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的读后感800字五篇

孙小飞老师

俄狄浦斯王的读后感800字1

如果真的注定是杯具,无论怎样的意志也不会逆转结局,这就是生活。如果允许发挥意志,却注定般地走上了杯具的结局,这就是宿命。

古希腊杯具往往被人们称为“命运杯具”。所谓“命运杯具”是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运对抗,其结局则是他无法逃脱命运的罗网而归于毁灭。

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冲突,向来被认为是古希腊杯具的主旋律,古希腊三大杯具家都涉及到了自由意志与命运冲突的主题。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正是体现这种命运造成杯具的经典作品,剧中俄狄浦斯的杯具就缘于其无法逃脱的命运罗网。

俄狄浦斯王的神话是人类从杀父娶母引向乱伦禁忌这一礼貌进程的反映与折射,他为了种族而走向毁灭。刺瞎双眼放逐是他自我的选取,也非他的选取,或者说命运由不得他选取。俄狄浦斯知与不知的杯具在表现命运不可抗拒性的同时,也表现了对命运不合理性的谴责。

俄狄浦斯聪明、诚实、正直、勇敢,他勇于向不合理的命运挑战,与之抗争。但是,命运却注定这样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他要承担前人的罪过,受到厄运的惩罚,其实这一切都是命运的捉弄和俄狄浦斯自我的意志所造成的。

我们来看俄狄浦斯的命运:出生后三天,他就被铁丝穿过脚踵然后弃于荒野,只是由于执行命令的牧人起了怜惜之心,把他送给科任托斯的牧人,才大难不死。他日后成为科任托斯国王玻吕玻斯的养子,成人后因从神谕中得知自我必将杀父娶母的命运,于是离开“父母”所在的科任托斯,向真正的故国忒拜城进发。

在三岔路口与一老者发生争执,误将其杀死,这老者实为他的生父拉伊俄斯。随后他来到了忒拜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之谜,铲除了为害忒拜人的妖魔,被拥戴为王,并依例娶了前王遗孀伊俄卡斯武——他的亲生母亲。其杀父娶母的厄运全部应验,而他却毫不知晓。在这场杯具中,俄狄浦斯曾努力试图躲避灾难,却始终逃不出命运的捉弄。

人们都认为俄狄浦斯是无辜的,因为还在他出生之前杀父娶母的杯具就已经安排好。他的智慧、他的求知求真、他的诚实勇敢、他的职责感,所有的一切,不仅仅没有使他逃脱命运的魔掌,相反使他陷入到命运的怪圈中。既然俄狄浦斯没有选取的机会,就不就应为罪恶承担职责。

所以,严格地说俄狄浦斯不是凶手,而是这场杀父娶母杯具的受害者。那么,谁该为这出杯具承担职责呢?命运!到底什么是“命运”呢?所谓“命运”,就是先定的生命过程朝向某一目的的趋近,这种趋近不是人的理性所能改变的。“命运”就是外在于人且支配人的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不管个人怎样抗争都是无法改变这种力量的。

然而,俄狄浦斯的杯具仅仅是由他的命运造成的么?如果说命中注定他会弑父娶母,这是既成的事实,是无法避免的杯具,但俄狄浦斯对这一切并不知情。在这一切杯具被揭示于众前,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国王,他的王国国泰民安,他的王后美丽动人,他有两儿两女,有着幸福的生活。那么又是谁搅乱了这一切宁静,让俄狄浦斯应对这种生不如死的痛苦的呢?这个罪魁祸首其实就是俄狄浦斯的自由意志。

人们总是说难得糊涂,总是说有时无知也是一种幸福。这其实不无道理的。如果俄狄浦斯没有坚持追查真相,那么事情不会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他不顾老牧人的劝告,不顾先知的警告,不顾王后的苦苦哀求,他一意孤行,必须要查明真相,却发现自我就是那个杀害先王,给国家带来瘟疫的凶手,更灾难性的打击是他明白了自我的身世,明白自我杀死了亲生父亲,并且自我的王后竟然是自我的亲生母亲!

