彩虹!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期盼收获。但通向成功的路上总是布满丛丛荆棘,处处沼泽。有的人懒懒散散,懒腰蚀骨,永远登不上成功的顶峰;而又有些人爱投机取巧,聪明反被聪明误,明明已经站在成功之峰了,却做得太过了,从顶峰又往前迈了一步,一脚踩空满盘皆输;有的人一路踏踏实实,披荆斩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最终到达了成功的彼岸。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做到了古今贯通,以自扶自立的手法,获得了读者的认可,让我们明白了许多真理。恩!这是一本好书!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初二5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我以前总对历史有些枯燥、乏味、无聊的感觉,但从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以后,我对历史的看法改变了,我才知道历史是那么有趣。

《明朝那些事》是当年明月以史书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运用小说的手法而写成的。文笔生动流畅,语言幽默有趣。

这本书主要讲了从开国皇帝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44年吴三桂引清入关这三百年间的事。这之中有一些趣事,战争、谋权夺位、宦官当权;还有许多英雄,像戚继光、王守仁,李东阳、张居正、孙承宗他们。虽然这些人有文有武,但在我眼里,这些人都为国家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这些英雄的人生并不完美,但每一个人都不平凡,他们的姓名也将千古流芳,被后人所敬佩……

直到明朝灭亡之前,这一直是一个精彩而又有趣的故事。但一个王朝总会有灭亡的时候,一个朝代灭亡的时候,不免让人有些悲凉。但历史不只是精彩的,也是残酷的。历史只留在时光里,不可能改变。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不应愧对他所处的时代!想起现在的我,还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少年,但我一定要活出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当年明月在这本书的最后一段写下了他写这本书的原因,他讲了一个故事,大意为:历史就在那里。是啊!历史就在那里,在那里让我们欣赏,让我们了解,让我们借鉴。一本好书读着一直让人好奇,这本书让我一直好奇,直到我读完了它,我还希望这本书有下一本,我希望大家都来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