王后羞愤自杀,而俄狄浦斯无法应对自我的孩子,无法应对臣民,他在极度震惊中为洗刷罪恶而刺瞎了自我的双眼并自行放逐。这场可怕的毁灭其实是在俄狄浦斯自以为理性的举止,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除了俄狄浦斯的顽固和坚持,导致他一意孤行的行为的原因还有他的骄傲。

作为一国之王,俄狄浦斯在心理上有一种骄傲和霸气。因此当先知警告他不要再追查凶手的时候,他完全听不进劝告,执意要去做。如果他当时冷静地想一想先知的话,他就应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或许就会避免这场灾难了。因此,俄狄浦斯的杯具也是由他自我的意志引发的。

现实中我们常常后悔,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喜欢盲目行动,总是在遇见挫折的时候,惊皇失措,做出错误的决定。甚至是明明明白是错误的思想,却因为可怜的自尊而不愿意改正,一错再错,直至万劫不复。

这场杯具以俄狄浦斯的一无所有告终。他失去了父母和子女,失去了王国和臣民,失去了尊严和自信,还失去了双眼。他的余生都将生活在无法应对自我,无法走出阴影的痛苦煎熬中。

索福克勒斯将俄狄浦斯的杯具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不禁为俄狄浦斯无法逃脱的命运而感到无助,同时也为俄狄浦斯顽固地引发这场杯具而痛心。俄狄浦斯王的知与不知都是杯具,人有限的知永远达不到神的先知,这就是命运。

俄狄浦斯王的读后感800字2

《俄狄浦斯王》故事本身就有一个悲剧性的开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是因为唤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恋母情结,他也因此将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他是忒拜王的儿子,但忒拜王相信了一个预言——俄狄浦斯有一天会杀死父亲而与母亲结婚,于是命人杀死俄狄浦斯。然而,这个执行命令的人不忍下手,只是将俄狄浦斯丢弃在山上。后来,一个牧羊人发现了俄狄浦斯并将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做儿子。

俄狄浦斯长大后,做了很多英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解开了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的谜语(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答案是“人”,因为人童年爬行用“四条腿”,成年走路用两条腿,晚年要拄拐杖是“三条腿”),并因此得以娶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俄狄浦斯才知道,他多年前杀掉的一个老人是他父亲,而与自己同床共枕的是母亲。闻知这一事实后,伊俄卡斯忒女王自杀,俄狄浦斯则戳瞎双眼,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王》被誉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是因为唤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恋母情结,他也因此将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相应,弗洛伊德又将女性的恋父情结称为“伊莱克拉特情结”。不过,“伊莱克拉特情结”这个名词没有流行开来,现在一般用“俄狄浦斯情结”通指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恋母情结既常见又复杂。弗洛伊德就有典型的恋母情结,他幼年时与母亲关系非常亲密而与父亲关系疏远,且尚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为,父亲的去世唤起了他强烈的内疚感,他下意识中会认为,是他诅咒父亲去世的。

俄狄浦斯王的读后感800字3

“命运”,多少万年以来经久不衰的话题,没有定论。人的命运,是在出生时就已注定好的,还是经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的。这样的争论,似乎也是无休无止的。

公元前400多年的希腊,有一位同样为此困惑的戏剧家,就此问题写出了一部扬名世界的著作,用此来阐述自己的看法,质疑神的公正。他,就是我们伟大的索福克勒斯,而那部作品,便是成为后世取之不尽的宝藏——《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巧妙地表现了个人坚强意志与强大命运之间的抗争与冲突这一主题。由于父亲所犯下的罪恶,俄狄浦斯从出生起便要背负上弑父娶母这一残酷的诅咒。在抵抗命运中,他躲避,他坚强,他质疑,而他最后,只能在血色的暗中,由残忍的命运之神套上沉重的枷锁。这一切,真的公平吗;这一切,人们所崇拜,所敬仰的神明,真的对人公正吗?

这一切,这所谓的命运,真的是注定好的,真的是逃不开躲不掉更改不了的吗。

我很久以前亦和朋友们讨论过这个问题,那时年小,对世界了解得十分浅显,只有个模糊的概念,对神,对命运,大都是从长辈那里获得的认识,而长辈们,大多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一切都是命啊,人不能和命争。所以,那时我的回答,是我信有神,我信有命。也就在这前提下,我做过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譬如考试前拿着十字架祷告有个好成绩,譬如丢了东西便说这是命啊。这样的事情,现在想想,觉得傻的还挺可爱的。

长大后的今天,我已和身边好友在此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她说,她相信有命运。她说,生命就是由一连串的巧合组成,生命由这些巧合组成了一个圆,我们沿着圆的印迹走着,也许逆向而行,但最终相遇的,还是那从一开始就分开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命运。

而我说,我也相信有命运,但我相信我可以用我的努力我的智慧去改变我的命运,即使我最终会走向那个起点,我也会在途中不停地去充实自己,让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让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让这些宝藏,变成我抵抗不公的力量,变成我抗击命运的武器。这样,即使失败,我亦不会后悔。

因为在成长为一名战士的过程中,我是满足的幸福的;因为,在走向命运安排的结局的途中,我是勇敢的坚强的。因为在我生命终结的那一刻,即使我的命运与冥冥中注定好的相同,在我心中,这也是不同于它的属于我斗争后的命运,是我可以笑着去面对的命运。

虽然俄狄浦斯是命运安排下的牺牲品,但我想,我们不如把他的结局单纯的想成是他性格上的缺陷所造成的。毕竟,是他当时冲动莽撞做事不计后果才杀死了他的父亲,而杀人,终是要偿命的。

也许,这世界上真的有神的存在,也许,我们的命运就在他们的玩笑中改变。但我想,把一切不幸归结于命运的不公,决不是正确的。我想,所谓正确,便是我们面对坎坷时不屈的眼神,以及一种顽强的斗争精神。如果我们这样做,我想,我们的人生便已在自己手中,我们的人生,便已是完整的了。而我们的命运,便已是改变过后的命运。

俄狄浦斯王的读后感800字4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戏剧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俄狄浦斯与悲剧命运抗争的一生,更有价值的是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人生、思考活法的无限哲学空间。

从一出生便被太阳神谕示其终将“杀父娶母”,于是,尽管笑靥纯真、天真可爱,小小的俄狄浦斯还是被作为父母亲的国王和王后狠心地遗弃于荒野之外,甚至命令牧羊人要将其刺死,以避免未来的悲剧。可是,命运终究是命运,与芸芸众生一样,俄狄浦斯最后也没能逃脱命运之魔掌,落得刺瞎自己的双眼之后自我流放的结局。

有人说,“命运”是存在的,人一出生上天便给你安排好了一辈子。俄狄浦斯王何尝不是呢?他的这辈子之中,有什么是可以让他自己改变的呢?若是牧羊人狠心将他刺死,那么也就没有了后来的他;若是在迷茫的途中娶了那位女人成家,那么也许就不会有之后的悲剧;若是当时没有智慧地猜中斯芬克斯之谜,他就不会被理所当然地奉为王,不会娶得王后——他的母亲为妻……这一切的一切,都由不得他。

悲剧的命运是一对锋利的魔爪,紧紧地追赶着俄狄浦斯,吞噬着他。面对被注定的命运,俄狄浦斯苦笑、不屑,他不愿意相信,更不愿意接受,他的内心深处比谁都痛。杀父娶母!这样的神谕令他痛楚的同时,也充斥着深深的无奈和可笑。他觉得很可笑,自己怎会被注定如此糟糕的命运?他觉得心都被掏空了,世界都空了,他看不见周围的一切,心里只有绝望与孤寂。可是,坚强的俄狄浦斯不甘这样败给所谓的命运,他开始反抗,发了疯地反抗,即使知道不可能改变,却还是自己给自己一丝希望去走未来的路。而越是反抗,悲剧的命运越是在“斗争”的路上一步步被应验了。在当时神化的国度里,一个自然状态下的人,就算内心再强大,意志力再强,也终究打败不了魔鬼般的命运。最后,当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在尽心追查的杀害国王的凶手、全城瘟疫的祸首竟是自己,而心爱的妻子却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之时,彻底绝望、崩溃了,但就在这样的时刻他还是没有选择逃避,勇敢地惩罚自己,承担了责任。

俄狄浦斯王的读后感800字5

袁枚有两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刘心武先生常以此自勉,他说:“ 我只是一朵苔花,但是,我也努力地像牡丹那样开放。我们的生命都是花朵,相对于永恒的宇宙,我们确实非常渺小,所以我们应该有谦卑之心;但是跟别的任何生命相比,我们的尊严,我们的价值,我们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就算人家确实是牡丹玫瑰,自己只是小小的、角落里的一朵苔花,我们也应该灿烂地绽放,把自己涨圆,并且自豪地仰望苍天,说:‘我也能!’”正是受了这一席话的鼓舞,我决心跳出大学论文“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窠臼,虽然也参考前人的研究,也上网收集资料,但着重从自己的阅读感受出发,谈谈自己对《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的看法。蔡元培先贤有八个字:“多歧为贵,不取苟同。”相信本着这一态度,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偏激之处也并非不可饶恕。

自文学诞生之日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便是文学的一大魅力。对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历来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亚里士多德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当成一般悲剧的范例。在他眼里,《俄狄浦斯王》是他的悲剧理论旨在阐明的观点的一个突出例证。弗洛伊德在亚里士多德之后,他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解读成了本源之作。在弗洛伊德眼里,索福克勒斯之剧是他认为世人皆有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样板。而列维—施特劳斯在解读该剧时采用的是典型的结构主义的方法,得出的也是典型的结构主义分析的结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侧重该剧中的悲的因素,而忽视了该剧的喜的因素。其实,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一部悲中有喜的悲剧。通过对剧本的细读,我把该剧中喜的因素汇聚,并把它们统称为“《俄狄浦斯王》悲剧中的‘喜剧’”。下面详细说明:

历来有一种说法,《俄狄浦斯王》体现的是一种命运的不可抗拒性,这种不可抗拒正如人类对死亡的不可拒。俄狄浦斯是在逃避命运,却还是走进了命运的罗网,这正是人类对待抗死亡的无奈,总是在与死亡作斗争,最终却还是会走到生命的尽头。佛教的生死轮回观,道家的长生不老说正好就是人类对这一生命规律无法抗拒后在思想上的一种超脱。当人们发现死亡对人来说是不可避免,人们需要用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这种存在方式就是转世为人或得道成仙。其实,真正的悲剧并不是俄狄浦斯最终应了弑父娶母的神示,而是人们认为《俄狄浦斯王》的结局是人不可违背命运。在我看来,俄狄浦斯同命运的抗争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悲壮,而且是一种很积极的对待命运的方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生命,当我们从时间上去界定它时,它只是一朵随时可能凋零的花朵;当我们从行为上去界定它时,他就有了丰富的内涵。我们遵循生命存在的哲学,我们却不屈从于命运。用海明威的一句话:人是不可以被打败的,他只能被消灭。这才是生命的一种至高境界。俄狄浦斯王之所以选择亲手用金别针将自己的眼睛刺瞎(而不是选择立即自杀),是因为保存了生的权利就保存了与命运抗争的实力,它并非出于西方人的传统即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也许有人会说,与命运抗争的结局就是人必须服从命运,否则就会像俄狄浦斯王那样悲惨。那我要对他说,俄狄浦斯王还没死,与命运抗争还不至于开除在地球的球籍。要知道,人被命运战胜只有一种可能即生的权利的丧失,俄狄浦斯王不死,生命存在,人与命运的抗争就会继续,这正是《俄狄浦斯王》悲剧中的喜剧。